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6节

  李建成摇头,“李逸年仅十六岁,且是刚还俗不到两月的道士,让他做侍御史,不合适。”

  “殿下仅管当殿推举,至于陛下和朝廷会不会授他侍御史是另一回事。”王笑着道。

  李建成瞬间领悟,他只是要做一个姿态,

  “其实孤还是想把此子招入东宫的。”

  “他能拒绝一次,只怕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接受第二次。”王提醒太子。

  李建成点头:“你着手安排一下,看什么时候带他来与孤见一面。”说完,他便把此事暂且放到一边,“叔以为,薛举此次兵败后,可否还能卷土重来?”

  “不好说,虽然二大王这仗打的确实漂亮,但其实也不过是斩杀其数千,俘虏万余,缴获马万余匹,仅重新夺回了高城。

  但薛举退回折城,仍继续围困泾州城,而且听说薛举打不通长武,便派其子薛仁杲率兵去攻宁州,若是宁州有失,到时薛举杲既可夺得粮草补给,还可不经长武南下。”

  “我军先败后赢,终究也是大伤元气,薛举实力仍在,真要硬拼结果不好说。”

  “你说等世民回长安后,我向陛下请缨,统兵北上伐薛举如何?”李建成问,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分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各统兵一路征战入关。

  攻取长安后,李渊还任命建成为东讨元帅,世民为西讨元帅,让兄弟俩东征西讨。

  建成统兵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可以说现如今战功也不输于世民。

  可如今他被册封为太子,身为储君,自然就不再适合经常统兵出征,他得留在朝中辅政。

  只是这次长武之战,让李建成有了要再次披挂上阵,甚至亲自攻灭薛举,夺取陇右的强烈念头。

  “殿下是大唐太子,是一国储君,你的职责不是统兵征战,而是辅佐陛下,学习朝政。”王反对建成挂帅去打薛举,一来薛举不好打,二来有世民这场胜利在前,建成就算打赢了,别人也不会觉得有多了不起,可能还觉得是去摘桃子。但如果输了,那可就声名俱毁。

  犯不着冒这个险。

  被王一番劝说,李建成又打消了这个统兵的念头。

  御宿乡下,

  李逸还不知道他这小人物,居然会被当朝太子和心腹王谈了半天,甚至要举荐他做清要官侍御史。

  他这会也忙着,

  无极小学要扩招四十名学生,这个事情因李逸封开国男爵而变的更加火热,

  董秀才的孙子董七郎已经加入学堂,正式成为第二名先生。

  四十个新生名额,暂限兴盛里七个村的孩童,优先招五到七岁的男娃,若有剩余名额再放开到七到九岁,直到十二岁。

  几个村的村民早羡慕罗家堡、三字村、高家堡孩子们能够免费上学,还有免费一顿饭吃,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哪肯错过。

  这不仅免费读书有免费一顿饭吃,两个先生一个是开国男爵,一个是董乡佐的孙子,拜到门下读书,不也是条门路么。

  家里有娃的,全都赶来了。

  甚至连周边几个里的村民,听闻消息也都来了。

  把个无极草堂西院前围的水泄不通。

  御宿乡有五个里,五百户人家,谁家没一两个娃?

  李逸都始料未及,

  可他还是没有扩招,招多了也教不过来,再说学生多了,这支出也多啊。纸墨笔这些是真不便宜,哪怕平时让孩童们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算数,但一百个学生的文具消耗仍不是小数。

  再则就算一天管一顿饭,这伙食费也很多。

  就算是五岁的小子,也能吃几碗饭,一百个学生,光是粮食一天就得吃一石粮,这油啊菜啊柴火啊也都得花钱呢。

  要不是有之前校会收到的那些钱粮,李逸现阶段都不敢说一个人承担这一百个学生的开支。

  “就招四十个,一个都不多招,咱条件摆在那,从兴盛里本里七村招,以后有条件扩大学堂,再在其它村招。”

  “校长,现在本乡周边几里的好些大户人家,他们想把孩子送到咱们学堂来读书,提出愿意出束,饭钱也自己出,纸笔钱也自己出,甚至愿意再给校会捐笔钱粮。”董七郎满头是汗的找到李逸。

  那些土豪大户们直接找到董秀才那去了,都是本乡有头有脸的,这些人的孩子并不是没书读,只是他们现在也想来蹭下李逸关系,想让儿子拜李逸门下。

  为此,居然还愿意给校会捐钱粮,这招倒是古今通用。

  “校长,我觉得这些都是咱本乡有头有脸的大户,也不好都驳了面子,不如就收下,反正他们自己负责纸笔书费、饭钱,还能给校会捐一笔钱粮,咱多教几个,也不会有啥大影响。”董七郎终究年轻,被那些土豪地主们围着,拉不下脸拒绝。

  “有多少个想来读书的?”

  “大概二三十个吧,”

  “确定?”

  “可能三四十。”

  “准确点,”

  “如果都收,应当有四五十。”

  李逸想了想,如果放开这个口子,那要收就得都收,否则收谁不收谁那就会得罪人。

  “这样,本乡大户人家,愿意送孩子来自费上学,并交一笔助学金的,年龄在五到十岁的,我们就都收了,但只限本乡、年龄五到十岁,且得自费,并向校会捐一笔助学金。”

  “交多少助学金?”

  “一月六斗大米,这个米捐入校会,我们用来做免费学生的午饭。”

  一个月六斗米,这可不少了,一般人家肯定交不起,但如果是地主大户是没问题的,当然,这也有可能会让一部份舍不得的地主老财不再送娃来。

  “我们就做好再开一个班的准备,最好是再请一个先生来。”李逸道。

  一年七石二斗大米的助学金,果然拦住了许多大户,只增加了二十多个自费生。

  无极小学堂有了一百三十多个学生,重新编成三个班。

  西院的前院倒座房,三间做了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内院则是腐竹作坊、食堂。

  “无逸!”

