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6节

  那位放贷的库头,赶紧说带她们去斋堂。

  李逸也没再跟着,跟她们告辞。

  杜十娘望着要离去的李逸,屈身行礼道谢,李逸摆摆手,“举手之劳,不足言谢,告辞。”

  路上,杜十娘问库头僧:“那位李郎是什么人?”

  “那是本乡罗家堡的村长,才十六岁,原本是后头无极观的道士,刚还俗不久,今天是来送腐竹和豆泡的。”

  小丫头好奇的问:“腐竹和豆泡是什么?”

  “跟素鸡一样都是豆制的素菜,”

  斋堂那边,丰乡侯夫人杜氏还不知道孙女走丢了呢,看到十娘回来,还问她去哪了。

  “随便逛了逛,去了前面山门殿和天王殿,看了弥勒菩萨和韦驮天,才知道原来韦驮天的杵立的不同,还有不同讲究呢。”

  郭老夫人拉着孙女坐到身边。

  斋席用餐之前,郭老夫人向马蹄寺布施。

  “十六两金花银瓶一个,十二两金花银盘子两个,八两银碗三个,油三斗,面五石、粟十石,奴隶两口。”

  不愧是京兆杜氏,郭老夫人出手十分阔绰,大方施赠。

  银器就捐了六十四两,就算以银料价,也值百贯钱了,加上米面油和两个奴隶,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捐出去五十多头牛。

  就算对于马蹄寺这种极富有的三阶宗寺庙来说,这也是一个大施主了。

  马蹄寺自然也是准备了很丰盛的斋席招待,

  十二道菜的素席,全是素菜,但不少菜做成了肉菜模样。

  烧素鸡腿,用面筋缠裹在茴香根上,圆滚滚的烧出来外皮金黄焦脆,几乎以假乱真。

  干豆腐做成的火腿片,摆盘后神似。

  用茄子做成的炸肉,素鸡做成的盐煎肉、豆腐做成的粉蒸肉,豆腐油皮包素鸡、蘑菇等馅料做成的烧肘子、嫩藕做成的糖醋排骨

  这些素菜做出来跟真荤菜似的,

  不过今天知客僧却推出了几道压轴的新菜,”这是素烧腐竹、这是腐竹三鲜煲,这是豆芽清炒豆泡,这是腐竹炒黑木耳,这是豆泡汤“

  “这腐竹和豆泡都是以前没有的菜,”

  “腐竹是豆浆之精华捞出烘晒而成,色泽黄白,油光透亮,食之清香爽口,素食也别有风味。”

  “豆腐泡则是干豆腐油炸而成,其色泽金黄,内如丝肉,细致绵空,一捏成团,放开还原,存放一月,不霉不变,切块烧汤,汤味清香,久炖不烂,凉拌或混炒,其味更鲜。”

  知客僧把这腐竹和豆泡说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还说一斗米才能换得一斤,还有价无市,供应有限。甚至如今仅有他们马蹄寺才有如此珍馐,别处皆无。

  突出的就是一个物以稀为贵。

  丰乡侯郭老夫人,名门出身,倒是什么都见识过,十分淡定的样子,杜十娘却记得刚才带路的那个李郎,库头僧不是说腐竹、油豆腐都是那位李郎供售的么。

  她突然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这李郎做出来的腐竹和油豆腐如何了。

  “阿祖,快尝尝这腐竹和豆泡是否真有如此神奇。”

  “不过是豆浆豆腐做成的而已,哪有说的那么神奇。”杜十娘的一位婶娘在旁边笑道。

  斋席开始,

  杜十娘先给郭老夫人夹了一筷子腐竹,

  其它杜氏女眷却也都是先夹腐竹、豆泡这几道没吃过的菜,

  虽然京兆杜氏乃关中名门,这些女眷地位尊贵,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但尝过那几道菜后,却也不由的很是惊叹,觉得所言不虚,确实很不一般。

  郭老夫人尤其喜欢三鲜煲里的腐竹,很软烂很入味很鲜。她年纪都快八十了,正适合吃这种。

  杜十娘见她喜欢,给她夹了好些,“阿祖,这腐竹确实不错耶,要不我们也买些。”

  “好,”郭老夫人最宠爱这孙女,立马笑着答应了。“一会跟寺里买些。”

  “不用,我知道这腐竹是哪里做的,直接让人去买便是。”

