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老贵族赤着上身,登时语塞,夏风虽暖,但赤着上身却不雅。
这时候是穿上也不是,继续脱着也不是,浑身的伤疤,被孙璞一说,竟像是那些街头行乞之人断掉的手脚一下可笑。
当话题又转回土地到底该归属谁的问题时,墨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老贵族或是手下家臣纵然善辩,却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辩倒墨家。
为了这个道理,适准备了二十年,完善了整个墨家理论的体系,别说是这老贵族,就是那些巨城大邑的名士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驳倒墨家。
唯一能驳倒墨家的,现在只剩下肉体消灭,然而泗上的数万义师经此一战、适为魏赵韩楚准备的不合局面,只怕十年之内没有诸侯敢想这个问题。
肉体消灭不了,道理辩论不过,这就是此时老贵族面临的处境,无可奈何。
今日将老贵族叫来,也根本不是和他商量的,而只是做个木偶,让民众看到他们哑口无言的样子、让民众知道墨家的道理可以说的这些贵族无言以对。
至于这个老贵族本身,孙璞根本没有放在心里,墨家连王都俘获过,区区一个上士,哪里值得费许多心思?
压住了老贵族的嘴,趁着老贵族满脸怒色却不能表达、赤着上身原本炫耀的伤疤如今仿佛乞讨的断手的尴尬局面,众墨者便有意引导着老贵族和他的家臣不断辩论,然后再用墨家精湛无双的辩术和宣义部最为擅长的宣传鼓动,将他们一一驳倒、再引来民众暗暗的欢呼。
孙璞心想:“如泗上戏剧,独角戏演起来可不好看,总需要有人陪衬,方才有味道。”
一轮辩驳到过午时分,孙璞又借着之前老贵族所说的那些话,讲起了一个故事。
“昔楚之养由基善射,当世无双。尝射于家圃,有斫轮者释木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百里穿杨,但微颔之。”
“养叔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斫轮者曰:‘无他,但手熟尔’。”
“养叔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斫轮者曰:‘以我削轮轴知之’。一木置于地,便取凿、斧,闭目以削轴,顷刻乃成,负重十石。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养叔拜而服。”
这是个很简单的卖油翁的故事,但此时并无卖油翁,油脂在村社尚属奢侈品,故而便用村社众人更为熟悉的制作车轮的老人代替。
墨家的故事总是很多,墨家的木匠也是一绝,故而这个故事当初被适讲出来的时候,墨子颔首而笑,明知这是假的,却不得不认可其中的道理。
而适讲故事,又从不是为了讲故事,今日孙璞说起这个故事,众人听到津津有味的时候,孙璞便道:“如今驾车、击剑、冲杀、引弓,难道这不也就是个唯手熟尔的事吗?”
“他只说自己能够奋勇厮杀,却没有说他为何能够以一敌十。难道说因为血脉吗?难道说贵者更贵贱者恒贱,连同武艺都是传承于血脉吗?”
说到这里,已经有人咂摸出了问道,孙璞大喝道:“不是这样的啊。无非是他手熟,常年操练的缘故。”
“可是你们为什么不能够操练?为什么他能够操练?”
“因为他不稼不穑便可以吃饱,你们却要为稼穑忙碌,饭都吃不饱又哪里可以操练呢?”
“因为他的房屋漏雨的时候,你们要服劳役为封主修缮房屋,而你们修缮完毕还有漏风的自己的房屋等着你们。”
“因为你们买不起一口弓,而他能够买得起,可他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不工不商,怎么就能买得起?他的钱、他的粮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用着你们劳作所创造的财富,却还嘲笑你们贫穷不知礼、不能引弓、不能击剑,然后还说这都是源于血脉和祖先,这难道不可笑吗?”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这是可以被证明的道理吗?墨家义师,原本庶农工商者多矣,常加操练,商丘盟楚王、潡水服越王、牛阑战魏侯、济水羁平阴……为何泗上的民众可以操练?因为他们吃饱了、因为他们穿暖了。”
“可为何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为何你们就不能?为何二十年前泗上的民众和你们一样不饱不暖,二十年后就可以俘获两王、大胜卿大夫?”
