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样的惨烈搏杀,双方都无力再战,他们只好各自退回了自己的出发阵地。看着那些红罗军不要命的拼杀,布鲁西洛夫的脸色很不好看,他知道这次想要攻克察里津难度非常之高。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察里津会在如此短的时间整合好力量,让这座本该能够轻取的城市变成了钢铁的堡垒。
布鲁西洛夫知道自己的处境,他顾不上感慨红罗军的凶悍,立刻命令大军再次出击。
罗刹军的进攻持续了两天,这两天可谓损失惨重,坦克缺失了接近一半,步兵和哥萨克骑兵也损失了一万人以上,然而察里津的红罗军却只有更惨。伏罗希洛夫搞工人运动出身,军官这个职业只是半路出家。
没有上过一天军校,也没有多少文化的伏罗希洛夫,搞起政治斗争来绝无仅有,打起仗来却是一窍不通。这样的一个军官,本应是不被人重视的,斯特林却为什么会引为心腹?
原来斯特林之所以器重伏罗希洛夫,并非他的指挥能力卓越,而是在任何时候,他都坚定的站在斯特林一方,是他的忠实拥趸。让伏罗希洛夫带兵,斯特拉最为放心,可是依靠这样一位只会用人命填坑的指挥官,红罗军的伤亡可想而知。
在这仅仅两天的战斗中,红罗军超过四万人战死沙场,重伤和致残的人更是超过六万,这其中并不都是红罗军的战士,因为在战斗的头一天他们就已经死得差不多了。现在坚守着阵地的,都是城内自发动员起来的百姓,因为罗刹军之前的高压政策,他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察里津的拼命反抗,让布鲁西洛夫筋疲力尽,但好在这个噩梦就要结束了。精神的力量终归不是无穷的,当察里津的年轻人几乎耗尽的时候,他们也已经退守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除了残存的几千名民兵以外,斯特拉、伏罗希洛夫和他们身边的那些政治委员也挺立在其中。
在这次防御战中,斯特林竭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扳回劣势。利用那么少的兵力坚守两天时间,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看着拼命发起冲锋的罗刹军,斯特林叹了口气道:“命令城内仓库开始爆破,什么也不要给他们留下。”
命令随着电话被传递到城中各处,那些守着炸药的士兵们,纷纷点燃了引线。随着轰轰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心狠手辣的斯特林竟然将全城的物资和粮食付之一炬。
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民兵们纷纷喊着乌拉,向迎面冲来的罗刹军发起了最后的反冲锋。斯特林也感觉到热血沸腾,他同样拿起一把步枪冲了上去。双方再次绞杀在一起,只不过这一次罗刹军依然有三万多兵力,而红罗军仅仅剩下七千名训练不足的民兵战士。
双方的战斗没有丝毫悬念,训练不足的民兵每死掉三个人,才能拼掉一名罗刹老兵。双方的人数差距越来越大,就连斯特林本人也受了轻伤。就在这个时候,察里津周围的荒原上,突然想起了成片的乌拉声。
第八百四十八章 战后的经济状况
刺刀在阳光下闪耀,那灰黑色的红罗军制服在精疲力竭的罗刹军看来,无异于来自死神的召唤。在最关键的时刻,伏龙芝的增援部队终于到了。因为同样的目的,伏龙芝始终保持着最强大的预备队。当他们听说布鲁西洛夫奔袭察里津的时候,他们立刻返身扑了回来。
尽管没有任何车辆和马匹作为辅助,但红罗军硬是凭借着两只脚板不分昼夜的急行军,及时赶到了察里津战场。当经过两天急行军的红罗军战士们,看到危机的战场时,他们不顾上身体的疲累,第一时间端着步枪冲上了战场,打了罗刹军一个措手不及。当看到四面八方包围上来的敌人,布鲁西洛夫就知道自己的行动失败了,从此之后他将再也没有帮助罗刹帝国实现复国梦想的机会了。
趁着红罗军的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布鲁西洛夫只得带领亲信沿小路逃走,将大部队扔在了包围圈中。失去了指挥的罗刹军更加不堪,但是他们之前对红罗控制的村庄都是直接屠杀,手上早已有了累累罪行。这些人很清楚,就算投降之后,自己也不会什么好结果,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当最后一个罗刹军士兵倒下的时候,巨大的伤亡已经让伏龙芝心疼的无以复加了。超过三万人的阵亡和七万多人负伤,伏龙芝手下的红罗军预备队几乎被消耗殆尽。在西部特区对红色罗刹国全面封锁经济和商品之后,红罗境内药品匮乏,那些负伤的士兵会有八成挺不过来造成死亡。
这一次凭借着伏龙芝敏锐度的嗅觉和指挥艺术,加上斯特林的残忍果决,最终惨胜罗刹军。这一次察里津保卫战也成了罗刹国内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一天开始,罗刹军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了,他们只能在防御中步步后退,坚守着越来越少的领土。
罗刹境内的战斗如火如荼,赵守宏却在规划他的赚钱大计,当年刚刚推出卡式录音机没多有几年,世界大战就开始。大战爆发之后,一切都为战争让路,所以那些盛世的奢侈电子产品开始为军品让路,就连汉兴集团公司的中川电器厂,也转而为西大陆组装电子管收发报机和手电筒了。