  郭老夫人也没在意,就算知客僧刚才说什么一斗米才换一斤腐竹,可杜氏会缺这点菜钱么,她今天一次就布施寺里一百多贯的钱财。

  这桌素席,那五道新菜吃的干干净净,其它菜却都有剩余。

第27章 佳人寻访

  杜十娘今年十五,族中排行第十。她的父亲是郭老夫人嫡出,母亲又是郭老夫人的娘家亲侄女,所以老夫人打小就特别宠爱她。

  父亲杜执礼带着妻妾和儿女们都在洛阳,却特意留下嫡次女杜十娘在杜曲陪母亲。

  返回杜曲的路上,

  杜十娘陪老夫人坐在马车里,拿着蒲扇轻轻为祖母扇风,郭氏闭着眼睛靠在那,“你阿耶又来信了,还是你的婚事,韦家又请人跟你阿耶说合,这次请的是郑国公。”

  杜十娘搂住祖母的手臂轻轻摇晃着撒娇:“孙女才不想嫁人,想要一直陪着阿祖。”

  “我都马上八十岁了,说不定哪天眼一闭就再睁不开了。你也十五了,也该要选婿嫁人了,京兆韦氏,跟我们杜家也是门当户对。韦家二郎,虽是次子,可也是嫡出,他母亲也是出自弘农杨氏,同为关中六姓之一。”

  杜十娘嘟起嘴:“我听说韦二郎比我还小一点呢,而且很纨绔,我可不喜欢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再说了韦二郎父亲去年才病逝于江都,他还在孝期,韦家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来提亲呢?”

  韦二郎韦思齐,曾祖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父亲隋郧国公韦匡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子弟,今年十五,已经袭有黄瓜侯爵位在身。

  “门阀贵子,年少贪玩,都是正常的,等成婚后就会慢慢成熟的,至于服丧,韦家自然也知道要三年孝满除服才能正式提亲,现在也只是想先把这事口头约定好,咱杜家千金,不知道多少世家子弟想要求娶呢。只要两家约定好,等他二十七个月孝满就可成亲,也就还有一年多时间。”郭氏拍着孙女手背道。

  “我不喜欢他。”

  “你才见过他一面,还是三年前你二哥大婚时,那时他才十二,可不就是小孩嘛。”

  杜十娘的大哥杜敬爱取的仍是太原郭氏,而她二哥娶的则是京兆韦氏女,二嫂正是韦思仁的堂姐,韦孝宽的曾孙女,当今朝廷吏部侍郎、襄城县公韦义节之女。

  “阿祖,你就这么想让我嫁出去啊,我还想一直陪着你身边呢。”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总要嫁人的。”

  十娘的这桩婚事,儿子已经多次来信,韦杜向来有联姻的传统。杜淹嫡出的二子二女,三个都已经结婚,长女嫁的荥阳郑氏,如今嫡次女许给京兆韦氏也不错。

  这事杜淹一直催还有个原因,就是韦家请了郑国公王世充来保媒。如今杜淹和韦家不少人都在洛阳,共尊越王杨侗为帝。王世充为洛阳七贵之一,手握兵权。

  王世充为长子王玄应求娶韦家长女韦尼子为妻,这个韦尼子正是韦思仁的姐姐。

  杜淹上次派弟弟杜锐回来看望母亲,其实已经跟她透露过,洛阳文武在大业天子被宇文化及所弑后,虽一致拥立越王为帝,但大家都明白,其实杨侗只是摆在台面上的傀儡,

  就跟李渊当初攻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天子一样,时机一到,手握洛阳兵权的王世充肯定会逼杨侗禅位于他。

  杜淹也不知道这江山将来到底姓王还是姓李,但既然他人在洛阳朝廷,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王世充亲自出面替韦氏来说媒,他无法拒绝。

  郭氏并不太看好洛阳的王世充,也不太想让孙女趟这浑水,但她也清楚,门阀世家的女子,其实婚姻更不自由。

  “好好好,不想嫁那就再等等,多陪陪阿祖,我让人给你阿耶回信,就说舍不得你呢,再说现在到处兵荒马乱,我也不放心送你去洛阳,韦二郎也还在孝期,现在谈婚论嫁太失礼仪,再等等吧。”

  这个再等等,也包含着郭氏的智慧,再等等,天下形势就明朗了。

  “谢谢阿祖,我就知道阿祖最疼我了。”

  十娘松了口气,她对韦二郎是真没好印象,三年前二哥大婚,韦二郎也来送亲,纨绔十足,因点小事把个婢女打的满脸是血。

  “对了,前面就是御宿乡的郭庄,我三伯家的六姑不就是嫁这庄上嘛,咱们过去看看六姑吧。”

  郭氏眼也没睁,“出来一天挺累了,这天色也不早了,就不去了。”

