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73节

“即使我们只能拉拢其二十分之一的人,我们也可以弥补因为战争导致的人力资源缺口,我们有的是钱,让黑人帮我们运输物资、负责后勤,以及田园的劳作是很划算的事情,如果我没能挡住英国人的话,那么我们付出的一切都会很快回收,而如果我没挡不住的话,再多的金钱也不过是为别人准备的。”史末资不知道总统大人为何问道这个问题,但是他还是十分诚实的说道。没有夸大,也没有掩盖什么。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感谢书友同学们都谈恋爱了、第一坦克近卫旅、zr赵瑞、sunnybirdc的~~~,以及书友办公自动化、冷血巫的支持~~~。

第171章 你走开,让专业人士来!

自从清日战争结束后,冯.卡里普特上校就很不爽,本来说好的自己是蓝色军团指挥官,说好的自己蓝色军团和俄军在内线攻击日本的侧翼。但是实际情况赶不上战场变化,清军的防线崩溃的太快了,德国人想撤都来不及,然后被迫和掉过头来的日军死磕了一把。

你还别说德国人打得还算不错,轻而易举的打出了一个高交换比的战斗。然后又一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日本人怂了!开始收缩兵力小心翼翼的经营着方向,而这个时候清朝的支付能力又出现点问题,没钱拿的蓝色军团自然不会出力,再加上国内的一些指示,这场战争就这么过去了!就这么结束了!卡里普梅上校还想利用这次战斗当上将军呢!

看着施密特这么一个小字辈就这样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要说上校心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抓紧一切机会去表现自己,但是现在问题是,世界很平静,好吧,是德国很平静,德队内部的升迁通道有些窄,正规的事情别想了,那就只能找一些歪门邪道的,比如说清日战争的蓝色军团。

而这一次,正好赶上克鲁格聘请德国教官的事情,原则上是要有经验的军官,德意志那边找来了马肯森,毕竟这哥们参加过清日战争,并且战斗在第一线。但是问题是他当时主要是观察员,虽然指挥了一个分战场的战斗,但要是说谋划全局来说还是不够的。而且这家伙这时候的技能树全点在骑兵上了,而布尔人缺的即使骑兵,这活脱脱的是一个专业不对口的真实写照啊!

本来克鲁格想要请施密特男爵的,但是人家现在忙啊,战争结束后就忙着整理战斗经验吗,顺便忙着去德国各大军校和部队演讲和授课。不管人家资历如何,别管人家军衔如何,能打赢就是硬道理!当然了,虽然德国人开始一直都认为日本人是肉鸡,但是这个肉鸡也是和俄队拼了一个半斤八两啊!要是单纯德日交战的话,打出这个结果也许还没有什么。

但是同样一个战场上,日本人和俄国人拼了一把结果还略占优势,这就足够让人深思了,俄国人啊,大家都知道,欧洲压路机啊,那是相当猛的。俄德没打过,不过德国人认为俄法至少一个水平,日本人能打平俄国,那就说明日本人战斗力也挺高的,而蓝色军团暴揍了一顿日本人,那么就说明蓝色军团的战斗力比俄国人和日本人高到不知道哪去了,其它德队不得不承认,蓝色军团很能打,施密特男爵很厉害!如果他是普鲁士人的话,已经可以进总参谋部了!

施密特男爵新升起的新星简直太亮了!直接亮瞎了一片人的狗眼!而原本的蓝色军团最高指挥官卡里普特上校则如同坐蜡。没人想起来他才是蓝色军团的最高指挥官,别人一聊蓝色军团,就会说:“这个军团知道啊,施密特男爵简直是酷比了!太厉害了!”卡里普特简直太没存在感了。

为了自己的荣耀,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卡里普特上校强烈要求自己的老上司利奥波德亲王给自己一个机会。而老亲王又抹不开面子便去找自己的侄子,鲁普雷希特王子。而后者正在考虑派遣人员问题。一看这个历史上比较懒的家伙突然要奋发图强了,自然要给个机会啊,人家后来可是东线战场参谋部的重要人员啊。能力是没说的,直接指挥几万人自然和玩一样。

于是乎,王子殿下大笔一挥同意了上校的请求,于是,卡里普特上校立即组件自己的班底,然后信心满满的来到了德属纳米比亚,在等到马肯森等人之后来到了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

这一次上校可是决定玩一场大的,他立志要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把布尔人的军队训练成非洲的“普鲁士军团”。并且一切按照“巴伐利亚”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装备和后勤体系!

