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两天的酒宴后,孔融带着刘备的谢恩表,方才拜别而去,起程还往应天。
刘备则以大丞相加楚王的身份,重新召集众臣,共商伐魏大计。
众臣自然是斗志高涨,纷纷献计。
大家伙议论来议论去,最大的争议就是在先攻河北,还是先取关陇。
司州一分为二,潼关以西三辅之地,是为关中。
关中与凉州又以陇山为界,陇山以东为关中,以西则为凉州,亦笼统称之为陇西。
关中与凉州合称之为关陇。
鲁肃的意见是主张先取关陇,断了魏国一臂,一者可解除洛阳以西魏军威胁,二者能从西面和南面对魏国形成包夹之势。
这第三个好处,则是得到凉州之后,就得到了西凉马源之地,可大幅提升大楚的骑兵战力。
庞统则认为,若先取关陇,则会对汉中张鲁形成刺激,迫使其与曹魏联手,兵出秦岭对楚军侧翼发动进攻,如此楚军则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二来关陇地狭民贫,无法就地取粮,数十万大军只能依靠关东诸州供给粮草。
而从关东向关中运粮,水运陆运皆不便利,粮道漫长,转运成本巨大。
故而庞统主张先取河北。
曹操虽有所谓黄河天险,然黄河不比长江宽阔汹涌,渡之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
何况,楚军还有水军优势。
再者河北与河南一河之隔,兖青豫徐诸州粮草可就近转运,后勤压力远逊于向关中运粮。
权衡种种利弊后,庞统主张先伐河北。
“伯温,西伐关中,还是北伐河北,你怎么看?”
刘备一时犹豫不决,目光习惯性的看向了萧和。
大殿之中,立时鸦雀无声,众人笃信的目光,同样齐聚在了萧和身上。
这样的国之大计,自然还要看萧和的态度。
萧和深思熟虑良久,向着沙盘轻轻一指:
“西伐也好,北征也罢,各有利弊。”
“臣只说两个地方,潼关,冀州。”
刘备神色微微一动,略显茫然的目光,落在了沙盘上那两地,却未能领会萧和言下之意。
萧和手往潼关一指,缓缓道:
“若伐关陇,必取潼关,此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险要众所周知。”
“我军现下在兵力上,确实已压倒了伪魏,若以倾国之兵西伐关中,至少可调动三十万兵马。”
“可伪魏方面只需三四万精兵屯驻于潼关,凭借关城之险峻,便足可阻挡我十倍大军。”
“那么我军要花多长时间,耗费多少钱粮,死伤多少士卒,方能攻破潼关?”
刘备微微点头,隐隐已听出了萧和的立场。
“再说冀州。”
萧和手往沙盘东北一移,接着道:
“冀州乃天下第一大州,其土地之肥沃,人口之稠密,可谓冠绝天下。”
“而曹操得冀州至今,差不多已有近十年时间,冀州得十年时间休养生息,其丁口只怕早已翻倍,我兖豫青三州加起来的人口,都未必有冀州一州多。”
“我军凭借着河南地数场大胜重创曹魏,方才在兵力上,暂时夺取了上风,形成了魏弱而我楚强的优势。”
“可这种优势却并非是衡定不变的。”
“若给了曹魏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让他将冀州的战争潜力全部挤压出来,不出数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曹魏便有可能恢复元气。”
“那时,我们几度血战打出的兵力优势,就有可能被曹贼一举抹平。”
“一旦我军与魏军再度形成势均力敌之势,曹贼就有了足够的兵力,将他的黄河防线守到固若金汤。”
“若真到了那一天,只怕我们就会错失伐灭曹魏,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呀!”
听到这里,刘备恍然明悟。
众臣也都恍然明悟。
萧和虽未直言,态度却已明了:
先伐河北!
理由也同样简单明了:
第一,潼关不好打。
第二,打潼关容易久攻不下,给了曹操激发冀州战争潜力,疯狂爆兵的机会。
所以,要避难就易,要抓住当下楚强魏弱的大好形势,先伐河北,再取关陇。
“伯温所言,一针见血!”
刘备点头大赞,目光向众臣一扫:
“伯温的意思,你们想必也都听明白了,可有异议?”
庞统本来就力主先伐河北,自然是没有异议。
鲁肃的态度立场,也因萧和这一番分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转而支持先伐河北。
众臣纷纷表态,尽皆力主先伐河北。
至此,大楚君臣就伐魏战略上,就此达成了一致。
“好!”
