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母亲说过的那些话,霎时间回响在耳边…
曹节立时是脸畔生晕,眉眼含羞,一时枕在萧和怀中不知所措。
关银屏和步练师二女,一瞧见曹节那样子,顿时看出了端倪,不由暗暗对视。
关银屏秀眉微蹙。
原只是跟曹节开个玩笑而已,没想到无意之间,促成了其与丈夫这般亲密之举,这令她心中不免有些后悔。
“我说了,你有伤在身,不可轻动。”
“记着,往后有话说便是了,用不着这般跪来谢去的。”
萧和将扶着曹节躺下,又郑重其是的叮嘱了一番。
曹节面色绯红,一言不发,只是一味的点头。
安顿过了曹节,萧和一抬头,却见两位夫人正盯着自己,那眼神似乎别有意味。
空气中,闻起来似乎有一丝酸味…
“今儿个为打这仗,起了个大早,可困死为夫了,为夫要回去补个回笼觉了~~”
萧和佯作困意上头,起身打着哈欠慵懒而去。
关银屏和步练又对视一眼,一声无奈轻叹,也只得跟了出去。
榻上的曹节,望着萧和离去背影,却是贝齿轻咬朱唇,含羞的明眸中,闪烁起某种微妙意味。
…
齐郡,临淄城。
曹操统帅着万余魏军溃兵,一路西逃,连弃七城,终于逃到了这座齐郡治所。
得知张辽并未追过淄水,魏国君臣们方才得以松了口气。
“张辽虽未追过淄水,萧和大军随后必会过潍水,一路直扑临辎而来。”
“以我军现下兵力,哪怕有淄水为屏障,也无法阻挡楚军过河。”
“魏公若继续于临淄统军,势必会陷入楚军围困之中,到时便凶险难测。”
“臣以为,临淄怕已难守,青州也难以守住,现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一路退往黄…”
蒋济神情黯然分析着局势,说着说着却不敢再说下去。
曹操已脸色铁青,充血的血眸正瞪着他。
以他之意,显然是将黄河以南青州皆放弃,一口气退往黄河以北平原郡,以黄河为天险方能挡住萧和北进的脚步。
先失徐州,短短不到两月再弃守青州,如此惨痛失利,曹操怎么可以接受。
听得蒋济献计,他自然是怒火中烧,眼神如能杀人。
蒋济不敢再说下去。
诸将们暗暗对视,虽不敢作声,那眼神却显示着他们皆是赞同蒋济的提议。
“孤绝不会将青州拱手让给大耳贼!”
“谁敢言弃青州,孤必军法从事!”
曹操猛一拍案几,怒声大喝。
蒋济和众将皆是一哆嗦,个个低头,不敢吭声。
与诸将的狼狈相比,唯有贾诩却气定神闲的样子。
无他,只因曹操在追击卞氏,途经临淄之时,贾诩便以身体不适为由,暂留在了临淄城中养病。
正因如此,这位毒士才免于了潍水一战的狼狈。
然此时在曹操看来,这个老狐狸却更像是早料到他会有此败,所以提前找借口不随军东进,好让自置身事外。
“贾诩!”
曹操心中有火,遂直呼其名,厉声道:
“你食孤之禄,岂能不为孤分忧?”
“孤要你现在就想出一条计策,助孤击破那萧和,一举扭转败局!”
贾诩微微一震,瞧曹操这般怒色,这是给他下了死命令,今日不想出一条扭转乾坤之计,只怕曹操是不会放过他了。
于是思索良久后,贾诩捋髯干咳道:
“回禀魏公,臣确实想到了一计,不过臣这一计,只恐有伤天和!”
第246章 伤天和不伤文和,吾乃天下第一毒!萧和:我气运在身,百毒不侵!
“文和你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曹操一听贾诩有计,精神陡然为之一振。
贾诩遂请虎卫,将地图拿来,铺展在了曹操面前。
“魏公请看,这临淄城四周湖河密布,河有淄水,时水,浊水,湖有巨定湖,可谓四面环水。”
“现下再有一月便会春雨普降,届时这些湖河定然水势大涨。”
“臣此计,乃是魏公率三千步骑,先退往济水以西,一者免于被楚军围于临淄,二者可等待援兵到来。”
“魏公可择一员大将,率七千精锐坚守临淄城,将萧和的楚军牢牢牵制于临淄城下。”
“萧和虽胜,兵马不过两万余人,在不攻陷临淄的情况下,断然不敢越过临淄,继续向青北诸郡进军。”
“魏公便以这临淄城为饵,待楚军四面围城之时,便派轻骑四出,将巨定湖,淄水,时水等周遭湖河全部掘开。”
“到那时,洪水便会四面八方袭卷临淄,必能将城外的楚军一举淹没!”