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赵守宏向来不屑为之,所以他将厂内的生产任务,扔给了生化人工程师们,自己就不去管它了。如今大战已经结束,电器厂也回归到了本来的面目。晶体管收音机和卡式录音机再次开始热卖,不同的是当初消费这些电子产品的大半是西大陆各国,如今却变成了白鹰国。
在世界大战之中,参战的各国可以说都输了。世界大战历时五年,波及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近二十亿人口。整个战争伤亡超过五千万,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亿白鹰元。战争经费的损耗,相当于过于100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十倍。
白鹰国在战争之前,尚欠撒尔帝国四亿多撒尔镑的外债,等到大战结束之后,撒尔帝国已经反欠白鹰国八点五亿撒尔镑了。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战争期间撒尔帝国的黄金储备下降了四千两百万撒尔镑之多,结果造成撒尔镑含金量不足,国内通货膨胀速度加快,也让撒尔镑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战争期间超过九百万吨位的撒尔商船被击沉,给国内远洋贸易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作为一个岛国,远洋贸易的损失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的损失,到了1920年,其国内轻工业产值较战前大幅削弱六成,重工业降低三成。全国丧失了超过二十万个工作岗位,国民平均财富下降了三十个百分点。
撒尔帝国的损失并非最大,在整个世界大战的进程中,主战场都在高卢国境内。条顿国一度占据了五分之四的高卢国领土,使其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条顿人的破坏,让高卢国的经济体系几乎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六百亿白鹰元。
巨大的战争伤亡让高卢国整整一代的年轻人几乎死绝,战争伤亡之中一成五的损失都来自于高卢国,这让战后国内年轻人奇缺。劳动力的丧失,工业体系的破坏,让整个高卢国的经济异常糟糕。甚至连粮食和煤炭都难以及时供应,如果不是底蕴深厚,国家政府早已被推翻了。
损失最大的战胜国应该是罗马国了,战时基本负责搞笑的罗马军毫无战斗力,连公认孱弱的奥匈军也能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罗马国境内,险些连首都都丢了。
这个刚刚统一不足三十年的现代国家,其统一的历程本就充满了政治的妥协和诡诈,其本身就先天不足。被统一的罗马国没能完成国内的经济整合,政治也处于动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到世界大战之中,只能说是利欲熏心。
如此没有底蕴的国家,在遭受巨大损失之后,就不用想犹如高卢国般挺过来了。战后的经济崩溃让国内政局动荡,在经济危机的温床之中,一个叫做西斯党的西斯主义团体正式成立起来,其首脑正是后世掌控罗马国的墨里尼。
比起几大战胜国,条顿国的动荡只有更加严重。大战之后经济的破产,工业设施几乎被搬空,加上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得这个国家喘不过气来。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成了一纸空文,国家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甚至连买办公用纸的钱都需要去各大工厂化缘,可见其穷困程度。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西大陆新的经济危机几成定局,不过这并不影响西部特区电器的售卖。
在大战中收益最大的,就是白鹰、华兰和倭国三个国家了,其中白鹰国总盈利超过四百亿白鹰元,华兰国接近两百亿,最少的倭国也有超过七十亿白鹰元入账。
第八百四十九章 经济转型
国家财政富裕,民间也有大量富裕资金,这都是电器购买的潜在用户。依靠中川广播电台极广的覆盖面,西部特区轻巧的收音机重新在这几个国家热卖,成了炙手可热的产品。而卡式录音机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了不少白鹰国和倭国中产家庭的首选。
电器产品的大卖,让汉兴集团公司大赚了一笔,也让电器成了药品之外,西部特区最大的收入来源。手中有着大把的资金,赵守宏才得以将大量工厂生产的军事物资购买过来,转而支援斯曼和罗刹帝国的作战。凭借着这段缓冲期,西部特区各个产业都开始向民用方向转型。
然而这样利用政府资金转型的案例仅此一个,其他各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倭国只是刚刚堵上一直以来的财政亏空,政府又急匆匆的开始了长门号战列舰的建造,结果在国家经济转型中,各大企业得不到来自政府的支持。
国内工业犹如一辆奔驰的火车,想要减速转弯却又没有刹车,结果造成了国内军用物资的大量积压,让各大企业都受伤不小。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是一直在生产民用产品的山田财团,他们虽然在大战中获利最少,却成功避过了因为盲目扩产和军事项目过多,而造成了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在其他几大财阀求助于政府,希望能够向国家出售军用物资的时候,山田财团却突然宣布收购吴港的三家大型造船厂,并开始为自家财团设计建造新一代远洋货轮。在世界和平之后,山田财团要涉及造船和远洋贸易了。