从本该简单的唯手熟尔的小道理,说到了直指本质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问题,终于引爆了这一次聚会的情绪,也终于说出了墨家真正要做的天下大事。
宣义部出身的老墨者,论及辩论只怕梁父一地尚无人能辩,况且今日不在于辩而在于煽动,更是宣义部的本行。
趁着言辞获胜而老贵族无可辩驳的时机,孙璞却没有果断地宣布分地,虽然早已经按照人口和远近划分好了位置,但为了公平起见,必须要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今日已经大获全胜,这时候若是在因为数百年的习惯和畏惧,导致抽签环节的时候有人畏缩不前恐慌被报复,那反而不好。
日子还长,孙璞不着急。
今后的几日,民众越来越多地开始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墨家所说的分地抽签之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悄悄来到自己心仪的土地之前观望着土地上成长的粟米,嗅着青草的香味,恋恋不舍。
庶归田这些日子也正在为这件事忙碌,他要书写每一份地契,上面空出名姓,只是写明白土地的位置、大小,这是将来抽签分地时候要用的。
不过也并非都是手写的,墨家这一次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刷了十几万份空出来一些内容的地契,分发下去,只需要填写城邑、村社、土地位置、归属者之类。
而其余的内容,都是印刷上去的,这既是减轻了工作量,也让这些在济北已经发下去、在汶水沿岸正在发、在一些地方还未发下去的地契充满了一种“神圣性”。
民众或许不认字,但他们会为了这份地契,认清楚地契上的印章,知道那印章背后的墨家到底是要做什么。
民众或许不认字,但他们会为了这份地契,学会书写墨家贱体字下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常年念叨的诸如“北山地”、“南山地”等到底是怎么写的、什么模样,毕竟以后那是他们的了。
而且这份地契之上,用的是墨家通用的数字符号,地契周边的印刷文字上也有从一到十的文字。
墨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一天下”的机会,包括大义、文字、善恶种种的一切。
这一日的正午,孙璞和几名墨者走在那些已经被丈量完的土地上,看着远处悄悄观察的民众,微微一笑。
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粟米还在成长,还未成熟,却已经有了阳光的味道,那是粟米最诱人的地方。
身边的墨者又问出了那个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什么时候,才是趁热打铁的时候呢?”
孙璞嗅了嗅空气中粟米淡淡的花香,笑道:“秋收的时候。”
众人看着这片土地,感受着太阳的温度,心有所悟。是啊,秋收的时候,才是土地的诱惑最大的时候。
可现在,太阳还热,似乎还早,况且,难道趁热打铁不该是临淄军团被击溃的时候吗?
前几日刚刚去往博邑开了一次会的孙璞笑而不答,天下的局势,墨家不但可以在这里逗留到秋日,只怕冬日也没问题。
他望向西北方,那是墨家指挥所所在的博邑的方向,心说:“校介,我这里的铁已经备齐,你那里的火,什么时候才能烧热呢?”
想到这,又微笑着想起那些如今正忙着做事的年轻人提出的那个小小的要求。
这里是泰山之阳,是子墨子传道于禽子的泰山的阳,总要去看看才是。
孙璞心想,自己何尝不想?当有一日自己爬到泰山山顶看朝阳日出的时候,他想,那时候,墨家道义的光辉,定已经如同朝阳金霞一样,铺满这泰山之阳、汶水之阴。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夺军(上)
汶水沿岸,泰山之南。
适坐镇博邑,统筹齐国和墨家之间的战事,多日以来好消息不断,适的心情极为轻松欢畅。
魏国那边已经派来了使者,抵达了成阳,魏国和墨家之间缔结合约已成定局。
鲁国派遣大夫犁鉏前往彭城,密商鲁侯禅让鱼台观鱼之事,其中就包括鲁国不可能再给齐军提供粮食的条件。
齐国数万大军,挤在汶水、沂水、淄水之间的半山区,进退不得。莱芜的防御已经被加固,田庆数次试探攻击全部失败。
临淄方向,齐公子剡也已经秘密派人和墨家接触,备说自己叔父的不是,看样子临淄的政变也已不远。
正如孙璞等人期待着适能够战胜临淄军团一样,齐国太子剡也一样盼望着临淄军团全军覆灭,从而彻底瓦解自己弟弟和叔叔的势力,为自己政变成功铺平道路。
现在,一条绞索已经伸向了田庆公子午的临淄军团,如今已然收紧。
东线,莒城方向的齐军不敢乱动,墨家习流拥有在莒城附近直接登录的实力,一旦莒城大军出动,墨家的习流便可以直接攻破莒城。
南线,鲁国的变化在即,公造冶率领的义师另一部分主力就在鲁国驻扎,随时可以骚扰临淄军团的后路。
北线,汶水沿岸已经尽数在墨家的掌握之中,汶水之南的梁父也成为墨家卡在田庆大军嘴里的一根拔不出的刺。
