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72节

“恩,很好。如果这次你提供的劳工能有上次的水平的话,那么明年的劳工也可以由你提供。”哈克少校刚说完,纳瓦罗识相的将一张支票抵了上去。

“臭小子,不要拿这东西来收买我,老子不缺这点钱!我还想在吕德里茨湾多待一段时间!好好干你的事情,多花一些心思在生意上!”哈克上校立即将这张支票推了回去,并且小心的看着不远处准备接收劳工的民政人员。

哈克少校是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了。初到非洲时的无奈、痛苦甚至是愤懑都已经被他扔到了大西洋。现在的吕德里茨湾经过5年多的建设已经今非昔比。围绕钻石矿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城镇已经可以为所有的人员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在这片巴伐利亚王国所控制的“特区”,一共有2000名德国人和1.1万名“在籍”黑人,还有数万名流动劳工。而哈克少校就是管理这片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的核心人员之一!

回忆一下当初刚来时的苦逼生活,再想想当初王子殿下给自己的命令,哈克少校现在是越来越佩服自己的主人了,简直太有先见之明了!哈克少校虽然顶个贵族的头衔,但是却是一个十足的土鳖,去过的最大城市就是慕尼黑。二十多年的生活轨迹就没出巴伐利亚......。他对非洲的映像无疑就是落后、野蛮、黑人的标枪,恐怖的毒药什么的。

作为一名骑兵军官,他不惧怕任何敌人,当他信心满满的来到了非洲之后,他们遇上的最大问题不是黑人的敌对。而是没人......。没错,你没看错,是没人!后世任何一个人没事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纳米比亚的情况。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约等于4个半河北省的面积,结果只有240万人......。每平方公里不够3个人!而且这还是21世纪初的人口!

时间倒退到1895年的话,在恶劣的环境下好德国殖民者的刺刀下,这里能有多少人可想而知了,有多少人连殖民者都搞不清楚,毕竟当时这片地方没户口这么一说,德国没心思管这事,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人非常少......。

然后哈克少校就从骑兵军官立即转化成了包工头!没办法,钻石矿是必须要开采的!找不到非洲劳工那就只能让哈克他们自己抡镐头了!哈克曾经向王子提出过抗议,认为让军人做这事是对自己的侮辱!

然后王子果断的给了他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给你100万马克,不管用什么方法给我解决劳动力不足和生活资料问题。第二个选择就是立即滚蛋,老子找别人!巴伐利亚国内一群等着升职的落魄贵族呢,不少你这个人!

关键时刻还是伊特梅尔博士帮了哈克少校的大忙,作为长期混迹在南非的老油条,博士和布尔人以及英国人的关系都不错,毕竟不少金矿都是他找到的,英国人开矿需要他,布尔人买武器也是他引荐的,两边都吃得开!

在博士的引荐下,英国人为哈克少校提供了一批黑人劳工,每个人的价格在40英镑左右。这些人都是英属南非的反抗者及其家属,本着眼不见为净,卖出去还能还钱的原则低价处理给了哈克少校。

面对英国人送来的500名名为劳工实为奴隶的黑人哥们,哈克可没有用同时期资本家直接榨干对方劳动力的想法了!原因很简单,要是这些人最后都跪了的话,那么还要哈克自己带人论镐头了!更何况哈克少校也是给人打工的,本人也不是老板,老板批下来经费了,用掉就是了。

当然了,有人会想着贪污,但是哈克等人很快就搞清楚了现在的局面,你就算搞到钱你在非洲怎么花?通过黑市买到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贵到离谱!而且国内定期轮船送来的配给足够,套后后世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生活资料已经可以按需分配了。反正开始也就几百德国人......。至于说把钱邮回国内?想多了,往来邮件都有专人负责,要是万一被发现的话,那可是真的吃不了兜着走。

想要让人家帮你干活,那至少要先吃饱饭。虽然吃的不好吧,但是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哈克少校在食物分量上还是管够的。而就这个待遇,对于刚刚从集营出来的黑哥们来说已经算得上天堂了!来这里的黑哥们一看生活还算过得去,也没打算反抗或者逃跑。

天下的乌鸦一样黑,但是天下的黑人同胞们可不是一家人!当年欧洲人搞黑奴贸易的时候那些人哪来的?欧洲人自己抓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黑人各部落之间互相抓的!南非的黑人到了纳米比亚,可谓是举目无亲啊。就算逃出去了,先不说能不能吃到饱饭,被当奴隶抓起来都有可能!

