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名气有了,还有秦王、太子的大力举荐,皇帝也认可他,授他官职,他却一再拒绝。
究竟是怎么想的?
“你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要不你先去上任一段时间再说,而且陛下一再授你官职,你却这般不领情,也非好事。”
“左传云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李逸直言:“师兄,我以前十六年都是道士,跟着师傅云游天下,虽也学了些东西,但学的很杂,没学过公文时务,也不知道怎么为官做吏,
现在让我待诏门下,佐理给事中,这确实超出我的能力了。我自己清楚自己斤两,若是一时贪图官职,到时搞砸了,反而不好收场。”
“你是陛下钦点,就算不懂公文这些,可以学嘛。你还年轻,就算犯点错也没事。”孙伏伽好心劝说。
“算了,我还是喜欢乡下的自由自在,再说,我的无极小学现在又招了新生,一百多个学生了,开了三个班,确实也走不开。”
孙伏伽劝说无果,也只能摇摇头。
“师兄帮我写一封谢恩表吧,”上次李逸直接辞官走人,这次他打算给李渊写封奏疏,得感谢皇恩,并说明自己辞官的原因。
“你自己写,写完我给你看一下。”
李逸只好自己写,不懂格式,就老老实实的写了千把字,孙伏伽看过后说没什么问题,这就样交给孙伏伽,代为转呈皇帝。
晚上烤羊肉串,
罗三娘安排在内院,由孙夫人招待。
次日,
孙伏伽早早去上朝,
李逸和罗三娘则被孙夫人留着吃了早饭才走,李逸也没管孙伏伽替他上呈的辞呈会引起什么反应,
吃过早饭便出长安回家,
也没啥兴趣逛东西市,要逛还得等到午后,这一逛又要赶不及回御宿乡。
但也是满载而归,
皇帝赏赐的金瓮银瓶,还有两匹马,太子和皇帝赏赐的四百匹绢,还有两箱纸笔墨砚书籍,
外加李逸系在腰上的金蹀躞带,
带上还有把镔铁横刀。
罗三娘一路骑着骡子落后一些,默默的跟随着,也没有跟李逸说话。
这趟跟着李逸来长安,对她冲击很大,让她彻底看清楚了与李逸的差距,以前自己为他着迷,被嫂子一说,就糊里糊涂做了傻事,以为生米煮成熟饭,自己就能跟他做夫妻。
现在明白了,
他们相距太大,
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无逸是能让皇帝一再赐封官爵的人,太子、秦王都举荐拉拢,
五品的孙伏伽、杜如晦,都是他的朋友。
自己一介村姑,哪能攀附了他。
想明白了,也就心死了,
甚至自卑了。
李逸路上跟她说话,她不答理,李逸也就没再凑近,他清楚三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这是一种好情况,
要是她一直搞不清楚,一直纠缠才让人烦,到时朋友都做不成了。
现在这样也好,
“你会跟杜十娘在一起吧?”
罗家湾在眼前,马上到家,罗三娘突然开口。
“啊?”
“杜曲杜十娘,你完全配的上她,你们郎才女貌,以前我确实说过你们门不当户不对,但现在的你已不是从前的你,你现在封爵授官,前途无量,完全配的上杜十娘。”
李逸摇了摇头,
“不是你想的那样,”
杜家的郭老夫人早就派杜三郎来跟自己谈过,明确表达了不希望李逸有非份之想的意思,李逸呢虽然有些反感郭夫人,但也能理解。
再则与杜十娘来往也不深,远没到那份上。
“我才刚还俗,今年才十六,谈婚论嫁这事,还早着嘞。”李逸哈哈一笑而过。
第62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樊川,杜曲。
河东岸,少陵塬下。
数骑快马飞驰而至,在丰乡侯府大门前听下。
一个丰俊少年郎跳下马,
“把葡萄取来,跟我去献给老夫人。”
身后两名家丁下马,从马鞍上取下两个陶罐。
门前家丁赶紧相迎:“大郎。”
“老夫人可在家?”
“在,十娘正陪老夫人聊天呢。”
杜构拿过两个陶罐便往内院去,
过了中门,两座中堂立在内院当中,以连廊相接,十分气派。
郭氏跟孙女十娘等在北厅聊天,一边聊天一边插花,屋里熏着香、煮着茶。
婢女通报:“东院大郎来了,说奉父命特来送西域葡萄。”
郭氏没理会,倒是杜十娘笑道:“这大热天,文建还特意送葡萄来,真是有心了,快喊他进来。”
杜构来到北厅,
进屋先向郭氏跪拜,“曾孙儿拜见曾祖母,”
接着向杜十娘道:“见过姑姑。”
又向其它女眷问好。
郭氏表情冷淡,她对大房那边的向来就不喜欢。
“刚才下人说你送高昌葡萄来,在哪呢?”十娘笑问。
杜构便把两个陶罐奉上,里面还放了冰块,又拿纸包了葡萄。打开,葡萄仍很新鲜,绿晶晶的。
“哇,还真是葡萄,哪来的高昌葡萄?”
