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534节

  同时,郑国的西部边境和南部边境紧挨着楚国,可以将韩国更多的绑定在抗楚、防泗上的战车上。

  魏国又不是没有吃过郑国的地,郑国这二十年丢掉的土地,一半都在魏国手里,韩国得了另一半。

  本身文侯时候的政策,就是养卫、郑为缓冲和附庸,谋划泗上霸权,放弃了先西后东的战略。

  但现在的局势,已经和文侯时候大为不同。

  魏击皱眉道:“相邦之前还说,韩人若强,将来必为大患,不服魏尊。这……这与韩国分郑,只怕是……养虎为患?”

  公叔痤郑重道:“养虎为患,其患在多年后。”

  “君上且想,如果我们与韩人一同分郑,赵人如何想?”

  魏击道:“赵人必以为魏韩血盟,关系更近。”

  公叔痤又问道:“三晋山河环绕,土地交错,若魏韩血盟,赵人必觉得自己被排挤,也不得不担忧魏韩北上侵赵,他们必然谋求与我们和解。”

  “这时候,我们献上中山的关隘图册,以此作为诚意。赵人先以为我们和韩人结好,已然慌张,而且泗上咄咄逼人赵人只怕也已担忧,这时候我们再复三晋之盟,可能性便大了许多。”

  “三晋同盟,因为有楚国和泗上的关系,魏韩更容易成为盟友。而三晋同盟真正的关键,就是赵国。”

  “我们分掉郑国,既可以增加国力,又可以让赵人以为魏韩同盟更进一步,使得他们也谋求与我们和解,正是一箭双雕之策。”

  “反过来,如果我们和韩国,因为郑国而出现了矛盾,赵国便可能转而与韩结盟,威胁魏国。”

  “现在魏韩结盟,赵国不敢南下,又担忧我们北上,便可以放下当年支持公子朝之怨,与我们主动修好。”

  魏击似乎明白过来,这是要用分郑这个举动,让赵国误以为魏韩之间达成了更为深刻的盟约关系,从而使得赵国紧张于魏韩的敌对排挤。

  赵国的出路,不是在中原,只能向东或者向北。

  而不管向东还是向北,魏韩都是赵国将来战略发展的背心,这边的外交关系搞不好,就不可能全力完成赵国的战略。

  向南发展……只有卫国可以动手,但卫国是魏国的禁脔,打卫等同于宣战于魏。在魏韩瓜分郑国的背景下,赵国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以魏韩分郑的做法,促使赵国放弃南下战略,全力东进谋取中山,这样就可以使得三晋合纵,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敌人,使得这个盟约更为稳固。

  宋国的事,原本对魏国很重要,尤其是在文侯时代四面出击的战略之下,那是魏国谋求楚国优势和泗上霸权的必争之地。

  但随着魏国国力衰弱,宋国的意义已经不是核心利益,相反休养生息加速变革以及在外交上联合三晋,才是重中之重。

  魏击本身对于在宋国开战就有忧虑。

  尤其是泗上作出了总动员之后,这种忧虑更大。

  以泗上现在表现出来的决心,以及泗上报纸舆论的方向,可以确定一旦在宋国开战,那就要不死不休了。

  就算到时候各国出兵,魏楚韩三国必为主力,韩国另有二心,这一场仗维持均衡,魏国至少要出战兵、辎重、民夫十万,旷日持久,魏国只怕是支撑不起。

  相反,公叔痤的战略是借此机会,趁着各诸侯的目光都盯着泗上和宋国的时候,和韩国合力闪击郑国,损失最小,得利最多。

  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大争之世之下,泗上已经被整合,天下诸侯除了各个大国只剩下了卫、郑,这时候霸权的那一套师出有名之类的让人臣服的策略已经没用了。

  因为就算你做了霸主该做的事,谁来承认你这个霸主呢?

