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10节

  李重进一旦撤军,宋军的机会就来了。

  由于宋军人数众多,辎重无数,赵德秀无法一道将令,就令数万禁军齐压压朝着来安县进发。

  但这并不影响,赵德秀先派一支精锐咬住撤退的叛军。

  为保证大军的安全,李重进得知此消息后,唯有一个选择:率精锐殿后,掩护大军撤退。

  而这一选择,是赵德秀想看到的。

  “若能一战击溃叛军精锐,才能不负太原王信任。”

  “精锐对精锐,杨司马,有信心否?”

  曹彬看向杨业,问出了这番话。

  面对曹彬的询问,杨业大笑道:

  “主上功业在此一举,我岂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

  说完这句话后,杨业举了举手中蹭亮的长枪。

  “吾曾听主上言,两军相逢勇者胜。”

  “这一战当由副使负责指挥,陷阵之事,吾自为之!”

  面对杨业的建议,曹彬并未推脱。

  当曹彬关注着淮南军时,李重进亦同时在观察着宋军。

  望着正在休整的宋军,李重进脸上时有轻视浮现。

  在得知一支宋军朝着来安城快速逼近后,察觉出赵德秀意图的李重进,难免有些慌乱。

  田重进、王全斌、李汉琼、马仁等,俱是军中悍将。

  为避免重蹈北汉军覆辙,李重进只能亲率精锐殿后。

  而据方才斥候所言,领兵前来的将领乃是曹彬及杨业后,李重进心中的慌乱就尽皆消散。

  曹彬、杨业,观这二人军职,李重进得知二人皆是赵德秀心腹。

  然这二人声名,李重进以往根本都未听过。

  想来是赵德秀轻敌,派心腹来此刷战功的。

  再加上来袭宋军,人数与他的驰影军在伯仲之间。

  人数对等,有何可避?

  望着越发靠近的数千宋军,李重进心中暗暗发誓,要让赵德秀为他的轻视付出代价。

  既是报着阻击宋军的意图,李重进在有利地形下,自然会采取守势。

  随着李重进的一声令下,当淮南军距离宋军只有百步时,淮南军开始列起阵来。

  自唐朝以来,步军列阵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对战手段。

  如长蛇阵,雁形阵,锋矢阵等,在战场上频频出现。

  当然寻常战阵都不会太复杂,似“八阵合一”之事,那的确是异想天开。

  随着淮南军阵型逐渐摆成,观察敌阵的曹彬,口中自信地说道:

  “玄武阵?

  看似严密,然破之并不难。”

  常人不知道的是,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曹彬,早对当世常见的军阵了熟于心。

  说完后,曹彬已高举起手中令旗。

  随着将旗浮现,五千禁军的阵型顿时为之一变。

  饱满锋锐气息的锋矢阵,在曹彬的指挥下渐渐成型。

  一守一攻,那就看谁更技高一筹!

  当五千禁军组成锋矢阵后,手握玄色铁枪的杨业,已驾马来到阵前。

  若将组成锋矢阵的宋军,比作一支尽显锐利的箭矢,那杨业则毫无疑问成为这支箭矢的箭尖。

第114章 澶州双壁 虎步淮南

  残阳如血,染红了两军战士的身体。

  淮南军的“玄武阵”像一块嵌在地形中的黑铁,数千甲士层层叠叠。

  外层盾墙如龟甲般密不透风,内层长矛森然林立,严阵以待的等着宋军前来送死。

  站在土坡上的曹彬,得以俯视整面战场。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盯着淮南军的玄武阵,几番观察下,心中已找到淮南军玄武阵的疏漏处。

  “龟阵右翼兵士间距稍宽,是其命门!”

  意识到这一点后,曹彬高高举起手中令旗。

  当萧瑟的秋风拂过土坡,赤红令旗猎猎作响。

  在众多将官的注视下,曹彬将手中令旗,猛地挥向敌军龟阵右翼。

  察觉到令旗所指方向后,杨业从口中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怒喝:

  “大宋锐士,随我陷阵!”

  怒喝声如平地炸雷,穿透了战场的喧嚣。

  怒喝后,身穿银甲的杨业,手中勒紧缰绳,胯下坐骑便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这匹坐骑,乃是赵德秀亲赠。

  “良马赠英雄。”

  士为知己者死。

  今日不效死,更待何日?

  杨业一动,他身后的百余澶州精骑如箭身般紧随其后。

  数百双马蹄震碎碎石,溅起股股烟尘,汇成一股银色激流,直扑叛军右翼。

  见有数百宋军骑兵来袭,李重进连下令道:

  “放箭!”