面对德事代表团,克鲁格还是很重视的,亲自带着卡里普特参观布尔人的军队和训练。这些成长在争强斗狠环境的布尔人战斗力确实不错,即使以卡里普特挑剔的眼光来评价,布尔人的青壮年至少有一半人以上可以称得上剽悍二字!仅从个人素质上来看,这些人的战斗素养相当高,枪法、体力绝对一流,虽然没有经过太过专业的训练,但是那些长期在厮杀和战斗培养出来的野路子和意识还是相当可怕的!

再加上先进的半自动步枪和掷弹筒,卡里普特认为,一支精锐的布尔人小队的战斗力几乎和同等人数的蓝色军团小队战斗力相当。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评价了!要知道,蓝色军团可是从将近10万巴伐利亚军团选出来的!

但是随着演习规模的不断扩大,卡里普特终于发现了其的问题,那就是兵力越多,布尔军团的战斗力不是上升,而是逐渐下降!这么说吧,三名布尔人和三名德国士兵在野战环境下交手,后者可能会被吊打。一个班的布尔人和一个班德国士兵交手,那么双方可以打平手,而要是到了连级对抗的话,那么布尔人绝对是被屠戮的一方!

武器方面的原因必须承认,随着部队规模的不断增加,德国陆军拥有的重型火力数量增加速度要比布尔人强多了,连级对抗德队可以获得82mm迫击炮的支援。而布尔人在班级对抗使用掷弹筒,到了连机还是使用掷弹筒......。火力强度没有本质的提升。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布尔人的个人素质虽然过硬,但是缺乏纪律性,遇上顺风仗那自然是士气如虹,而要是遇上逆风局的话,那就是20投的结果啊!而且布尔军队本身极其不适合攻坚战,他们的武器、士气和纪律都不能适应攻城战。而如果不能拔掉对方的坚固据点的话,那么英国人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布尔人迟早会被耗死。

感谢书友jj肚皮、hukaikaka、方想2004的~~~,以及书友150512175247467、温床某女(抱歉啊,这个词怕和谐,希望读者大大体谅)的支持~~~。

同时,推荐两本,其一本是同组作者五岳为轻的《盛唐霸业》。略带架空的唐朝,大部分历史事件不变,略有改动,大家可以看看~~~。

另外一本是同组作者好安逸的《我家后山是清朝》。一本有创意清穿越的小说,古今可重复穿越,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第172章 民兵与正规军!

布尔人的高动员率在战争史上都算一个奇迹,布尔战争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几乎所有青壮年都参军了,22万的总人口居然憋出了8.8万,这个比例即使纵横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都没这个记录吧?

然而在战争状态下动用的强大兵力并不代表这些人员都是合格的军人。拿起枪来打仗的民兵即使再剽悍也是民兵,大规模交战一碰就出事。布尔战争布尔人的胜利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英国人的轻敌和小规模交战。真正硬碰硬还是不行的。而卡利普特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民兵转化成真正的军人!

“纪律,最重要的就是纪律,阁下的部队只能称得上民兵而不是军队!一支没有纪律,缺乏训练和指挥的民兵是不可能战胜一支军队的。您的部队如何和英国人开战的话,在开始的时候有机会利用英国人的轻敌获得一些战果,但是大规模交战肯定不行。”卡里普特在见识了布尔人所谓“大规模”军事演习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们的人员数量本来就有限,我们的常备力量最多也不过2个团的兵力,而且几乎所有的部队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对于德国顾问的指责,克鲁格非常坦然的承认了,不承认没办法啊!见识了德队后,布尔人的武装力量能称得上民兵已经很给面子了。

卡里普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来自各地的布尔人打乱重新编组,弱化地域和家族的影响力,他所要教给布尔人的第一堂课就是服从!服从指挥官的命令而不是服从族长或者农场主的命令!当战争在国内爆发后,他们需要遵从指挥官的命令作战而不是回家保护自己的农场。(历史上布尔人还真做出过这种事情。所以,布尔战士虽然凶悍,但是纪律性确实很差。)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摒弃游击战作风,正规军出身的卡里普特发现布尔人的军队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对轻武器和机动性的偏好。布尔人很富有,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依靠黄金和钻石他们都能积攒大量的财富,所以在外人看来造价昂贵的半自动步枪和重机枪在布尔人的军队非常多,尤其是半自动步枪,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布尔人就购买了1.5万支!这支部队拥有半自动步枪的比例已经不低于当年在东北横扫日军的蓝色军团了!

