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297节

第四章 边堡

  车阵中的头目已经在攻破之前自刎,临死之前还毁掉了一些账目和印信。

  庶俘芈在自刎那人的身上翻了翻,也没有什么东西,旁边连代表正在那大声喊着,让同袍将这些连接到一起的车解开,套上马匹,快点离开这里。

  连长在分配几个人在外面十里之内警戒,以防有人突袭。

  这只是一场简单的战斗,这些人打的多了,也就没有当回事。

  连长分派完任务后,来到庶俘芈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真是可以,这一次又立下一功,想来升上士是稳了。”

  上士,借用的是原本周礼和此时天下主流的一种称呼,与天下其余地方的上士不同,其实这个“士”,类似于后世的尉。

  只不过此时各国的“尉”都是上层官职,如赵国的贤臣荀欣,做的就是“中尉”,乃是赵国的中央官员,主管推荐贤才,所以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墨家内部的军衔是以士做尉。

  本来,士在原本战车时代管辖的也是一个战车,以及后面的一百二十五名徒卒,墨家的士官一般也就是担任司马长和连长之类,管辖人数上正合适。

  上士,已经可以做连长或是连代表了,庶俘芈来到北境高柳才一年多,才能和勇悍众人有目共睹,这积累功勋升迁的速度却也足够快。

  他听了这话,也只是笑笑,心道老头子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参与了商丘之战将矛尖抵近到楚王五尺之内,我这点功劳回家可没什么可吹嘘的。这点事若是回去在酒桌上说说,老头子必定会又谈他当年如何抓住越王翳的事……

  想到老头子捋着胡子、喝的半醉的模样,庶俘芈忍不住笑起来。

  连代表走过来叹了口气道:“里面的马镫、铁剑和箭头,足够杀一批人了。回去后还不一定要怎么样呢。”

  阙与君那是赵国的封君,天下的旧规矩是刑不上大夫,这件事肯定要引出一大堆的问题。

  庶俘芈却不以为意,说道:“回去再说。屈将子自会解决。我本想着,这一次咱们把车队里的人都抓住了,一个没跑,不如等到咱们支援的人到了,咱们押送着这批货物去过修水,诱骗那个和他们交易的部族……”

  连长眼睛一瞪道:“算了吧,回去再说。整队!整队!准备回去。”

  庶俘芈笑了笑,也不坚持。露出来白森森的牙齿,脚后跟磕了一下白星的腹部,自去整理自己的那二十五人。

  一路无话,等距离边堡还有五十里的时候,终于遇到了支援的队伍。支援的队伍来了三个连队,还有两门小炮,远远地看到了庶俘芈等人押送着俘虏和车辆,领队的那个忍不住笑骂道:“你们运气倒是好,偏生让你们遇到。若说你们自己能解决,又何必让我们走这五十里?”

  远远就已经清点了人数,也知道敌人有二百多,看样子连队只有几个受伤的,损失极小,战果极大,便能笑出来。

  连长过去说了一下大概的战斗过程,带队的副旅帅冲着庶俘芈招招手道:“你小子脑子够灵,回去后和连里的人把这次战斗的经验总结一下,写出来交上去。”

  副旅帅是泗上的墨者,非是当年商丘之战前的老墨者,但也是潡水之役之前加入墨家的那一批,在泗上的时候庶轻王的名字如雷贯耳,自然知道庶俘芈的身份,更知道庶俘芈的名字是适给取的。

  庶俘芈本人也争气,在高柳这段时间,屡立功勋,出了名的胆大心细脑子灵。

  副旅帅看着笑吟吟的庶俘芈,笑骂道:“刚才我听你们连长说,当时你想着诱骗那个交易的部落?要我说,你的胆子还是小了点。”

  “既然边堡必然出兵救援,当时你就该把意见提出来,让你们连的骨干讨论一下。真要是去了,这事也就做成了。现在你们都到了边堡五十里内了,想来交易的部族也走了……”

  又说笑了几句,便整队前行,一如平时行军那般,即便在边堡五十里内,仍旧派出斥候侦查四周。

  到第二天傍晚,队伍终于回到了边堡,四周成片的荞麦、莜麦、玉米和土豆,郁郁葱葱,一股奇特的清香在边堡的四周荡漾。

  夕阳斜挂,星芒形状的边堡仿佛一个黑黢黢的怪兽,向四周伸出了触手。高高的炮台上,几门铜炮在闪烁着光泽。

  铜炮之下,便是和平。

  附近的农夫悠然地做着自己的事,时不时有人冲着队伍行礼,这些人保护着附近的安宁,也保护着他们的希望。

  一条从远处引来灌溉的河流,诉说着这些民众改变山川的力量,边堡附近的村社已经点燃了熏蚊虫的篝火,几辆马车吱吱扭扭地从道路上颠簸。

  七年前开始在这里种植玉米土豆、莜麦荞麦,还有一些豆类,这里尚且不能两熟,但是配合上马耕、轮作、堆肥,这一片原本是放牧草原的地方,开始有了农耕的生机。

  在这里,墨家的政策极为激进,不只是大规模吸收赵地逃亡的农奴,还针对草原上的部族来增加人口。

  这时候部族的规模很小,远没有到匈奴整合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部族,以一种“封建农奴”制的方式进行着统治。

