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681节

  但现在有炮兵,而且对面百余门铜炮,圆阵营垒固守,墨家最是喜欢这种密集阵型下的固守,炮击一日,可能就彻底溃败了。

  齐侯无能,韩侯无兵,天子一共三千甲,这一场战役的指挥权也就落到了看过兵书但却没有指挥过大规模会战的田鞠身上。

  ……

  营垒对面,墨家的营地内也开始活动起来。

  起床之后的步卒将背包放在营地内收拢起来,解体了昨晚上境界的部队,各个连队开始清点人数、集结队伍。

  进攻发起点距离联军大约有三里距离,工兵早已经在前面挖掘好了筑垒,炮兵要在随后展开部署。

  工兵需要给炮兵挖掘特殊的阵地,因为铜炮的后坐力如果没有工兵部署的营地会导致铜炮错位。

  炮兵也不能提前一天就展开,因为要担心晚上敌军偷袭炮兵阵地毁掉铜炮。

  只有在进攻发起前,步兵集结完毕并且在前沿展开之后,炮兵才能够展开,然后开始轰击。

  传令兵命令各部炮击的发起时间是食时,也就是早晨七点钟左右,这个时候是以前天下每天两顿饭时候吃早饭的时间,故而称之为食时。

  炮兵们很喜欢在这样的天气作战,这些年泗上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铜炮炸膛的事已经很少了,对炮兵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夏日作战时候的黏土稀泥。

  泗上平原区是冲击平原,上古时候纵横的河流造就了这里肥沃的土壤,却也导致这里一旦下雨就会拔不出腿。

  如今深秋,天干物燥,炮兵们欢喜无限。

  骑兵在侧翼展开掩护、一部分步兵在前沿展开之后,炮兵们开始将铜炮驱赶到预先部署的阵地上。

  军官们大声呼喊着口号,炮手们按照操练的动作,迅速调整炮口,用量角器和垂坠调整铜炮的角度,打开用桐油纸包着的火药包或者火药桶。

  壮汉们将沉重的铁丸子从马车上搬运下来,堆积在一起,与火药堆放的位置间隔开。

  操炮手按照军官的指令做最后的角度调整。

  右翼的五十门铜炮的任务,是对轰掉对面联军的二十门铜炮,占据优势之后再转去轰击步兵。

  构筑好的炮兵阵地前有步兵掩护,还有几门装满了铁砂的小铜炮防备对面的骑兵反击。

  骑兵在他们的右侧展开,也不着急先攻,在前期只要保证对面的骑兵不能对己方的步兵和炮兵造成威胁就好。

  炮手们忙碌的时候,辅助的炮兵取来了木炭,在下风向点出火盆,将铁钎子插入到火盆当中,一会战斗激烈需要速射的时候,需要用烧红的铁钎子插火门,这样可以省去塞火绳的时间。

  进了醋水的毛刷子和很漂亮的木桶都已经准备就绪,军官们等待着中军那边开火的硝烟。

  大约刚刚到食时,中军那边的火炮开始轰击,推迟的命令没有下达,右翼的炮兵们便开始点火。

  火药爆燃的轰鸣扰乱了清晨的安静,沉重的铁弹越过前面的步兵,落在了严阵以待的联军军阵当中。

  射击之后,炮手们按照军官的命令开始调整角度、校正方向、减填火药。

  对面的联军火炮没有选择对射,因为他们知道不论是准度还是数量,都不如这边,所以联军那边的策略,是在被彻底压制之前,猛轰墨家的步兵和骑兵。

  大半个时辰之后,适掏了掏被震的有些嗡鸣的耳朵,观察着右翼三柳社方向的情况。

  一个多小时的炮击效果非常好,明显可以看到右翼三柳社那边的联军铜炮已经选择了后退,没有选择硬顶在正面,而是退后到墨家的炮兵很难够到的地方,彻底放弃了己方的前沿。

  对面一些齐军的连队已经被轰开了缺口,一个多小时的炮击,可以看到至少六个连队的齐军被炮击毁掉,难以维持,开始后退。

  他将目光转向左翼,左翼对面的联军只有四门炮。

  适挥挥手,叫来传令兵道:“告诉左翼,提前进攻。”

