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31节

  要不是武平军主力大多被周行逢带至岳州内,导致杨师兵力不足,衡州之乱早被杨师平定。

  只要伍彦柔能出兵相助,衡州之乱,须臾可定。

  既为援军,杨师使者这一请求本属理所应当。

  但面对着使者的求请,伍彦柔却以大军尚需休整推辞。

  一开始这理由还能推辞的过去,接连几次后,哪怕杨师反应再迟钝都看出了不对。

  一想到南汉军居心叵测,杨师连派信使北上,将这件事上报给周行逢。

  我没有食言哦~

  求求月票。

第126章 宛若曹操 率先进攻

  当杨师的上书送至时,周行逢正在湖边水寨中,观察着楼船的召集情况。

  在当世,战斗力最强的战船便是楼船。

  楼船通常分为2-3层,甲板四侧建有女墙,用以抵抗敌军的箭矢袭杀。

  除去防御作用外,楼船上的士兵还可通过女墙上的箭孔或矛穴,远程或近程灵活杀伤来犯的敌人。

  楼船最上层设指挥台(望楼),方便船上将领登高指挥。

  借用后世一物比喻,“船高楼大”的楼船,类似于水上坦克。

  当年南楚衰弱后,作为继承最多家产的武平军,基本将南楚的水军成建制继承下来。

  再加上长江南方政权,都想靠着江湖水利阻挡中原政权,故周行逢掌权期间,大力发展水军。

  有着优良的基本盘,又有着数年不遗余力的发展,暂且不算其他战船,当下武平军中单楼船足有上百艘!

  这上百艘楼船,还是经过周行逢精心改良后的。

  周行逢骄傲的称呼经他改良后的楼船为“巨舰”。

  望着林立在水寨中,宛若沉睡中猛兽的巨舰,周行逢心中大定。

  凭借着这么多巨舰,他有信心能将宋军在宽阔的湖面上正面碾碎。

  信心大涨之际,周行逢展开杨师的上书看了起来。

  周行逢知道张文表并非杨师对手,周行逢还以为这封上书,当是一封捷报。

  可在看完内容后,周行逢脸上露出吃了一只苍蝇的恶心感。

  周行逢曾想过会引狼入室,但他未想过世上会有这么“蠢”的狼。

  猛虎尚未驱逐,南汉就先想着保存实力。

  恶心归恶心,伍彦柔用意险恶,周行逢不可不防。

  想到这,周行逢命人前去召来李观象。

  当李观象到来后,周行逢对他说道:

  “抽调五千兵力南下,协助杨师驻防衡州。”

  先前派杨师南下时,周行逢已给他数千兵马。

  再给杨师五千,两番合兵下,杨师手中已有万余。

  万余兵力,加上杨师的才干,足以短期内保证衡州无忧。

  听完周行逢的新命令后,李观象忍不住提醒道:

  “大战将开,贸然分兵,恐不利于我军。”

  在先前的军情中,宋军与武平军的兵力当在伯仲之间。

  若当下分兵五千,那武平军的兵力就会劣于宋军。

  李观象一介文人,下意识觉得此举对己方不利。

  李观象的提醒,让周行逢不止没有担忧,反而大笑起来:

  “我军兵力,怎会弱于宋军?

  武平十州,征调之下,再凑数万水军何难?”

  战前,赵德秀及周行逢都评估过对方兵力。

  但那时评估的是对方的主力部队,并不包括辅兵。

  寻常作战,辅兵的战斗力偏弱,基本不会被考虑进野战序列中。

  周行逢一开始,亦未想过让辅兵上阵。

  然当战场局势进一步清晰后,周行逢改变了想法。

  要是步战,让辅兵与大宋禁军作战,基本属于必败。

  但现在是在洞庭湖上!

  水战不同于步战,水战中战船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武平诸军,入伍前皆伴水为生,精通水性。

  有着这两点因素,足以弥平武平辅兵战斗力偏弱的问题。

  于李观象面前,周行逢手指身后绵延的楼船说道:

  “若无足够兵力,怎可彻底发挥我军优势!”