  葵丘会盟,十四五个伯爵以上的诸侯齐聚。

  现在,就算再有霸主,把那些小国加在一起,能不能凑得够五个都两说。

  公叔痤的意思,便是要转变思想,从春秋走向战国,不要满脑子还想着当霸主了。

  霸者、伯也,诸侯之长也。诸侯都没有几个了,还霸什么霸呢?做仁义之秀,可是没有观众看了啊。

第五十章 战略收缩(下)

  公叔痤的建议听起来更为有利,可公叔痤也明白想要魏击转变思路,实在是有些难。

  正如公叔痤所想的那样,魏击骨子里骄傲,十五岁出征,在遭遇鲁阳牛阑赶上韩侯赵侯同时薨而无奈撤军之前,未尝一败。

  他继承的是当时如日中天、赵国臣服、韩国恭谨、楚国丢了大梁、王子定分裂、齐国田氏代齐内乱涌动之下,天底下最像是霸主的魏国。

  从小受到父亲的厚爱,作为宗子,没人可以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没有经历过残酷的贵族内部斗争,也没有经历他们父辈祖父辈在晋国为卿时候的残酷内斗。

  魏击这样的人,生错了年代,他应该是春秋时候的公子、国君、真正的贵族,却偏偏继承的是一个从春秋走向战国以及更加混乱的翻天覆地的时代浪潮之下的魏国。

  当年田子方就警告过魏击,贵族的时代结束了,不把握那些低贱的士人的力量,魏国就要在这大争之世衰败,可魏击这的听进去了吗?

  不能够转变思想,就不能让魏国立于这大争之世。

  公叔痤希望魏击能够放下真正贵族的骄傲,学会忍耐、学会承受暂时的失败以为将来的胜利。

  骄傲,已经成为魏击的一个弱点。

  全面的战略收缩,对于公叔痤而言,这是站在国相的角度上去考虑魏国的将来。

  站在魏击的角度,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他继位的时候,魏国什么样?

  他现在战略收缩,天下人如何评价?

  人人都会比较,人人都会说,文侯时候,魏国为霸,赵韩臣服,楚人大败,天下再无敌手。

  短短不到二十年,魏国竟然连中山的法理都放弃、连宋国这个魏国霸权的象征地都不去干涉,魏击要承受多少压力?

  公叔痤看着魏击。

  魏击沉思了许久,叹了口气道:“难道宋国事,就不管了吗?”

  公叔痤道:“会盟,诘墨,不出兵。嘴上抗议,手上不动,会盟楚韩,趁机吞郑。”

  “我们要作出我们即将干涉宋国的举动,使得楚人的精力都放在宋国上,使得泗上的精力也放在宋国上。”

  “我们却和韩人签订密约,瓜分郑国土地,趁着会盟的机会闪击郑国。”

  “在楚、泗上来不及反应之前,吞并郑国,造成既定的事实。”

  公叔痤策略的逻辑,总结起来,其实很有意思。

  那就是我们反对墨家对宋国的干预,于是我们魏国和韩国一起瓜分了郑国。

  公叔痤所选择的这个时机,也算是极为有利,因为郑国不只是涉及到魏韩,还涉及到楚国。

  楚国北方重要的边关榆关,距离郑国华阳不足三五十里,算是榆关的侧翼,这也是楚国不允许魏韩独霸郑国的原因。

  榆关是楚国面向中原地区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在宋国继续中立的前提下,没有榆关就不可能再夺回大梁,夺不回大梁楚国就无法在中原立足。

  现如今宋国政变,魏楚韩三方肯定要有所反应,泗上这一次吸引足了天下诸侯的目光。

  五年前齐墨战争一结束,泗上便已经成为一支诸侯们不可小觑的力量,随着泗上激进舆论的传播,更成为诸侯们不得不警惕的地方。

  公叔痤的意思,便是利用魏楚韩外交讨论宋国事的时候,迅速和韩国一起闪击郑国,分掉郑国国土,使得楚国就算想要干涉也无能为力。

  郑国的事必须要解决,解决不好,魏韩关系就会很别扭。而且泗上开始渗透郑国,这也让魏国极为不安。

  魏击觉得这件事未免有些……不义,站在一个真正贵族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话,其实很不好。郑国无罪,而且年年进贡,去攻打这倒只还是不算太不义,毕竟贰于泗上嘛。

  但趁着会盟的时机闪击郑国,这未免就有些过于不义了。

  但公叔痤句句都是体国之言,魏击又何尝不明白此时魏国的虚弱。

  他考虑之后,便道:“如此,一旦韩人来,便需要和韩人密谈。以相邦的意思,那便还要大声疾呼反对泗上对于宋国的干预?”

