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140节

提到新式火炮,炮兵出身的钱爱民是最积极的,可听到刘浩田这一番话,他这股积极劲儿瞬间凝固为脸上的惊讶:“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还算快的呢!”钱爱民话音刚落,刘浩田便开口答道:“现在国家将军工研制项目收紧,很多急需的重点装备都面临着下马,所以对新申报的武器装备项目更是慎之又慎,尤其是像火炮这样投入大,研制周期长的重型装备,国家不得不考虑的更多一些!”

说着,刘浩田的脸上再次露出灿烂的微笑:“可咱们便携式火箭筒就不同了,这款装备不但是目前参战部队的急需,地处北方的重装军也必将会对便携式火箭筒趋之若鹜的,甚至他们的热情比咱们还要高。

要知道面对苏联的装甲集群,北方的重装军恨不得人手一只反坦克武器,这款装备正好切中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如同小卢说的那样我们以70式火箭筒改进项目申报,阻力也会大大减少,如果再加上G军区牵头,整个申报将会更加迅速!”

卢嘉栋知道刘浩田说的很对,新式火炮项目不同于之前其他的任何武器研制项目,那是一款完完全全的新式重型装备,在这种军工产品和在研项目大幅削减的背景下,这样的重型装备审核慢也是在情理之中。

当然便携式火箭筒的申报也并不会异常顺利,不过正如刘浩田所说,这款简便实用的武器装备定会得到军方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卢嘉栋常用的申报套路,这款便携式火箭筒的立项速度必然会快上很多!

“小卢,老班长说的很正确,到底行不行,你到是给个痛快话!”见卢嘉栋半天没说话,急性子的郭青山不免有些不耐烦,而坐在他对面的吴天明此时也开口劝道:

“是呀,嘉栋!我知道万山厂的技术能力还是很强的,你可以把其他项目分给别人去完成,这款便携式火箭筒可是全军急需的装备呀,既然你提出来了,怎么也得把它实现了不是?”

听了在座几人的话,卢嘉栋知道这个便携式火箭筒的项目是推脱不掉了,之所以没有急着表态,主要是因为他心里依然放不下新式火炮这个他一直倾力推动的项目,不过卢嘉栋也细细的权衡了一下,新式火炮确实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

与其苦等火炮的审批,还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而且自己还可以通过这项研制,继续为火炮的立项及后续的研发积蓄有力的资源,想到这里,卢嘉栋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说话的语气更是坚定而有力:

“既然是部队急需的装备,那我必将全力以赴,别的也不多说,我全听组织安排!”

“这才对嘛!”听了卢嘉栋这句话,郭青山带着满意的笑容拍了拍卢嘉栋的肩膀:“这才是上过战场的人该说的话!”

说着,郭青山将身子转到刘浩田一边:“老班长,这回我可把小卢留下了,你可别舍不得!”

“你这话说得可真是有问题!”听了郭青山的话,刘浩田不由得白了他一眼:“如果小卢把便携式火箭筒研制出来,那还是我们桂溪军工的光荣呢,再说小卢完成任务后,还能给我们桂溪军工带回几个人才的话,我还要感谢老郭你呢!”

听了刘浩田的话,郭青山不由得放声大笑,而在座的其他人也随即欣喜的笑起来,眨眼的功夫整个屋子都沉浸在爽朗的笑声当中……

就这样,卢嘉栋在将陈子玥送到学校后,并没有立刻返回万山厂,而是留到了羊城,开始展开各项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的筹备工作,为此G军区专门向万山厂和桂溪省国防科工厅发去的有关卢嘉栋的借调函,对于G军区的借调无论是桂溪省国防科工厅还是万山厂都很快给与批示和答复,由此卢嘉栋的人事关系被暂时调到了G军区,办公地点临时设在G军区招待所!

和卢嘉栋预料的一样,有关便携式火箭筒的立项申报工作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哪怕是G军区牵头也是如此,为此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不止一次的来到G军区实地听取有关便携式火箭筒情况的可能性汇报。

而作为这款装备的积极推动的G军区的副参谋长郭青山为了促成这款装备的立项,更是北京羊城来回跑,最后甚至都惊动了离职休养的总指首长,在了解情况后总指首长就此事专门向高层写信,建议尽快立项上马便携式火箭筒。

当然,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对新式便携式火箭筒也极为重视,除了前往G军区听取相关汇报外,两部门还成立几个调研小组,深入各军区实地了解新式便携式火箭筒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前景。

得到的反馈也是积极正面的,尤其是北方的重装军在听说有这样一款人人都可以携带的便携式火箭筒时,都显示出极大的列装意愿,而就在这时,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经高层同意,最终下发了有关便携式火箭筒的技战术指标及研制任务书,不过介于中越前线的紧张局势,研制任务中规定便携式火箭筒务必在80年春节前完成样品研制!

虽然整个研制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但毕竟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工作正式步入正轨,而作为牵头单位的G军区更是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军区参谋长为组长的便携式火箭筒工作领导小组。

副参谋长郭青山任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卢嘉栋担任副组长兼总设计师,主抓便携式火箭筒的具体研制工作,而研制团队的其他成员,在接到上级的调令后纷纷收拾行囊,向研制大本营G军区招待所进发……

“小卢,今天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员秦景斌已经到了,你见过了吗?”在G军区招待所一处僻静的小阁楼上,卢嘉栋听了坐在对面郭青山的话后,脑海中即刻浮现出那位年过四十,中等身材,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已经见过秦研究员了,看得出来他是个做实事的人!”

