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492节

  那一枚玉玺并不重,但在刘备接在手中的一瞬间,却让他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量。

  仿若这整个天下,都交在了他手中!

  “这天下,今日起,由我刘备来守护…”

  望着手中玉玺,望着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刘备心中暗暗起誓。

  尔后,手握玉玺,转身面向群臣。

  身居高台之上,如若身居九天,俯视台下众臣,俯视十万将士,俯视天下万民。

  君临九州万方,掌控乾坤的帝王霸道之势,骤然间狂烧而起。

  “臣拜叩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和整理衣冠,带头向着刘备深深一拜。

  诸葛亮和糜竺紧随其后,向着刘备一拜。

  高台之下。

  文武百官,十万将士,轰然下拜,齐声高呼。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邺城之内,万千士民皆知今日乃刘备登基大典,皆是翘首望向南面。

  当听到城外传来的万岁声时,他们便知大典已毕。

  于是,满城的士卒,皆也向祭台方向跪拜,山呼万岁。

  数十万人齐拜大汉天子,一声声万岁之声,令天地变色。

  刘备屹立于高台之上,手托着传国玉玺,俯瞰万里江山,倾听着万千臣民山呼万岁,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往昔种种,这数十年来走过的路,交过手的敌人,一一在眼前浮现。

  遥想当年,我刘备一介草民,诸侯讨董我连坐次都没有。

  可多年以后,袁绍,袁术,孙坚,吕布…一个个名震天下,威慑四方的强者,皆已一一陨落。

  唯我刘备笑到了最后,更以天子身份,站在这里受万民伏拜!

  这便是天命吗?

  他笑了。

  …

  时年春,楚王刘备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年号洪武。

第402章 大汉天子:封萧和为大司马,晋爵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

  洪武的年号,乃是萧和进献。

  原本刘备想要选择“章武”为年号。

  萧和却认为,刘备以草根布衣出身,奋斗半生,在年近六旬之时开创帝业,其难度可与后世那位大明太祖相媲美。

  刘备的功业经历,绝对配得上洪武这个年号。

  登基大典结束,刘备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群臣。

  刘熙让位有功,降为山阳王,食邑万户,授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之权,于封国内依旧保留天子仪仗。

  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文臣武将,原本的官职都是楚王国官职,并非汉官。

  如今刘备继承大统,登基称帝,自然便要授与他们相应的汉朝官职。

  如原本关羽的楚国大将军,顺理成章便升任汉朝大将军。

  只是从楚国大将军,到汉朝大将军,官名虽有所变化,权力却并无多少变化。

  于是刘备便在爵位上,对众臣进行了补偿。

  凡文臣武将,爵位皆在原有基础上晋升一级,如关羽便由原先的乡侯,晋升为了县侯。

  诸葛亮则以萧何之功,由原来的楚国国相,升为了汉朝丞相,总揽政事,为文臣之首。

  唯一例外的便是萧和。

  刘备将他的官职,由原先的楚国太尉,升格为了汉朝大司马。

  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与大将军同为武官之首。

  大司马掌武事,有调兵之权,大将军掌征伐,有统军之权。

  此时萧和官职,名义上已与岳丈关羽齐平,甚至还略高。

  除了官职之外,便是爵位。

  萧和的爵位,在刘备称王之后,已经晋爵到县侯。

  当时楚国上下,唯萧和一人爵位是县侯,就连关羽也只是一个乡侯。

  而今关羽等爵位已晋升到县侯,萧和的爵位不可能不升。

  只是县侯再往上升,那就是国公了!

  刘备最初便有封萧和为公的意思。

  萧和自然是坚辞不授,态度决绝的拒绝。

  那可是公爵啊,他怎么敢接。

  公与县侯,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有天壤之差。

  公可建国,自选百官!

  刘备也好,曹操也罢,皆是从封公建国开始,踏出了称帝的第一步。

  你身为臣子,却晋封国公,你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你也想走天子刘备走过的老路?

