看着面前的青戈江,和江边守军燃起的熊熊篝火,杨震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过身对身边的叶超以及刚刚完成侦察回来的殷杨和李明博几个人道:“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想要弄渡船和架设浮桥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没有,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选择,那就只能是涉渡了。”
在杨震身边的殷杨听到杨震的话,想了想道:“政委,我们部队长期在这里活动,那里水浅可以涉渡这一点我们很清楚。那里是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可以避开敌人的守军,我们也知道。”
“从这里向西大概十里左右,有一处江岸。那里水流看起来很急,实际上水最深处不过没腰,水急不过是因为那里水面下那几块大的礁石和河道的走势,那里的河道底部是一个斜坡。不过一般不知道根底的人,不知道那里水底有礁石,更不知道那里有一个斜坡。都以为那里根本就没有法子涉。”
“实际上那里水浅的很,江底也都是礁石。而且我们刚刚侦察过,他们在那一段江面根本就没有设防。我们从那里渡江可以避开眼前这些守军。现在天已经黑了,他们的巡逻队也收缩回各个村庄。只要我们动作迅速,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安全的涉渡过江。”
“只是现在是冬季,这个涉渡有些困难。还有这几天青戈江上游突然涨水,水势比我们转移渡江的时候涨了许多。政委,是不是再想想办法,搞几条渡船?哪怕就是扎上几条竹筏子也行啊。要不战士们会冻坏的。”
杨震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江边的情况,摇了摇头道:“不行,我们没有时间耽搁了。现在天黑,敌人不敢轻易出来。一旦拖延到天亮,我们的行踪就很难隐蔽了。虽然新七师的防线比较松散,但这里交通相对便利的多,方便敌军快速的增援。一旦我军行踪暴露,对我们很不利。”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身边的叶超道:“你带特务团编成的一连和二连,作为第一梯队渡江。完成渡江后,不要原地停留。以最快的速度擦干身子穿回棉衣,抢占周边的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渡江。”
“还有,你们第一梯队渡江的之前,找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挑选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连长带队,组成先头班。带着用绑腿连接绳子,做成渡索,协助后面的部队渡江,并侦察江北的情况。如果安全,用手电光画三个圈,作为识别信号。接到北岸的信号之后,你们第一梯队再行渡江。注意,前哨班完成渡江之后,立即向东北方向展开。”
“直属队与教导总队编成的第三连,以及伤员和电台为第二梯队渡江。老三团编成的第四、五两个连,为第三梯队,掩护直属队以及教导总队编成的第三连渡江。待全军全部渡江后,再行渡江。”
犹豫了一下后,杨震又道:“把咱们手头的几个行军锅绑在一起,上面用竹子扎成一个简易的竹筏,放上电台。让小李和伤员坐在竹筏上保护电台,其他的人包括我在内全部下水涉渡。还有,把我的马和驮电台的马都腾出来,给伤病员。”
“渡江的时候,要将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身上什么都不要穿。宁肯渡江的时候,身上不穿衣服冷一些。但也绝对不能过江之后,穿着湿衣服行军。脱光衣服渡江,冷只是冷一会。穿着湿衣服行军,冷可就是冷半天。这个天气,要是穿着湿衣服长途行军,可是要冻坏的。”
殷杨和叶超听到杨震的命令,还想劝一句。想让杨震也上竹筏,却被杨震一眼给瞪了回去。想起杨震自赤坑山一线出发,便有些低沉的脸色,两个人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按照杨震的命令去执行。
第739章绝不抛弃
抵达殷杨找到的渡江地点后,杨震并没有因为这里已经是殷杨侦察过而放心。而是举起望远镜,将青戈江两岸都仔细的观察一遍。尤其是江对岸,杨震看的很仔细,一点点的搜索对岸有没有可疑的,代表有敌军驻扎的亮光。
经过仔细观察,亲自确定对岸也没有敌军之后,杨震才放下心来。这一带的江岸新七师果然没有设防,而江面上的水流看起来也的确很急。第一梯队派出的先头班,也证明了这里的江面水流急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而已,但是江水的确并不深。
简易的竹筏很快便扎了起来,但这个由四个行军锅加上山上几根毛竹捆扎起来的筏子实在太简单了。除了电台和李慧兰之外,想尽办法也只能放上三个伤员。加上杨震的战马以及驮电台的马匹加在一起,才勉强将伤员都带上。
至于剩下的人,包括杨震在内,全部脱光下水涉渡。当脱衣服的命令下达后,所有的战士有些犹豫。虽然现在天已经黑了,但是让大家光屁股下水,冷不冷的先两说,大伙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尤其还当着李慧兰这个女同志的面。
