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366节

  无论是寒门庶子,还是士家豪姓,皆是翘首以盼。

  没办法,豫州归入楚国已成定局,士族豪姓们就算心下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而在楚魏之战中元气大伤的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楚国生存下去。

  均田制的推行,扼杀了他们兼并土地,只管埋头搞钱这条路,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为官,为大楚效力,为自己和家族谋一个前程。

  所幸楚王宽宏大度,不计前嫌,明诏无论你曾经效忠于谁,无论你是寒门还是士族,皆可参加科举,凭真才实学争一个出仕为官的资格。

  这等于刘备公开表态:

  以前的事,咱们就翻篇了,现在你们是我刘备的臣民,我自然一视同仁,给你们为我效忠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要靠你们自己争取,要你们自己去卷科举考试。

  你有真才实学,你卷赢了我才用你。

  于是这明诏一发,颍川乃至豫州兖州的士家豪姓们,无不是跃跃欲试,争相盼着通过科举争一个为大楚效力的机会。

  萧和遂向刘备进言,借着这个势头,趁势诏告天下,于今秋举行大楚第一次科举,正式开科取士。

  其实早在豫州一役前,萧和便已进献科举制,老刘也已诏告天下。

  只是适逢曹操大举挥师南下,老刘不得不将精力用于北伐之上,科举制虽已颁布,却一直未有机会举行。

  现下豫州已收复,伪魏也被打残,曹操只能躲在济水洪泽之后舔食伤口,再无主动南侵的能力和胆量。

  这种情况下,开科取士正当其时。

  刘备自是欣然采纳了萧和所奏,当即宣布,于楚国诸州开科取士。

  诏令传下,诸州沸腾。

  各州的寒门才俊,士家贤能,皆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所学,博一个晋身之阶。

  于是在春末之时,大楚首次科举的乡试,于各州正式举行。

  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扬州,交州…

  大楚所控制的六州,各县各郡的才子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州治,积极的参加首次科考。

  各州乡试进阶者,可得举人之名。

  秋收之后,各地的乡试胜出者,从四面八方抵达了楚王都许昌,参加会试,竞争名额更少的贡士资格。

  会试之后,其中佼佼者,便可入王宫,参加由刘备这位楚王,亲自主持的殿试,以争进士之名…

  是日,王宫明德殿内。

  刘备召集了萧和,庞统等在京重臣,共同审阅贡士们的试卷。

  现下并非天下一统,太平时节,正是魏楚争雄之际,战争无可争议的是排在万事之首。

  故在萧和的提议下,刘备将此次殿试的题目,定为写一道伐魏的策论。

  刘备与众臣们一篇篇翻阅,方略倒也不少。

  有主张派水军再入济水,封堵各处决口,使兖南诸郡的泥泽干涸,尔后大军北上收复兖州。

  也有主张将进攻的重点放在青州,大军沿黄河水陆并进,从东面收攻取兖州。

  多数的策论,虽然有理有据,却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伯温,士元,这一篇策论,与其他人大不一样,你们快看看。”

  刘备忽然眼眸一亮,指着一张试卷说道。

  萧和与庞统等众人,齐齐围了上来共观。

  这一篇策略,主张将北伐的重点,放在洛阳,而非兖州。

  其一,洛阳乃大汉旧都,其政治意义远胜于许都。

  其二,伪帝身在洛阳,若能夺取洛阳,诛杀伪帝,便能彻底击碎曹魏的合法性。

  其三,伪魏以济水为屏障,其防御的重点,自然会放在荥阳,定陶,巨野等济水北岸重镇,洛阳方面的防御相对要松懈几分。

  进攻洛阳,既能避开兖南泥泽,又能避开魏军的防御重点。

  其四,夺取洛阳,便能截断伪魏兖司二州联系,断绝关陇魏军东出潼关驰援兖州,并与青州方向的楚军,形成东西对进,夹击兖州的态势…

  这位考生,洋洋洒洒千余字,从天时地利人和,从政治军事后期补给等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先攻洛阳的优势。

  “这个丘…丘俭,确实是见识不凡,与先前萧太尉提出的先攻洛阳方略,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庞统啧啧赞许,顺口点出了这篇大作的作者。

  当看到丘俭三个字时,刘备及众臣皆是一脸陌生,对这个名字显然知之甚少。

  萧和却是笑了。

  这位可是一个猛人啊。

  当年历史中,此人可是率曹魏之兵,发动了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一举荡平盘踞于辽东以北的高句丽,为华夏拓地数千里。

  合肥一战,更是击破了诸葛恪举全国之力,兴二十万吴军,对淮南所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这个丘俭,可称得上是与邓艾,郭淮,以及陈泰并列的曹魏四大名将。

  与那三位不同,这丘俭除了武略非凡之外,还博闻多才,精于诗文,有多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也难怪他能写出这么一道既文采赏心阅目,又深得用兵之道的伐魏策论。

  “孤若没记错的话,此子应该是丘兴之子,孤记得当年这丘兴原本是曹将,应该是寿春一役为我军所俘,归顺于孤。”

  “没想到,丘兴膝下,竟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儿子!”

