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60节

  “亮相信,伯温这两道奇制,不出一年便会大有成效,令我们国力倍增,北伐讨灭伪魏,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也!”

  萧和嘴角微扬。

  就凭诸葛亮那一句“为楚公量身打造”,可见他已看出了自己未曾明言的那一层意思。

  这均田制,老刘可以推行,曹操却不行。

  无他,北方的士族豪强实力太强了。

  北方的士家实在太多了,什么弘农杨氏,太原王氏,河清崔氏,颍川荀氏…

  天下顶级望族,九成皆出自于北方。

  你曹操说是唯才是举,可麾下的重臣,哪个不是士族名士?

  这些士族豪姓们,趁着天下大乱,百姓逃亡,哪个不是趁机兼并侵占土地。

  你曹操想搞均田制,想令那些豪姓们不得兼并土地,想把土地赐给那些流民穷鬼,你手下那帮士族们能答应你?

  所以,曹操看起来手段霸道,时不时杀几个名士,装模作样敲打敲打一下士族,实则不敢从根本上限制士族的扩张。

  南方则不同,士族豪姓虽然也有,顶级士族却远不如北方那么多。

  取荆州一战,蔡氏和蒯氏荆州两大豪姓被灭,江东士族又被孙策收拾了一波,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整个南方三州,实际上是没有可比肩荀氏那样的顶级大族,士族的整体实力,也远未达到能左右国策的地步。

  这样一种局面下,老刘要推行均田制,还需要看士族的脸色不成?

  所以说,这均田制和府兵制,正是为老刘量身打造。

  刘备再无顾虑,一跃而起,欣然道:

  “孤意已决,就用伯温之策,于我荆扬交三州之地,即刻推府兵与均田之制!”

  刘备决议已定,当下责成萧和牵头,会同诸葛亮,鲁肃等众谋臣,商定出了两制细则,于三州推行。

  数日后,诏令由应天发出,向三州士民宣布了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

  与此同时,甘宁,文聘,丁奉等水军诸将,则奉命率水军自泗水,涡水等北上,袭掠伪魏淮北诸郡。

  于是在淮水一线,楚魏两国,展开了互相“抄掠”之战。

  今天你魏国骑兵下淮南,掠我一千丁口,明天我水军登陆淮北,掳走你两千男女,你抢我夺,谁也别想占便宜。

  当边郡战事不断时,在三州之内,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推行两制。

  均田制最先推行,从南郡至丹阳,从南阳至长沙,从九江至会稽…

  数以万亩的弃田,被收归官有,分赐给了百姓。

  紧跟在均田制后的,便是府兵制推行。

  随着数十座鹰扬府建立,成千上万得官府赐田的青壮民夫,登记入册,成为了府兵。

  世人皆将这两制推行,称之为萧和变法!

  而至入秋后,楚军兵力便增长了近三万有余。

  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楚国国力已是大增。

  秋末之时,楚国推行两制的详细情报,终于送往邺城,摆在了曹操的案头。

  …

  魏公府。

  正堂上位,曹操正眉头深锁,仔细审视着手中那份情报。

  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捏着帛书的手隐隐在颤抖,眼眸越瞪越大,额头冷汗刷刷直滚。

  “咝~~”

  帛书看罢,曹操倒吸一口凉气,惊叫道:

  “萧和这村夫的府兵制和均田制,可与当年商鞅变法相提并论,真乃扭转乾坤,以蛇吞象的神策,若再给大耳贼推行数年,孤死无葬身之地也!”

  “不能再拖了,孤要即刻尽起倾国之兵,挥师南下,讨灭伪楚!”

第213章 刘备要刨士族的根啊!恭贺楚公,收复中原之机,曹贼送上门来了!

  曹操此言一出,满堂一片哗然。

  刘备在南方搞什么萧和变法,推行什么两制,在场之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耳闻。

  大多数人也就是听个乐呵,并没有去深究细想。

  毕竟你刘备只有三个州,其中一个交州有跟没有相差不大,屁大点地方,你再怎么瞎折腾,又能折腾出什么水花来?

  咱们这边,可是握有青徐兖豫司冀幽并雍九个州啊!

  何况你刘备在搞变法,咱们这边也没闲着,各种劝农课桑,恢复经济的政令早已推行了下去。

  不管怎么算,都是九矿打三矿,优势在我!

  可咱们这位魏公,怎么竟被那个什么萧和变法,吓到如此惊恐,甚至被吓到要迫不及待挥师南征的地步?

  危言怂听,小题大作了吧…

  包括曹丕在内,多数的魏臣们,心中皆是同样的想法。

  唯有曹冲,却脸色凝重,慨叹道:

  “这府兵制和均田制,确实是化腐朽为神奇,由弱变强的奇制,可将刘备所控三州之地的战争潜力拔升到极致。”

  “不得不说,这个萧和,当真乃古今第一奇人!”

