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大家相信我,那我就在这里宣布,从今天开始咱们起义了,朝廷不是抓革命党吗?咱们索性就反了这个朝廷,干他娘的。”熊秉坤大手一挥喊道。
“造反是要杀头的。”一个胆小的士兵说道。
“杀头?要是官府被咱们打垮了,谁还能杀咱们的头。与其这么窝囊的等死,倒不如博一次,或许还能夺得个封侯拜将。”熊秉坤说道。
“熊棚长你说吧,咱们该干什么。”其他士兵受到鼓动纷纷表示愿意起义。
“打仗不能没有枪支弹药,咱们先去楚望台。”熊秉坤说道:“那里的兄弟也是支持革命的。咱们只要到了那里,与他们合兵一处,又有了大量武器弹药,就不怕了。咱们现在就出发,沿途收罗愿意起义的弟兄,人数越多越好。”
楚望台的守军本来就与革命党有联系,见到熊秉坤带领的起义官兵到来他们当即反正,也宣布投靠革命党了。守军与前来的新军一起打开仓库,就这样数万支步枪,数十门火炮还有上百万发子弹和炮弹统统被革命党掌握了,他们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革命党人打响了江夏起义的第一枪,并迅速夺取了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由于原本起义的指挥部成员逃的逃死的死,起义军只好公推军职最高的队官吴兆麟担任临时总指挥。
驻守江夏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皆以举火为号,陆续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按照事先的约定,驻扎在江夏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也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与其他起义军汇合。
与此同时,江夏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纷纷率众起义,并按计划赶向楚望台,一时间楚望台成了起义军的大本营,汇集到这里的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得到军械库内武器弹药补充的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附近的第八镇司令部。为了配合起义军的进攻,已经入城的第八标炮队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
轰轰的炮声在总督署附近炸响,但是由于天黑又没有具体的坐标,炮击的准确性很低。总督署的卫兵并未受到多大损失,但声势浩大的炮声却让起义步兵产生了错觉。步兵们认为对方已经被炮火压制,他们迅速端着步枪,向着坚固的总督署发起冲锋。
起义士兵突烟冒火而入,直接冲击总督府的正门,见到大群起义士兵冲来,瑞澂立刻指挥卫兵射击。卫兵们也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一刻,他们将仅有的两挺马克式重机枪也抬到了围墙上,对着起义军猛烈开火。
密集的子弹交织成火网,撕扯着起义军士兵脆弱的身体。由于判断失误,初次进攻的革命军六百多人,在对方密集攒射之下死伤惨重。他们还未攻到总督署大门处,就被迫退了回来,两百多具尸体被留在了大街上。
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官,加上兵力不足,结果进攻受挫了。接到这一情况之后,吴兆麟当即找到各部队的负责人,一个一个的联络,终于与各方达成共识。起义军火线整编,统一指挥向总督府发起第二次进攻。
晚上十二点钟刚过,经过重新整编的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挺挺的往前冲,而是分为几路,从四面八方杀了上来。见到几乎所有方向都出现了敌人,卫兵们有些着慌,他们的火力被分散,起义士兵的伤亡降低了许多。
那些总督署卫兵们只顾着开枪,却并未看清有一部分起义军士兵怀中是抱着火油罐子的。在众多同伴的掩护下,这些抱着火油罐的士兵顺利接近到总督署周围,他们在墙下纷纷砸掉罐子,然后利用火把点了起来。
第三百八十一章 黎元洪上位
火油被点燃了,火焰陡然窜起将围墙都烧着了,那些扒在围墙上射击的卫兵被烤的受不了,不得不退了下去。然而火攻的目的远不止于此,以火光为目标点,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终于找到了总督府所在,他们校准火炮坐标向着火光处发炮,炮击精确度因此而大大提高。
猛烈的炮弹在总督署内爆炸,连带着旁边的第八镇指挥部也遭了秧。在猛烈的炮击之下,湖广总督瑞澂顿时慌了手脚,卫兵们已经不得不退往后宅防守,任由起义军攻占了前院。见到大势已去,瑞澂也不和第八镇指挥部打招呼,就自顾自的出逃了。
前院已经被攻占,后门处也有大队起义军监视,情急之下,湖广总督瑞澂竟然带着家眷从督署狗洞爬了出去。起义军有些疏忽,没有注意到总督署的狗洞,结果被其逃了出去。