“恩!”卢嘉栋话音刚落,郭青山不由得点点头:“这个研制队伍可都是各领域的专家,说是精兵强将也毫不夸张呀!”

“郭参谋长说的没错!”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也表示赞同,可紧接着却想起了一件事,然后对着正在吸烟的郭青山问道:

“目前人员该来的都已经来了,可最重要的火箭专家赵如松,赵教授怎么还没到?”

卢嘉栋不提这个人还好,一提赵如松这三个字,坐在对面的郭青山不由得狠狠抽了几口烟,一双浓重的眉毛更是深深皱在了一起……

第173章 不好相处的老教授

当郭青山听了卢嘉栋问起赵如松这个人后,他的脸色不由得变了两下,含在嘴唇上的烟卷也被他用力的吸了两下,致使本来就火红的烟头更加明亮的燃烧起来,随后快速的向郭青山的嘴唇靠近……

“小卢,你确定真的要招这个赵如松来?”

听着郭青山的问话,再看着他眉头紧锁的神情,卢嘉栋不由得诧异的问道:“郭参谋长,难不成赵教授出了什么问题?”

“没出什么问题,只不过……”说着,郭青山将手中的烟蒂掐灭在面前的烟灰缸中,口中的话也不再遮遮掩掩:

“只不过,这个人脾气有些古怪,为人很不好相处,我是怕……”

郭青山的话并没有说完,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卢嘉栋却听得明白,对此卢嘉栋并没在意,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对着郭青山说道:

“人都是要有点儿脾气的,只要他有真本事,做实事有点脾气不算什么!”

“如果要是别人你这么想也无可否非,可是这个赵如松……”卢嘉栋话音刚落,郭青山便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么跟你说吧,这个赵如松我接触过几次,他的技术能力没得说,尤其是在火箭推进剂、燃料发射方式方面可以说在国内都是一流的,只不过他这个人真的很难相处,说两句话就能把你噎得半死。

我听说他参与研制的武器装备也不少,像40火、82无和62破的发射原理就是他研制设计的,还有107火箭弹的火箭推进部分他也参与了研制,按道理凭他的技术能力和资历威望早该当上总设计师了,可就是因为这身怪脾气至今连个分项领导都没当过。”

说着,郭青山从口袋里再次掏出两根烟,递给卢嘉栋一支,然后自己点上一支,接着放在嘴边抽了几口,吐了两口烟圈后便继续说道:

“好在他身上的技术过硬,能力超强,特殊时期被上级保护起来,没受到多大冲击,同时,由于国家需要培养高端军工人才,就把他调到大学去了,希望将他那身技术传承下去。

几年下来他也培养了不少军工人才,这次被你从万山厂调过来的胡庆华,就是他的学生之一,介于他的怪脾气,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换个人,我知道他的几个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也不差!”

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也不由得将刚刚点起的烟卷放到嘴边吸了两下,这次参与便携式火箭筒研制的相关人员,虽然是有总参装备部和G军区下达命令进行征召,但人员的名单及构成却是由卢嘉栋这个总设计师确定的。

而卢嘉栋为了更好的推进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对研制人员的挑选可谓是优中选优,就拿刚刚说到的那位秦景斌来说,是全国最早进行复合材料研制的相关专家,尤其是在玻璃钢的研究和工艺生产方面,在国内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弹药、化学、机械等领域的顶尖技术人员被卢嘉栋选中调入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队伍当中,当然在人员选配方面,卢嘉栋对万山厂也是有所倾斜。

也由此像胡庆华、刘亮等人也被卢嘉栋借调过来,在担负具体的研制任务的同时,更想让万山厂的技术人员多学习,多领悟,以便日后更好的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

当然在众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中,卢嘉栋最看重的就是郭青山口中这位很难相与的赵如松教授,当卢嘉栋第一次看到赵如松的资料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才华横溢的火箭专家,这让卢嘉栋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要知道便携式火箭筒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发射原理的确定,而这位赵教授在这方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卢嘉栋便将赵如松的名字划入自己的研制团队当中来!

“我觉得还是要留住赵教授!”卢嘉栋在深思片刻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这句话也让对面的郭青山不由得诧异的看他,不过卢嘉栋并没有就此停下说话的节奏,只不过他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赵教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权威,这样的人才虽说可以在校园中尽其所长,从而桃李满天下,可郭参谋长,你不觉得真若如此的话是不是有些埋没人才了呢?”

听了卢嘉栋的话,郭青山不由得一愣,而卢嘉栋则将手中的烟蒂丢进了烟灰缸,脸上更是露出淡然和自信的笑容:

“早在春秋战国时,咱们国家就有招贤纳士的优良美德;三国时期的曹操更是以一篇《招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而清代的龚自珍更是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流传,古代封建主义制度下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咱们应该更加进步才对!”

“这个……”听了卢嘉栋这番话,郭青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卢嘉栋的话并没有就此停下:

“再者说,咱们国家现在不也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写进国家的指导方针中去,所以像赵如松教授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征召启用的,况且赵教授的加入定会对咱们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提供强大的助力,所以我认为与技术能力相比,他的脾气并不是最重要的。

首节上一节140/7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