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第331节

然而,除了这些家奴,京城中还出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武士。这些人都持有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书,从文书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身份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再有什么合法身份做掩护,却也瞒不过禁军探子的目光。能够成为禁军当中的探子,除了武艺精熟、纪律严明、忠诚可靠之外,还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训练,化装侦察便是其中必修的一项。这些禁军探子撒进城里,有的扮着货郞,有的投身客栈当起了小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遍布京城的角角落落,很快就发现了这些人的可疑之处。

第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都暗藏着兵刃。

大汉王朝如今疆域辽阔,西起西域,北至大漠,都属于大汉的版图,包含着汉、羌、突厥、室韦、契丹等多个民族。但从本质上来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仍然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农耕民族的特性,决定了汉人在和游牧民族的多年争战中,经常会处于劣势。为了培养汉人的尚武精神,刘子秋并不禁止百姓拥有兵器,而且各郡县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比武大会,优胜者会获得朝廷的嘉奖。因为刘子秋知道,如果像秦始皇那样收天下之兵铸几个铜人,虽然可以维持短暂的安宁,却会磨灭国人的斗志,养成的只是奴性。长此以往,内患能不能消除还说不定,但外忧肯定会越发严重。

即使朝廷并不禁止人们拥有兵器,而这些人却把兵刃蔵在暗处,自然就显得十分可疑了。

另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彼此之间却会经常联系。

按照身份证明文书所载,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这个缺乏现代通讯条件的年代,不在同一个地域生活的人,基本很难有认识的机会。而这些原本应该素不相识的人,却经常保持联系,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来历了。很显然,这些人要么原本就互相熟识,要么就受控于某个严密的组织。

最后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有行伍经历。这些人虽然刻意进行了伪装,但却瞒不过经过严格训练的禁军探子的眼睛。他们的坐姿、他们的步伐、他们的神态,都在不经意间出卖了他们。要知道,这些禁军探子本是禁军中的佼佼者,为了让他们更加精于伪装,训练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纠正”他们的这些军伍习惯。

有了这三个可疑之处,这些人自然就成了禁军探子关注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每个举动都几乎难逃禁军探子的耳目。当禁军探子把这些人的活动轨迹梳理出来以后,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这些人居然不是一伙,而可以分成了两拨。其中一拨人数量庞大,根据禁军的初略统计,大约在四千上下。另一拨人则少得多,只有不足两百人。不过,人数多的那一拨,虽然也生得孔武有力,但却不似人数少的那一拨,个个气息内敛,人人都是高手。

禁军探子得来的这个消息十分重要,自然马上引起了内阁的重视。魏征、李靖、赵凌等人经过商议之后,一起求见刘子秋。魏征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调集重兵,将此等人一举拿下,以绝后患!”

刘子秋皱眉问道:“不知这些人可有触犯律法之举?”

“这个……”魏征等人都是一愣。

李靖拱手道:“他们虽然行迹诡秘,却无不法之事。”

刘子秋一直强调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虽然在这样一个年代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他也没有奢望凭借他自己的能力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是想在人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而已。但在具体事务上,他却要尽量保持公平公正。如果这件,魏征他们不来向刘子秋请示,而是直接行使内阁权力,将这些人先行捉拿,再严加审讯。刘子秋事后知道了,也不会责怪他们,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安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既然他们来请示自己,刘子秋就要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

他沉吟道:“既然他们没有不法之事,那么将其擒拿,便是于理不合了。”

赵凌却起身说道:“陛下,我大汉虽然四海晏平,但也难免有前朝余孽常怀不臣之心。以我大汉军力之盛,这些人若是光明正大的决战,自然可以于举手投足之间予以剿灭。但他们行踪鬼鬼祟祟,显然是欲趁科举之日为祸京师。臣以为,陛下不可掉以轻心,还当早作防备。”

刘子秋笑道:“朕不让诸卿动他们,并不代表要对他们放任自流。这些人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必有所图,其后亦必有主使之人。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朕以为,还是先不要惊动他们,通过他们顺藤摸瓜,找出那幕后的主使之人,方可一劳永逸,却不必滥施杀戮。”

魏征是读书人出身,提倡施行仁政,听了刘子秋的话却是深以为然,不由长揖到地,大声说道:“陛下仁慈,实乃万民之福!”

赵凌形象猥琐,心胸也不宽广,他奉行的却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慌忙再劝道:“陛下说过,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残忍。这些人一旦作乱,恐会累及京中百姓,还望陛下三思!”

