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394节

但是要论后续补充能力的话,俄国人就不行了,先不说奥匈军团在重炮质量上的优势。(俄国几乎没有太多的大口径火炮,具体内容可以看前面关于巴伐利亚火炮的章节。)单纯从数量上,奥匈帝国15900门火炮的产量还是完爆俄国的11700门火炮,而机枪方面,40500挺机枪也比俄国人的28000挺机枪多多了,如果不是开始奥匈军团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损失太多的话,奥匈军团后续的表现还不至于那么无力。

如果说东线方面奥匈的军工产能都可以碾压俄国获得绝对优势的话,那么西线的情况如何呢?结果只能是绝望,没错,就是绝望!以主要技术装备做一下分析,先说机枪,德国开始的时候利用大量装备的机枪取得了极大的火力优势,英法两国一看,我靠,机枪这么好用?那就赶紧生产啊。然后4年下来,德国人固然生产了28万挺机枪,感觉自己很nb的样子,然而法国人生产了31.2万挺机枪!比德国人都多!而英国人也生产了23.9万挺机枪......。

火炮方面,德国人一战生产了64000门火炮,法国人是23200门火炮,英国人是26400门火炮。总体而言是德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质量上后期反而要差一些。飞机方面,德国人生产了47300架各种飞机,而法国人一家就生产了52100架飞机,英国人也生产了47800架飞机。英法两国飞机数量是德国人的2倍以上,质量上也有优势,英国人有v1500。德国人哪款轰炸机可以和它比?

有了火炮就必须有炮弹,德国人1战生产了306百万发炮弹。法国人则生产了290百万发炮弹,英国人也产了218百万发炮弹,也许开始的时候法国人的炮弹确实小了点,但是综合来看,炮弹供给方面也是英法更有优势,而如果把这些数据综合来看的话,西线方面,英法联军拥有较大的火力优势。机枪是德国人一倍以上,综合火炮和炮弹产量,英法至少不吃亏,飞机方面英法又是一倍以上的优势,如果算坦克的话,德国各种能算坦克的东西产量也没有100。而法国人产了5300辆坦克,英国人产了2800辆坦克......。

所以最终****殿下的想法是这样的,东线想打赢不难,想快速打赢比较困难。而西线几乎是不可能!随着时间越拖月难打赢,毕竟英法两国的重炮部队也逐渐洗出来了,空军的优势也在不断拉大。而且从历史上看,虽然德国火炮总体产量上有优势,但是后期西线火炮保有量还是英法有优势,因为德国人是两线作战......。

“如果奥匈帝国不想在在这场消耗战被拖死,那么我们必须在开战后的一个月内至少消灭俄国人两个集团军!我们要的不是击败也不是击溃,而是彻底歼灭!而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们必须紧密配合,更改原有计划。”鲁普雷希特说道。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所以奥匈帝国也必须模仿巴伐利亚军团建立一支快速突击部队?想要建立这样一支部队主要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经费问题,另外一个师装备问题,不过我认为在贵国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完成。其实我们原来的计划并不需要改变,只要我们能够分进合击,速度跟得上,那么一切都没问题。”费迪南皇储说道。

“建立快速军团可以,但是这样的军团必须由我指挥。这不是争夺权力,而是因为即使有了装备,你们依然不会使用他们!所有的军团甚至是基层技术兵种都必须按照巴伐利亚的标准进行训练,否则,这些装备给他们就是浪费。而且我们无法接受一个战役同时由两个指挥部进行指挥的局面。”王子反驳道。

“巴伐利亚军团既然已经划归到东线,那么就应该接受奥匈帝国的指挥,我们才是东线的主力。让整体服从局部,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费迪南皇储寸步不让。他们需要的是巴伐利亚军团的力量,但是并不想让对方主导。

“首先,巴伐利亚军团是独立的,在战时也只是听从于普鲁士总参谋部,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和奥匈帝国合作,而并不是将我们划拨到贵国的麾下,德皇没有这么说过,总参谋部更不会这样说。”

“既然是合作关系,那么双方就应该是对等,我们为奥匈帝国提供资金建设一支快速军团,到头来我们还要接受贵国的指挥,这完全是付出而没有回报,我们完全可以参考之前双方在快速突击师上的合作模式,我们负责提供资金、训练和装备,在战时,他们跟随巴伐利亚军团作战。贵国之前可以这样做,但是为何现在不能了?”王子反问道。

