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眼眸精光一闪,霎时间兴致再起,忙是满怀好奇,低头细细看去。
“竹纸制造术…”
刘备眼中好奇再度化为困惑,抬头不解的看向了萧和。
他原本以为,萧和这又会进献什么新制,以作为科举制的补充。
谁想到竟献上这么个东西。
竹纸制造术…这又是什么路数?
“士家豪强为何会家学渊源,为何会腹有诗书,不就是从书中学来的嘛。”
“兵法韬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先贤留给我们的道理,皆需依靠书来记载传承。”
“而这些圣贤之书,则多为简牍所制,虽也有蔡侯纸可用于书写,但那蔡侯纸既粗糙又易腐烂,造价还昂贵,并不利于普罗大众所用。”
“至于这简牍,其造价同样不菲,纵然是家有良田百亩小富之家,只怕都未必能负担起。”
“买不起简牍,自然就读不到圣贤之道,一介白丁,文墨不通,又如何能通过科举,又如何能入仕为官?”
“如此一来,这科举依旧与庶民无关,形同于只为士家豪姓所设。”
话锋一转,萧和一指案几上的帛卷:
“臣这竹纸制造之术,乃是对蔡侯麻纸的改良,以南方到处可见的竹子为原料,其造价不及蔡侯麻纸十分之一,更是远低于简牍。”
“且以此术造出来的竹纸,白而光滑,均匀柔韧,书写易干,墨迹不褪,且不易被蛀蚀,其质远胜于蔡侯纸。”
“这等质地优良,造价低廉之纸,自然利于大规模制造,取代简牍于天下推广。”
“如此一来,哪怕你是庶子草民,只要你稍有闲钱,你就能买得起纸,读得起圣贤之书。”
“用不了多久,当这竹纸普及之时,圣贤之道自然将不再为士家豪姓垄断,科举入仕也不再是为士家豪姓独设。”
“到那时,方才是天下英才,皆为楚公所有!”
萧和滔滔不绝,将他献上这竹纸制造术的动机,向刘备和盘托出。
刘备恍然大悟。
萧和之目的,说白了,就是让庶民也读得起书,以避免知识为士族豪强垄断,进而垄断了科举入仕的上升通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若非伯温你提醒,孤怎么也不可能想到,那薄薄的一张纸,竟然重如泰山,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刘备端详着手中帛卷,折服的目光看向萧和,啧啧慨叹道:
“伯温,孤和众臣的眼光,只能看到十步之外,你却能看到百步,千步之外!”
“论深谋远虑,你萧伯温冠绝古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老刘夸的萧和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深谋远虑,目光看千步之外…其实也就是穿越者知晓未来的基本素质嘛。
不过这个基本素质,放在这个人均文盲的时代,确实也算是王炸的存在。
至少萧和能保证,让老刘少走几十年弯路,少踩几个坑。
“楚公谬赞了,臣就算是再深谋远虑,也得有楚公这样从谏如流的明主,肯听臣的唠叨才行呀。”
萧和也抓住时机,趁机拍老刘一把。
刘备哈哈一笑。
尔后一跃而起,欣然道:
“青徐已定,差不多也是时候回京向天子复命,推行伯温你这科举制,还有这竹纸之术了!”
大计就此定下。
于是三天后,刘备在留陆逊,甘宁,朱桓等守青徐二州后,便启程南下,还往应天。
…
邺城,陈府。
陈群高坐于上,脸色凝重冷峻。
堂中是高朋满座,钟繇,高柔,杜袭,辛毗,司马懿,田豫…
以颍川籍为首,以及河北,河东籍等众多身在邺城的魏国重臣,士族名流,皆齐聚于一堂。
陈群出使楚国归来,刘备拒绝曹操讲和的消息,早已传得是满城风雨。
今日这些名士重臣前来,正是想向陈群询问出使楚国的详情。
“诸位!”
陈群见宾客们皆已落坐,便是高声开口。
堂中谈笑声停止,众人皆是安静下来,齐聚向了陈群。
陈群却向儿子陈泰,使了一个眼神。
陈泰会意,遂令家仆将一道道帛卷,摆在了众人案前。
这莫名其妙的举动,令除了司马懿之外的所有人,皆是眼神茫然。
“九品中正制?”
当众人翻开了案前的帛卷时,堂中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奇声。
“长文,你这是何意?”