在内阁当中,李靖直接掌管禁军,探马的消息也最先传到他这里,他对这两伙人的情况也最为了解,不由迟疑道:“这些人逗留京城已经数月之久,其主使之人却从未现身。若主使之人并不曾来到京城,而是与这些人约定好于某月某日发动,又将奈何?”

第99章 按捺不住

.5.

刘子秋沉吟道:“若是这些人果有什么大的图谋,主使之人不可能一直呆在幕后,总有露面的时候。不过,凡事皆有万一,李爱卿所虑亦不无可能。传令禁军不可松懈,以防这些人早已约定时日动手。”

赵凌皱眉道:“陛下,臣以为,若是他们早已约定了时日,必会选在科举当日!”

刘子秋“哦”了一声,问道:“赵爱卿何敢如此确定?”

赵凌捋了捋颔下那数缕长髯,笑道:“如今四海晏平,律法严明,百姓安居乐业。只要人心不乱,纵有些许反贼,却也无从着手。臣以为,这些人不过是想趁着国家选才大典之际,制造些乱子,蛊惑人心罢了。”

“蛊惑人心?”刘子秋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他们难道不清楚京城守卫有多严密吗?就是为了惑乱人心,便要白白送上数千条性命,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了。依朕看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魏征拱手道:“科举便是明日,若是他们真是选择那个日子,明日便见分晓。只要城中多加防备,又何惧数千宵小!”

刘子秋摆了摆手,道:“也罢。不管这些人是何来路,为何而来,都是我大汉的子民,朕也不想多造杀戮。传朕的旨意,明日调大军入城,加强京城各处守卫,直至科举结束。希望这些人可以明白朕的苦恼,知难而退。不过,即使这些人离开京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暗中传令给各地官府,弄清他们的来路。”

其实,要弄清这些人的来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几个人起来,严加审讯,总有人会熬不过刑罚,主动交代。不过,刘子秋总觉得他们背后的主使之人绝对不简单,所以始终不愿意打草惊蛇,想要借助这些人的行踪而找出那个幕后主使。

第二天一早,当京城的百姓打开自家院门的时候,都惊讶地发现,大街上巡逻的士兵比平时多了数倍。不过,今天是科举考试开始的日子,为了防止有人捣乱,加派人手也是极正常的事情。毕竟是京城的百姓,到底见多识广,大家很快便镇定下来,该干嘛干嘛去了。

但是,也有经历过第一届科举的京城百姓发现,今年的科举现场守卫好像太严格了一点。离着太学院还有好远,维持秩序的士兵便是三步一岗,五睄一哨。所有考生排起长龙,经过六道搜检方可进入太学院内。今年的考试还有一个特点,考试所用的一应物什包括笔墨纸砚,全部由朝廷供给。考生什么都不用带,只要人到场就行。这样一来,搜检的工作强度便大大降低了。即使比往年比了四道搜检程序,考生入场的速度还是快了许多。当然,这样做朝廷的支出也会大大增加。也就是大汉王朝这些年通过对西方的贸易以及在非洲开采矿蔵这两个途径获取了大批金银,负担起来并不觉得吃力。

巳时,考生入场完毕,京城中一片宁静,那伙可疑人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但是在短时间内,也没看出这些人有离开京城的打算。

三天之后,考试结束,考生们从太学院鱼贯而出。虽然还没有放榜,但考试结果却已经写在了他们脸上。有人欣喜,有人唉叹,也有人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在这一天,大街上的守卫再次得到加强,巡逻的队伍比往常多了将近一倍。也不知道是因为那伙人约定的日期没有到,还是他们被街头增加的兵力给震慑住了,总之,他们既没有特别的动作,也没有离开京城。

考试完毕之后便是阅卷,所有的试卷都先封好考生的姓名,然后由书吏统一誊抄之后,再交由主考官批阅。这样可以防止阅卷官和考生之间通过辨认笔迹而产生某种联系。为了保证考试公平,防止舞弊,魏征他们也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刘子秋既然已经决定放权给内阁,对于考试结果也就不愿意太多过问。但是,在阅卷结果出来之后,魏征还是赶紧把榜单送到了刘子秋的御案前。因为,今年的榜单中又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人物,那就是新任江都驸马李世民。

李渊一家和刘子秋之间的恩恩怨怨,魏征非常清楚。到了魏征这个地步,不管他原来心地有多仁慈,行事也会变得果断狠辣。他就曾经提醒过刘子秋,不可留下后患!但当时情况特殊,李渊献洛阳城而降。为了收天下人之心,刘子秋也不得不赦免了李渊一家。当然,要想取李渊一家性命,对于现在的刘子秋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随时都可以做到。让魏征不满的是,刘子秋却迟迟不肯下这个决心,反而取李建成中了科举,不日就要外放地方任职。而现在,李世民又中科举,并且是高居第二,这个成绩注定是要进入内阁的。出了这样的情况,魏征又如何能够不着急?