整个江夏城的起义军都汇聚到了总督署和第八镇指挥部附近,其他地方相当空虚。借着这个漏洞,瑞澂带着家小从人终于逃出江夏城,登上了在龙江中停泊的军舰楚瑜号。
就在瑞澂落荒而逃的时候,第八镇统制张彪还惘然不知,他仍旧在司令部顽强抵抗。起义军反复的发动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无人指挥的总督署,总督署卫队死的死伤的伤,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听到隔壁的枪声慢慢稀疏,张彪暗道不好,他知道瑞澂不是战死就是逃走了。
指挥部内本来就只有一个营的卫兵,经过一夜的厮杀已经折损大半。看看自己独木难支,张彪只好撤退了。他也算是勇将,竟然带着卫兵出其不意的从后门冲了出去。随后他也不理追兵,一路狂奔出城落荒而逃。
张彪退出江夏,致使官府在城中的最后一个据点也陷落了,整个江夏已经处于起义军的掌控之中。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辛亥革命元老共兴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他立即将同寝室的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后金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
漕河铁桥被炸,后金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中原省江夏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夏口、江口的革命党人同样闻风而动,他们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夏口和江口。起义军完全掌控汉夏三镇后,中原省军政府宣布成立,革命党因为无人指挥,打算推举黎元洪担任指挥。
由于蒋翊武被迫逃离,孙武重伤失踪,刘复基、杨宏胜、彭楚藩等人被杀,整个起义指挥部几乎无人。起义时大家推举的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只是个队官,临时指挥战斗尚可,要想统御汉夏全局,他的威望实在不足以压服众人。这个时候起义军自然想到了为人比较和善,对革命党始终采用怀柔政策的黎元洪。
黎元洪中原省黄陂人,所以人称‘黎黄陂’。他少年时曾经入天风城北域水师学堂学习,又曾经三次去倭国考察军事。后来得到张孝达的赏识,黎元洪擢升暂编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他于1906年率部参加彰德秋操,曾经与北域新军打得不相上下,因而获得南军中善战之名。
黎元洪始终都拿不准后金朝廷和革命党最后谁能得天下,所以他对后金朝廷的命令表面上全部执行,但对自己军队中发现的革命党却并不加以残害,只是命令对方除去军籍礼送出军营而已。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让革命党人都感觉黎元洪是个同情革命的新派军官,是能争取的对象。
当吴兆麟和熊秉坤等人来到黎元洪的府邸时,他正窝在家里着急。眼看着革命党已经控制了汉夏三镇,总督瑞澂和第八镇镇统张彪逃亡,革命的形势不可逆转。如今他担心的是一旦革命党将他当做后金朝廷大官斩杀,自己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当吴兆麟带着人来找他的时候,黎元洪还以为对方是来抓捕他的,吓得这位协统大人躲到了床底下。当起义士兵将这位协统大人从床下拖出来,黎元洪吓得瑟瑟发抖,如果还能说出话来他肯定会求饶的。
“黎协统,如今起义成功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够分量的人来主持大局。所以我们希望黎协统能够出山,担当这个汉夏军政府的都督。”吴兆麟开门见山,话说的十分恳切。
“这……”黎元洪顿时傻眼了,被起义军枪毙他固然害怕,担任军政府都督他同样不敢。如今汉夏的起义军人数不多,统御也十分松散,难以扛住后金军的反扑。万一起义军失败了,自己这个军政府都督还不成了后金朝廷号令天下的目标啊。到了那个时候,他免不了一个菜市口开刀问斩的下场,说不定还要抄家灭九族。
“你倒是说句话啊,怎么这般不痛快。”见到黎元洪低头不语,熊秉坤当即催促道。
“莫害我,莫害我,这都督我是不肯当的。”黎元洪摇了摇头,他宁可回家种地,也不敢当这个都督。
“黎元洪我告诉你,今天这个都督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如果你拒不接受,我们就把你当做后金朝廷大员拖出去枪毙。”熊秉坤厉声道。他脾气本来就爆,见到黎元洪居然如此不识抬举当即就怒了。
“秉坤别这么说,怎么说黎大人也是协统,何况他平时是同情革命的,如今只是一时糊涂想不开而已。”有熊秉坤唱红脸,吴兆麟自然是要唱白脸的,他转头对着黎元洪笑道:“您说对吧,黎大人?”
