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667节

  但和以往的真正分封制还不一样,以往周礼之下的宗法分封制下,他的封地有多大、多少人,就要出几辆战车、几名徒卒,封地贵族直接作为这些战车的指挥官,加入到国君的军队中。

  现在则是封地出军赋和兵员,训练交由专门的军官负责,打乱重组之后,这些轩辕氏的贵族庶子们作为基层军官,而不是带着封地的征召兵加入国君的部队。

  旧贵族依旧还有自己的私兵,但是这些新贵族几乎没有自己的私兵,这样一支常备军可以碾压那些旧贵族家族的那点私兵家底。

  再加上当年齐墨之战,墨家“枪决”了公子午,使得田氏内部的纷争一边倒向了公子剡,公子剡的改革也算是略有成效,至少有了一支常备军在手、有了一定数量的军费。

  轩辕烈这样的军官基本上就是齐国常备军的基石,所以对于和墨家开战这件事,他们一开始反对。

  因为……墨家难打,打赢了损失惨重又没有新的土地;打输了的几率还那么大。

  可等到墨家从胶州湾登陆攻下诸城、即墨、高密,在胶东实行土改之后,轩辕烈这样的新贵族立刻斗志昂扬,这是不共戴天之仇。

  齐国常备军的兵员以村社农奴为主,基本上不招收城市的市民。

  原本齐国的支柱力量临淄民和技击士,颇受墨家、杨朱那一套学说的蛊惑,追求平等、自由、兼爱这些东西,所以齐侯索性不用。

  七万常备军大多都是村社里征召的,军官小半数是带有轩辕姓氏的新贵族。

  骑兵也是征召的士兵训练的,骑术欠佳,但也可用。

  炮兵作为一个专业兵种,军官基本上都是些贵族庶子或者士阶层。

  加上齐墨战争之后,齐国许多年没有真正打一场损失惨重的大仗,这就使得三十年前齐侯被三晋逼着绑了自己投降、被越国逼着当司机参乘警卫的齐国,竟然成了如今和泗上决战的东线主力。

  适倒是没有小瞧齐国,所以才如此重视,非要先吃一大半再吃一小半。因为适觉得,这种麻木到极致的村社农夫,基本上是这个时代除了信仰和追求平等同义兼爱的公民外最好的兵员,麻木至极才有可能忍受铜炮打死战友、铅弹贴脸而过却还要继续前进的残酷。

第二百四十六章 逃的技术

  轩辕烈带着五十多骑兵说是要斩杀敌军斥候提振士气夺回旗帜。

  对面那十个侦骑拿着旗帜在二三百步外耀武扬威,显然他们对于自己的骑术相当自信。

  明显能看到一个人站在马背上,将夺来的齐国旗帜裹在身上,像是披着一个大氅,然后脱下了裤子,冲着齐国的营地尿了一泡。

  几个人还用一些齐人听得懂的语言,咒骂一些田氏的肮脏事,大多都是一些很古旧的花边故事,陈田一族身上这样的事也确实不少。

  轩辕烈骂道:“辱我君主,势不两立!今日必要斩杀他们!”

  他言辞激烈,想要提振一下士兵的锐气。

  却不想那些骑手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很多故事他们哪里听过,一个个倒是露出了仿佛泗上茶馆里听故事的那些人的神情,笑意迷迷地听着国君的祖先是怎么和臣子三个人一起摩挲一个女人的。

  泗上是这些年市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市井方言白话的流行地,这些故事说起来让这些齐人骑手们听的心里直痒痒,胯下当真是硬邦邦,其实也就是个很简单的故事,甚至只是几句话,可这时候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小说。

  三言两语便是巫山,直白隐晦俱是云雨。

  这些村社民出身的骑手最多也就是野合过,那里知道城里人或者说贵族君子们这么会玩,当真是开了眼界,心道三男一女却是难。

  轩辕烈哪里还能忍得住,论起来他也是田氏远支,对面说的也是他的祖先,他当然和那些没有姓氏的村民不同。

  抡起鞭子朝着一个听的正过瘾的骑手抽了一下,整好队形,分成三路,朝着对面冲了过去。

  对面墨家侦骑的军官笑着对那个正在大喊说故事的伙伴道:“你小子还没结婚,知道的不少啊?”