钟繇率先开口,茫然的目光看向陈群。
陈群深吸一口气,一脸凝重道:
“群此番出使伪楚,已将那刘备的野心试探了个清清楚楚。”
“那刘备野心不止是要一统天下,他还要继续倒行逆施,于北方也推行他那均田制和府兵制。”
“诸位,我们士家豪姓,现下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绝不能再坐以待毙!”
“我欲请诸位与我联名上书,奏请魏公于我大魏推行这九品中正制,合我天下士家之力,共抗刘备!”
PS:明天可能本书要改个书名,新书名应该叫:《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兄弟们记住这个名字啊,别到时候改了找不到了。
第252章 刘备想做光武帝没做成的事?曹操:我向你们低头,你们扶我称王!
众人心头一震,神色皆是一凛。
陈群话不敢说的太直白,可在场这些人精们,又岂会听不出他言外之意。
府兵制且不论,那均田制,可是要刨他们士家的根儿啊。
你刘备搞均田,你不让我们士家豪强兼并土地,我们哪来多余闲钱开枝散叶,繁盛家族?
你不让我们兼并土地,我们哪来的雄厚财力,来眷养家奴私兵?
我们怎么享受锦衣玉食?
我们又怎么制简作书,传承经史,保持我们家学渊源的优势?
没有了这一切,任你再显赫的家族,用不了百年,只怕十几二十年就可能走向衰落。
天下可以改朝换代,汉朝可以为魏朝取代,天子可以姓刘也可以姓曹。
但!
无论你们谁做天子,我们士族绝不能倒。
而士族以屹立不倒的根儿,就是兼并土地的特权。
当年的光武帝也搞过什么度田制,最终在众豪族的反对下,不得不叫停。
众人原本以为,刘备搞什么均田制,也只是为了与曹操争天下的权宜之计罢了。
听陈群这么一说,刘备这是搞起来不打算停的节奏啊。
这还了得?
“刘备倒行逆施,与天下士人为敌,我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当同仇敌忾,保我大魏,共抗伪楚。”
钟繇第一个站了出来表态。
钟氏作为颍川百年望族,倘若刘备北伐中原,钟氏也首当其次,面临着颍川失陷,钟氏祖地为楚所吞的危险。
钟繇既为曹魏重臣,又为颍川望族,自然是心焦如焚。
众名士大臣们纷纷称是,皆是附合响应钟繇,皆声讨刘备的“倒行逆施”。
“刘备倒行逆施,欲置天下士家与死地,懿自当与之死战到底。”
“只是河南诸州直面伪楚兵锋,自当倾尽全力保我大魏,抗击刘备。”
“可有些州郡尚远离刘备兵锋威胁,未必就会如我等这般紧迫了…”
司马懿言语别有暗示,目光瞟向了田豫等几位河北士人。
言下之意,你钟繇等颍川士人,着急上火的要抗楚,那是因为楚国一旦再启北伐,颍川首当其次直面楚军兵锋。
乃至于整个河南诸州,皆有可能不保。
可人家河北士族,却有黄河为天险阻挡,还有你们河南诸州挡在前边,人家有什么好着急上火的?
你们河南士家想倾家荡产保魏,跟楚国玩命,你们就自己玩呗,何必拉上我们河北士族。
如此,则河南河北各怀鬼胎,又如何能齐心协力,共保曹魏?
一时间,高柔,杜袭等河南人纷纷称是,田豫等河北士人,则默不作声。
“诸位莫忧。”
陈群出言打断了众人议论,捋髯笑道:
“群正是为促成我大魏诸州,地不分南北,所有人皆能一条心,共保我大魏,故而才要联名诸位,向魏公进献这九品中正制。”
“诸位看过之后,自然便知群之苦心。”
众人这才停下议论,心怀着狐疑,翻看起了摆在眼前的帛卷。
片刻后,众人脸上疑云散尽,皆为惊喜取代,堂中议论声再起。
这帮人精怎么可能看不出来,陈群这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之法意味着什么。
此法若能推行,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魏国将出现君王与士家共治天下的局面。
从党锢之祸时起,这就是天下士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啊。
君权将受到限制,宦官之祸也不会再重演,天下大事皆决于士人…
这画面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长文这九品中正制,一举革除了察举制之弊端,令天下贤能皆为魏公所用,实乃强我大魏的万世之法!”
“好好好,此法若能推行,必能令天下士人同心协力,共保我大魏!”
钟繇是拍案叫绝,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