“因为这不是一两个师的问题,这是一个集团军!能够配合贵方合围俄团的至少也是集团军的规模,兵力在20万人以上!我们不可能把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团交到贵国手的,要知道,整个奥匈帝国,也只有6个军团!而奥地利只有三个军团!”康拉德说道。

“不是交给我们,而是暂时由我们指挥,在战争时期,一切应该以胜利为目标,巴伐利亚有先进的战术思想,有充足的资金,并且我们为贵国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我们只是希望参考以往的惯例,获得部分部队的战时指挥权。所有权依然归奥星帝国所有,而且有我们的支持,贵国完全可以建立第七个集团军,到最后,贵国实际上需要付出的就只有人力和少量的薪酬。装备、补给和训练都由巴伐利亚王国负责,我们不可能看着每年几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的投入打了水漂!”利奥波德亲王说道。

感谢书友死了还是要看、一品黄山吸烟有害健康、第一近卫坦克旅、王耀的青年近卫兔、金螃蟹、慢慢游k、肥牛大王等书友的~~~!以及书友帅气豪、一品黄山吸烟有害健康、淘淘、jhb315、海底的蓝色等书友的支持~~~!今天依然三更,最近订阅很一般。连续5天三更作者君认为也对得起各位读者了--!嗯--!

第618章 妥协

实际上战争的几个集团军在和平时期大部分都不是满编,比如说1战开始时的德国有160万以上的部队,但是在动员前,常备部队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一般常规兵力也就是90万不到。奥匈帝国也是这样,所以一个集团军平时也就是十万人左右,战时直接扩充将近一倍!历史上巴伐利亚军团开战之前也就3个军的主力也就是10万人,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在施里芬计划鲁普雷希特直接带着20多万部队上前线。

“在和平时期,贵国需要承担的代价非常小,而在战时就可以拥有一个快速集团军,我们之所以选择和贵国合作是因为我们彼此相邻,而且有非常深厚的友谊。如果平心而论的话,贵国希望和巴伐利亚军团合作还是和其它普鲁士军团合作?我们筹集了资金,说服了德皇,并且拿出来这个时代最好的装备和最好的战术,帮助贵国增强国防力量,但是却连一支配合的友军都没有,我们这样做的意义又何在呢?”王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子的话已经露出了些许威胁的成分,如果巴伐利亚王国认为这样的合作没有意义的话,那么极有可能选择放弃合作,奥匈帝国愿意找谁就找谁去,可以肯定的是,换一个德团绝对不会好说话,因为他们听命于普鲁士总参谋部,军团司令是没有权利决定合作的相关事宜的,而如果想让普鲁士将一个完整的军团拨给奥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奥匈自己拿了巴伐利亚那么多好处都不愿送上一个军团的指挥权,换成普鲁士的话,人家凭什么给你?

费迪南用膝盖想都能想明白,如果巴伐利亚最终决定不干的话,那么也许德皇会换一个军团过来,但是换过来后最多也就是配合作战,奥匈帝国根本就指挥不动,而最糟糕的局面,就把德国自己本土守好就行了,不为奥匈帝国提供军事援助。毕竟之前小毛奇和康拉德谈判的时候提到的是让奥匈负责东线,但是没说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啊!

鲁普雷希特可不是仅仅想想就算了,如果奥匈帝国真的这样一毛不拔的话,那么先参与西线交战也是可以的,巴伐利亚铁路系统和普鲁士对接还没有完成,所以参与施里芬计划的主攻任务是不太可能了,最大的可能是和历史上一样直接防御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防御作战损失不会很大,而等到奥匈帝国被俄国人教做人之后,然后再过去,到那时候什么事都好谈了!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早晚可以当上德奥联军东线总司令!到那时候,不管弗里茨是否愿意,都要将指挥权上交。

这样做对于王子唯一的坏处就是开始的时候奥匈损失的太大,忠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贵族损失太大,对以后控制奥地利不利,而且大量有经验的战斗人员损失之后,王子就算平定了奥地利,让自己的老婆成了女皇,估计也不可能给自己多少助力了,没办法,奥匈就这点有经验的士兵......。

但是即使有诸多的不利,王子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部队被当成炮灰,所谓猪队友比敌军还可怕,如果这个猪队友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的话,那就更不用打了,奥匈帝队战斗力在****殿下看来还真是不咋样,反正不可能安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这些人!

