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494节

  众人神色一动,目光不约而同的转向了萧和。

  诸葛亮最先眼神闪烁,似乎领悟了萧和些许言外玄机。

  “伯温,朕不太明白,我们不自东向西攻取并州,又从哪里进攻?”

  刘备眼神茫然。

  萧和抬起手来,不紧不慢的向着沙盘西南方向一指:

  “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自南向北,从河东北上,直取晋阳嘛。”

  河东!

  刘备的目光,猛的落在沙盘西南角上。

  河东郡,北接晋阳,西连长安,乃并州与关中交接所在。

  如果把关中比作大腿,并州比作小腿,则河东郡正相当于膝盖关节处。

  “陛下,伯温所言极是!”

  “自东向西进攻并州,中间有太行山之险,自然攻之不易。”

  “而自河东北上攻取并州,则其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我大兵团展开,发挥我兵力优势。”

  “且自河东北上,还有汾水直通晋阳,我粮草转运就能有水运之便,不受降雨道路泥泞之影响。”

  “由河东攻取并州,确实可谓‘捷径’也!”

  最先领悟玄机的诸葛亮,羽扇指着沙盘欣喜的描述起来。

  刘备蓦然省悟,眼前豁然开朗,惊喜的目光急望向萧和。

  “丞相所言,正是臣的意思。”

  萧和点头一笑,遂不再铺垫,指着沙盘详述道:

  “臣的战略是,依原定计划,继续以三路兵马攻打平城,井陉及壶关一线,令曹贼认定我们要自东向西攻打并州。”

  “待魏军兵马皆已被调动时,却以一支步骑精锐之师,走黄河水路星夜兼程西进,于河内西南方向登陆,尔后直趋箕关,出其不意破之!”

  “箕关一破,我军便可长驱直入,杀入河东郡!”

  “若能抢在曹贼反应过来前,我们将河东郡拿下,便能一举斩断雍凉与并州之联系。”

  “到时我们将蒲坂,龙门等诸渡口一封,大军沿汾水北上,自可从容攻取晋阳,进而拿下整个并州!”

  萧和将全盘计策,尽数托出。

  殿中一片沸腾,众人的目光,齐聚向了那座不起眼的小关“箕关”之上。

  此关位于王屋山间,乃是河东与河内两郡陆上通道的必经关隘。

  “陛下,大司马此计,深得出奇制胜之妙啊!”

  庞统眼眸放亮,指着沙盘兴奋道:

  “伪魏兵力有限,只能将兵马用在刀刃之上,并州方面的驻军,多数会部署于井陉关,壶关,平城一线。”

  “其有限的机动兵力,应该也会部署于三辅一线,重点防范我军声东西击,佯攻并州而实攻关中。”

  “似箕关这种不在我军进攻路线上的小关,势必不会屯有多少兵马。”

  “倘若我们能出奇不意奔袭箕关,臣以为至少有七到八成胜算,可拿下箕关!”

  陆逊也一指河东所在,补充道:

  “自河东北上,地势远比太行山平坦开阔,还有汾水水运之便,定能速战速决拿下晋阳。”

  “晋阳一下,并州定也!”

  “陛下,大司马这一计,避实而就虚,瞒天而过海,实乃神来之笔啊!”

  众人各抒己见,皆是赞同萧和之计。

  刘备脸上云开雾散,哈哈一笑,欣然道:

  “好好好,好一道满天过海,避实就虚之计。”

  “好,朕就用伯温之计,奇袭箕关,夺取河东,自南向北攻取晋阳!”

  伐取并州战略,就此敲定。

  接下来,就是由谁来统帅这路奇兵,奔袭箕关。

  刘备身为天子,自然不能按兵不动,否则势必会引起曹操警觉。

  而这一战关系重大,非得一位百战百胜之将统帅才行。

  放眼大汉众臣,敢称百战必胜者,自然非萧和莫属。

  刘备遂决定调整战略,由赵云陆逊统帅北路军,自上谷进攻平城一线。

  萧和则留镇于邺城,待时机成熟,速统步骑精锐奔袭箕关。

  “陛下,臣以为这样部署不妥。”

  “天下人皆知大司马战无不胜,且陛下每战必有大司马参与,或随军为陛下出谋献策,或亲统一军攻城掠地。”

  “倘若此番伐魏,大司马却一反常态留于邺城,没有参战,势必会引起曹贼警惕。”

