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437节

  孙礼名气地位虽不及张那种级别,好歹也是能叫得出名的魏将。

  蚊子肉再小也是肉啊…

  “孙礼,你走不了,今日非得把命给我留下!”

  关兴一声轻蔑厉喝,第二刀已再斩而出。

  孙礼来不及跳出战团,情知无避可避,只得急提一口气,拼尽全力挥刀再挡。

  两刀相撞,又是一声天崩巨响。

  这第二刀的威力,更胜于第一刀,竟震到孙礼胸口一闷,险些要背过气去。

  嘴角,一丝鲜血已浸出。

  就在他来不及品味痛楚时,关兴的第三刀,再度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当空斩来。

  孙礼顾不得内伤剧痛,虎臂青筋爆涨,凝聚起全身之力,奋然扛刀抵挡。

  “轰!”

  天塌地陷般的巨响再起。

  孙礼几乎被震到耳膜要碎裂。

  那泰山压顶般的神力,震到他双臂下屈,刀锋将他的头盔也震落,口中一股血箭喷出。

  三刀之间,孙礼已被轰击到身受重创,头盔落地,披头散发…

  “这小子竟然强到如此…”

  孙礼是咬牙切齿,心中惊怖之极。

  什么曹操的命令,什么大魏武将的尊严,这一刻统统烟销云散。

  孙礼只想回家找妈妈,只想卸甲归田,侍奉老母,默默无闻的了却残生…

  关兴又怎会给他机会。

  三记重刀过后,偃月刀疾舞如风,层层叠叠的刀影,铺天盖地而下,将孙礼的残躯笼罩其中。

  孙礼来不及后悔,只能在求生信念的驱使下,拼了命的乱舞长刀,毫无章法的做着垂死抵抗。

  “土鸡瓦狗,死吧!”

  关兴陡然间一声藐视暴喝,偃月刀如血色闪电一般斜斩而过。

  刀影尽散,交锋结束。

  伴随着一声惨叫,一道鲜血飞溅而出。

  关兴横刀傲立,威势如山。

  孙礼手中长刀却已拿捏不住,脱手而落,浑身战栗不止。

  他颤巍巍低下头来,只见一道长长的血口,已从肩头划到了腹部。

  “你…你…你…”

  孙礼悲凉惊恐,颤栗着抬头看向关兴,已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插标卖首之徒,不堪一击!”

  关兴却冷哼一声,偃月刀横扫而过。

  孙礼首级,应声被削落。

  几步外。

  还在苦撑的陈泰,亲眼见证了孙礼被关兴所斩。

  那一颗首级飞出几步外,就跌落在了他的马前。

  “孙…孙礼”

  陈泰是一声颤栗惊呼,霎时间肝胆尽碎。

  “撤退,全军放弃右营,撤回邺城~~”

  陈泰一声嘶哑大叫,捡起了孙礼首级,拨马便向西北方向的邺城夺路而去。

  魏军残存的最后一丝军心,也随着孙礼的授首,陈泰的惊走而瓦解。

  全线溃退!

  一道道营门被撞翻,一排排的营墙被砍翻,十万楚军如潮水般漫入魏营。

  一面面“楚”字旗,升起在了魏营上空。

  中军处。

  刘备看着楚字旗升起,脸上终于掠起了欣慰的笑容。

  “传令下去,尽取酒肉,犒赏孤的将士们。”

  “让大家养精蓄锐两日,尔后再破了曹贼左营。”

  “孤倒要瞧瞧,那个时候,曹贼可还有勇气,继续死守这邺城!”

  众将皆是大笑。

  当楚国君臣豪烈大笑时,邺城城头上,曹操却还在眉头紧锁,深陷于纠结之中。

  “大王,楚军已攻入了我右营,大势已去,快下诏命孙礼他们弃营撤回邺城吧。”

  身边司马懿指着右营叫道。

  曹操身形一凛,凝目细看,果然见右营内已升起了楚军战旗。

  这意味着,营墙已被攻破,楚军杀入了营中。

  曹操的纠结不甘,瞬间土崩瓦解,急是大叫道:

  “速速传令,命孙礼放弃右营,保全士卒!”

