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时军中的人心有十数位军威深重的大将在镇压着,可现在呢?
带头实行“兵谏”的,正是那十数位大将!
由于目的地一致,那十数条火龙一开始虽是从不同的地方出发,但在大营的某一处他们还是不可避免的汇聚在一起。
李处耘看着从四面八方率军前来的王彦升、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等人,于明亮的火光中他们在相互对视一眼后,便很快心有灵犀的做出了同一个决定。
在十数位大将的指挥下,或长或短的十数条火龙逐渐汇合在一起。
自这一刻起,十数条火龙消失不见,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茫茫火海!
大军汇合之际,刚刚得知消息的赵普及赵匡义二人匆匆赶至。
为了不让数万大军陷赵匡胤于不义,赵普及赵匡义二人苦劝众多大将,可造反的事又岂是儿戏?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无奈之下为了保护赵匡胤的安全,赵普及赵匡义只能勉为其难的加入了兵谏的队伍之中。
一片广袤无迹的火海在赵普及赵匡义加入后,继续朝着赵匡胤所在的中军大帐进发。
寒夜漫漫,加之心中有所牵挂,令赵德秀觉得眼下的时间甚是难熬。
赵德秀怀中捧着一把宝剑,正矗立在赵匡胤的帐门外。
方才在帐内对于赵德秀的求请,从赵匡胤的脸色来看,他很明显是同意了。
本来赵德秀还以为,赵匡胤这位总导演会直接安排一个配角给他,让他顺势混混功勋。
可没想到的是,赵匡胤给他安排的剧本是宿卫大帐。
要不是身为穿越者,赵德秀或许会以为赵匡胤的这个安排是在搪塞他。
但知道陈桥之变这段历史的赵德秀,却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赵匡胤的用心良苦。
若将陈桥之变看作是世界10世纪最绚烂的大戏,那么赵匡胤大帐所在处,便是这场大戏最高潮的戏份所在。
越是高潮的桥段,在其中露脸越多,得奖的可能性才能越大。
就在赵德秀翘首以盼的时候,他接下来见到了此生难忘的一幕。
在赵德秀的视线中,他极目远眺之处,原本尽是一片黑暗。
可渐渐的,一道细微的光线就出现在他的眼中。
那道光线就宛如地平线上早晨出现的第一抹阳光般,初见并不绚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道光线正随着距离的接近,以极快的速度扩张着。
先是一抹,再是一段,最后演变成了一片!
在赵德秀再次定睛看去后,他的眼睛竟有些不适应突如其来明亮而带来的刺痛感。
一片踊跃奔腾的火海,如东归的黄河一般以迅猛之势冲到他的身前,将他的身前三尺之地照的宛若白昼。
望着汇聚在脚下的那片汪洋火海,赵德秀一时竟看的有些痴了。
一手缔造出如此绚烂的盛景,大丈夫当如是!
可赵德秀很快就稳定了心神,他知道接下来属于他的挑战来临了。
众多禁军在来到帅帐前后就停住了脚步,就连口中的喧哗也慢慢停息。
今夜他们是来拥立赵匡胤当天子的,自然不敢随意造次。
待嘈杂的喧哗声消失后,赵德秀方才仗剑而出,以护卫之势朗声问询下方的数万禁军道:
“太尉正在安睡,汝等此来为何?”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赵德秀都是第一次见到这般的大场面,他心中定然是紧张的。
手心中不断出现的冷汗就是证明。
只是一想到自己这一脉在历史上的悲惨下场,又想到他的背后正睡着一条真龙,赵德秀心中的强烈紧张感就在以极快的速度消散着。
血性男儿,大事之前岂能怯弱!
驱散了心中的紧张后,赵德秀鼓足中气喊出的这句话,足以让前排的大多数禁军及将军听到。
借助着明亮的火光,数万禁军看清了站在台阶上的赵德秀相貌,而赵德秀的身份,亦很快在交口相传下为众人所知。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竟是太尉的嫡长子?
那可真是太好了!
不知是谁先在大军中喊了一句“皇长子”,一时间数万禁军皆齐声高喊:
“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请皇长子入内禀报!”
而似乎是怕赵德秀不愿,站在前排的众多精锐不约而同抽出腰间长刀面向赵德秀,大有一副逼迫的意味。
今日这皇长子,你当定了!
上千柄利刃露出,刀上的寒芒闪闪熠熠生辉,令赵德秀叹息连连。
而响亮的“皇长子”称号更让赵德秀无可奈何。
这都什么世道?
怎么还有硬逼人当皇长子的。
“被逼无奈”的赵德秀,只能转身进入帐内。
今日这数万禁军,可真“害苦”他父子俩咯!
正在走签约流程,请放心投资。
第5章 勇夺黄袍
赵德秀进入帐内时,发现原本应该是一片漆黑的帐内,这一刻却有着几抹微弱的烛光闪烁。
那几抹烛光在赵匡胤的榻前跳动着,照耀出了一道伟岸的身影。
赵德秀朝着那道伟岸的身影看去,方才察觉在不知何时,原本“喝醉酣睡,鼾声如雷”的赵匡胤竟早已穿戴好甲胄,端坐在榻上等着他的到来。
见到这一幕后,赵德秀快步来到赵匡胤身前,对着他一拜:“父亲.”