  杜三郎是郭氏丈夫与婢女所生庶子,这杜六娘又是杜三郎与婢女所生,父女俩在郭氏眼里都是卑贱的不能再卑贱的。

  郭氏现在看着快八十岁了慈眉善目的,但年轻时也是很厉害的。她名门嫡女,年纪轻轻却嫁到杜家做续弦,杜征前妻还留下个嫡子,妾侍婢女又有几个儿女,郭氏对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好的。

  如今在长安赵国公府做兵曹的杜如晦,就是原配的长子所生,原配长子生了三个儿子,这三兄弟也是从小就被郭氏厌烦嫌弃,连带着杜淹杜锐兄弟,也跟兄长杜吒关系不睦,甚至对三个侄子也是势同水火。

  大宅门的斗争其实更厉害,尤其是涉及嫡庶之争。

  杜家的情况又比较特殊,杜吒是原配所生,是嫡长子,郭氏是续弦妻,她生的两个儿子当然也是嫡子,但只能是嫡次嫡三。杜家的家业,按理是得嫡长子继承的,郭氏自然不愿意,于是多年来杜家这两房就关系极坏,

  庶出的那些就纯是殃及池鱼。

  杜六娘若是在杜家稍有点地位,也不可能嫁到御宿乡一个地主家,郭家在杜家眼里,那是上不得一点台面的。

  郭氏就算路过,也不愿去那个名义上的孙女家中看一眼。

  “阿祖,我想去瞧瞧,打个招呼就跟上来。”

  “好吧,说两句话就回,别耽误时间,别忘了你的身份,可是名门千金。”郭氏拗不过宝贝孙女,便吩咐管事派几个家丁和仆妇丫环随同。

  郭庄路口,

  杜十娘下了马车,跟祖母挥手道别。

  丫环疏影凑到旁边:“十娘去郭庄看六娘是假,想去罗家堡是真吧?”

  “小心我撕烂你的嘴,胡言乱语什么。”杜十娘笑骂,脸却是不由的红了几分。

  “十娘,那个李郎只是个刚还俗的道士,区区一个小村长而已,哪比的上京兆韦氏的韦二郎,人家韦二郎可是爵封黄瓜县侯,甚至洛阳天子还授封他秘书郎呢。”

  杜十娘哼了一声,“他那不学无术的纨绔样,还秘书郎,不过是因他姐许给王世充的儿子罢了。这样的人都能当秘书郎,我看洛阳朝廷也长不了。”

  “娘子,可不敢乱说啊,咱家阿郎还在洛阳当持书侍御史呢。”

  “走,先去六姑家看看。”

  疏影丫头立即就抓到了话中漏洞,“先去六姑家,那意思就是接着去瞧李郎了?娘子,你不会真看上那个小村正了吧。”

  “你胡说什么呢,我就是看阿祖挺喜欢吃那个腐竹的,所以打算亲自去买些,反正也顺路,再说人家今天还帮我们带路呢,正好还个人情。”

  “哼,娘子你不对劲,你可千万别昏头了啊。咱家六姑就是嫁了个小村长郭二郎,你看她回杜曲族里,都没几个瞧的起。”

  杜十娘红着脸去掐疏影的嘴,小丫头慌忙逃窜。

  罗家堡。

  李逸从马蹄寺出来后,也是去王乡长、王里正,还有冯家堡的冯乡佐、董先生等处拜访,送上了一份腐竹、豆泡,

  推销了一圈才刚回到罗家堡不久,

  见到有一群人护着一辆大马车过来还有些疑惑,

  远远望见从马车里钻下来两个熟悉的身影,

  那一身红配绿,头顶两个环的鹅蛋脸少女杜十娘,还有那顶着两把刀发髻的丫环小疏影。

  “十娘见过李郎,”

  杜十娘一下来就先给李逸屈身行了个礼,

  李逸挺意外她们出现在这,

  “你们这是刚好路过吗?”其实他知道,去杜曲不用从罗家堡这过,直接在郭庄那边就上神禾塬了。

  “今天在马蹄寺斋堂吃到几样很好吃的斋菜,知客僧说腐竹和油豆腐都是李郎供给,我阿祖特别喜欢腐竹,我正好路过这,便想来买一些。”

  对于这自己上门的客户,李逸也是十分欢迎。

  他把两人请到自己的无极小院。

  杜十娘好奇的打量着这个连门都没有的院子,

  “这里以前真是个道观啊,你真是这里的道士?”丫头疏影小嘴吧吧的问。

首节上一节26/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