刘备一指沙盘上河北所在,目光如铁道:
“孤意已决,就依伯温与众卿之计,克日尽起倾国之兵,打过黄河,直取邺城,一鼓作气收复河北!”
第322章 踢开河北大门!萧和:我要让曹贼在同一个地方,栽两个跟头!
兵伐河北之战略,就此敲定。
接下来要议的,就是怎么个伐法了。
众臣再次议论纷起。
要打河北,首先就要打过黄河。
黄河中下游可渡之处甚多,诸如濮阳,苍亭,高唐等大大小小渡头,至少有十几个。
然可供大兵团渡河的渡头,其实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兖州一带,青州只有高唐一处大渡头。
从青州打河北也不是不行,只是冀州东部缺少南北走向的河流,粮草无水运之便,无法供给大兵团后勤。
且冀州的菁华,诸如邺城等重镇,皆集中于冀州中西部一带。
楚军要直捣乱邺城,攻取河北腹心地带,自然是从兖州渡河距离最短,粮草运输也最为便捷。
于是一番权衡对比后,最终锁定了由白马渡河,先破黎阳重镇,踢开河北南大门,大军再长驱北上直逼邺城的战略。
“黎阳乃邺城门户,亦是黄河北岸头等重镇,曹贼若探知我大军欲攻黎阳,势必会调集重兵进屯黎阳。”
“曹贼自大肆委任河北士族,担当各郡太守之后,换取了河北士族全力支持,纷纷献粮献兵,军力已有所恢复。”
“此番我军北伐河北,可动用之兵力,当在三十万人以上,而曹贼可用之兵,至少也有十五万左右。”
“我军虽两倍于伪魏,然则曹贼若将大军尽数屯集于黎阳固守,我军想要杀上北岸,只怕并非易事。”
“臣以为,如何能顺利渡河,于北岸立足,乃我收复河北首当其冲之事。”
鲁肃手指着沙盘,又习惯性的给斗志昂扬的众人“降起了温“。
“子敬言之有理。”
刘备微微点头,指着沙盘道:
“我军虽有水军优势,却也不能将我三十万大军,同时运上北岸,运力总归有限。”
“曹贼却可集中优势兵力,对我过河之兵半渡而击之,魏军反倒在局部战场占据兵力优势。”
“如何能顺利登上北岸,安营立足,确实需当好好斟酌斟酌。”
殿中昂扬自信的气氛,此时渐渐冷却下来,众臣围着沙盘再次议论起来。
“大王,依臣之见,我军想要顺利过河于北岸立足,倒也不难。”
“我们只需来一次故伎重施便是。”
一片议论中,萧和轻描淡写的忽然来了一句。
大殿内,再次鸦雀无声,众人眼眸放亮,齐刷刷聚向了萧和。
“伯温,何谓故伎重施?”
刘备目光欣喜的问道。
“其实准确来说,臣此计乃是故伎重施,加上调虎离山,再加上回马枪三条计策…”
萧和便指点着沙盘,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了出来。
众人脸上的好奇,渐渐变为惊喜,最后定格为了叹服。
大殿上,气氛再次沸腾。
“萧太尉此计,当真是天马行空,神鬼莫测啊。”
“曹贼以为我们要故伎重施,却万万想不到会被我们调虎离山,我们真正的目标乃是黎阳!”
鲁肃是惊喜若狂。
“萧太尉此计的精髓,依旧是利用我们的水军优势,利用了黄河水道运兵之便。”
“太尉用兵,当真是将地利之便,运用到随心所欲的地步,统望尘莫及也…”
庞统也是连连点头,啧啧叹服不已。
“好好好,好一个故伎重施,调虎离山,再加回马枪!”
刘备抚掌大赞,霎时间信心爆涨,欣然道:
“伯温此计,神鬼莫测,必可成也!”
“就这么定了,就用伯温之计,杀上河北,兵围黎阳!”
大计已定,刘备当即传下诏令,命众臣依计行事。
许都的诏令,很快传达入了各鹰扬府。
各鹰扬校尉们,旋即在农闲之时,开始加紧要府兵的训练,并责令他们抓紧时间整备兵甲。
同时大批的战船,从南方经过各条水系转运,陆续开入了黄河,进驻高唐,苍亭,濮阳,白马等渡头。
数不清的细作也被派往关中,河东一线,刺探魏国军情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