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30节

  听到李观象的提醒后,周行逢的眼神顿时冷了下来。

  周行逢早有剪除张文表之心,故在衡州安插有监军。

  先前派杨师秘密南下时,周行逢认为有着刘禹的帮助,杨师擒杀张文表并非难事。

  未曾想到,张文表竟会先下手为强。

  想来张文表与宋军间早有联络。

  尽管有所失策,然周行逢依然认为大局尚在掌控中。

  “衡州兵少,若他州无策应张文表者,张文表难成大患。

  另杨师善战,有他镇抚,张文表自保尚不足,遑论进取。”

  至于会不会他州响应,周行逢认为可能性不大。

  周行逢的话,让李观象放心了不少。

  接着李观象便问道:

  “今宋军将至,大王有何破敌之策?”

  身为武平国实际上的丞相,李观象必须要知晓周行逢的战术,方能调集全国人力物力配合他。

  在李观象的询问下,周行逢说道:

  “军阵之事,无非扬长避短。

  我军战力不低,但论精锐程度还是难比宋之禁军。

  若与宋军步战,则对我军不利。

  我军长于水战,当诱宋军于水上一决雌雄。

  濒湖置寨,据湖为险。

  多备战船,以待大战。”

  周行逢话音刚落,李观象便拱手道:

  “臣领命!”

  数日后,赵德秀率军进入岳州境内。

  数万宋军一进入岳州,便率先攻下了华容县。

  攻下华容县后,赵德秀先命大军休整,而后派出斥候进一步探查敌军情报。

  从江陵城南下,主要有两条进兵路线。

  一条是西南方向出发,先攻澧州。

  另一条则是从东南方向出发,先攻岳州。

  之所以赵德秀要选择第二条路线作为主攻方向,除却宋军拿下岳州后,兵锋能直指朗州与潭州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洞庭湖大部在岳州境内。

  洞庭湖周围支流纵横,有不少支流能直抵江陵城下。

  若不一步步将洞庭湖控制在手中,一旦宋军主力转向澧州,占据地利的武平军就可不断派兵袭扰粮道。

  甚至若武平军直接将宋军粮道切断,那宋军一定会面对败退的局面。

  这也是赵德秀忌惮于唐军下场,而对蜀军与南汉军的到来,不甚忧虑的原因。

  唐军的舟船之利,目前依旧是天下第一。

  后世常说哪方能掌握“制空权”,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对应到这一战中,谁能掌控“制湖权”,谁就掌握了胜机。

  不久后斥候回归,告知了赵德秀武平军的最新动向。

  当下赵德秀正带着众将,来到洞庭湖边观察形势。

  虽至冬季,洞庭湖的水域有所缩减。

  然一眼望去,洞庭湖水域之广,还是让众多将领感慨。

  得知了周行逢的战术后,赵德秀看穿了他的用意。

  赵德秀对着身后诸将说道:

  “周行逢,是想诱引我军于洞庭湖上决战。”

  赵德秀的推断,让众将面露忧虑。

  先前在赵德秀的震慑下,众将心中早无轻敌之心。

  失去轻敌之心后,诸将自会认真审视起敌我优劣。

  若论步战,大宋禁军未曾怕过谁。至于水战,大宋禁军的确不精通。

  当年周世宗三征淮南时,虽不乏有过水战,然宋军取得的大多胜利,还是在陆上获得。

  好在赵德秀提前预料到,周行逢可能会采取的举措。

  “诸位勿忧,今我军中有万余荆南军。

  有着荆南军相助,日后水战时,我军当不会处于劣势。”

  经历过淮南之战后,宋军自不会再是旱鸭子。

  当下宋军不善水战的因素,一方面是舟船不多,另一方面是缺乏水战经验。

  然这两方面缺陷,有着上万荆南军的加入,足以基本补足。

  赵德秀的话,让众将忧虑减轻。

  得亏赵德秀有先见之明,提前将万余荆南军并入大军中。

  在打消众将顾虑后,赵德秀领着他们回到了华容城外的大营。

  一回到大营,赵德秀就命人寻来卢多逊。

  当卢多逊到来后,赵德秀开口问道:

  “南汉方面的情报,探查的如何?”

