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后,这里将会成为林道的一处商品倾销市场。
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可以倾销商品。
各处时空生产的衣物鞋袜帽子,可以卖到大唐来。
丰收之后多余的粮食,也可以卖过来。
最重要的是道路交通。
大唐的疆域将会变的极为广袤,甚至会进入遥远的大食。
现在还可以依靠唐直道与自行车。
以后就可以发售铁路与蒸汽机车。
想要科技进步,有的是生意做。
有林道承担恐怖的军事开支,李二凤毫不犹豫的动用大军。
麾下名将,更是大都被带上出征。
三百年了。
中土丢失西域已经三百年了。
光复西域这等大事,每一个参与者都会与有荣焉。
如此庞大规模的战事,因为不需要携带物资,安排粮道,筹备时间大幅度缩短。
主要就是征调各地府兵。
来自各地的府兵,浩浩荡荡的通过唐直道前往凉州。
他们在凉州集结,之后兵分两路分别出阳关与玉门关,前往天山南北。
一路上的各个小国,都是一战而下。
大部分的小国,全国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唐军的战兵多。
李二凤亲自带领南路唐军,沿着天山南麓行军,一路横扫。
而不甘心被李靖比下去的李世,现在叫做李了,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世字。
他带领北路唐军,走北线。
李玩了把大的。
学李靖搞千里奔袭,带着数万铁骑杀到了遥远的金山脚下,直接端掉了西突厥的王庭!
消息传来,李二凤都红眼了。
南北都有人跟他抢灭国之功。
北边的李奇袭西突厥,南边的李靖也是横扫吐蕃。
出征在外,将自己当做将军而不是皇帝的李二凤是急眼了。
直接分兵再分兵,让众将各自带一批人马分路各处去打灭国之战。
尉迟敬德,罗士信,王君廓,程知节,秦琼,侯君集,李神通等人皆有灭国之功。
在大唐当将军,没个灭国之功,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至于李二凤,则是在林道的劝说下,跑去打一个实力弱小到,比不上中土一个县,毫不起眼的楼兰国。
李二凤不明白,为何要他亲自来打这么一个小国。
而林道的回应很简单。
“再不打,就没机会了。”
第262章 大唐天皇帝
旗开飞猛将,马到破楼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自唐起,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都在不断表达覆灭楼兰的期盼。
西域各国何止数十,唯独只有楼兰有这个待遇。
至于原因,一如男人功成名就后,怀念曾经得不到的白月光。
因为唐军开始灭国无数的时候,楼兰没了。
汉时的楼兰曾经辉煌过,号称西域七强国之一。
可到了唐初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座破城,随时会被风沙淹没的破城。
“这什么鬼地方?”
策马而来的李二凤,环顾四周,入目所见皆是荒芜。
天上无鸟飞,地上无走兽。
遍地都是风沙,干裂的土地望之触目惊心。
他再度询问“子厚兄,为何要来此处。”
“因为这里就快亡国了。”
林道感慨“环境恶化,导致风沙侵袭,孔雀河断流切断了水源。要不了几年,这里就将彻底消失。”
历史上的楼兰国,最终是在贞观四年消失的。
算算时间,也是没几年了。
后人之所以对楼兰念念不忘,在于这个小国多次挑衅中土,多次杀害汉使。
大唐以强汉继承者自居,为汉复仇是天然的正确。
大军正式出兵光复西域的时候,曾经很有名,多次挑衅强汉却没被灭国的楼兰,很自然的就成为宣泄怒火,打响名头的目标。
然而结果却是,舆论声势已经造出去了,大军都已经出发。
可作为目标的楼兰,却是在唐军抵达之前灭亡了。
蓄力一拳打了个空,心中的遗憾可想而知。
这份遗憾,在往后的岁月里,化为笔尖上的记载,用笔尖来弥补没能亲自灭其国的遗憾。
的确是遗憾。
毕竟就算是大唐的国力再强,也没办法去消灭一个已经覆灭的国家。
李二凤还是不解,不过他相信林道。
庞大的唐军队伍,沿着风沙边缘的干枯河道前行。
最终抵达了最后的楼兰城。
“这里竟然还有人?”
李二凤再度惊叹“这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扫了眼那些惊慌失措往城里跑的楼兰人,林道难得耐心的为他解释。
“曾经的楼兰国,建立在罗布泊岸边。”
“三百年前的罗布泊,那可是号称罗布海的。”
“水草丰美,农业渔猎畜牧业都很发达。”
“可之后的三百年,气候变化降水线南移导致降雨量大减,致使湖水补充赶不上蒸发,尤其是孔雀河等河流断流后,更是蒸发速度剧增,湖泊面积急速缩小。”
林道抬手指着远处那座,城墙四四方方的小城。
“没有了水,就没有了一切。”
“他们也不过是在苦熬着罢了。”
关于楼兰的灭亡,说法很多。
排除没有记载的战争灭国,唯一的可能就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没有了水,灭亡也就是理所当然。
“陛下你看。”
随军的宇文士及,伸手指向不远处的田地“那边还有田。”
李二凤没急着进那破城,而是策马去了田边。
这边的田地不大,也就几百上千亩,与中土来说不值一提。
李二凤却是看的仔细,甚至策马来到了田地尽头的水源查看。
一块只有方圆数里的湖泊。
说湖泊过分了,应该是小水塘,估摸着最深的地方也只能齐腰。
林道抬头看天。
阳光依旧热情,晒的人皮肤发烫。
再看看不远处的河道入口,早已经干枯结板。
“就算是还有点地下水。”
“就这蒸发量,要不了几年就得彻底完蛋。”
没有水,就种不了田。
种不了田,就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就得饿死。
实际上在饿死之前,更大的可能是被渴死晒死。
李二凤瞥了林道一眼。
他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何要让自己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不过既然来了,断然没有走空的道理。
“陛下。”
宇文士及策马而来“城内百姓得知大唐天兵降临,举城来降。”
说是举城来降,实际上男女老幼加起来,也就几百人。
至于那楼兰城,更是破败的连李二凤都不愿意入城。
唯一能让李二凤满意的,就是楼兰人的王。
这一代的楼兰王,竟然是个女人,而且还颇有几分姿色。
当然了,李二凤肯定不缺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