  本来他的计划是在右翼猛攻,吸引联军的中军支援,然后猛冲中军将联军切开分割。

  可现在看来,联军的右翼兵力薄弱,看上去好像是要舍弃右翼不管了一样。

  现在联军的预备队还没有动,仍旧集中在中军靠近左翼三柳社的方向,适想让己方的左翼提前进攻,试探下联军的意图。

  虽然左翼不是墨家的主力,但兵力依旧有优势,如果能够在左翼打开局面,那么可能自己的部署就需要改变一下。

  若是联军右翼撑不住,中军开始支援右翼,那么中军就可以出击切割。

  如果联军右翼选择后退或者收缩,那么就延缓三柳社那边的进攻时间,迫使联军缩小战线,慢慢合围,利用炮兵轰击密集的、难以展开的联军。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两天子之战(三)

  传令兵抵达左翼后,传达的是一份在战略上很详尽的命令。

  “攻敌侧翼,若敌接招则需要将战线拉长兵力薄弱;若其不接招则会选择朝中心退却。”

  至于具体怎么部署,那是左翼主将们的事,适不可能下达让某个连往前推进几十步这样的命令。

  左翼主将很容易就理解的适的意思。

  适的意思是将进攻的重点放在敌军右翼的侧后,一旦侧后受到威胁,联军右翼要么选择防守侧后增加兵力;要么选择放弃右翼向中军方向撤退。

  若是增加兵力防守侧后,意味着原本是一条直线的阵线变得更长,兵力也就更加薄弱。若是朝中心退却,那么意味着整个联军主力的战线都缩短了,墨家可以更加从容地包抄,压缩联军的施展空间。

  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话,骑兵唱主角;后者的话,炮兵唱主角。

  本来墨家的左翼并没有完全展开为进攻阵型,两个旅一起,第一旅在前,第二旅分为两部在侧后,后面还有预备队和成连队的骑兵,这是做了一个防守反击的阵型展开。

  现在命令他们提前进攻,左翼主将便命令在前面的那些旅不动,在后面保持纵深阵型的旅从两侧出击,在前面整队。

  本来在第一线侧后的那些旅纷纷从横队展开的前面的旅的两侧向前行进,很快完成了整队。

  这一切,都在对面联军右翼主将的眼中,透过望远镜他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看着对面阵地上,墨家原本在后面的步兵用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完成了阵前整队,联军右军主将的脸上汗水涔涔。

  泗上的解悬军现在到底多能打,已经很多年没人知道了。

  虽然打到现在,齐军在分散的战场上已经丢了万余人,可大部分齐将以为墨家所依仗的就是铜炮数量和兵力优势。

  这一场阵前变阵整队,彻底击垮了联军右军主将心中的那一丝自我安慰。

  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完成后变前的队形重整,齐军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么快,而且恐怕要花至少三倍的时间。

  阵型齐整,丝毫不乱,能够做到在阵前变阵整队且速度极快的步兵,意味着战斗力,这一点齐国经过军事改革之后齐将有所了解。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联军右军主将心想,只怕要完。

  田鞠的构想,是认为墨家会把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左翼三柳社那边,认为右翼最起码能够保持一个僵局。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兵力在右翼展开反击。

  现在看来,墨家的总兵力比联军多出了五成,使得即便右翼面对的不是墨家的主力,依旧有极大的压力。

  眼看着对面的骑兵已经动了起来,联军右军主将急忙让传令兵奔到中军,询问关键。

  右军只有八百骑兵,侧翼的安全根本不能保障。

  现在右军的选择不多,墨家一旦开始进攻,指望着八百骑兵击溃反击墨家左翼的三千骑兵根本不现实。

  炮兵的数量更是和对面差了数倍。

  那么,要么将原本就已经薄弱的步兵继续摊开加强侧翼;要么就得收缩防线,在兵力保持足够厚度的情况下缩短战线。

  他必须要问清楚,田鞠到底准备怎么应对墨家左翼的进攻?

  按说,照着田鞠所想,调动墨家,趁着三柳社混战的时候调动兵力去右翼反击,那么就必须要继续保持阵线的宽度。

  不然的话,若是右军收缩,阵型越发狭小,那么田鞠的设想就是空想了:狭窄的正面,再怎么调动,也不可能调出足够的时间差。

  可若是保持原本的阵线宽度,骑兵不足,这就又需要把兵力摊薄。

  加强侧翼,等同于延长了阵线,一旦墨家还有余力,在右军的正面突破了怎么办?

  那么薄的阵线,一旦突破,那就是右军的全面溃败,到时候还谈什么调动兵力集结于右翼反击?

