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61节

  中路沿颍水南下,经汝南攻取颍口,从淮水上游直扑寿春。

  东路则由徐州出兵,沿泗水南下攻取盱眙,收复广陵,溯淮水西进威胁寿春。

  大方向定下,最后的议题,便是哪一路作为主攻方向。

  中路颍口地处寿春上游,相距不过百余里,乃攻取寿春最近一条路。

  且这路人马,可以许都出发,粮草补给充足便利。

  多数谋士皆认为,曹操当亲率魏军主力,走中路南下直取寿春。

  “父亲,儿以为,父亲当亲统大军,由东路徐州南下,攻取盱眙!”

  一片议论声中,曹冲突然开口,与众人意见相佐。

  曹操和众臣的目光,齐聚向了曹冲。

  “明眼人皆知,由颍水南下攻寿春,乃是最优选择,依常理父亲必会亲统主力走这一路。”

  “我们能想到,那萧和岂又会想不到,儿臣料他必会使刘备亲统伪楚主力,自颍口北上迎击父亲。”

  “以刘备之雄,萧和之智,我们能否速胜尚无绝对把握。”

  “倘若两军僵持不下,只要拖至入夏,我军皆为北方儿郎,受不了南方炎热,再加上大雨频降,江河水位爆涨,形势皆于我军不利,我们就只能退兵而去。”

  “到时此番南征,岂非无功而返?”

  曹冲将弊端点破,尔后向东一指:

  “所以儿臣以为,父亲可令一上将,佯打着父亲旗号,由中路佯攻寿春,父亲却可亲率精锐,由徐州南下攻取盱眙!”

  “盱眙一破,向西可沿淮水直插寿春,向南可走中渎水饮马长江,直接威胁伪楚的江东腹地!”

  “刘备兵力不足本就是其软肋,届时又要四处分兵据守,必是难以兼顾,四面皆失。”

  “如此,则其在淮南的防御必将土崩瓦解,父亲一鼓作气收复淮南,饮马长江岂非易如反掌?”

  曹冲洋洋洒洒,献上一道声东击西之计。

  曹操盯着地图,眼眸中渐渐燃起欣喜,突然间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好,仓舒此计甚妙!”

  “就依你之计,孤亲率我大魏精锐,由徐州南下攻取盱眙,杀大耳贼一个措手不及!”

  曹操决断已下,欣慰的目光看向曹冲:

  “仓舒,为父早就说过,你既有你大哥的仁孝,又有郭奉孝的智计,不愧是为父的儿子。”

  “此番为父若能收复淮南,仓舒你便为首功之臣,为父必要给你一个大大的奖赏!”

  曹操眼神语气别有意味。

  曹丕听着却是心头一凉,背后打了个寒战。

  曹操所谓的“大大封赏”,自然是要借机立曹冲为魏国世子。

  若真到那一步,储位归属尘埃落定,他就彻底没有了希望,输到一败涂地了!

  “曹冲~~”

  曹丕拳头紧握,暗暗咬牙切齿,瞥向曹冲的眼神中,透出一丝深深嫉恨。

  …

  时年冬末。

  曹操于邺城誓师,尽起倾国之兵挥师南征。

  西路曹操以徐晃,督军五万,自叶城南下再攻宛城。

  中路以前将军夏侯,打着他的名号率十万魏军,自许都沿颍水南下,威逼颍口。

  曹操则借夏侯旗号,自率十万魏军精锐,自下邳沿泗水南下,直扑盱眙。

  总计二十五万魏军,三路南下,浩浩荡荡杀奔楚国而去。

  …

  应天城,楚公府。

  魏军大举兴师南下的情报,已然摆在了刘备的案头。

  “众卿,看来曹操是忌惮于孤推行两制,国力日增,便要先发制人。”

  “此番曹操动用二十五万大军,可谓是起倾国之兵杀来,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诸卿,此役乃存亡之战,诸位可有应对良策?”

  刘备神色肃然,将手中那份帛书情报,向众臣扬了起来。

  话音方落。

  堂中一人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臣恭贺楚公,收复中原的机会,曹贼他自己给我们送上门来啦!”

第214章 让刘备取代朱元璋!时代变了,以我北府虎狼之兵,堂堂正正破之!

  大笑者,正是萧和。

  “伯温何出自言?”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凝重的眼中透出一丝惊喜。

  萧和缓缓出班,朗声道:

  “这府兵制的种种好处,臣先前已与楚公详说过,但其中缺陷,臣却未曾明言过。”

  刘备一怔。

  府兵制的优点,从萧和献制到现下初步推广,已是有目共睹。

  至于这缺陷,刘备及众臣还着实没想到过。

  何况这府兵制的缺陷,又与曹操大举来犯,与收复中原有什么关系?

