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8节

  于是只好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主打一个模棱两可。

  关银屏眼神却半信半疑,明眸上下不停的打量着他。

  正待再质问时,女兵们去而复返,将热好的饭菜重新摆上了案几。

  “好像又有点饿了,关小姐,那在下就不客气了。”

  萧和撸起袖子,重新端起碗筷。

  关银屏不好再追问,只得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他大块朵颐。

  “说他是凡夫俗子吧,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说他是仙人弟子,他这吃相哪里有半点仙人风范,他到底是什么人呢…”

  关银屏手托香腮,怔怔的望着萧和,眼神渐渐恍惚。

  …

  “孔明军师,你说这位萧先生,莫非真是师承世外仙人,竟有未卜先知之能?”

  府堂之内,刘备也在向诸葛亮问出相同的问题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说道:

  “亮还是那句话,鬼神之说难有定论,亮也不敢妄加揣测。”

  “不过亮可以确信的是,这萧伯温虽自称不懂谋略,实则胸有锦绣腹藏乾坤。”

  “光是这道奇袭襄阳之策,便堪称扭转乾坤的奇策!”

  “主公能机缘巧合,得遇这等奇人异士,实乃我大汉之福也!”

  刘备心头一震。

  大汉之福这四个字,令他心中忽然间萌生一个念想。

  “莫非当真是冥冥之中,天降奇人,要帮我刘备匡扶社稷,再兴我汉室不成?”

  刘备抬头仰望苍空,口中喃喃自语。

  …

  其后数日,刘备便开始暗中为奇袭襄阳做准备。

  三日后,关羽巡视城外,截获了从宛城归来的名士宋忠。

  刘备一番质问,宋忠只得如实交待,自己是奉了刘琮之命,秘密北上宛城向曹操进献降表。

  曹操大喜,当场承诺刘琮永做荆州之主,并晋爵县侯,食邑万户。

  此外曹操还密令刘琮严守襄阳,坐等他大军前来,将刘备夹击围歼于樊城。

  萧和的预言就此证实。

  刘备虽然盛怒,却也没有牵怒于宋忠,斥责过一番后,便放其过江回襄阳。

  “这萧伯温,当真是料事如神,果然又为他言中!”

  关羽啧啧赞叹,尔后拱手愤然道:

  “刘琮和蒯蔡二贼降曹已是铁证如山,此贼还欲勾结曹贼,欲置兄长于死地,实为可恨!”

  “他不仁我不义,兄长还有何可顾虑,我们动手吧!”

  张飞更是气到跳了起来,怒叫道:

  “兄长你就发话吧,你只消一句话,俺现下就杀进襄阳,宰了那三个狗贼!”

  刘备心中残存侥幸,此刻也已烟销云散。

  深吸过一口气,刘备目光如铁:

  “刘琮背弃景升抗曹遗志是为不孝,蔡蒯二贼辜负景升信任是为不忠,三贼欲勾结曹贼害我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之徒,备何需与他们再讲道义情份!”

  “吾意已决,奇袭襄阳,内除奸佞,外御曹贼!”

  关羽张飞长松一口气,精神为之一振。

  堂中诸将,亦是跃跃欲战,皆盼着过江拿下襄阳。

  “主公奇袭襄阳自然是势在必行,然襄阳城中尚有兵马三万余人,蔡蒯二贼经营已久,党羽遍布。”

  “主公近年来为刘表限制,手中兵马不过万余人而已。“

  “敌强而我弱,如何袭取襄阳,云以为还当细细商议才是。”

  一位阔面重颐,姿颜雄伟的武将,却一脸冷静的提醒。

  进言者,正是赵云。

  “子龙言之有理,襄阳乃荆州第一坚城,如何破之,还得仔细商议才是。”

  刘备深以为然,目光望向诸葛亮:

  “军师可有良策?”

  众人目光,齐聚在了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羽扇轻挥,令书僮将襄樊布局图拿来,铺展于上。

  “那萧伯温的计策既是奇袭襄阳,自然是重在出奇制胜。”

  “樊城与襄阳不过一江之隔,夺取襄阳第一步,则在于过江。”

  “亮的计策是,主公趁夜突袭樊城水营,一举夺取水军战船,尔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船渡江,赶在刘琮及蔡蒯二贼闻讯之前,出其不意兵临襄阳城下。”

  “蔡蒯虽独揽襄阳军政大权,但襄阳城并非铁板一块,不满蔡蒯者不乏其人,不愿随刘琮降曹者亦是众多。”

  “此刻襄阳城内,必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军心浮动。”

  “只要我们能出其不意破门而入,城中虽有三万兵马,却必定不战而溃,临阵倒戈主公的士卒官吏当不在少数。”

  “如此,襄阳弹指可定也!”