  对于南汉的参战,赵德秀早有预料,因此曾让卢多逊提前派人去打探。

  在赵德秀的询问下,卢多逊将初步探查到的情报说了出来。

  现任南汉国君是刘。

  在登基前,刘在国内的名声尚佳,然他一继位,各种抽象行为就开始显现。

  刘认为正常大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故而只信任宦官。

  大臣想获得权力,必须先自宫才可以。

  近年来刘将全国军政大事,尽皆交给一位名为龚澄枢的宦官处理,除去龚澄枢外,南汉朝政还被陈延寿及女侍中卢琼仙把持。

  当听完卢多逊的汇报后,赵德秀良久无言。

  因之前南汉与中原相隔甚远,中原对南汉的情报一直很少。

  万万没想到,南汉的国政竟已乱到这一地步。

  感叹之时,赵德秀细细琢磨起关于南汉的情报。

  若说当下南汉国政皆在龚澄枢手中,那么此番派兵北上的应当是他。

  从南汉的乱政足以看出,龚澄枢无甚治国才能,品德方面更无可取处。

  这样一位权宦,他的派兵之举,很大可能充满着私心。

  想到这一点后,赵德秀心中隐有想法。

  有时候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赵德秀未猜错,龚澄枢派伍彦柔出兵,的确充满着私心。

  伍彦柔是南汉朝廷中,少数几位不用自宫,就能掌握实权的将领。

  这不是因为他能力超群,而是他拜了龚澄枢为义父。

  伍彦柔率军一路北上,进入衡州后,就暂时停止了行军。

  伍彦柔一直记得,在他率军出征前,龚澄枢对他的耳提面令:

  “汝为吾子,此番北上,当有所建树。

  若你有所建树,则国内再不会有人非议吾。”

  虽说龚澄枢在南汉,由于得到了刘的宠信大权在握。

  但暗中有许多大臣,都在辱骂着龚澄枢“祸国殃民”。

  辱骂的多了,龚澄枢自然就知道了。

  当得知许多人辱骂他后,龚澄枢的第一反应,不是要大肆诛戮。

  龚澄枢想证明自己!

  然自刘登位以来,边境安宁,这让龚澄枢一直无表现的机会。

  直至周行逢派使者前往北汉与龚澄枢联络。

  周行逢亦知南汉国政,皆在龚澄枢掌握之中,便让使者以重金贿赂,想着龚澄枢答应出兵一事。

  在大量财物的诱惑下,加上心中早有立功之念,龚澄枢痛快的答应了出兵请求。

  不过虽偏居南隅,龚澄枢对中原政权还是有着忌惮的。

  打心底里,龚澄枢不想与大宋正面冲突。

  既想有建树,又不想贸然得罪宋朝,龚澄枢想出了一个妙招:

  “率军入武平国后,先按兵不动。

  若武平军败绩,当趁机席卷道、永、衡三州。”

  这是龚澄枢对伍彦柔的第二番嘱咐。

  若说西蜀和南唐,是抱着先共同击退宋军,再谋取武平疆土心思的话,那南汉军在龚澄枢的示意下,一开始就是抱着趁火打劫的想法。

  伍彦柔深知他的权力,来源于龚澄枢,面对龚澄枢的嘱咐他不敢有半分违逆。

  因此一率军进入衡州境内,伍彦柔便安营扎寨,不再有所寸进。

  伍彦柔的这一举动,让正率军攻打衡州的杨师大感不解。

  为尽快平定衡州之乱,杨师派使者前往联系伍彦柔。

  见杨师有使者派至,伍彦柔本不想见,却又怕杨师起疑。

  无奈之下,伍彦柔还是接见了使者。

  使者一见到伍彦柔,便请求伍彦柔赶紧发兵相助杨师,一同攻打衡州城。

  周行逢并未料错,张文表并非杨师的对手。

  在先前的几次作战中,杨师数次取胜,打的张文表龟缩在城中。

首节上一节130/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