  身后大量“水上坦克”,让周行逢自信满满。

  周行逢的自信,成功感染到了李观象。

  “大王英明!我军必胜!”

  湖面作战,立寨为要。

  寨,类似于军队在湖面上的军营。

  宋军中,少有精通水战之人。

  然昔日种下的善因,正逐渐开出善果。

  在江陵城中,赵德秀得到了一位精于水战的将领梁延嗣。

  梁延嗣就是那位在宋军奇袭江陵时,被某位宋军当做战利品顺手拉上马的江陵守将。

  那一日梁延嗣的表现是不太好看,但那属于宋军有心算无心,并不代表梁延嗣本人没能力。

  梁延嗣早先是后梁在荆南的将领,后归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

  梁延嗣投效高季兴后,深得南平历代主君信任,逐渐成为南平方面举足轻重的大将。

  至高保勖时代,梁延嗣已身兼复州团练使,荆南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几乎掌握着南平所有军权。

  本来以梁延嗣在南平军中的地位,南平灭国后,梁延嗣基本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幸亏梁延嗣遇上了赵德秀。

  因感念于赵德秀的仁德,在赵德秀整顿荆南军队时,梁延嗣倾心协助。

  在梁延嗣的协助下,赵德秀才能短时间将荆南军整顿完毕。

  在整顿荆南军的过程中,赵德秀认识到梁延嗣的能力。

  赵德秀又听孙光宪说,梁延嗣擅长水战,故而在荆南军重组完成后,赵德秀将这荆南军的统领权,交至梁延嗣手中。

  而在率军抵达华容后,有关水战方面的事宜,赵德秀都几乎交给梁延嗣署理。

  华容,收服江陵水军,南征大业

  当诸多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后,赵德秀觉得自己有点像曹操。

  而梁延嗣,便是他的蔡瑁。

  赵德秀的信任,让梁延嗣感动不已。

  为报赵德秀恩德,梁延嗣多日来少有休息,一直尽心监督着水寨的建造过程。

  今日,梁延嗣正领着赵德秀视察刚建成的水寨。

  高居楼船上的赵德秀,在梁延嗣的陪同下,大致视察了一遍宋军连绵的水寨。

  作为宋军在洞庭湖上的根据地,水寨的防御性自然要优先考虑。

  以赵德秀在陆上安营的经验来看,宋军水寨的结构布置相当合理。

  满意之余,赵德秀对着一旁的梁延嗣说道:

  “汝近日来的劳累,吾都看在眼里。

  吾知你难离故土,待战事一毕,吾会上书陛下,让你担任江陵防御使一职。”

  赵德秀的话,让梁延嗣大喜。

  “多谢王上。”

  行礼时,梁延嗣因多日劳累未整理的满头白发,被湖风吹的乱飞。

  梁延嗣今年六十有余,六十多岁还能为了大宋这么拼,实在难得。

  当视察完水寨的基本情况后,赵德秀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

  “我军战船准备的如何?”

  水战之要,在于战船,这一点赵德秀是知道的。

  听到赵德秀的询问后,梁延嗣让水手将楼船驶向一处戒备森严的港口。

  当来到港口外后,居高临下的赵德秀,见到了港口内陈列好的众多战船。

  观战船数量,足有数百艘。

  但数百艘的战船数量,并未给赵德秀带来安全感。

  在他目中,宋军的战船大多为走舸与斗舰。

  走舸船体狭长,桨手众多,速度极快,通常用来水面侦查。

  至于斗舰,船身用多重木板加固,两侧竖立女墙,可防卫士兵半身,属于中型战船。

  在港口中,斗舰的数量最多。

  可重要的是,赵德秀在港口中未看到多少楼船。

  “我军楼船,太少了!”

  赵德秀忍不住叹气。

  楼船作为水上利器,大宋军中一向稀缺。

  昔年后梁为抵抗晋军渡过黄河,东拼西凑下,方才整出十余艘楼船在黄河上阻截晋军。

  就是那十余艘楼船,还被晋军给尽数焚毁。

  后来周军征淮南时,虽得到了许多唐军战船,但那些战船基本以斗舰为主。

首节上一节131/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