  那个骑手笑了笑,也不回答,军官把已经装填完的火枪递过去,那个披着旗帜撒尿的人也完了事,十个人朝着后面退去。

  军官来的时候熟悉了这里的地形,旁边就有一条小河,他有心和对面的骑手玩一玩,知道后面还有不少侦骑,便引诱着朝着那边退走。

  轩辕烈紧随其后,死死咬住,可是对面的侦骑狡猾的很,有好几次侧翼的一队人都要咬住了,结果他们还是跑了。

  等越过了小河,旁边便有一处小树林。

  等轩辕烈越过了一条小河穿过了一片杨林后,忽然清晰起来的视野,几里地外的场景让轩辕烈大惊失色。

  秋色的原野上,一群黑乎乎的人正朝这边行军,秋后原野被步伐踏起的尘土让这支黑乎乎的队伍像是一条正在地上蜿蜒的龙。

  就在这时,侧面穿来一阵枪声,又有一支小队的骑兵队伍出现。

  很显然,并非只有那十个人的侦骑,墨家在这附近的斥候很多。

  轩辕烈顾不得斩将夺旗以振士气的想法,想要快点把这个消息带回去。

  “撤!”

  他喊了一声,身边的骑手迅速拨转马头。

  就在这时,树林的后面又传来了一阵枪声,两名齐人骑手落下了马。

  刚才跟他们兜圈子的那些斥候靠着马术和技巧,胆大心细地绕到了树林的后面藏了起来,根本没有溜太远。

  轩辕烈看到树林后面的几名墨家的斥候在那里耀武扬威地摇晃着刚才冲入营寨夺走的旗帜,不时地用他们可以基本听懂的、有些齐语味道的泗上方言又在辱骂他们。

  轩辕烈暗骂,刚才自己人多追击的时候,这些人却不耀武扬威,如今四周的侦骑多了,他们便要如此。

  他不由想到了自己从黑衣禁卫步入学堂学习之后学到的一个名叫狐假虎威的故事,也是泗上流传过来的一个寓言。

  心中虽骂,此时却也只能承受对面的侮辱,却不敢冲过去。

  一旦和对面缠斗上,被四周聚集过来的侦骑围住,自己怕是就要交代到这里了。

  树林后面的那十个墨家的侦骑一边辱骂着,一边堵住了他们往回撤的路。

  轩辕烈并不选择从正后方杀出退走,而是想要绕开。

  他以为对面那十个人只是想要继续引诱他们,肯定不敢主动攻来,最多也就是像是夏天的蚊子一样抓住机会就咬一口。

  可哪曾想自己这些人刚要从侧面撤走,那十个人像是疯了一样,根本不去顾及人数的多寡,而是斜刺里冲了过来。

  这时候轩辕烈等人的马已经起来了速度,这时候再想要转向正面迎击已经极难,对面又射了两枪,自己这边的阵型彻底乱了。

  旁边正朝这边围过来的其余小队的墨家侦骑也全速往这边赶来,轩辕烈只觉得耳边一阵剧痛,一枚炽热的铅弹贴着他的脸飞了过去,好在没有伤到他。

  那十个疯子一样的墨家侦骑已经冲到了他们的跟前,斜掠过他们的后侧,将七八个齐人骑手分割到了后面,已经开始了缠斗。

  轩辕烈心想这时候若是回头救援,自己必要被缠住,到时候远处的墨家侦骑一到,自己凶多吉少。

  于是他也不管后面,带着剩下的人就跑。

  才跑了几步,胯下的战马运气极差,竟然踩在了一个老鼠洞里,咔嚓一声马蹄子被折断,自己轰的一下摔在了地上。

  四周的墨家侦骑已经朝这边围过来,他知道若是被追上必然凶多吉少,忍住刚才被摔的剧痛,大声呼喊了几句。

  前面正在逃窜的齐人士兵终于有个和他关系尚算不错的,策马回来冲着他大声喊道:“君子拽着马尾,跟着跑吧!”

  那骑手回来救他已经是仁至义尽,根本不敢停留,快速折返回来后让从轩辕烈身边掠过。

  这是骑兵常用的一种逃跑的方式,若是坐骑被打死或者打伤,敌人又在附近,若是有同袍伙伴让你拽着他的马尾跟着跑那也是极大的恩情。

  人肯定跑不过马,但若是拽着马尾拼死跑的话,倒是也能跑上一阵,马越是吃力跑的越快,人的两条腿不至于跟上的,但也不至于跌倒,能够比人正常跑快上许多。

  交错之间,轩辕烈却忽然暴起,就在那个回来救他的人靠近之后,猛然拉住了那个人的大腿,将那个回来救他的人直接摔在了地上。

  自己则抓住马镫跳上了马背,心道:非是我不仁,而是你是贱人,墨家抓住贱人也不会杀掉。我是君子,若是被墨家抓住,定是生不如死。

  骏马飞驰间,轩辕烈隐隐听到后面那人大声质问“君子何故如此”?