  公叔痤道:“不如此,一则不能收拢贵族之心,二则也不容易让楚人泗上无心干涉郑国事。”

  “以三万军,配合韩人三万,半个月内,即可亡郑,耗费钱粮极少。”

  “郑亡,则二分其土,得民数十万。”

  “南则可至颍水,从侧后包围楚国汾陉,切断榆关、直插安陵、邓、上蔡等地。”

  “二则因为泗上的威胁更大,楚国也不能够与我们开战,以免泗上坐享渔翁之利。”

  “三则楚人既要防备我们,又要防备泗上,必要在榆关、上蔡等地驻扎大军,这可以疲敝楚人国力。”

  “四则可以使得赵国忧心,认为魏韩结盟,主动与我们接触,我们便可掌握外交之主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国的土地一旦得到,郑国的贵族就可以丢掉,那些土地一部分可以王权直辖,另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公叔痤的封地。

  公叔痤知道深浅,知道西河的武卒制度是魏国的根基,所以他纵然想要封地,也不可能从西河那些已经土改之后的地方弄自己的封地,在那种地方弄,便是不知轻重了。

  他的权力权势,源于魏国的强盛,这一点他还算清醒。

  除此之外,公叔痤还有另外一层用意。

  魏国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是不利,分为河西河东两地。

  公叔痤希望西河地区能够抵抗住逐渐开始变法强盛的秦国,而中原地区就不可能继续维持霸权。

  想要利用河东的力量维系魏国的利益,就必须需要盟友。

  而要拉拢盟友,就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累赘。

  包括已经丢失的、只剩下法理的中山;包括作为霸主时代想要牵制韩楚的郑国,都是可以作为利益交换的。

  放下身段,认清自己,这是公叔痤一直想要告诉魏击的。

  他和魏击挤走了吴起,他为了证明吴起如果在魏国迟早反叛逼死了乐羊,但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内斗却不知道谋国的人。

  和韩国瓜分郑国后,魏国唯一的附庸国就是卫国了,这个是可以继续拉拢的。

  而且当年菏泽会盟的时候,墨家其实包藏祸心,赵国本身在卫国北部有两座城邑,就是后世曹操当过令的顿丘。

  如果墨家当年真的是本着天下弭兵的想法,顿丘、刚平等几座赵国插入中原的飞地,本可以主张和魏国换飞地的。

  并不是说当时墨家的武力已经可以迫使各国接受,而是墨家在菏泽会盟中一点都没提。

  公叔痤当时就明白,以这些年泗上长袖善舞的表现和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握,不可能不知道那种飞地很可能引起战争,这明显就是在包藏祸心。

  赵国有顿丘,就可能南下,入侵中原,攻打魏国的禁脔卫国。

  赵魏之间已经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了,公叔痤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压制一下赵国南下的想法,将祸水引向刚刚复国的中山。

  之前魏国干涉赵国继承权内战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仇恨其实还不是不可以挽回。

  但如果再因为赵国南下中原的战略爆发魏赵之间的大战,那么魏赵关系就彻底毁了。

  当年三晋的香火情此时终究还在,可只靠香火情不足以再结三晋同盟,只能选择拉韩压赵引祸向东的策略。

  在秦国的威胁下,只靠河东中原地区的力量已经无法维系一场持久的战争了,魏国不需要盟友、只需要把不服从的打成盟友的时代一去不返。

  文侯时代睥睨天下的霸气已经没有实力支撑,若还是要偏偏继续维系霸权的外壳,那就是自寻死路。

  宋国的事,听起来极为骇人,动摇统治的根基,可真要打,魏国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泗上已经总动员,舆论喧嚣,号称要为了道义和盟约,打光最后一个墨者。

  这样的话已经说出来,数万人开始动员集结,公叔痤真的不希望这时候和泗上开战。

  这样的战争,魏国可能彻底衰落,一旦战败,国民暴动的火药会立刻烧到魏国的土地上,他不敢冒险,魏国也没有当年的本钱可以去冒险了。

  公叔痤知道魏击现在已经动摇,但是真正要作出决定、作出改变,还需要时间。

  长久的沉默后,魏击苦笑道:“如此,我必承担不肖之名。以相邦的想法,是长久谋国的,可国运的雄起却要在我的子孙了。我要承担的,便是天下的嘲笑声。”

  公叔痤道:“愿君上以社稷宗庙为重。昔年勾践卧薪尝胆,一战而灭吴,亦为霸主。”

  魏击苦笑道:“相邦之言……差矣。若是当年勾践不能灭吴,他尝粪之事,难道不会被天下人耻笑他只为苟活吗?”

  公叔痤劝道:“君上难道没听过列御寇之愚公移山之讽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事岂不成?自魏为之魏,不过数十年,可难道之前百余年在晋为卿的祖先,便可以嘲笑他们不是诸侯而轻视他们吗?”

首节上一节534/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