  最近跟李逸疏远了不少的三娘过来,“我二哥三哥他们服役早就满五十天了,本来十天前就役满了,就算路远些,这也十天了,也该到家了。

  听说朝廷刚在泾州打了个大败仗,战死了上万将士,还有许多民夫被掳,我阿耶阿娘还有嫂嫂们都十分担心,

  我阿兄们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问题,李逸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浅水原败仗,确实死了不少士兵,高城失守,那里的民夫肯定也有伤亡。

  “我明日去长安办事,到时去万年县衙询问一下情况,你们也别担心,也许他们是被官府又临时征用了,又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里离泾州五百多里呢,”

  “明天去长安能带上我吗,我想亲自去问问清楚。”三娘请示,两位兄长一去两个月,始终不见回来,恰又听到前线惨败消息,家里人现在总觉得心神不宁,担忧万分。

  长子一家五口已经意外死在那场暴雨垮崖中,要是次子三子也回不来,那罗家的天可就真的塌了。

  “行。”

第58章 比金疙瘩还宝贵的土豆

  “早上好,”

  “喵!”

  清晨起来睁开眼,跟小狸花招财打了个招呼,结果招财拎起一只大老鼠送到他面前。

  耳小、头大、眼圆,黄黄的胖乎乎,还会直立做揖。

  这玩意是塬上麦地里常见的黄鼠,百姓称它大眼贼,比老鼠大不小,头背沙黄,颈腹浅白,

  这只大眼贼还活着,被拎起出来吱哇乱叫,声音还挺清脆悦耳的,就是动作有点滑稽。

  李逸觉得这只黄鼠一点不丑,甚至有点可爱。

  不过这玩意虽然有点萌,却是十足害兽,最是伤庄稼,打洞也厉害,一生生一窝。

  狸花的这只战利品,个头极大,估计就是从后面塬上下来的偷粮的,得有两斤以上。

  与其说这玩意是老鼠,不如说是黄鼠狼。

  “今天又能添一道菜了。”

  黄鼠一直是餐桌上的美食,不仅平民百姓吃,王公贵族也吃。据说以前御厨用羊奶喂养黄鼠,肉味肥美,名为毗狸,专供宫廷,就连大臣想吃一次都难。

  而草原上的突厥人据说也喜欢吃黄鼠,他们吃法不一般,把内脏去掉后,把烧烫的石子填入,用热石把肉烫熟吃,还说这种吃法抗饿。

  反正公认黄鼠肉是一道美味,黄鼠登盘脂似腊,白鱼落刃如丝。虽然大家吃不到羊奶喂大的黄鼠,但普通的黄鼠也深受喜欢。

  民间还有一种专门捕黄鼠的猎人,驯练松鼠去捉黄鼠,这种驯化的松鼠称为夜猴儿,闻着黄鼠气息就能钻进洞里,把黄鼠捉出来。

  这玩意在上流社会都是抢手货,据说天子赏赐功臣,有一次赏赐了一千只黄鼠,让人羡慕不已。

  餐桌上的一样宝。

  小狸喵喵叫,大黄鼠在它爪子下,也只能无助的嚎叫。

  “你要换大虾干?”

  “喵。”

  “大虾干吃完了啊,只有石头哥几个捞的小鱼虾干了。”李逸抓了把晒干的小鱼虾干,

  可狸花现在嘴刁,吃惯了大虾干,不吃这种。

  “我再给你找找家里还有啥。”

  意识进入空间,

  家里昏暗,窗外仍是雾朦朦一片,寂静无声。

  李逸不太愿意进来,容易勾起对妻儿的回忆。

  打开冰箱,

  大虾干吃完了,只剩下墨鱼干、鱿鱼干、虾皮,

  还有就是一直没动的冻货,冷冻区里冻着的鸡鸭鱼肉香肠腊肉这些,居然还是冻的硬梆梆的,并没有因为没电而化冻坏掉。

  他最近发现这个空间里的东西,似乎时间停滞了,不会有变化。甚至他从外面拿进来的东西,也是一样,就算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的鱼虾放进来,放上几天都还跟刚拿进来时一样。

  冰箱冷冻区里的冻货还是冻的,保鲜区的蔬菜水果鸡蛋也还是鲜的,就连放在旁边蔬菜架上的番茄、土豆、红薯、山药、南瓜、芋头这些没放进冰箱的蔬菜,过了这么久,依然一点变化没有。

  家里养的绿植,阳台上的花,露台上妻子种的小菜园,

  一点变化没有,

  李逸去翻厨房储物柜,里面也多是干货,粉丝、挂面、海带干、真空包装的裙带菜、腐竹、豆皮、木耳、香菇、干辣椒、煮肉料包,

  五谷杂粮,面粉、酵母、红枣桂圆蜂蜜、枸杞、冰糖红糖白糖、银耳紫菜芝麻

  甚至还找到一些开封后没种完的蔬菜种子,香菜菠菜白菜菜苔菜心生菜西葫芦豆角等。

  没找到招财能吃的,

  他发现家里厨房里东西真不少,这些都是妻子储备的,全都用瓶瓶罐罐收纳的很好。

  她还泡了杨梅酒,做了醋姜片、腌了酸菜、泡椒这些。

  其实想想,她是个挺能过日子的女人,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只是以前家庭负担大,磨没了激情。

  李逸整理好厨柜,

首节上一节56/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