  刘备一时想不明白,遂示意萧和说下去。

  “贪婪乃人之本性!”

  “楚公为流民赐田,初始时他们自然会心存感恩,会乐于被招为府兵,积极操演训练,皆怀有一颗报效国家,为楚公而战之心。”

  “这样一支信念坚定之师,必是一直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精锐之师。”

  “然久而久之,人心却必会懈怠下去,他们渐会认为,他们所得到的田地,乃是理所当然,其报效国家的热情也会渐渐消磨殆尽。”

  “精锐之师,也会随之变成一支平庸之师。”

  听得萧和这番直指人性的剖析,刘备若有所悟,不禁微微点头。

  萧和却话锋一转,陡然亢奋起来,望北一指:

  “所以若想维持府兵的斗志,最好的选择就是统帅他们去北伐,让他们去攻城掠地,用军功换取授田的奖励,不停的激励他们血勇死战!”

  “原本伪魏军力胜于我军,倘若曹操只凭借优势兵力采取守势,专心休养生息,我军即便挥师北上,想要破之也不易。”

  “现下曹操却自乱方寸,急着转守为攻杀了出来,这正好给了我们歼其有生力量的机会。”

  “若能击破魏军,我军趁胜追击北上,何愁不能收复中原,饮马黄河?”

  萧和道破了玄机。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制度。

  甭管是均田制,府兵制,还是募兵制,既有优点就必定有其缺点。

  必须不断以战功授田,来奖励府兵,就是其缺点。

  说白了,就是要不断扩张,不能停下开疆拓土的脚步。

  现下天下未定,北方未平,有大片的疆土等着老刘去打下来,府兵制的这种扩张性,反倒成了其优势。

  而当天下已定,无处扩张之时,优点便会变成了缺点。

  当然了,天下一统时自有天下一统之制,到时候再改制便是。

  萧和一席话,令刘备与众人恍然明悟。

  诸葛亮当即出班,拱手道:

  “楚公,伯温所言极是,现下府兵制已初露峥嵘,各府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欲建功立业,换取赐田封赏。”

  “曹贼竟是兴兵南下,正是我们趁势破之,一鼓作气收复中原的天赐之机!”

  “臣以为,机不可失,楚公当尽起三府倾国之兵,与曹贼决一死战!”

  诸葛亮站在了萧和这一边,力主开战。

  庞统,鲁肃,黄忠等在朝众臣,皆是热血沸腾,慨然主战。

  刘备豪情斗志被点燃,一跃而起,豪然道:

  “诸卿所言即是,此乃天赐良机,孤焉能错过!”

  “孤意已决,尽起三府之兵,迎战曹贼,收复中原河山!”

  开战之议,就此定下。

  接下来,刘备便令众臣畅所欲言,共商应战方略。

  现下三州之兵,皆已改为了府兵。

  以京师应天为中心,应天以西荆州府兵,称之为西府兵,应天以南江东诸郡之兵,则称之为南府兵。

  应天以北,以长江为界,广陵,九江,庐江等淮南诸郡府兵,则称之为北府兵。

  众臣推算,曹操此番南侵,核心战略目标,必为收复淮南,将战线重新推至长江。

  淮南之重,寿春也。

  如此,则曹操必会率其主力,自颍水南下攻取颍口,尔后顺淮水东下百里攻取寿春。

  那么楚军迎击战略,自然是针锋相对,以刘备亲率南府兵迎战伪魏主力,以关羽统帅西府兵迎战颍川南下魏军,以张飞统北府兵迎战徐州南下之敌。

  刘备听得众人分析,微微点头,亦有此意。

  “伯温,众臣所议战略,你以为如何?”

  刘备见萧和盯着地图若所思,似乎有不同见解,便没有拍板擅作决断。

  萧和酝酿已定,遂起身朗声道:

  “楚公,臣以为,楚公当令翼德将军,打着楚公旗号,佯率南府军迎战曹贼于颍口。”

  “楚公则当假借翼德将军旗号,率北府兵出盱眙,击破徐州南下之敌,尔后趁势沿泗水北上,夺取徐州!”

  府堂内,议论再起。

  刘备眼眸一动,目光落在了地图上。

  他自然看得出来,萧和这是要使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首节上一节261/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