  诸葛亮羽扇指点着地图,从容的献上一计。

  刘备精神为之一振,起身来到地图前,细细咀嚼诸葛亮的计策。

  很快,刘备眼眸之中,掠起了些许阴云。

  “孔明军师此计,前几步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最后一步…”

  刘备手指点在了襄阳城上:

  “就算我们再动作迅速,襄阳守军也有足够时间关闭城门,我们又如何能破门而入?”

  关羽张飞亦连连点头,显然也看出了诸葛亮此计漏洞所在。

  诸葛亮脸色亦肃重起来。

  “所以奇袭襄阳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能破门而入!”

  “以襄阳城之坚固,我们想要强攻速破自然没有可能,唯一的机会就是有人做内应,里应外合夺门放我们入城。”

  “主公现下要做的,就是于襄阳守军中,务色一位不愿降曹,且愿归附主公的武将,暗中助我们夺门入城。”

  刘备恍然明悟,忙问道:

  “那依军师之见,何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嘛…”

  诸葛亮剑眉微凝,轻叹道:

  “蔡瑁把持襄阳军权多年,守军上上下下遍布其亲信心腹,倘若稍有不慎选错了人,此人向蔡蒯告密,则我们的奇襄之计将功亏一篑!“

  道明顾虑后,诸葛亮向刘备一拱手:

  “故这内应人选,还请主公再宽限亮几日,容亮细细斟酌才是。”

  刘备自然明白其中利害轻重,只得准了诸葛亮所请。

  这场军议,便卡在了这最后一步上。

  就在众将告退,要各自去做准备时。

  张飞猛然想起什么,拍案而起:

  “兄长啊,府里不是还藏了位能神机妙算的高人么,这内应的人选,兄长何不去问一问那位高人?”

第9章 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带路党

  萧和,萧伯温!

  刘备眼前瞬间浮现出那张年轻的面孔。

  对啊,此人料事如神,刘表病死,刘琮降曹皆在其预料之中,奇袭襄阳的破局之策,亦是此人所献。

  那这内应人选,为何不能向那萧和求教?

  “翼德你说笑了,那萧伯温能先于我们预示襄阳剧变,确实是非同一般。”

  “可襄阳守军有三万,能做我们内应的将校多如牛毛,其中多数皆是声名不显。”

  “除非那萧伯温对这些将校,皆是了如指掌,不然焉能断定谁值得信任,可堪大用?”

  关羽一席话,打消了刘备去向萧和征询意见的念头。

  刘表乃一州之名,蔡瑁蒯越乃荆州豪族名士,一武一文执掌军政大权。

  三人身份名讳,荆州便是三岁小孩,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萧和关于这三人的推算,虽是令人惊叹,却也并非无据可依。

  襄阳守军那些将校,多数却是寂寂无名之士,以诸葛亮这样的人脉,都未必能认得全他们所有人。

  何况是那个自幼隐居山中,初次下山的萧和。

  连名字都不知,又如何推算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

  “云长言之有理,那伯温先生确乃奇才,但这件事再问他就有些强人所难,咱们就不必去打扰他了。”

  刘备遂否了张飞的提议。

  不过想到现下曹军大军压境在即,奇袭襄阳也迫在眉睫,樊城会越来越不安全,府衙中难免会混入曹操或是刘琮的细作。

  光靠关银屏和几名女兵,去保护萧和的安全,显然不够用。

  “子龙,从今日起,你就带一队亲卫,去保护那萧先生去吧。”

  “切记,此人与孔明军师一样,皆是关乎我们兴复汉室大业之成败,万不可使他有半分差池。”

  刘备将重担交给了赵云。

  赵云知道关银屏带回一位厉害人物,也听说过些许关于那个人的事迹,心中本就颇为好奇。

  现下见刘备竟如此看重此人,甚至将其与兴复汉室大业挂钩,不由更加迫切想要一睹那萧伯温的风采。

  “主公放心,云必保得那萧先生周全!”

  赵云当即欣然领命。

首节上一节8/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