“如果这一次我们谈不出结果的话,那么下一次如果弗里茨还想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的话,那就只能去慕尼黑了。”如果说鲁普雷希特因为心的弯弯绕还会温和一些的话,那么利奥波德亲王可是一点迁就的意思都没有。过来帮你是因为大家关系好,血脉相连。别给脸不要脸。而随着亲王的话一出口,这次谈判自然就谈不下去了。甚至不用费迪南****声明,这场会议就被无限期搁置了,而巴伐利亚代表团自然不会一直等下去,按照亲王的意思,在维也纳转上半个月,要是那边还不让步的话,那就算了!

“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集团军,但是却要求拥有这个集团军的指挥权。并且要求拥有战役的否决权。”会谈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费迪南皇储和总参谋长康拉德前去面见弗里茨皇帝。

“这个结果很正常。”弗里茨皇帝平静的说道。

“这等于让帝国和一个王国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合作,我们的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八成左右!而没有战争的主导权!”费迪南皇储气愤的说道。在他心,唯一能和奥匈帝国平等合作的只有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只是一个强大的助力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平等的伙伴。

“八成?不,费迪南,相信我,如果战争真的要持续很长时间的话,匈牙利那些人根本不值得依靠!他们始终盯着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整个帝国,如果独立能获得好处,他们会轻易的背弃我们,遇上一点挫折就会退缩,我们根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还有我们国内的捷克人,他们也不是很可靠,如果战争持续一年以上以上的话,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和德国人,帝国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牢不可破。”弗里茨国王有些无奈的说道。

亲自建立了二元帝国的弗里茨,有执掌这个帝国几十年的老皇帝可是知道这个所谓的联盟有多么的不靠谱,无论是二元帝国的建立还是对捷克人的妥协都反映了帝国的虚弱,而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皇帝还想要图谋巴尔干地区的根本原因是希望通过一场胜利重建帝国的信心和凝聚力。这是一招死求生的棋路,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帮助。

“其实如果换成别的德团的话,他们同样不会服从我们的安排,但是你心会平衡很多,因为他们背后是普鲁士。”弗里茨皇帝继续说道。

“只要他们愿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能够让我们的损失小一些的话,那么交给他们一个集团军也是可以的。”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619章 谈妥了

“如果,我们将一个完整的集团军交给贵方的话,那么巴伐利亚军团将如何使用这支力量呢?”在一周后的会谈,奥匈帝国果断做出了让步,但是却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已经可以负责将近200多千米的战线了,这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我们满足了贵方的需求,那么贵方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费迪南皇储说道。

“如果贵方交给我们的军团编制不少于3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并且拥有的火炮数量不少于600门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独立承担进攻任务!”利奥波德亲王看了****一眼,在鲁普雷希特表示同意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不提具体编制,直接说给一个集团军就先让我们许诺?开什么玩笑呢?集团军和集团军可是不一样的!真当叔侄俩是新人?真当****殿下不清楚你们奥匈帝国的编制?虽然同样是集团军,但是集团军之间的差距可就大了!

以历史为例,鲁普雷希特的巴伐利亚军团在开战时有4个步兵军(巴伐利亚第一、第二、第三军和第21军),1个后备军和1个骑兵军构成,总兵力在22万人左右(包括骑兵军的1.25万人)拥有火炮782门!这个规模在西线的7个集团军算前面了,除了皮诺夫的第二集团军以7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将近28万的兵员和将近900门火炮能稳压****的军团之外,剩下的6个军要么人数少一些,要么火炮少一些,要么都少一些。总体而言,德团一般以20万人为标配,火炮数量在600到700门左右。

如果奥匈帝国能给出这样的兵力的话,王子自然不会说什么。但是关键是王子怕他们给不出来!同样一个集团军,奥匈的军团和德意志军团相比那是相当掉价啊!

以奥匈军团在开战之初最为强大的克维斯军团来说,这个军团只有总共有9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构成。论规模的话其实和历史上****的军团数量差不多,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奥匈军团规模最大的军团,一般军团要比这个军团少1到2个师左右的兵力,而火炮数量只有448门!先不说质量差距,单纯的数量差距就让他们和德军不是一个档次。

而这个未免,巴伐利亚军团规模更大,如果不出什么大的问题的话,王子最终可以搞出3个步兵军,1个机械化军和3个快速突击师外加1个半骑兵军的规模!如果再加上预备军的话,总兵力蹦到28万以上拥有各种火炮1000门不是问题!当然,王子并没有打算让奥匈给出如此强悍的军团,奥匈帝国也给不出来,但是作为一个钳型攻势的一部分,这个兵团战斗力总要说得过去吧?