  “那两万将士,他务必得给孤带回来”

  城头之上,金声响起,撤退的信旗已高高挂起。

  可惜却晚了。

  楚军如虎狼一般,全线漫入了右营之中,未能及时弃营的魏军,被楚军死死贴住,被杀的是血流成河…

  两万士卒死伤无数,逃回邺城者,不足半数。

  当陈泰捧着孙礼的首级登上城楼,满脸悲愤的跪在曹操跟前时,左右魏国众臣无不倒吸凉气,惊惧满面。

  “德达…孤该早些让你弃营,此乃孤之过也,孤之过也…”

  曹操看着孙礼的首级,不禁眼中含泪,摇头自责起来。

  这要放在十年前,孙礼在将星云集的曹魏武将集团中,根本连号都排不上去。

  这样一个小角色,死了也就死了,曹操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可现在不一样了,孙礼早已晋升成了魏国的顶梁柱,不然他也不会把镇守右营的重任,交在孙礼身上。

  这样一根顶梁柱,却因他的一时犹豫不决,白白葬送了性命!

  曹操自然既是肉痛,又是懊悔自责。

  众人看着孙礼首级,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个个是瑟瑟发抖,后脊发凉。

  “将德达厚葬了吧。”

  曹操幽幽一声叹息,平伏下了心绪,拂手道:

  “所有人随孤回王宫,共商接下来御敌之策吧。”

  曹操苍凉的身躯,在许褚的搀扶下,黯然下了城楼。

  曹冲,贾诩,张等诸都,皆是暗自叹息,默默的跟随下城。

  曹丕也想跟着下城,却被司马懿拉住。

  “二公子,稍后王宫里议事,我会向大王举荐你前往长安坐镇,都督雍凉诸军事,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司马懿压低声音道。

  曹丕一愣,不解道:

  “仲达,吾不明白,你为何要让我远离邺城,叫父王把我打发到关中?”

  司马懿眉头深锁,沉声一叹:

  “邺城乃国都,是为大魏中枢,不到万不得已,懿岂会让公子你离开?”

  “只是现下这般局面,这个中枢保不保得住,乃至于整个冀州,河北能否保得住,皆是尚未可知。”

  “若真到了那一步,雍凉就成了我大魏的根本,懿让二公子提前去坐镇,才好提前布局呀。”

  曹丕身形一凛,蓦然明悟。

  司马懿言下之意,这邺城怕是守不住了,乃至河北也将不保。

  河北若失,曹操早晚要退往关中,将都城迁往长安。

  他若提前去长安坐镇,就能笼络雍凉士人,在关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提前做布局。

  “仲达啊,你既是认为邺城守不住,当初又何苦反对贾文和的方略?”

  曹丕满腹困惑的反问,言语间颇有几分抱怨。

  司马懿叹了口气,脸色苦涩道:

  “冀州这膏腴之地,乃我大魏首要粮源兵源之地,又是懿等河北士人的根基所在,于公于私,懿岂能让大王轻弃?”

  “可今日一战后,懿才发现,楚军不光是兵多将广,其战力之强悍已是远胜于我军。”

  “这一败,令懿彻底清醒,对这邺城保卫战已不敢抱太大希望。”

  “现下懿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尽全力坚守邺城,一方面让二公子离开这是非之地,尽早往关中布局。”

  “事到如今,我们必须要想好退路呀。”

  曹丕眼中疑云尽散,明白了司马懿的苦衷,整个人沉默下来。

  半晌后,曹丕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巴巴问道:

  “仲达,难道这邺城就真的守不住,真就没有希望了吗?”

  司马懿沉默片刻,叹道:

  “懿不敢做任何保证,懿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曹丕只能又是一叹。

  于是二人私下定下计议,方才赶回了王宫。

  魏王宫内。

  曹操枯坐上位,神色黯然无力,询问众臣接下来该如何御敌。

  司马懿如先前约定,当即向曹操进言,令曹丕前往长安坐镇,都督雍凉诸军事。

首节上一节43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