赵德秀的话还没讲完,赵匡胤就开口打断了他:“外间情形,吾都已知晓。”
哪怕到了整个计划最关键的时候,赵匡胤的语气还是显得那般稳重,好似外间发生的不是一场顷刻间可造成尸山血海的弥天兵变一般。
而赵匡胤的话亦从侧面佐证了,很可能方才在帐内,他一直未曾真正酣睡过。
在说完那句话后,赵匡胤就从榻上起身来到赵德秀的身前。
因赵德秀的身子尚未完全长开,赵匡胤是比赵德秀高出一些的,这导致了赵匡胤这时是以俯视的目光在观察着赵德秀。
作为当世有数的猛将,赵匡胤的身形是相当魁梧的,他宛若一座大山般就这么静静地站在赵德秀身前,他身上多年积攒的慑人气势,这一刻也在若有若无的向赵德秀释放着。
一时间,赵德秀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赵匡胤是他的父亲不错,可赵德秀心中很清楚,自今夜起,他与赵匡胤之间的关系将会添上一重君臣!
是先父子后君臣,还是先君臣后父子,全在赵匡胤的一念之间,这一层不确定让赵德秀一点都不敢大意。
好在赵匡胤无意为难他的长子,在沉默一会后,赵匡胤继续开口说道:“今夜数万虎狼兵谏,因你的背后有我,表现镇定并不足称道。
可我不会一直在你背后。
今夜那数万禁军能助为父,来日亦有可能助他人。
皇长子三字,在这乱世中为你带来的不会只有尊荣。
今夜过后,赵氏一族将再无退路,要么荡平天下成为太平皇室,要么全族死于乱刀之下,香火断绝!”
说到最后,赵匡胤的语气渐渐变得凝重。
亲身经历五代乱世的他,明白自己说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在说完后,他却觉得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匡胤对赵德秀说这番话,本意是想赵德秀知道乱世的残酷,身为父亲,赵匡胤想一股脑将自身的经验都传授给赵德秀。
只是长年身在军中的赵匡胤,很明显没什么教导子嗣的经验。
对一个长于庭院,常年处于长辈庇护下的少年人来说,他刚刚的话或许会给赵德秀带来不少负面情绪。
果然听完赵匡胤的话后,赵德秀一时没有回应。
而极少有教儿经验的赵匡胤,在察觉到这一点后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这孩子的胆量,还是需要进一步历练呀。
不过显然现在不是赵匡胤能好好进一步教导赵德秀的时候,方才他能挤出一些时间对赵德秀说出那番话,已经是很难得了。
片刻后赵匡胤越过赵德秀直接朝着帐外走去。
今夜这场大戏要想完全收官,接下来就要看他这位男主角的表现了。
这时一心朝着帐外走去的赵匡胤并未发现,在他身后的赵德秀果断的跟在了他身后。
来到帐外后,赵匡胤脸上及时换上了一副惊疑的神色。
似乎刚刚还处于睡梦之中的他,完全没预料到为何兵变会突然发生,他又为何突然要陷入了被迫不忠不义的境地中。
帐外的数万禁军见他们的天子终于出来了,渐趋安静的他们又变得鼓噪起来。
各种劝进的话语,如箭雨般朝着赵匡胤射来,可不管如何被劝进,赵匡胤一直不肯答应。
类似的戏码在五代十国期间时有发生,可哪怕这类戏码被用烂了,却还是每次兵变都必不可少的。
从现在的局势上看,一方逼迫,一方固拒,这样很容易让局面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进展。
可赵匡胤又怎么可能没有后手?
赵匡胤身后的一名亲卫见时机成熟,从暗处拿出一袭早就准备好的黄袍。
他正欲按照赵匡胤事先的吩咐上前,可不料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早有准备的身影突然窜出,从他的手中将黄袍抢走。
那人不是赵德秀还有何人?
在从亲卫手中抢过黄袍后,赵德秀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赵匡胤身后,先双手一挥将手中黄袍在数万禁军面前展开,而后顺势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厚重的肩膀上。
说时迟,那时快。
赵德秀的动作一气呵成,快到了让人反应不过来的地步。
当赵德秀为赵匡胤亲手披上黄袍后,原本鼓噪不已的众多禁军慢慢变得安静起来。
由于大量火光的照耀,台下的大多数禁军都能清楚看到台上发生的一切。
诚然他们今夜聚集于此就是为了拥立赵匡胤当天子,可大多数的禁军目前都还只想着通过言语刺激鼓动。
黄袍代表着什么众人怎可能不知道。
将代表皇权的黄袍直接披在赵匡胤身上,等于将赵匡胤彻底“逼”入了绝境中。
这一刻起,赵匡胤再别无选择。
而同样别无选择的还有台下的数万禁军。
这位皇长子真果决!
以上是大多数不明内里的禁军的想法,而对于那些早知道赵匡胤谋划的禁军大将来说,眼下出现的一幕让他们感到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