刘子秋拿着榜单,沉吟道:“魏先生,考卷评判没有任何问题吧?”

魏征拱手道:“请陛下放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刘子秋点了点头,道:“既然没有任何问题,那就照此发榜吧!”

魏征大惊道:“李渊虽然蛰伏一隅,但依臣所见,此人贼心未死。现在,其长子即将外放任职,次子又高中第二,早晚会入内阁。内阁乃是中枢之地,绝不可让此等人入内。臣请将李世民降二等录取,还望陛下三思!”

第一届科举之后,考生在太学院学习四年,有两人得以最终进入内阁,那就是长孙无忌和出身寒门的潘志。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科举,同时也是为了激烈下一届考生,刘子秋特地颁下诏书,允诺在第二届科举考试结束之后,高中前三的考生有机会进入内阁。所以,魏征才提议把李世民降二等录取,也就是把李世民降为第四,他也自然失去了进入内阁的最佳机会。真的进了太学院之后,学生成绩的优劣全凭诸为学士评判。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全靠学士们的主观印象了。只要稍加暗示,那李世民不管多么优秀,都无法进入内阁。而这次科举排名,几乎是他进入内阁的唯一机会。

刘子秋却摇头说道:“即便他进入内阁,朕也无惧!”又道:“人可欺,天不可欺,有违公平的事,朕还是不欲为之。”

魏征见劝不住刘子秋,也只能躬身告退。

放榜之日,京城再次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榜单也是同时印制多份,张贴于京城的角角落落。高中魁首的便是刘子秋一直推崇的杜如晦,第二名李世民,第三名是位世家子弟,来自范阳卢家的卢正奇。

这一天,一直在京城中等待放榜的考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所有的酒肆、青楼还是全部爆满,欢歌笑语响彻云霄。这样的日子,京城中自然显得凌乱了一些,而那两伙可疑之人却依然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也没想过要扰乱京城的治安,只是来观摩一次科举盛况罢了。但刘子秋却不这样认为,他反而更加怀疑这些人的目的,只是他很沉得住气。主使之人不露面,他是不会下令动手的。

又过数日,刘子秋在西苑设宴,以朝廷的名义宴请中榜的四百名考生。这些人都将进入太学院读书,而刘子秋也是太学院的老师之一。也就是说,这些人今后都将是他的学生。刘子秋真正重视的并不是他和这些学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而是想要为大汉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西苑风景依旧,盛夏季节,绿树成荫,只是少了许多美人,多了许多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中人也已经不再把西苑当作皇室的禁地,无论是有钱人还是市井小民,只要得了空都会到西苑游玩戏耍。而刘子秋一向提倡平等观念,即便今天是他在西苑宴请众考生,却也不禁止百姓来往。所以,今天的西苑依然是人流如织。

宴席设在绮阴院,这里曾经是高秀儿栖身之所,刘子秋以过里也是情有独钟,每次游西苑都少不了来此一趟。如此重大的宴席,考生自然无人缺席,早早便候在了院中。刘子秋也没有摆什么车驾,只带了达愣和数十名侍卫便出了皇宫。还没等他来到西苑门口,便见几骑快马如飞而来。

京城之中是不许纵马的,除非有什么紧急军情。虽然宴请考生也很重要,但再重要的事也比不上紧急军情。刘子秋不由收住脚步,沉声喝道:“去两个人问问,究竟出了何事?”

不等侍卫离去,那几人已经到了近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李大将军有紧急军情呈上,请陛下过目!”

早有侍卫上前,接过那人手中的一份文书,转呈给刘子秋。刘子秋打开一看,原来是蛰伏在京城多日的那伙人有了动静,不由冷笑道:“果然按捺不住了!传旨,若是这些人真敢那几个地方,杀无赦!”

第100章 现身

首节上一节331/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