所以在保证了黑人劳工的基础营养供应后,黑人们非常老实的选择了合作。而哈克等少量高级军官也拜托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开始从事一些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因为他们发现从本国运来的蔬菜和粮食太贵了,如果从当地购买的话会更便宜,但是问题是,当地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

“该死的资本家、农场主!”身为殖民者的哈克不止一次咒骂同属于殖民者的德国同僚们,这倒不是说哈克少校的思想境界有多高,而是因为资本家和农场主的做法损害了哈克少校的利益。他们推广的大面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办法确实让自己赚了不少钱,但是由此引发的后果全让德国殖民政府买单了!

全部种植经济作物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大幅度减产,就纳米比亚的人口和土地关系,按理说,绝对不会发生粮食不够的问题。而经过农场主这么一折腾,粮食居然短缺了,而且还需要进口,粮食少了,粮价高了就有人饿肚子,德国非洲殖民地的动荡一部分原因是德国统治的残暴,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粮食。

感谢书友§爱染§、公主到来、同学们都谈恋爱了、bighill1982、zsuzm等书友的~~~,以及书友野蛮部落酋长、lksos的支持~~~。每天至少两更,第三更看情况~~~。求订阅求~~~!

第169章 哈克的非洲异常见闻录2

万般无奈之下的哈克少校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好在王子殿下对于每年的殖民地粮食消耗是有补贴的,钱给你那么多,只要能管好辖区内的嘴巴,剩下的钱你们自己花去。本着能省就省,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原则。哈克少校开始雇佣当地的非洲人种植粮食......。

种地也需要人啊,哈克少校首先把目标放在了德国当局收押的黑人起义者身上......。因为这些人便宜啊!给口饭吃就能活,至于说反抗?好吧,从非洲来的黑哥们第一个不同意,老子好容易吃上一顿饱饭来,谁想砸老子的饭碗,谁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第一批100名囚犯除了5个逃跑的,10个被从南非来的黑哥们检举揭发拉出去打靶子的,剩下的85人斗老老实实的干活。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支持下,在较为充裕的资金的支持下,哈克很快解决了殖民地的生存的问题,但是随着诸如铁路、矿山开采和矿石粗加工以及必要的工业项目的展开,哈克发现当地的人力缺口太大了。

按照伊特梅尔博士的估算,没有上万名工人根本无法完成铁路和矿山的建设任务。非洲这嘎达不少工程还停留在人力和畜力的基础上,各种机械很少,而且运过来后保养和运输也是个问题。

而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哈克甚至不惜从那些曾经反抗种植园主的黑人部落那里下手!“只要你进入我的辖区,并且保证不捣乱,那么你和你的家人将获得安全保证!”一种名为“绿卡”的东西出现在了德属纳米比亚。只要惹的事情不是特别大,只要你能跑到哈克的辖区,并且签署一份合同,那么好了,你就安全了,至少在辖区范围内是安全的!

哈克少校突然发现自己的部队居然是整个纳米比亚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纳米比亚的德国殖民当局的武装部队人数才500人!而到了1895年,哈克少校手下有200名骑兵,600名步兵和300非洲本地殖民军以及200城管!

有的时候殖民当局需要镇压叛乱还要让哈克少校出马,没办法,整个非洲殖民当局才50名骑兵......。机动兵力简直可怜啊!不过想想也是,纳米比亚这嘎达在发生大叛乱的时候,德国人也不过调集了1500名士兵。现在哈克少校发现只要不自己作死,纳米比亚地区横着走啊!至于包庇囚犯,养凶对付竞争对手什么的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挨着巴伐利亚辖区的不少种植园主已经在哈克的“友好劝说”下砍掉了剑麻改种粮食了!