  部族的首领,拥有全部的财产,牛羊马匹之类,牧民只是帮着首领放牧,归属权仍旧是部族首领。

  在草原上,单独的牧户会死,必须有一个首领,或者说迟早会被虏获成为首领之下的部族成员。

  草原上的风俗,也是中原不同,所谓“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娶嫂子弟子、娶后妈,强者吃肉弱者吃草,自古以来似乎便是如此。

  随着七年前墨家开始在高柳经营后,在草原牧民那里便有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外号”。

  一种是“湖上的暖阳”,另一种是“肮脏的黑鼠”,这两种称呼的区别,自然源于草原上社会地位的不同。

  几次作战,不少小部族的首领被杀,以阶层斗争普遍适用的价值观,移风易俗,争取草原部族里那些牧民的支持,教授他们农耕放牧,就在这附近住下来成立村社。

  人少、地多、多农奴、少贵族豪族、只需要农耕保障兵员、不需要商品经济发达、源源不断提供的墨者组织力……这一切都保证了这里的政策的特殊性和激进性,也保持了这里的安定。

  这一座边堡,在高柳的东北边,是以高柳为中心的五座边堡之一,以此为中心星罗密布着许多的村社,还有一些战时可以驻扎二三百人的小土堡。

  若是需要,其实凭借车阵、火炮、火枪等,四五百户的移民就能够向北扩张土地,因为此时各个游牧部落实在是太落后了,完全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加上此时气候湿润温暖,北面就是后世的乌兰察布,那里还有一片大湖,水草丰美,远非后世那种荒凉的模样。

  墨家在这里的政策,基本上就是遵循着这种方式。巩固了高柳城后,便不断组织移民迁徙,以四五百户、车阵、火枪和正规军掩护,扩展地盘,然后建筑小土堡。

  等到小土堡建成,打上几仗、摧毁几个小部落,批斗部族首领,讲明白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说清楚隐藏在其中的剥削和掠夺,移风易俗,集聚人口成立村社,再修筑边堡,不断蚕食。

  远超时代的中原技术、组织能力、宣传手段、道义基础,遇到原本时代的游牧民落后部落,别有一番进取的特殊。

  这座边堡管辖着大约九千户的人口,小半数是逃亡的农奴,多半数其实还是原本的游牧民。边堡内像是庶俘芈这样从泗上来这里的年轻墨者,有大约六十人,而当地成组织在册的墨者已有四百。

  组织既成,墨家在这里就算是扎下了根,任凭雨打风吹去,屹立不倒,除非屠灭——不管是游牧民首领还是赵国贵族,都不可能来这里行什么利天下之事,利益之下,民众并非傻瓜,明白自己该站在哪边。

  甚至于新生一代的年轻游牧民,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激进行为,比如批判长辈娶后妈、娶嫂子弟妹这样的行为,并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当然,主要还是因为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的改变,已经没有这种习惯必须存在的基础。

  在高柳,已经出现了一些墨家组织起来的、以游牧民女性为主的一个羊毛毡和毛呢的作坊社。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当年适在泗上认为“要慢”的缘故。

  墨家在泗上从周安王尚未即位的时候就开始经营,二十年时间,新的一批年轻人成长起来。

  借助这二十年的安定,纵横捭阖,借助诸侯之间的矛盾,没有急着去争霸天下,而是利用手工业和矿业获取的利润,培养了大批的在墨家体系之下长大的年轻人,带着他们誓要摧毁旧世界的激情来到这里。

  墨家不是为了当旧世界的天子,也不是为了封公侯,争霸天下是为了改变旧世界旧规矩,争霸天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若不然放弃那些道义,投身秦楚,都可让天下定于一,也不需要走这条最难的路。

  坐落北境的高柳,拥有的墨者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年商丘改组之时墨家的总人数。

  于庶俘芈这样的年轻人而言,这里的气候、食物、环境都和泗上不同,但却有一种特别的熟悉和亲近——离开了泗上,他们是天下的异类,比之距离泗上更近、气候作物环境更像的曲阜,这里反而更有归属感。

  这里隔着赵国、魏国、韩国、郑国、宋国,但却书写泗上的那种贱体字,使用泗上的计数符号,讨论的也是泗上学堂里讨论的天地宇宙,人们不会对利天下三个字充满嘲笑以为是疯子,更不会有贵族因为他们亲人死后服丧三日就鄙弃。

  所以,当边堡的大门打开的时候,率先浮现在庶俘芈脑海中的一句话,便是“终于到家了”。

  和家很像的地方,才会叫人觉得像是回家。

第五章 青史且留名

  本想着利用回营轮休的时间休息一下,好容易和连队的人写完了战斗总结,又接到命令:将这些被抓获的人和货物,全都送到高柳去。

  这边已经清点完了数量,只需要以五十人押送就好。

  庶俘芈带队,五日后抵达了高柳,一路上也没有危险。

  等快到高柳城的时候,发现远处的道路上来了一群人,或是骑马或是乘车,离得虽远,却也能够看出来这是墨家的人。

  同行的捅了一下庶俘芈道:“怎么才夏天,家里就来人了?”