  “诚如父亲所说,这萧和变法,确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也!”

  曹操从惊恐中稍稍平伏,看向曹冲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欣慰。

  他父子二人,显然是不谋而合,皆看出了这萧和变法的厉害之处。

  “仓舒,我不明白,那山野村夫所创这两制,到底厉害在何处,竟能堪比商君?”

  曹丕眉头深皱,困惑的目光看向了自家弟弟。

  曹冲轻吸了一口气,缓缓道:

  “这均田制的精髓,在于将弃田收归官有,限制土地兼并,尔后授民以田。”

  “民有田则富,富则可自备兵甲粮草,进而被伪楚招为府兵,为刘备而战。”

  “府兵有产,又登记在册,则不敢轻易逃亡,为保自己的田产,又会拼死而战。”

  “如此一来,刘备无需耗费钱粮,便可得一支数量可观,兵甲精良,且愿奋勇死战的精锐之师!”

  “刘备虽只有区区三州之地,若将这萧和变法推行数载,少说也能增编出一支二三十余万人的大军。”

  “这样一支大军挥师北上,对我大魏威胁有多大,二哥,这不用愚弟再多解释了吧。”

  曹丕幡然省悟,狠狠打了个寒战,震惊的目光看向了自家弟弟。

  那眼神,既是震惊于那萧和变法,刘备推行的两道新制,竟然有如此恐怖的威力。

  更是震惊于,这其中玄机,自己这个神童弟弟,竟然能轻松看破。

  曹冲的聪明,将他这个做哥哥的,反而衬托到如同一个政治白痴一般。

  “咳咳,仓舒所想,果然与为兄不谋而合呀。”

  曹丕干咳几声,早有所料般讪讪一笑。

  尔后又故作不以然为,回头向曹操一拱手:

  “父亲,儿其实也知萧和这变法的厉害之处,不想仓舒与儿臣不谋而合。”

  “其实儿臣以为,这府兵制和均田制既可以变弱为强,那就能变强为更强。”

  “既是如此,那为何我们不能拿来为我大魏所用”

  未等他话说完,曹操便脸色一变,沉声喝道:

  “此等国之大计,关乎到国家存亡,若是你未能深思熟虑,就不要草率评断了!”

  曹丕被打断了进言,脸色不由尴尬。

  一抬头,却看到曹操眼神别有意味,似乎在对他做某种暗示。

  曹丕思绪飞转,仔细琢磨适才自己所说的话,陡然间省悟过来。

  萧和所创那两制,根本就没办法在魏国推行。

  就说那均田制,你魏国是士家豪族遍地,哪个不是趁着战乱,大肆抢占弃田。

  你要将弃田收归官有,要禁止土地买卖兼并,这不是要从士族豪姓嘴里边夺食么?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人家能跟你善罢甘休?

  你曹操所以能建国封公,所以能雄踞北方,一靠的是曹氏夏侯氏为你玩命,二靠荀氏等北方豪族拥护支持。

  你现在却要打断自己一条腿,你这曹家基业要不要了,大魏的江山还要不要了?

  你曹丕却要当众进言,让我学刘备推行这均田制,在场的程昱,荀攸,崔琰这些重臣,可皆是大族豪姓出身,你让老子我怎么回答你?

  曹丕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额头冷汗直滚,只得尴尬的低下了头来。

  “咳咳~~”

  程昱干咳了几声,拱手道:

  “魏公,臣以为,刘备推行的这两制,虽有悖于天意民心,短时间内,却确实可竭泽而渔,使其国力大增。”

  “我大魏经魏公这半年间休养生息,恢复农桑,已从两次南征的失利中恢复了元气。”

  “臣以为,确实是时候起倾国之兵南征,讨灭伪楚,将南方三州百姓,从刘备的魔爪之中解救出来了!”

  程昱请战。

  荀攸,蒋济,王朗等众名士大臣,纷纷愤慨进言,力请曹操吊民伐罪,讨伐刘备。

  这一次,这帮魏国臣子们,竟是出奇的立场一致,无一人反对南征。

  哪怕是崔琰这种刚正不阿,每每主张曹操要推行仁政,要与民休息,每次曹操对外用兵都唱反调的刺头,这一次也破天荒的力主曹操南征。

  他们怕了。

  刘备在南方推行的变法,扼制甚至是禁止了士家豪姓对土地的兼并,这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倘若南楚国力因此爆增,他日挥师北上收复中原,于北方也推行这两制怎么办?

  那就是要抛他们的根儿啊!

  正是这种恐惧,促使他们立场空前一致。

  众臣群起赞同,令曹操信心倍增,当下便做出决断,克日尽起倾国之兵挥师南下,再征刘备。

  决断已定,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兵。

  程昱等众谋臣,很快为曹操谋划出了三路进兵方略。

  西路由颍川南下,直扑宛城,再攻南阳。

首节上一节260/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