  刘备想起了丘俭的家世,不禁啧啧慨叹。

  这时。

  萧和思绪从回忆中收回,当即一拱手,欣然道:

  “大王,臣以为就凭这篇伐魏策论,大王便可钦点这丘俭为我大楚

第291章 开疆拓土第一人,可为栋梁!刘备:伐魏!将曹贼赶出黄河以南!

  大楚第一位状元!

  这个头衔含金量有多重,刘备岂会不清楚。

  科举制本就为首创,以考试为选官之法,本就是开天辟地之举。

  此次科考,则为科举开创以来首次,必当永载史册。

  而作为科举诞生以来,第一位头名状元,自然而然定会在史书之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能青史留名者,又有几何?

  他这一道状元若是钦点下去,丘俭单凭一道伐魏策论,便能就此名留青史。

  还是重重一笔啊!

  “伯温,这状元归属于谁,非同小可,你确定此人当得起我大楚科举首位状元之名吗?”

  刘备慎重起见,不得不再次询问。

  萧和知晓老刘顾虑什么,无非是怕丘俭虽然有才,却不过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之才。

  这样的人确为人材,也确实可用。

  可是否当得起状元盛名,却是未必了。

  萧和却眼神意味深长,拱手一笑:

  “这丘俭绝非纸上谈兵之徒,此人文武双全,有名将之姿,假以时日必为我大楚栋梁。”

  “大王,请相信臣,此人绝能当得起我大楚首位状元之名!”

  刘备心头一震,脸上掠起惊喜。

  此情此景,他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魏延,甘宁,霍峻…

  当年那一个个埋没于沙中,寂寂无名却身怀大才的俊杰,皆是这般为萧和所举荐。

  事实证明,萧和不但神机妙算,还兼有伯乐之能,所举荐之人,哪一个不是世之大才。

  如今他既是评价这丘俭有名将之姿,早晚必为大楚栋梁,那岂能有错?

  念及于此,刘备不再有犹豫,欣然道:

  “既是伯温你看中之人,自然绝不会有错,好,孤就钦点这丘俭为我大楚第一位状元郎!”

  刘备拍了板,庞统等自然也无异议。

  于是科举开创以来,首位新科状元,就此定下。

  刘备则趁着这时机,叫众人再议一下攻取洛阳的具体方略。

  “洛阳以西之弘农,乃至关中,皆为伪魏所有。”

  “前番我军与曹操中原大战之际,那曹仁以离间计令马超韩遂再度反目,趁势攻取了陇西诸郡,将马超赶往了汉中,基本肃清了凉州。”

  “我军从西面进攻洛阳,显然是没有可能,且曹仁随时可率关陇军团出潼关东援洛阳。”

  “洛阳以东之虎牢荥阳一线,现下依旧为伪魏所占,且曹操在此至少屯有近两万多重兵。”

  “我军若从东边进攻洛阳,就要北上先攻取荥阳及虎牢关,就得先穿过济水以南大片泥泽,显然也不明智。”

  “那么这算来算去,就只有从南面进军,自许昌发兵北上,先取新郑,尔后自辕关,旋门关,或大谷关杀入河南尹,兵临洛阳。”

  “只是这三道关城乃洛阳八关之一,虽不及潼关那般险峻,却也是易守难攻,只消各驻精兵五千,便足以阻挡我十倍大军猛攻。”

  “所以臣以为,我们想要收复洛阳,首先就要商量出个攻取这三道关口的万全之策。”

  庞统手指着沙盘,将攻取洛阳面临的方方面面难题,尽数道出。

  刘备眉头微锁,捋着细髯微微点头:

  “士元言之有理,欲攻洛阳,就只有从南面进兵,从南面进兵就只有先破这三关之中的一关。”

  “这洛阳的重要性,曹操不可能看不出来,必会在三关留有精兵良将。”

  “如何攻破这三关,还需要细细斟酌呀…”

  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了洛阳以南,那三道关口之上,一时皆是思绪飞转。

  “大王,条条大路通洛阳,咱们又何必非得啃那三块硬骨头呢?”

  一直不作表态的萧和,却忽然间语气玩味的来了这么一句。

  刘备眼神一动,与众人目光,齐聚向了萧和。

  大家的脸色是茫然的。

  适才进攻洛阳的路线,庞统已经详说过了,也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西面不能走,东边也走不通,就只剩下个南面。

首节上一节366/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