巴伐利亚王国确实可以出钱帮助奥匈建立新的兵团,但是也不可能都包办吧?作为钳子的一个边,怎么着也要凑出20万人的吧?一个战时20万的军团至少也要有12万以上的常备部队吧?重炮数量少一些能容忍,但是数目也不能才400多门吧?如果把未来****直接掌握的部队比喻成一只螃蟹的话,那么现在看来,这只螃蟹是招潮蟹,一个钳子大,一个钳子小......。

“帝国要保持6个集团军的编制,其一半左右的兵力属于匈牙利。这支部队完全是由奥地利政府独立支持的,虽然有贵国负责大部分的重装备和技术装备,但是人员开销也不是一个小数,我们最多负担其4个师的兵力,而且我需要提醒阁下的是,这个军团的编制是包括先前两国共同建立的快速师的。这一点话,6个常备师,在战时可以扩充到10个师左右,我们还可以临时加强一个骑兵师,也算满足贵方的需求了。”康拉德掰着手指头说道。

“如果贵方想要继续扩充部队的话,那么只能由贵方负责提供经费了。而且这个扩充也不能是无限制的扩充,最多不能超过3个师,而且其军官需要经过帝国的审核。”费迪南****说道。

“可以,但是人员训练必须交给我们,这将是一支完全按照巴伐利亚军团要求建立的的部队,并且可以承担相应的作战任务。而且虽然由我方配属相关的重武器,但是贵国至少也要保证配属120门75mm速射炮和不少于400挺机枪吧?”****想了想说道,常规兵员的维持是很耗钱的,3个师就是5万人,约等于现在的巴伐利亚常备军的3成兵力了,而且如果双方说的都能落实的话,那么这只军队在战时扩充到20万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将近50万用全新装备和战术武装起来的部队对付俄国人的两个集团军问题还真不大。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那么贵方可以做出什么呀的保证呢?”康拉德问道。

“很简单,如果一切按照我们的计划来的话,那么,奥匈其它军团不用发动战略攻势,只要能牵制住边界线上相对应的俄国部队就可以了,巴伐利亚军团所属的2个集团军可以轻松的干掉两个相对的俄团,直接在战线部撕开一个大口子,只要运输能力够用,我们甚至可以继续扩大战果选择北上或者南下!”

鲁普雷希特提出的条件不能说没有吸引力,没有谁愿意和优势的对手展开对攻,****的承诺等于把攻击任务都拉到了自己的身上,而奥匈帝国的其它北线集团军只要发动佯攻适当牵制就可以了。

“那就这样好了!我们未来的作战计划可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费迪南皇储像表示赞同。而在****没有表示反对意见之后,奥地利人迅速的将刚才说的一切都写入了会议记录之,好像生怕对方会反悔一样!

“你似乎说话说的太满了吧?”利奥波德亲王当着王子的面没有说,但是散会后,他还是心有余悸,直接承担东线的进攻任务,虽说2个集团军对2个集团军巴伐利亚军团一点都不虚,但是要说全歼或者面对其它俄团的支援的话,那恐怕会很困难吧?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620章 巴伐利亚军团的任务 1

“要说难度肯定是有的,但是要说多困难也未必,其实如果单纯从巴伐利亚所处的位置上来看,我们几乎占据了东线最好的位置!叔叔,您请看这里。”相对于西线来说,东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原面积广大,而且战线非常长,如果俄国人按照从东普鲁士到奥匈帝国边境线设置阵地的话,那么这条防线的长度足有近千公里!

“俄国人会改进他们的铁路,但是如果说他们可以一下把上千公里的战线全部填满,我还是不信的,因为前线的支持能力是一个方面,而运输能力是另外一个问题!”鲁普雷希特信心满满的说道。

历史上俄国人相对于他们之前的表现来说,1战的动员效率确实不错,但是也仅仅是不错而已,18天的时间里,俄国人动员了上百万的部队,并且组成了6个集团军,这6个集团军组成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是西北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由两个集团军构成,拥有的兵力分别为25万和20万。主要针对东普鲁士。另外4个方面军组成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沿着俄国和奥匈边境一线排开。正面展开将近400千米的战线!

首节上一节394/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