作为第一梯队的特务团,倒还好说。都是男人,光屁股倒也没有什么。后续的第二梯队可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对于这支中下层干部、战士几乎还是一种清教徒似生活,并有着严格作风纪律要求的军队里面,大部分的干部和战士都还是相当的自觉的。
而且这些基层干部和战士,绝大部分都出自民风相对保守的乡村。而这个时代的乡村也不是受被开放的几乎没有边的风气,影响的男女关系之复杂已经不分乡村还是城市,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做出本应该在夜间,房间内做出某些男女身体方面研究的后世。大部分的乡村,民风还是相当淳朴的。
让一大帮男人在一个女人面前,赤裸裸的暴露出身体,大部分的人还是难以接受的。就算是夜里面,但是在一个不是自己最亲密女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身体,也是一样难以接受的。
说实在的,杨震也有些难为情。但是杨震知道,这棉衣却是不脱不行。脱光了下水,尽管冷一阵子,但是上岸之后擦干净再穿上干爽的棉衣,一会就能恢复过来。但是如果不脱棉衣,这湿棉衣穿在身上,恐怕用不了明天就得病倒一片。
虽说皖南地处江南地带,冬季的温度最低不过零下几度。最冷的天气,也不过只相当于东北的晚秋。棉衣的薄厚,也与东北这个季节就是穿上比这里厚一倍的棉衣,还经常冻得人直打哆嗦的气候无法相比。
但现在毕竟也是寒冬腊月,零下几度的气温虽说冻不死人,但是将人冻病却没有任何的问题。一旦棉衣湿透了,穿在身上行军,在短时间不能点燃篝火烘烤棉衣的前提之下,战士们会冻坏的。
看着有些犹豫的干部战士,杨震没有说什么。只是带头脱光身上的衣服,将衣服用雨衣包好后绑在身上。一把推开想要上来搀扶的张子雄,手里拄着一根用竹子临时做的拐杖,扶着第一梯队用绑腿搭成的渡索,下到了江里。
作为全军最高指挥员的杨震这一带头,各个干部也就再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只能跟在杨震身后,纷纷的带头脱下身上的衣服,有学有样的各自用雨衣或是油布包好,跟在杨震后边下水。
所有的干部这一带头,后边的战士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纷纷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捆好挑在枪上,跟在第二梯队最先下水的杨震和他身边警卫班,拉着先头部队用绑腿拉出的渡河渡索过江。
好在这个时候的青戈江,虽然刚刚因为上游的雨雪涨水,但水面与丰水期相比,还是差很多。水深更无法与丰水期相比,最深处也不过没腰。现在又有了杨震拉出的渡索可以扶着,也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半个小时之内,所有的部队全部上岸。
尽管有着在东北已经整整打熬了两年,本以为自己的体质已经很是抗冻的杨震。但在腊月时候刺骨的江水之中,下水的时候依旧感觉到一阵冰冷。好在眼下江面不宽,十几分钟的时间他还抗的住。
上岸之后,杨震草草的毛巾擦干身子,穿上棉衣后,看着上岸后冻得哆里哆嗦的战士,马上对身边的殷杨道:“传达命令,让战士们穿上棉衣后,跑步前进。身上不出汗,不许停下来。”
作为侦察副科长,杨震此举的用意,殷杨还是明白的。他也知道,就算擦干了身体,穿上棉衣,但是在血脉没有运行开的情况之下,也很容易坐下病根的。同样刚刚穿上棉衣的他马上跑过去,召集干部带头,将战士一个个的硬拉起来,向北快速的跑步前进。
部队向北跑步前进,一方面是抓紧时间脱离敌军最后的一道防线。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大家将血脉都活动开。但杨震却是没有跟随第二梯队一起北上,他还要等待后边断后掩护的部队渡江。
也许是新七师的部队压根就没有去想过,在这个季节居然还会有人不架浮桥,不弄渡船,就这么的涉渡青戈江。所以将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各个渡口上的新七师,对于公认连涉渡都不可能的这段江岸,压根就没有在意。甚至连巡逻队都没有安排。
在第一、第二梯队全部安全渡江后,第三梯队的渡江行动也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击。整个持续半个小时的渡江行动,进行的极为顺利。除了几个战士在渡江的时候,因为脚下打滑或是腿冻得抽筋摔倒,呛了几口冰冷的江水之外,渡江行动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击。
等第三梯队上岸,穿衣跑步向北前进后。杨震转身看了一眼眼前这道已经两渡,稍微犹豫一下,就会成为自己身边这千余人部队生死界江的青戈江后,转过头对身边的老三团团长、政委和殷杨、张子雄道:“不管怎么说,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突出来了。”
“你们要记住这条江水,这条泾县的母亲河见证了我们新四军,在皖南这长达三年的战斗与生活。它是这段曾经火热历史的一个见证。记住它,不要忘记它,但是不要留恋它。今天的暂时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回来。”