而机枪、各种速射炮同样是布尔军队的最爱。无论是德国版的威克斯机枪,还是57mm速射炮和37mm机关炮,布尔人都装备了很多,这些火炮非常轻便,两匹马就可以拉走一辆炮车和弹药车。而原本师一级单位的75mm速射炮则很不受欢迎。因为这门火炮和炮车太重了。不适合机动。

也许有人说,这样的倾向很好啊!为啥不支持呢?原因很简单,单纯靠游击战是没有前途的!无法攻破英国人的重要据点,无法打通对外的运输线,那么布尔人的抵抗就不会持久,更不要说胜利了。

大量选择轻型装备在提高机动性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火力太弱了。你让布尔人设一个埋伏,用灵活的机关炮配合精锐步兵发动短促突击可以,在营团级的对抗,布尔人也可以利用娴熟的个人素质和工事挡住对手的攻击,但是部队规模一旦提高到师一级,或者让布尔人攻坚的话,那么问题立即就来了!

简单的防御工事就可以轻易的化解57mm炮和机枪的攻击,布尔人虽然勇猛,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不知道怎么对付障碍,怎么对付地雷阵,怎么干掉那些掩体后面的敌人。德国人发现,在布尔军队,100名守军就可以轻松的挫败5倍的进攻者!布尔人的攻坚战本身就打的十分粗糙,而一旦遇上挫折后往往选择回避或者退缩。而这样做是没前途的!

为什么弱势一方喜欢打游击战?因为容易啊,不需要太多的补给、装备和人员,只要有好的群众基础就能打的风生水起,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实际上布尔战争虽然持续了31个月,但是实际上布尔人占上风的只有第一阶段的4个月。当英国人真正认真起来,决定好好打一场的时候,布尔军队立马就萎了......。

而第二阶段的7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就是英国人不断的进攻,布尔人不断的后撤......。先丢掉了奥兰治,然后是约翰内斯堡。七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人的大规模抵抗力量最终失败。而随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里所谓布尔战争其实不过是一场反游击作战而已。当然,要客观评价的话,布尔人打的确实不错,甚至俘获了一名英国将,但是实际上战斗到了这个程度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游击战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作为战斗的主体,毕竟布尔人总动员的兵力能有8万人,这已经是军级规模的交战了,想要击败英军,只有大兵团作战才可以,否则的话游击战只能勉强延缓衰亡而已。

所以,卡里普特要求克鲁格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后勤和参谋体系。建立总参谋部对军队进行指挥,同时建立完善的后勤体系保证补给通畅,甚至用强迫的手段要求布尔人必须学会如何面对英国人的防御工事,学会如何攻破这些铁乌龟而不是采用骚扰和简单围困的办法来规避问题。

在德国教官的督导下,布尔人必须学会如何破除障碍,如何在正面战场上用优秀的炮兵战术压倒对手而不是用偷袭的办法敲掉对方某一个小的炮兵阵地。以及如何克服攻击受挫后的士气问题。总之卡里普特竭尽全力增加布尔人的韧性和纪律性。教会他们如何选择时机,在正面战场上重创对方的有生力量,如何拔出英国人的关键据点,而不是和哥萨克骑兵一样看似凶悍但是却缺乏持久性,只能破坏而不能占领。

感谢书友噜啦啦、公主到来、bighill1982的~~~,以及书友zsuzm、johnwu的支持~~~。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173章 是男人就要刚正面啊!

也许有人说了。让5万的布尔一线部队硬抗20多万英军那不是找死吗?废话,到了这时候,怎么刚都是死,死法不同的问题。关键是抓住前期啊!要知道,开始的时候布尔人可是有优势的。

英国人还是轻敌了,他们对布尔人的财力和动员能力眼低估。当年英国人之所以敢打布尔战争想的就是布尔人有啥?一共才20多万啊,而且两个布尔共和国都是高原,非常的平坦还有铁路,自己需要对付的不过时2000到3000的布尔民兵而已。大英帝国在南非有多少人?2万多呢!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亦或者补给都是妥妥的碾压优势啊,怕什么?直接刚啊!