看看不当这个都督是不行了,黎元洪只好勉强同意道:“也罢,我就当这个都督好了,但是我只是挂名而已,具体事务我是绝不参加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朝廷的难处
“这没有关系,我只要你在这安民布告上签字即可。”吴兆麟说话间从怀中掏出一份黄纸的安民布告摊在桌上。
见到这份布告,黎元洪就犹如见了鬼一般,猛然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我说了只挂名而已,这布告我是绝对不会签的。”黎元洪知道,如果自己签了这份布告,自己的命运也就无法摆脱了。至少革命失败之后,他连回家种地的权利都没有了。
不管熊秉坤如何威逼利诱,黎元洪就是不肯在革命党的安民布告上签字,最后无奈的吴兆麟只好代替他签了字。
黎元洪不情不愿的被推举为都督,他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不过其他革命党人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在江夏阅马场的中原省谘议局大楼建立中原省革命军政府。军政府很快对外宣布改国号为华兰共和国,同时宣布中原省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
于此同时,中原省军政府向全国发布电报文告,宣布了江夏起义的成功,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一天之内,华兰大地风雷震动,在随后的数月之中,全国十四省先后宣布独立,脱离后金王室统治建立革命政权,响应辛亥革命江夏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的江夏起义震惊了后金政府,朝廷迅速作出反应。两天以后,后金政府宣布撤销瑞澂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两原总督。后金朝廷的意思是督促瑞澂赶快召集附近各地后金军,尽快剿灭汉夏的革命军队。结果没想到瑞澂的胆子太小不禁吓,听说朝廷让他戴罪立功,他直接跑路到了光海城,过了几天又觉得不保险,再次逃到了倭国。
瑞澂擅自逃离,中原省前线一时间竟然连主官都没有了,朝廷军队失去了指挥调度,只能原地驻防等待命令。后金军迟迟不动,给了湖广革命党以喘息之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革命党迅速建立起民军,开始大量招募士兵防守三镇。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民军规模很快达到了四万人,汉夏的防御日渐巩固。
见到湖广的革命党势力日益壮大,摄政王载沣急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后金帝国崩溃是迟早的事情。朝廷立刻发出上谕叫停永平秋操,同时命令陆军大臣荫昌指挥北域新军迅速赶赴中原省,中原省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另外一道命令是给海军的,后金朝廷电令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龙江水师,迅速开往汉夏江面,协助荫昌对汉夏的攻势。
接到朝廷的上谕,荫昌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位曾经与威廉二世当过同学的清政府军方大员,实际上连一天的仗也没有打过,也就是说他的军事指挥经验基本为零。能够达到如今陆军第一人的位置,荫昌主要依靠的是他的皇族血统。
荫昌很有自知之名,他当即上表请辞,希望能够让朝廷另派他人前往,他愿意辅助。载沣心里的苦楚一点也不比他少,如今朝廷人才匮乏,如果真有第二个人选,还能找荫昌吗?
想到这里载沣也是暗骂,这人才为什么都是华兰人,如今最适合统兵征讨的在国内其实有两个人,一个就是袁隗,北域新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指挥起来自然十分顺当。可是这样一来,北域军权就再次到了袁隗手中。有了军权之后,袁隗是否还听朝廷的话就很难说了,至少与其水火不容的自己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另外一个人选就是刚刚窜起几年的赵守宏,这个人文武双全手段老道,政治、工商、军事无一不通,如果任用他自然最好。可是自己当初曾经算计人家,随后因为保路运动的兴起,才被迫将其放了回去。如今中川已经俨然是个独立王国,连钱粮都不上缴了。如果再让他统兵进攻两原,岂不是白给了人家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以如今载沣的看法,这个赵守宏比赋闲在家的袁隗更加危险。
思来想去,后金权贵之中,唯一懂点军事又有这个资历的就只有三个人,良弼、铁良和荫昌了。铁良长期在内廷行走,他有几斤几两载沣清楚的很,让他吃喝玩乐还行,让他带兵打仗等于是在送死。良弼执掌禁卫军,如果他走了一旦帝都出事,禁卫军很难做出快速反应。
无奈之下,载沣只能好言安抚荫昌,告诉他汉夏的民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我给你的可是后金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啊,打赢了还不容易。可是载沣不知道,荫昌正是因为北域陆军才不想干的。自从小站练兵以来,北域陆军只知有袁隗,不知道有朝廷。士兵是足够精锐了,但别人能不能指挥得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如何,载沣严旨不许荫昌请辞,并且迅速给他调拨了人手和辎重补给,强令他择日进兵。这次的后金朝廷一改平日拖沓的习惯,对于起义的反应相当迅速。14日,后金政府就编组了一,二、三军,宣布以随荫昌赴中原省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甫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沿铁路线齐头并进,迅速向江口附近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