  萧和何等的精明,哪怕知道老刘对他是绝对的信任,并无丝毫猜忌,却也绝不可能越过那一道界限,接受公爵的封授。

  萧和坚辞不授的态度,却让刘备有些头疼了。

  萧和的顾虑他自然清楚,可若不给萧和晋爵,他心里边又过意不去。

  于是在几经权衡思索后,刘备是灵光一闪,特意为萧和在县侯与国公之间,新创了一个“郡侯”的爵位。

  如此既能令萧和避嫌,又能满足他给萧和晋爵的执念,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刘这一片苦心,萧和着实是心中感动。

  到了这般地步,若再坚持拒绝,那就是不给天子面子,不能体会天子一片圣心。

  于是萧和在两度婉拒之后,终究是接受了刘备封赐,晋爵为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

  大封群臣之后,便是册封皇后与太子。

  皇后方面,糜氏作为正妻,膝下又有刘裕这位皇子,糜氏一族又有从龙之功,毫无争议的被立为了皇后。

  至于太子立谁,却让刘备犯了难。

  长子刘禅已痴呆,自然不可能立为太子。

  糜氏虽为皇后,其子刘裕尚幼,自然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三子刘理虽颇有才略,然则却为三子。

  二子刘永虽为长子,论德行风评上要略胜于刘理,然则论才略却又要逊色三分。

  一时之间,刘备依旧难以决断立谁为太子。

  好在现下刘备虽五旬过半,身体却还算健朗,倒也没到了非立太子不可的地步。

  于是一番权衡后,刘备决定暂不立太子,先封诸子为王。

  其中长子刘禅为晋王,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四子刘裕为宋王,五子刘渊则为赵王。

  皇后诸王皆立,刘备旋即下诏,犒赏三军将士,大赦天下。

  …

  长安,魏皇宫。

  一道刘备称帝的情报,已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大耳贼,织席贩履之徒,竟然也敢称帝,与朕平起平坐?”

  “可恨,可恨~~”

  曹操是怒不可遏,将那道刘备称帝的密报,狠狠的扔在了阶前。

  大殿内,一片议论。

  在场的魏国群臣们,除了愤恨之外,最多的则是担忧。

  你曹操称帝,目的就是为给雍凉关陇士族豪姓加官进爵,以争取这些人与你同舟共济。

  现下好了,人家刘备也称帝了。

  你能给的,人家刘备一样能给,我们凭什么就在你曹魏一棵树上吊死?

  曹操称帝的好处,就此打了一个折扣。

  “大耳贼虽自诩匡扶汉室,实则野心勃勃,早就觊觎帝位,如今逼迫刘熙禅位,僭越称帝,也乃意料之中的事。”

  司马懿却是一脸不以为然,丝毫不为之所震惊。

  话锋一转,司马懿却眉头凝起:

  “大耳贼有鲸吞天下之野心,臣料其称帝之后,必会再起倾国之兵侵我大魏。”

  “根据现有的情报,大耳贼确实也在往洛阳,幽州,冀州一线调集粮草。”

  “臣估算,秋后一过,大耳贼极有可能兴兵来犯。”

  “我们现下重中之重,乃是为抵御伪汉来犯做好准备才是。”

  司马懿一席话,令现场顿时鸦雀无声,众臣脸上的忧担愤慨,顷刻间化为惧色。

  曹操也眉头紧锁,重重点头:

  “仲达言之有理,现下头等大事,乃是挡住大耳贼来犯,守住我三州之地!”

  “我军布防还有什么遗漏之处,众卿当畅所欲言,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才是。”

  众臣纷纷进言,开始了查漏补缺。

  众臣一致看法,认定刘备西侵的主攻目标,必然是并州。

  那么楚军进攻的路线,多半是从冀州进攻井陉关一线,从幽州进攻平城一线,以及从河内进攻壶关一线。

  魏军相应就要在井陉关,壶关,平城等太行山诸关城,屯驻重兵守御。

  “众卿言之有理,若换作是朕,必也会重点进攻并州。”

首节上一节492/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