什么?你说德国政府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还能怎么看啊,当地德国政府发现自己辖区内轻松了很多,“维稳“压力大减,对面送来的马克量又充足!谁在乎几个农场主的遭遇?当然了,也终究有几个人通过关系在国内和哈克少校打官司,但是结果是很明显的。那些本身自己就不干净的人自然无法对付“腐朽的封建****。”而德国央政府在发现殖民地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之后,也不太在乎当地的情况,毕竟现在的纳米比亚经济也算蒸蒸日上不是?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有些超出人们的意料。当年哈克少校还想用刺刀来维护巴伐利亚在非洲的利益,但是现在,哈克少校成了黑人眼的“保护神”。毕竟用面包代替刺刀更经济更划算。

而且现在这些黑人都是“特区”的员工啊,要是人出事了,你去干活?而在不断扩张的人力需求的刺激下,哈克少校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其它地方,除了一直有“良好”合作关系地方布尔人之外,哈克少校和伊特梅尔博士还将注意力放在了纳米比亚北面的葡萄牙人殖民地上!

“从成本上来看,来自英属南非和本地的黑人犯人更适合作为劳工,他们只需要吃饱饭,能养家,再有那么一点点金钱就可以了,而我们从葡萄牙人那里雇佣劳动力的话除了正常的伙食和微薄的工资之外,还需要额外付给葡萄牙人钱,还有来回的路费,开支很大啊!”哈克曾经不止一次提出这个疑问。

哈克说的没错,除了正常人力成本外,哈克还需要给葡萄牙人钱!葡萄牙在非洲殖民地的最大一项贸易之一就是劳动力的出口,在葡萄牙人的殖民地,每一名非洲成年男子每年都必须免费给葡萄牙人劳作6个月!而精明的葡萄牙商人就把这些劳动力“打包”到需要的地方,黑人免费的劳动获得的报酬到最后大部分流入了葡萄牙政府和商人的腰包。

“该你知道的,你自然会知道,不该知道的,就不要多问,有很多事情我也只是执行而不知道原因。”伊特梅尔博士每次的回答千篇一律,就是不给哈克一个明确的回答。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伊特梅尔博士确实不知道王子殿下打算怎么做,不过当一个特殊的工作组来到德属非洲之后,嗅觉敏锐的博士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一种浓浓的阴谋的味道。

人这种生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容忍别人过的比自己糟糕,但是对别人过的比自己好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大家都是黑兄弟,你来自南非,我来自安哥拉,凭什么你每天吃那么好还有工资,老子过来就只能混个水饱?凭什么你们的家人可以吃到面包,老子这里只有菜汤?

然后就会有人来告诉这些愤愤不平的安哥拉黑哥们,其实啊,德国人花在你们身上的钱和花在其它人身上的钱是一样的,只不过相当一部分被葡萄牙人截留了。想要获得公平待遇也行啊,不回去就行了,在这里给你弄一个死亡证明,然后留在纳米比亚给你弄个备案,不就行了?当然,前提是你要表现出色。愿意为这个“美好”的辖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什么?你还有家人在安哥拉,舍不得离开啊!也没关系啊!把这里的事情告诉你们的家人,还有把我们的一些“礼物”带给你们的酋长。鼓动他们没事的时候和葡萄牙人“聊一聊”。然后再弄个串联什么的。总之说白了就是想办法激化当地的矛盾。

感谢书友翱翔于宇宙的星群等书友的~~~。第二更奉上~~~。晚些时候还有一更~~~。

第170章 布尔人的准备

“史末资,德国政府对我们的态度如何?”克鲁格对刚刚从德国返回的外交代表焦急的说道。

一切如同历史上一样,在1895年初,罗德斯和一群英国矿主联合约翰内斯堡的外地人改革委员会谋划了一场针对布尔人的攻击。经过快一年的准备后,终于在1895年12月发动了对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攻击,在罗德斯的金牌打手詹姆逊的带领下,近700名(比历史上多,历史上不到500人)雇佣军和恶棍组成的部队杀向了布尔人的家园。