杜构便按父亲交待,道:“回姑姑的话,这葡萄乃是高昌王遣使来长安进贡的,昨日陛下赏赐了两筐葡萄给臣子,
一筐赐给黄门侍郎判纳言的江国公,一筐则是赐给新授秘书省校书郎待诏门下的浅水县开国男。”
“浅水县男得御赐葡萄后,又特送了几串给我阿耶。阿耶记得老祖喜欢吃葡萄,便特让我送来。”
郭氏这时才道:“你父亲有心了,别人送几串葡萄却还记的我这个老不死的。”
杜十娘则问:“这浅水县开国男是谁家,以前好像没听过,是咱家哪个亲戚吗?”
杜构笑道:“亲戚倒不算,但也是相识,十姑姑更熟些,就是隔着神禾塬的御宿乡罗家堡李逸李大郎,”
杜十娘惊讶,“李郎?他啥时成秘书郎待诏门下了,还封爵浅水县男爵了?”
郭氏也是抬了抬眼皮,目露惊讶。
“就是这几天的事,阿耶说上次秦王来杜曲家中,李逸那次正好也来拜访阿耶,跟秦王见过,秦王还得了姑姑收藏李逸的那幅瘦筋千字文,还赏赐了李逸一把金刀子,给他的学校赏了绢。
李逸后来便也送了秦王一些他师徒云游时用的丹药,这次秦王在泾州打仗,得了疟疾,御医都不能及时医治无逸献药有功,圣人特赐爵浅水县男。”
“秦王和太子殿下都是大力举荐李逸之才,太子甚至当殿举荐李逸为正七品侍御史呢,
虽然最后以李逸太年少没被陛下采纳,但据说江国公陈相又举荐李逸为校书郎待诏门下,陛下便降旨敕授,还特意把高昌进贡的葡萄赐他一筐。”
这葡萄原来是李逸送的。
杜十娘很高兴,“呀,我早就说无逸很有才华,定然不凡,想不到上次他拒绝了太子正字的官,这转眼就又封爵升官,真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呢。”
郭氏听了这话,心里不喜。
上次她让庶子杜三郎去李逸家贺上梁,特送上了厚礼,然后提醒李逸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希望李逸注意分寸。
李逸这个年轻人的回复让郭氏很满意,表示没有非份之想,还回赠了一对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这对杯子极得郭氏喜欢,而且看的出不比她送出的金碗银盘价值低。
本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
想不到李逸这转眼居然封爵,还待诏门下。
京兆杜氏虽是名门望族,但她这一支,现在嫡出子杜淹在洛阳做五品持书侍御史,长房孙子杜如晦在长安为秦王府属兼兵曹参军、陕州总管府长史,也是五品官,
但这一子一孙分别效力长安、洛阳,都是五品,却一个爵位都没。
这丰乡侯府,还是亡夫当年的爵位。
家族并没有人能继承。
一个刚还俗的小道士,被她嫌弃,让对方认清地位的年轻人,现在却赐爵封官,还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高昌葡萄。
郭氏皱眉。
更让她不满的是,她觉得杜如晦让儿子送这葡萄来,其实就是故意来堵她的心的。
“我牙不好,吃不得酸甜的,这葡萄还是带回去给你母亲她们吃吧。”
杜十娘笑着道:“阿祖,这是高昌的马奶葡萄,白马奶,看着青青的,但早已熟透,又脆又甜一点不酸呢,以前我们不也吃过。只是如今战乱,河西走廊丝路中断,长安倒是很难见到高昌来的马奶葡萄了,只能买到高昌葡萄干,这新鲜的葡萄难得一见呢,这也是我阿兄的一片孝心呢,”
郭氏看着孙女这天真的样子,心里叹息一声,
御宿乡那小子,好像没那么简单。
“阿祖,正好昨日阿耶派人从洛阳送来新上市的鸡头米,三分清甜七分软糯,我们给无逸送几斤过去。”
鸡头米,水中八仙之一,尤以苏州的最有名,白嫩甜润软糯香,这些水中珍珠产量少季节短,工序繁杂、要手工一粒粒剥壳,在吴地人心中比大肥蟹还珍贵。
十斤蓬剥五斤子,十斤子剥二斤米。
在洛阳和长安,这些鲜嫩的鸡头米,都是宫廷、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从苏州采办,锦盒装纳,快马快船北上。
李逸送西域高昌葡萄,杜家回赠江南苏州鸡米,
礼尚往来。
郭氏却被孙女这一声声无逸叫的不满,本以为提醒李逸后,他知难而退,这事就结束了,郭氏也就没跟孙女十娘提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