  当军令在叛军阵中传开,下一刻叛军箭雨如流蝗般泼洒而下。

  奔在最前的杨业,挥舞起手中长枪,在阵阵铁器相击的脆响中,落下的流矢纷纷被磕飞。

  然百密一疏,有一支流矢划过他的脸颊,在他的脸上带出一抹血痕。

  鼻间传来细微血腥味,却让杨业眼睛都未眨一下,反而催马更快。

  “好!”

  一直在观察战场中形势的曹彬,看到杨业奋不顾身的勇猛姿态后,忍不住赞了一声。

  随后曹彬又挥舞起手中令旗,示意数百澶州精骑变化。

  杨业用眼角余光瞥见旗语,猛地勒转马头,本是直冲向前的他,率着数百精骑猛然转向,朝着叛军阵型的侧翼奔袭而去。

  曹彬这一指挥,恰好让数百精骑避开叛军的大多箭雨。

  百余步的距离,借助着骏马的奔驰,不用花多久时间就可越过。

  当来到叛军的侧翼后,杨业身先士卒,手中长枪斜刺,第一下便将最前排一名叛军的喉咙捅穿。

  当枪尖抽回后,大量的血液从那名叛军喉咙的窟窿处喷涌而出。

  杨业的勇猛,大大激励了身后数百澶州精骑的士气。

  陷阵之士,勇气为先!

  数百精骑跟在杨业身后,在一阵阵喊杀声中,如同一把烧红的锥子,狠狠朝着叛军右翼扎去。

  叛军原本严密的阵型,在数百精骑的冲杀下,已有了细微颤动。

  杨业的勇猛,让李重进始料不及。

  察觉到宋军是想以点破面后,为不让杨业继续在阵中嚣张,李重进连发将令,命右翼的将率上前抵挡。

  但能被崇尚勇士的契丹人称为“无敌”的杨业,他的个人勇武岂是寻常将领能相抗的?

  有个手持大刀的叛将,在李重进的命令下嘶吼着冲来。

  面对袭来的叛将,杨业一点都不惊慌,当躲过叛军砍来的大刀后,杨业反手一枪将那名叛将捅落马下。

  精通战阵冲杀之术的杨业,每次出枪,必袭敌人要害,绝不留生路。

  在杨业连续挑落几名叛将后,见己方战将被杨业如砍瓜切菜般轻松击毙,右翼叛军的军心,已出现动摇。

  有杨业这一名悍将在,数百澶州精骑的攻势愈发猛烈。

  数百人如尖刀般,不断凿击着叛军右翼阵型。

  哪怕在人数压制下,一名又一名的澶州军接连倒下,但这并未丝毫影响到他们的斗志。

  在数百澶州军的猛击下,叛军右翼阵型骚乱的态势,正悄然滋生着。

  而在数百澶州军与右翼叛军酣战时,身后的千余步军终于列阵赶到。

  借着数百澶州打开的点点缺口,手持长枪的千余禁军,化为一堵寒意四射的枪墙,正徐徐前压着。

  这堵枪墙每前进一步,必有众多叛军丧命于墙下。

  居于阵中的李重进,望着越来越骚乱的右翼阵型,急的不可开交。

  若单论精锐程度,他的驰影军不一定弱于宋军。

  但宋军有杨业这一悍将统领,宛若当年的王彦章、周德威等人一般,生生为后方大军撕开一道缺口。

  见在千余宋军的冲击下,右翼的阵型渐显摇摇欲坠之态,事急从权下李重进下达了一个将令。

  在李重进的将令下,左翼的叛军顿时调转枪头,朝着在右翼拼杀的千余宋军合围而去。

  山坡上,瞧见这一幕的曹彬,脸上渐渐露出笑意。

  已看到胜机的他,再次挥舞起令旗,指向叛军那薄弱的左翼。

  令旗一动,早已待命的两千禁军立刻奋命疾进。

  虽迟迟未进入战场,然杨业的骁勇,早让他们变得热血沸腾。

  两千禁军如潮水般涌向叛军左翼,杀了左翼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因要向右翼合围,叛军左翼的阵型,正是散乱之时。

  步军对阵,最忌一方阵型不整。

  在宋军化作潮水般的猛烈攻击下,肉眼可见的是,叛军左翼的阵型亦变得摇摇欲坠起来。

  无奈之下,左翼叛军只能放弃合围,奋力抵抗着阵前宋军的攻击。

首节上一节110/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