介于糟糕的国内和国外环境,在计划执行前的最后一刻,殖民大臣张伯伦取消了这次任务,但是悲催的是,这个时代可没有全球通。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詹姆逊还没来得及受到张伯伦的命令,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克鲁格是什么人?历史上也是带着数万大军和强大的大英帝国在南非撕逼了3年的强悍人物,而且最可怕的是,这家伙最后还跑了!罗德斯堪称二流计划,三流素质的部队面对早有防备的布尔人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除了被打死的近200人,剩下的500人全程俘虏了。

而位于约翰内斯堡城内作为内应的外地人改革委员会也被一网打尽。这场战斗的失败立即成了欧洲政界的头一号丑闻!事件的幕后主使罗德斯也丢掉了自己再南非殖民政府的职务。而张伯伦立即帅锅表示自己不知情。

如果按照历史上脉络来看的话,熊孩子威廉二世就要在1896年1月4号发布那封致克鲁格的电报了!然后克鲁格电报事件最终引发了英德之间各种潜在的和明面上的矛盾,并且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外交事件。这意味着德国和英国交恶的开始。各种矛盾和敌对情绪开始向民间转移。

但是这个位面,腓特烈三世还在皇位上,威廉二世对英国人很仇视,对布尔人也很有想法,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腓特烈三世照顾了英国人的面子,通过私人渠道向英国人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以及对该地区德国利益的担忧。英国人这边刚出了事,巴不得这事先压下去呢,同时俄德关系已经很接近了,索尔茨波里也担心逼迫过甚导致俄德结盟!

所以经过一番权衡之后,英国人决定暂停针对布尔人的行动,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因此导致的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另外一方面是针对布尔人的行动还不成熟,要知道,历史上自从克鲁格电报发出后,导致了英德关系眼对立的同时,也让英国人和布尔人都意识到用谈判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开始准备,从96年到99年双方准备了三年!

虽然历史的车轮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此时布尔人的条件显然要比历史上好很多,虽然克鲁格已经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但是他的准备时间会更长!也更加充分。当然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我没能见到腓特烈三世陛下,只见到俾斯麦首相。对方对我们的支持很有限,更多的是商业和物资上的支持,但是在政治上拒绝做更明显的表态。威廉皇太子倒是对我们的行为大加赞赏,但是碍于身份,也于事无补。”史末资的话语透出了浓浓的失望和不满。

“那么巴伐利亚王室的态度呢?”克鲁格问道。

“相对于德国政府而言,巴伐利亚王室的支持更加实际,他们同意以志愿者的名义为我们训练军队,而派往这里的是巴伐利亚的冯.卡里普特上校。他曾经参加过普法战争,并且在远东的清日战争担任指挥官。拥有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他不光一个人,还有一个团队。而巴伐利亚的武器库也将向我们敞开,他们卖给我们的武器只比自用的高1成。已经体现了足够的善意,在未来,我们即使把整个布尔人都武装起来也不会缺武器了。”史末资说道。

“但是全部的布尔人加在一起才有多少人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帝国。”克鲁格叹息道。英国人很猛,但是又多猛不知道,因为上次发威还是在黑海和法国人暴揍俄国人的时候,克里米亚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英帝国没有出手,曾经的赫赫武功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直到清日甲午战争的时候,英国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才再一次显现出来。德国人在战场上成功的暴揍了日本人后,却在英国人的威胁下不得不选择妥协,虽然双方随后又进行了一场场明争暗斗,但是除了最后三国干涉还辽之外,英国人都是稳稳的掌控着形势。

而经过这次事件后,克鲁格清楚的意识到一旦英布发生战争,德国等欧洲大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所谓的善意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这个世界上敢于直接挑战大英帝国的国家似乎还没有。所以克鲁格只能靠自己,而曾经鲁普雷希特王子提出的一些建议开始在他脑海复活。

“听说纳米比亚那本,德国人和黑人相处的非常不错?”克鲁格问了一个似乎有些跑题的问题。

“是这样的,我曾经和伊特梅尔博士讨论过这些事情,黑人的要求确实不高,只要能吃饱饭,能够养家那么就会站到我们一边。从效率上来说,投入有限的金钱来让黑人更愉快的劳动要比直接压榨效率更高。我们也更容易得到黑人的支持,我们布尔人一共才20多万,而周围的黑人有400多万。”

首节上一节72/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