  家里,说的是泗上那边。

  每年秋天,墨家都会派一批人来,也会调动一些人回去,但现在才是夏天,不免有些奇怪。

  庶俘芈正想说点玩笑话,不想一转头发现那群人里竟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嘴里那句玩笑话立刻憋了回去,和身旁人道:“我姐姐好像在里面,我去看看……”

  拨转马头,靠近了那群人后,盯着人群里一个侧坐在马背上的女子。

  只是背着身子,穿着一身淡朴的靛青裙,和别的墨家女子的打扮差不多。可是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姐弟,就算是背影也能认得出来。

  “姐!姐!”

  让白星加快了速度,来到人群附近,高声叫嚷了几声,那女子回国头来,不是他姐姐庶君子还是谁?

  庶君子笑靥如花,和旁边的人说了一声,朝着这边靠过来,打量着庶俘芈,笑道:“都说换了水土会长高,你可没长。”

  庶俘芈呲牙笑着,靠过去与姐姐并排,问道:“姐,你怎么也来了?不是还在上学?”

  他姐姐学习比他要好,属于在中学之后还能继续学下去的那批人,据说教授姐姐的,正是他们的小叔庶轻侯。

  庶君子伸出手指往上面一指,笑道:“我们来看星星。先安排一下住宿的事,晚上你有时间吗?”

  庶俘芈点头道:“成,晚上再说。姐,你这来了,我请你吃这里的羊肉,最好了。晚上我在这里的羊肉食铺等你,你一打听就知道。正好,我也有事,晚上再说。”

  他刚要离开,姐姐伸手抓着他的衣衫道:“等下。”

  从鞍袋里摸出一条围巾,还有一双鹿皮的手套道:“围巾是妈妈给你织的,都说这里冷。又给你买了副手套……”

  庶俘芈接过围巾,哈哈大笑道:“当然知道是妈妈织的,你哪会织布女工这些事?”

  姐姐作势要打,庶俘芈下意识地向后一缩头,明明能躲过去,却舍不得躲,不想这一巴掌却没有扇下来,而是化为做姐姐的温柔,给他整了整衣领,说道:“去吧,晚上再说。”

  说完一提缰绳,侧坐在马背上转了个圈,匆匆回到队伍之中。

  ……

  傍晚,交割了这些事,告了个假,庶俘芈带着钱来到了高柳城最是出名的那家食铺。

  食铺是高柳城最早的,也是最先使用铁锅等工具,还有辣椒之类调味品的地方。

  开这家店的不是赵人,却是一家泗上人家,听说墨家在这里站住了脚,也知道这里屯兵,便看到了商机,为求得利,变卖了田产,随着第二批到高柳的墨者在这里开了一家食铺。

  这几年着实是盆满钵溢,对于泗上口音的人本就亲近,也知道来的都是墨者,自有规矩管辖极为严苛不会不给钱,最是喜欢。

  庶俘芈等了一会,门打开,姐姐施施然走过来,很自然地坐在了对面,这种坐着的规矩也是泗上先有的。

  庶俘芈赶紧叫来店家,要了这店铺的几个特色的吃食。

  一份煮羊肉,两份莜麦面,再要了一份有些昂贵的铁锅炒菜,还有一点酒。

  “姐,家里都好?”

  “好着呐。擒翳和归乡都在上学,爸爸妈妈都忙着村社的事。倒是你,这一走便没了音讯。”

  庶俘芈想要说说自己又立下功勋的事,但还是先没说,问道:“姐,你说你们来看星星,这是什么意思啊?”

  庶君子伸出手指点了一下弟弟的鼻子,笑道:“骗你的,看什么星星啊?说了你也不懂……”

  庶俘芈嘁了一声,知道这话也不假。自家有个跟着适学习的小叔,学的那些东西据说连当年巨子都觉得晦涩,他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问道:“这几年你一直在学习,可怎么学到这里来了?莫不是……考核不过?”

  他想到最坏的可能,姐姐立刻横眉道:“怎么可能?”

  说罢,从怀里摸出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印着一个墨者的标志,这都是可以刊行天下的东西。

  摸出来后,庶君子的脸上露出了一股自豪而骄傲的神情,这小册子保存的极好,显然极为重视。

  “这上面有我的名字呐!”

  庶俘芈大惊,这样的小册子,若是能够留下名字,那可是件大事,急忙将那小册子夺过来,看了一眼,喃喃道:“正弦表?”

  他学过一点几何学,知道正弦是什么意思,翻开之后,扉页上写着一些话。

  大致浏览一下,终于在下面的编纂名单里找到了小叔和姐姐的名字,在姐姐名字的后面,还很郑重地写了一个“女”。

  打开翻了一下,都是一些让他有些眼晕的数字。他是因为几何学不够好才没有进炮兵科的,对于这些不明觉厉的数字充满了尊重。

首节上一节297/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