说罢,杨震又看了一眼面前在夜色之下,像一条缎带一样平铺在皖南大地的青戈江。转过头,不在丝毫留恋的带头向北走去。老三团的几个干部,同样看了一眼这条记载了他们在皖南整整三年战斗、生活时光的江水后,跟在杨震的后边离开。
待全军渡过青戈江后,杨震却并未因为部队已经大致脱险,而让部队停下来稍事休整。而是直到部队进入泾县与南陵交界处的高山一线,渡过孤峰河后,才停下来缓了一口气。这里已经是泾县与南陵交界处,再往前也就是敌占区了。
虽说南陵一线还有日军,但这里是日军兵力布防相对极为的薄弱地区。与北面的繁昌,又同是三支队的老游击根据地。五次繁昌保卫战,让三支队在这里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到了这里也就相对安全了。
但出于部队现在的状况,杨震并没有轻易的暴露目标。而是派三支队出身的干部,找基本群众先购买了一部分粮食和给养,仍旧隐蔽在山林地带。一方面抓紧时间与江北的苏北指挥部联系,筹集渡船。一方面派人详细的侦察南陵、繁昌境内的敌情。
对于杨震的电报,苏北指挥部的回电相当的快。电报发出去不到半个小时,苏北指挥部就回电,在江北无为境内,渡船早已经预备齐全。只要杨震所部抵达繁昌境内,随时可以南下接应。
苏北指挥部在电报里面再三强调,要杨震一定要保证绝对安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部队转交给冯达飞同志指挥,就地坚持游击。他自己带领部分警卫部队,单独渡江北上。
在这封此时已经转移到苏北的中原局与苏北指挥部联合发来的电报中,清楚的直接告诉杨震。在必要的时候脱离部队单独行动,这是中央再三交待的。无论在任何时候,他的安全都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事情真的到了不可为的地步,怎么样才能保证他本人的安全,是中央现在最为关心的事情。
接到苏北指挥部的回电,杨震却是摇了摇头。中央的意思他清楚,只要能保住自己,必要的时候眼下这处于三战区与日军夹击形势下的千余部队可以放弃。相对于千余人困马乏不说,实际上已经处于弹尽粮绝地步的部队来说,自己只带一个警卫班北上要安全的多。
现在虽然已经脱离三战区的合围圈,但并不代表着部队已经安全,更不代表着已经彻底的脱离了险境。前边虽然没有了三战区的部队,但还有战斗力比三战区强的多的日军。一旦稍有疏忽,部队面临的局面也许搞不好会比在泾县更加危险。
自己的那一个警卫班,都是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虽说缺乏一些必要的装备,但是论专业技能已经不次于后世的特种部队。再加上自己的身手,带着这样的一支小部队北上,要安全的多。相对于千余人较大的目标来说,此时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单独北上,目标和危险都要小的多。
但让他丢下部队自己逃跑,杨震却是打死都做不出来的。“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杨震的信条。别说部队还剩下千余人,就是还剩下一个人,杨震也要将他完整无缺的带到江北。这是杨震在分兵之前早已经定下的决心。
第740章酒醉迷情
想了想,杨震没有假手他人亲笔连续起草了分别给陕北以及苏北的两封电报,将自己的决心告知陕北与苏北。在起草完电报后,本想喊叶超的杨震犹豫了一下,还是自己亲自来到了李慧兰处。
此时的李慧兰貌似已经冷静了下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接过杨震这两封电报,快速的发了出去。发完电报后,李慧兰抬起头看了面前面无表情的杨震,迟疑了一下开口道:“政委,您还有什么指示?”
看着李慧兰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杨震摇了摇头,只是道:“那件大衣就给你留下吧,晚上的时候披着点。这里虽然是江南,但是毕竟现在还是冬天,山风还是很硬的,你别坐下什么病根。那件大衣是我一直穿着的,没有经过别人,还是很干净的。我知道你有爱干净的习惯。”
说完这番话,杨震却是转过身,没有看身后李慧兰听完自己这番话后的表情。但在临走的时候,杨震沉默了一下,背对着李慧兰道:“我会和陕北以及苏北商议,等渡江之后我会带你回东北。那里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还有,将你放在身边,我会安心一些。”
有些话两个人虽然都没有挑明白说,都压制在心里面。话里面的意思,也是只有两个人自己才能明白。转过身的杨震没有看到李慧兰看向自己时候眼中的泪水,也许他感觉到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回头。
跳出了三战区的合围圈,虽然还处于日军与三战区夹击的境地,但毕竟情况已经缓解了很多。剩下的路,虽然也不算好走。但在侵华日军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除了机动性极强的海军之外,整个长江沿线的日军兵力部署的并不算太多。
尽管关内侵华日军唯一一个野战兵团十一军的军部就驻扎在武汉,但这个十一军的主要力量还是在两湖境内,少量的兵力驻守在江西的九江之南昌沿线。而除了十一军之外,日军华中派遣军其余的兵力,更多都放在了保证津浦铁路,以及盛产粮食的长江三角洲地带、京沪杭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