  庞统率先点出了刘备部署中的破绽。

  刘备恍悟,微微点头,眉头凝起。

  这就有点棘手了。

  不用萧和吧,用谁都不敢保证有必胜把握。

  用萧和吧,又容易引起曹贼警惕,极有可能推算出萧和这一计。

  一时间,刘备卡在了这里。

  “陛下,臣倒是有一计,既能由臣统军奇袭箕关,又不至于引起曹贼警惕。”

  一直静观众大佬发言,不敢擅作自声的马谡,忽然小心翼翼的开了口。

  众人目光,齐聚向了马谡。

  刘备眼眸一亮,忙问道:

  “幼常,你有何两全其美之计?”

  马谡便抬手指向殿外,从容不迫道:

  “近来邺城流言四起,说是大司马功高震主,陛下对大司马心生了猜忌,怕大司马拥兵谋逆。”

  “臣推测,这必是曹贼的离间之计,只因忌惮于大司马,才想以此计使陛下猜忌大司马,不敢令大司马领军。”

  “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呢?”

第405章 刘备:曹操,你以为我是你吗?四十万大军尽出,五路大军伐魏!

  将计就计?

  光听得这四个字,萧和便会心一笑。

  能借助曹操的离间计,反将曹操一军,马谡这小子行啊。

  诸葛亮,庞统等众大佬,旋即也皆省悟,脸上皆是浮现赞许之色。

  “陛下,幼常此计臣以为甚好。”

  “陛下可假意中计,以猜疑伯温为由,调其巡视河南诸州,督运粮秣。”

  “待伪魏各军已被调动,伯温则率军由白马登船,溯河西进直趋箕关。”

  “如此,必能骗过曹贼,出其不意拿下箕关,一举杀入河东!”

  诸葛亮笑着一拱手,将马谡的将计就计的深意点出。

  刘备恍然大悟,脸上燃起惊喜之色。

  接着却又奇道:

  “曹贼当真用了什么离间计么,朕怎么丝毫没有觉察?”

  诸葛亮一笑,讽刺道:

  “现下邺城中流言四起,说什么伯温功高盖主,有不臣之心,陛下对他已心生猜忌提防。”

  “这流言,明显是曹贼派细作散布,欲以离间计令陛下猜疑伯温,此番伐魏便不敢叫伯温统军。”

  “可笑啊,曹贼不知陛下与伯温君臣相知,断无猜忌之理,以为陛下跟他一样生性多疑。”

  刘备这才明白过来。

  其实邺城中那些流言,他又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

  若是换成曹操,就算不被流言所惑,多多少少也会心生关注。

  刘备却全然没有留意过,所谓流言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压根儿就没有过过脑子。

  也就是说,在他的潜意识中,就没有过猜疑萧和这个概念。

  故而此时诸葛亮马谡提起,他方才意识到,此乃曹操的离间之计。

  “原来如此,你们不说,朕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呢。”

  刘备冷冷一笑,讽刺的目光转向长安方向:

  “曹贼不知朕,更不知伯温呀,他若是知道,朕是费了多少唇舌,才劝服伯温做这个大司马的话,断然不会用此拙劣的离间之计了。”

  众人皆是大笑。

  萧和心下一阵欣慰,便想老刘还是懂他的。

  从樊城初见老刘时起,他的梦想就是朝九晚五,锦衣玉食,佳人美酒的躺平模式。

  若非老刘苦苦相请,他压根就不会挂一个军师的头衔。

  乃至到后来的军师将军,太尉,以及现下的大司马,他都是一辞再辞,却皆为老刘不许,只能奉诏。

  萧和想的却只是上朝动动嘴皮,下朝娇妻美妾,诗酒风月,那些个公文军务统统别来找我。

  老刘说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萧和乃仙家弟子,兵仙再世,这副重担你不挑谁挑?

  没办法,老板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不接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了。

  正是因此,萧和才勉为其难,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大司马之职,挑起了这不想挑的担子。

  可笑曹操不懂老刘气量,不知他志向,才会如小丑一般,使出了这拙劣的离间之计。

  “伯温,幼常之计,你以为如何?”

  刘备收起讽刺,笑看向了萧和。

  萧和微微点头,笑道:

  “陛下,臣以为幼常这将计就计之策甚好,可行。”

  刘备再无犹豫,欣然道:

首节上一节494/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