  他也不答,将头埋在马鬃之间,双腿夹紧了马背,向后狂奔。

  ……

  “墨家出动大军就在十余里外”。

  可怕的消息立刻引爆了齐军的营地,轩辕烈认为那个被他拉下马的骑手即便死了也是似有所偿,自己带回了这么重要的消息。

  营内的齐人贵族大为惊慌,问道:“人数多少?”

  轩辕烈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他并没有确定数量,于是道:“至少数千,行军队伍极长,骑兵不少。”

  听到骑兵不少这四个字,齐军围戴城的主将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墨家若是主力作战,习惯就是炮兵轰、骑兵抄、步兵抗。

  若是骑兵不少,那么步兵的数量至少也是骑兵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这时候重要的不是再派人去确定情况,而是需要立刻做出判断,该怎么办?

  敌对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目的。

  就像是此时正朝这边行军的墨家右翼而言,他们的任务只是解戴城之围,南下固城,加强戴城和承匡的防御,切断联军主力的后勤补给,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加入决战的集群或者是南下堵住联军南下撤走的路。

  可这种目的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很难被判断出来,所以戴城附近的齐军主将不能够知道墨家的目的。

  或者说,即便知道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他听轩辕烈一说骑兵数量不少,便知道对面墨家的总兵力必不会少。

  只是这支部队是哪里的?

  是陶邑方向的墨家部队分兵前来支援的?是不是苟变那些人怕损失太大根本没有去打陶邑而是选择了对峙?

  亦或是这是墨家之前围困雍丘的那支部队的主力?想要吃掉自己,断绝联军补给,从而迫使联军主力回援减缓商丘的压力?

  还是说……墨家的主力放弃了莱芜从前线隐蔽退回来了?可怎么会这么快?

  思索一番,此时很难做出究其根源的判断,主将便只能想自己这五千人该怎么办。

  现在来看,墨家的部队不需要来太多,如果真的是有正式番号的几个主力部队中的一支,哪怕只有五六千步兵一两千骑兵,怕是他就难以支撑。

  戴城城中还有部分守军,这些守军除了当地民众外,是有一支可以偷营、可以夜袭、可以在攻城退下时候反击的成建制的部队的。

  现在自己在戴城周围扎营,部队已经展开,展开的营垒是对内的而非对外的,这种营垒很难在外面敌人攻击之下坚守住。

  部队展开和不展开不同,展开之后是为了防守还是为了进攻还不同。

  现在墨家的前锋就在二十里外,一旦袭来,自己若是不提早准备,定要大败。

  如今之计,唯有后撤一条路。

  可撤到哪里呢?

  向西,撤到雍丘,是一条路。

  向南,撤到承匡,与承匡的五千军汇合,这样便有一万兵力,是守是退是打,都还能主动。

  向东,到宁陵,与联军主力汇合,那倒是看起来最安全的,但从戴城到宁陵尚有一段路要走,一片平原的情况下,会不会被围住?

  三个方向后撤,只能选择一处。

  根据墨家的目的,往这三个方向撤便有不同的效果。

  若是墨家想要速攻雍丘、迫近大梁、焚烧粮草,那么退往雍丘是最佳的选择。

  雍丘本来就是韩国修筑的重要要塞城邑,当初墨家围城十二日不能攻下,若是退守到雍丘凭借城邑坚守,既可以保证这五千军队不失;又可以保证大梁方向的后勤和粮草的安全。

  若是墨家是想要决战合围,那么退守到宁陵和主力汇合,那就是正确的选择。

  联军主力每多五千兵力,墨家想要围歼大胜所要付出的兵力就越多,便可能堵住更多的破绽。

  若是墨家是想要截断戴城承匡,那么撤到承匡便是正确的。

  若为全局考虑,应该是这样判考虑从而作出判断的。

  但围困戴城的齐国贵族却不是用这种思路来判断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的。

  他想,若是撤到宁陵,沿途很可能被围住从而被歼灭。

  到时候自己本来是想为了联军主力去考虑,到时候反倒容易被质问败师之责。

  若是墨家的人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自己退向宁陵,结果发现墨家可能只有几千人,到时候自己必要承担责任:墨家人数不多,你居然不坚守却往回撤,到时候必要遭到其余人排挤打压。

首节上一节667/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