“如此,魏公便可以毒攻毒,以水淹之计不费吹灰之力重创楚军。”
“尔后我军再趁胜东进,自可以摧枯拉朽之势,一鼓作气将青东失地尽数收复也。”
贾诩手指着地图,洋洋洒洒为曹操献上一计。
曹操顾不得腚伤隐痛,腾的跳了起来,激动的伏在地图前扫视。
眼神越来越激动,脸上青筋抽动越来越频繁…
突然,曹操猛一拍案几,大笑起来。
“好好好,好一招水灌临淄之计!”
“此计与当年萧和那妖人水淹樊城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文和啊文和,孤就知道你胸中定然藏有奇策,孤若不问,你就不肯说是吧。”
曹操是笑的合不拢嘴,脸上阴霾尽散,赞许与责备兼有的目光看向贾诩。
贾诩忙一躬身,自嘲道:
“魏公言重了,诩食我大魏之禄,焉敢胸有计谋,却闭口不言,不为主分忧之理?”
“臣也是受潍水一战萧和之计的启发,想起当年樊城的地形,与这临淄城颇为相似,故而才刚刚想到这一计。”
曹操心情大悦,又岂会真责怨他,只大度一笑:
“行啦行啦,你也不必慌张辩解,孤也只是激一激你罢了。”
“看来孤的激将法果然有效,你立时就想到了这一招毕其功于一役的妙计。”
“好好好,此计若成,你就是孤收复青州失地的第一功臣,孤为你晋爵县侯!”
诸将一听,无不面露羡慕之色,齐齐看向了贾诩。
整个魏国上下,爵位最高者,也就夏侯的高乡侯而已,至今还未有人能获封县侯的殊荣。
曹操金口一开,贾诩便有可能是魏国中,第一个晋封县侯之人。
还是以外姓臣子的身份。
众人都明白,曹操这是太需要一场大胜了,以至于不惜破格以县侯的爵位,来封赏能让他美梦成真的有功之臣。
贾诩非但不喜,反倒吃了一惊:
“臣食主之禄,为主分忧乃是臣的本份,臣焉敢望如此重赏。”
“这县侯之封,臣万不敢受也~~”
贾诩想推,曹操却一摆手,不容质疑道:
“孤屡为那萧和所败,你若能助孤大破此贼,就是助孤打破了那妖人算无遗策的神话,所获不止是收复失地,更是一扫我军上下畏萧贼如虎之心!”
“如此奇功,区区一个县侯,你贾文和当得起!”
“就这么定了,你休要再推脱!”
眼见曹操执意如此,贾诩不好再推脱,只得勉强的拱手谢恩。
诸将眼见有机会大破萧和,收复失地,萎靡之气自然是一扫而空,精神随之大振。
“魏公,这齐郡乃青州最富庶一郡,其地虽小却人口稠密。”
“除了临淄之外,方圆七十里内,还有东安平,安西,博昌等数县,这城中士民,再加上附近乡野之民,至少五六万人。”
“若用贾太中之策,未免打草惊蛇,我们就不能迁移各县士民,甚至是连示警都不能有。”
“如此一来,这各处湖河一掘,齐郡便会被淹为一片泽国,这五六万百姓,岂非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尽数为洪水所淹?”
“这些百姓,皆为我魏国子民啊。”
“故贾太中这一计,臣以为,是否实施,魏公还当慎重考虑才是。”
蒋济在一片振奋中,狠狠的泼出了一瓢冷水。
堂内,霎时间沉寂下来。
原本热议的诸将,立时鸦雀无声。
“咳咳,其实蒋子通所言,正是臣开始时曾说,此计有违天和的原由。”
“此计虽利于国家,却有伤于百姓,有损于天和,恐遭世人诽议。”
“是否要用此计,臣也请魏公三思才是。”
贾诩忙跟着附合蒋济,几句话间将皮球踢给了曹操。
计是我出的,可我也说了,此计阴损,有伤天和,有损你魏公声名。
用还是不用,你考虑清楚后果,你自己决断。
至于将来是否会遭至骂名,与我贾诩无关。
曹操脸上笑容消失,脸色重新阴沉,一时犹豫起来。
许褚见状,便不以为然的嚷嚷道:
“什么有伤天和,什么有损魏公的声名,哪里来那么多顾虑。”
“当年那大耳贼自诩仁义,都能决汉水,灌淹樊城来对付咱们,咱们怎么就束手束缚脚的,顾虑那么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