济水沿岸的土改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魏韩联军已经放弃了出击反击墨家的想法,魏国和墨家媾和在即,楚国又在陈地发动了一次进攻,魏国更不敢动。
如今墨家没有七寸,适推断了田庆所能做的任何举动。
后勤方面,伴随着土改的进行和宿麦的收割,粮食对于墨家不是问题。
而纵贯菏水、济水、泗水的补给线,齐临淄军团想要掐断需要在行军三四百里,这是不可能的。
唯一有能力掐断补给线的魏国,现在自顾不暇。
乐羊自刎,封地灵寿之兵尽归其孙乐池,中山国骑兵配合商人资助的雇佣步兵连战连捷;赵国在得到墨家济水一战的消息后,也完全放弃了和魏国媾和的想法,提出的条件也是魏国不可能接受的;楚国对于陈蔡势在必得,王子定独木难支;秦国吴起已然入秦,城重泉、洛阴,魏国四面受敌,这时候断不敢为了维护天下之“礼”而殉道、不惜被秦楚赵中山瓜分而去招惹墨家。
现在留给田和之臣田庆的只有一条路,打下莱芜,从莱芜撤回临淄。
但留给田庆这个人的路,似乎还有一条那就是等待天下诸侯调停从而保存实力。
看上去墨家占据了齐国许多的城邑,但是实力并没有分散,而且不需要处处救火。
反观田庆的临淄军团,需要分兵至少四万提防鲁国和公造冶部,担心被抄了后路。
需要分兵一万把守粮道,提防墨家切断莒和大军之间的补给线。
需要分兵提防梁父方向墨家突出部的主动攻击,需要分兵驻守剩余不多的城邑,以征集更多的粮草:临淄军团和梁父大夫的部队集中在几个邑之内,后勤根本无法支撑,只能尽可能地搜刮民众,若不然大军就要濒临溃散。
这种情况下,看似墨家占据了齐国不少城邑,但是魏国方向一旦媾和,适这边就可以拿出至少三万到三万五千的士卒,和田庆来一场决战。
而田庆,看似七万临淄大军再加上梁父、费地的士卒有将近十万,可真正能够用于机动野战、能够真正和适决战的也不过四五万人。
适不急,他在等。
魏国和墨家的媾和条约,那不是战争发动的时机,条约只是一张纸,随时可以撕毁。
但若是魏国大梁方向的军团开始移动和楚交战,那么便证明魏国和墨家真正的媾和了,那时候便是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调动所有兵力打一场决战的时候。
汶水沿岸那些土改墨者传来的消息,都是希望适能够在秋收之前解决掉临淄军团。
适又何尝不是这样想?
一则是这样可以让汶水一带的土改和基层组织建设更为顺利。
二则一旦秋收,只怕田庆的军团又能支撑一段时间,而且天下局势风云多变,此时决战往往也就在三五日内分出胜负,适也不想再拖延下去,以免出现意外。
但是他只能选择不急,用不急的姿态,逼着田庆急。
适相信,田庆和田午一定会着急,尤其是土改的消息传出之后。
因为土改意味着墨家似乎想要在汶水、济水扎根不走,而墨家的执政和建设能力天下有目共睹。
换位思考一下,适觉得若自己是田庆,考虑到从泰莱山区之南、济水上游、齐国西南地区以及长城之南三十多个城邑、将近二十余万户口的民众都被墨家掌握,而且墨家又签发了诛不义令,只怕会寝食难安。
……
适猜的一点没错,田庆和田午这一个多月当真是寝室难安,尤其是墨家传闻要签诛不义令的消息传来后更是如此。
屠武城的目的,在战术上达成了,在战略上其实失败了。
战术上,是为了拖延墨家公造冶部的追击速度,从而快速脱身。
但在战略上,拖延公造冶部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地穿过鲁国,在适的大军反应过来之前返回莱芜,从而可以撤回临淄。
但没想到的是,战术上公造冶部确实被拖延的,可是战略上北线的墨家却抢在他们前面攻占了莱芜,切断了临淄军团返回临淄的路。
其实这个时间差,只有短短的五六天,但就是这五六天,彻底决定了临淄军团现在的困境。
莱芜在手,退可回临淄、进可胁迫墨家不敢从北线攻临淄。
莱芜在墨家,退不回去,也不敢乱动,四面被围。
现在梁父也被墨家占据,那是汶水之南的突出部。
梁父的东北方向是莱芜,齐国大军实际上的位置,是在梁父以东、莱芜以南、沂水之西的狭小范围之内。
看上去四面都很空旷,但是四面都不能有所作为。
东线沂蒙山区,想要穿越并非不能,但是行动速度必慢。公造冶部却可以从鲁国直接插到沂水拦截,若是在山区被后面追赶的适部前后堵截,除了大败便无别的可能。
北上莱芜,攻不攻的下善于守城的墨家占据的莱芜另说,传闻墨家的指挥所安在了博邑,博邑在泰山之南,距离梁父很近,一旦莱芜有险,墨家大军集结梁父插入临淄军团后路,攻莱芜又攻不下、梁父方向又可以插后路,到时候除了全军覆灭也没别的可能。
西攻梁父,屁用没有。梁父在墨家手里,可攻可守。但若在齐军手里,既不能切断汶水运输线、又没有能力威胁到墨家补给重地的大野泽、无盐等地,还要分兵去守。
南下,鲁国的态度不谈,武城被屠,费地没有落脚点。就算去到费地,下一步又能做什么?靠着思乡心切、毫无战心、恐惧瑟瑟、被墨家守城之术天下无双震撼了二十年的士卒孤注一掷去打沛县、彭城?
泗上可还没总动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