比起倭国政府的毫无经验,白鹰国政府显然经验丰富得多。在发现本国有扩产过热的趋向之后,白鹰国发布了紧急的军转民动员令。国家开出奖励扶植资金,帮助各大企业将军工生产专项民用。
白鹰国政府同时与西大陆各国洽谈,向各国贷款以恢复经济,但其先决条件就是优先购买白鹰国的产品。白鹰国就这样以资金铺路,将本国的生产过剩转嫁到西大陆身上,让西大陆诸强获得紧缺物资的同时,又释放了多余的生产力,可谓一举两得。
世界经济在战后重建的经济危机中艰难前行,这让始终处于无保护状态之中的华兰国内经济遭受了一次严冬。当然这个华兰国内经济所指的,是除西部特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在世界大战之中,因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紧缺,促使内地商人大多投资工商业。尤其是那些生产轻工业产品的工厂,投资小建设快,只要投产就能产生大量效益,这让国内商人们趋之若鹜。可是当大战结束,各国生产力得到释放的时候,这种情况开始了不可预料的逆转。
各国产品的倾销,尤其是西部特区境内这种,可以绕过关税的销售体系,将大量产品倾销到华兰国内的各地,造成那些没有多少技术实力的商人纷纷破产。再加上国内局势动荡,军阀对地方巧取豪夺拼命盘剥,让建设工厂成了无利可图,甚至是危险的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内地商人投奔西部特区。来到特区之后,银行给予的优惠贷款,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地方治安与透明的税收制度,加上层出不穷的扶植政策,让所有商人都感到兴奋。
只要心中有想法又扎实肯干,在特区内就有无限的可能。在一些大胆商人进入特区之后,他们很快将自己的经验通过书信的形式传播给好友,带动起更多的人投奔特区。
国内进入的审查相对宽松一些,这让华兰大部分工商业人士与各种人才开始向着西部特区汇聚。这种情况的愈演愈烈,更加剧了国内经济的波动,在没完没了的战乱之中,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各地经济接连破产,商人们纷纷出逃,让军阀们筹集经费的目光再次对准了本就收入微薄的农民。国内的经济成了恶性循环,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们的困苦让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一条处于孙文海、袁隗之外的救国道路。
在红色罗刹国建立之后,尤其是他们连战连捷,打得罗刹帝国几无还手之力的情况,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视。很快居住于北华城的李钊发起成立华兰国第一个乌托邦学说研究会,用于研究布党所提倡的乌托邦注意哲学。这个颇具前瞻性的研究会很快受到了不少精英的关注,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焘等人相继加入到其中。
几乎是与此同时,曾经在光海城组织游行,与赵守宏有过一面之缘的陈庆同也在南华城内发起了差不多的一个组织。一南一北的两个乌托邦主义团体,开启了华兰国乌托邦主义研究的序幕。
对于始终将西部特区视为最大敌人的红色罗刹国来说,华兰国内的乌托邦主义萌芽,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好东西。在他们看来这种思想的萌芽,就是对付西部特区的天然工具。对于华兰国的重视,让布宁指派他的亲信维经斯基来华。
维经斯基知道布宁的想法,他对华兰国的乌托邦主义者表现的非常客气。很快他就在北华城和南华城,分别见到了李钊和陈庆同,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末了他还邀请两人以华兰国乌托邦主义协会的名义,加入到第三国际之中。
对于乌托邦主义小组在华兰国的建立,赵守宏始终冷眼旁观。他知道这是后世华兰联邦的基础,是华兰国走向强盛的第一步。尽管如今它还十分弱小且不自信,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红色罗刹国的控制,但瑕不掩瑜。
他在前世所处的国家基础,本身就建立在这个政党的发展壮大之上。如果将这个党派消灭在萌芽状态,赵守宏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存在,所以他决定静观其变。在重点监视的同时,并不妨碍他正常的历史发展。
第八百五十章 两粤局势
华兰公社党还只是萌芽阶段,对历史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也只有赵守宏这样的后来者,才会予以关注。现在的华兰国内已经成了全世界热点的地区之一,也没人会关心底层人民的思想变化。
五月的时候,南原战争突然爆发,南原省百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驱逐军阀活动。南原人向来团结而不畏强暴,在全省人民的积极响应下,隶属于皖系的军阀张敬尧被驱逐出南原,其弟张敬汤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