  炮声轰鸣中,墨家左翼的骑兵已经开始朝着联军右翼的侧后移动。

  阵前重新整队的步兵,也开始向前推进。

  墨家这样做,也一样等同于将自己的阵线拉长。

  然而一则墨家有兵力优势;二则墨家的纯队步兵的横队更宽,本来同样数量的兵力在一线展开墨家军制下的正面就更宽。

  若不是墨家预留了大量的预备队成梯队配置,阵线还可以更宽。

  现在墨家主动拉长的阵线,对于墨家而言还有足够的兵力维持阵线的完整,可联军若是被动接招,就会让兵力不足的窘境更加明显。

  此时墨家左翼的军阵内,左翼主将盯着侧面的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土丘,正在部署进攻计划。

  参谋部的人早早制定了各种预定的方案,侧面的那座在联军阵前的小土丘,是联军右翼的支撑点。

  联军右军的主将也算是知兵之人,因为墨家的炮兵优势,所以他将集结起来的部队集中在了小土丘的后面。

  这样一来,墨家优势的铜炮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轰击联军右军的主力兵卒。

  但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这座小土丘挡住了墨家的铜炮,但一旦这座小土丘被攻占,联军右军的支撑点被夺,把炮兵拉上去,步兵守住联军的反击,整个联军的右翼就会崩溃。

  很显然,对面联军主将的意图,是通过小丘来做支撑点,掩护其主力不被墨家的铜炮袭击,然后以小丘做诱饵,试图打成添油的争夺战,以弥补兵力上的劣势和对射的劣势。

  如果墨家左翼攻此小丘,那么在小丘反斜面的联军步兵就可以发动反冲击,利用混战长矛手的优势,驱赶墨家的步兵离开小丘。

  以此小丘为依托,联军向小丘右侧就是整个联军的最侧翼了。

  墨家左翼主将的进攻计划,是以前面的推测推断为基础的,所以他不可能遂了对面主将的意图。

  在他看来,自己这边的优势是炮兵和骑兵,对面联军只有八百骑兵,己方的骑兵可以轻易地将他们驱赶走。

  小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以小丘为主要进攻目标,很可能就会打的极为漫长,至少要反复争夺到正午才有可能拿下。

  拿下的话,可以说敌军的右翼就彻底崩了,但漫长的争夺不知道会出什么变数。

  本来左翼不是主力,可左翼的主将和各个旅的旅帅、师长们,却希望能够在这场很可能是与中原诸侯的决战中立下大功,再之后战功只怕是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命令是试探进攻,看看联军的应对,不管是联军选择增兵加固右翼、还是右翼崩溃联军退缩,这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既是这样,左翼的众人自然是希望达成一场漂亮的侧翼击溃战,而不是不断进攻迫使联军分兵支援。

  所以,墨家左翼这边的进攻计划是佯攻小丘、以侧面的骑兵配合快速机动的炮兵和步兵,在侧翼发动决定性的进攻,而不是依靠小丘的地势取胜。

  以此计划为基础,墨家左翼的部署也就清晰明了。

  以三个旅的兵力,在小丘附近集结,佯攻小丘,假装要争夺小丘,如果能拿下最好,如果拿不下那么就在这里吸引联军右翼的注意力,威胁小丘的靠近中军的一侧。

  三千骑兵、所有的骑炮、部分旅属的快速机动的小炮,三个旅的步兵,则在小丘争夺战的时候机动到小丘靠近战场边缘的一侧。

  炮兵迅速展开后,骑兵冲击,步兵跟上撕开缺口,直接从侧翼击溃联军右翼主力。

  小丘就在那里,不会长腿跑了,所以只要人没了,小丘自然也就夺下了。

  一旦夺下小丘,炮兵立刻部署在小丘上,轰击联军中军,左翼兵力在侧面展开,将佯攻防守方向打成主攻,成为此战功勋之首。

  如此一来,整个左翼的兵力都几乎掏空了,只剩下少数的预备队。但一来热气球可以观察战场的局势,敌军调动可以提前知晓;二来一旦敌军大规模调动,中军和右翼兵力优势更大,到时候也算是完成了调动敌军的任务。

  至少是个完成任务、打的顺了则可能是做主力的右翼和中军要变成配合他们作战的大功。

  他们虽然不是主力,可面对侧面的联军,依旧有兵力优势。

  两刻钟后,小丘方向的战斗已经开始。

  小丘上此时还没有联军的步兵,但是小丘下准备第一波进攻的四个连队都知道,联军的步兵就藏在小丘的后面,一旦他们接近小丘顶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动反击。

  在热气球的观察之下,联军战场的部署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两个旅配属的小炮都已经在小丘下展开,侧面已经开始了交战,后面配属于整个左翼的铜炮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轰击小丘。

首节上一节681/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