结果等到开战的时候英国人傻了眼了,布尔热第一波就集了3.5万人的兵力,这些兵力几乎是整个英国在南部非洲驻军的2倍!所以开始的时候布尔人是有优势的,但是可惜的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或者说打不下来。

克鲁格制定战略还是不错的。战争开始后,布尔军队就开始向东开普地区发动向心进攻(在现在的南非东部。)攻击重心是德班港,同时另外两支部队一支向北切断开普地区和罗德西亚的联系,另外一支部队向南,切断东开普和西开普地区的联系。总体来说,那时候的部队调动主要靠船舶和铁路,没这两样的话,自己慢慢爬的话,速度还不如拿破仑时期的军队......。毕竟人多了,装备多了,拉车拉炮的还是马啊。

布尔人选择攻击东开普地区是有战略意义的,首先,东开普地区有大量的布尔人,大家同同种自然要相互照顾一下,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占领德班,虽然以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占领了德班,英国人也可以轻松的封锁周边海域,但是失去了陆地上的落脚点之后,想要反攻就没那么容易了,三支部队犹如三把刀子一般将整个东开普地区切割开。

想法很不错,但是打起来完全不是这样啊,不但德班没能打下来,罗德斯这种小地方也没打下来......。一方面要保证围城,另外一方面还要抵御从开普敦方向扑来的英军,最最悲催的布尔人还要留下近一半的兵力防御黑人!于是乎用于和英军正面作战的部队能有多少那就可想而知了!

布尔人开始只有3.5万,光围困罗德斯的部队就有4000人,再加上其它一些地区的部队,布尔人抵御从开普敦方向打来的英军数量不会超过2万!但就是这点部队在野战表现依然出色,英国指挥官布勒指挥的3万英军在面对布尔人的防线时毫无建树。反而被打得损兵折将。

不过布尔人的好日子很快就倒头了,从开战到现在,布尔人依靠精悍的部队成功取得了优势,但是时间已经过了5个月了,这段时间足够大英帝国集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打过来!而此时,布尔军队因为该攻下的地方没打下来,部队分散眼,面对十几万英军,布尔人所谓的主力明显没啥好跳腾的余地,真正一线的机动兵力远低于总兵力,那么结果就很明显了,被人一****到家里了!

而在卡里普特来之前,作为鲁普雷希特的鲁普雷希特已经结合自己的记忆给卡里普特分析了布尔战争的形势,虽然总体而言王子殿下依然不看好布尔人,但是本着能让英国人流血,就尽量让他流血的原则,鲁普雷希特王子还是制定了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战术!

其实单纯从战术角度来看,这个战术和克鲁格的想法没啥区别,开战后集兵力迅速拿下德班港,并且在英国人反应过来之前,从海上获得一批补给。然后集兵力将整个纳塔尔地区纳入到自己的控制,并且保证战略纵深,然后将布尔军队的主力集起来迎击从开普敦方向杀来的英军部队。

关键在于战略上,首先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布尔人必须集足够强大的野战兵团,并且具备较强的攻坚能力和完备的后勤体系。必须摒弃走到哪打到哪的游击作风。布尔人的军队不少,足有8.8万人。按照编制也有2个军了,兵力并不比巴伐利亚军队少多少。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必须和周围的非洲酋长们握手言和,那么是要付出大量的资金代价甚至是部分土地也必须先稳住这些人!

44%的布尔军队都用在了防御北线的黑哥们身上!这数万人的生力军要是在开战前期就加入攻势的话,那么不少麻烦事都解决了。到了战争后期,布尔人在打英国人的游击,而非洲人在打布尔人的游击......。这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情啊,所以英国人能获得布尔战争的胜利,也应该给非洲的黑哥们一枚勋章啊!

至于说布尔人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这就很难说了,毕竟英国人的国力在哪摆着呢,不过布尔人也有优势,毕竟是本土作战,而南非虽然是英国在非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但是劳动力和工业还是很有限的,铁路线并不密集,如果开始布尔人能摧毁部分铁路线,并且摧毁重要交通枢纽的话,那么英国人空有强大的兵力调动起来却很烦闷。毕竟22万人看起来很多,撒到整个南非也不算啥。

部队打得还是后勤,南非的400万黑人看布尔人很不爽,但是看英国人更不爽,从当地征集劳动力是有风险的。南非还是有很多酋长和地方势力的,和平时期英国人自然不怕,而要是在布尔战争时期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南非这嘎达还有一个叫祖鲁的民族,人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和英国人打了一架,虽然输到姥姥家了,但是仇恨是埋下了。总之,如果运用的好,能获得祖鲁人的谅解和其它民族的至少是立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泥潭可能会非常深!

当然了,外交方面的事情还要克鲁格他们自己去做,卡里普特要做的还是将布尔人如何打造成一支能攻坚,听命令的正规军团。卡里普特发誓,即使用步枪顶着布尔人的脑门,也要让他们带上那些沉重的火炮!

首节上一节73/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