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57节

  “伯温,这份重担,我们就拜托你了。”

  说着诸葛亮便拱手一揖,一副郑重相托的架势。

  众人眼眸一亮,尽皆向萧和轰然一揖,满眼期许的郑重托付。

  萧和无奈的瞥了诸葛亮一眼,却是心下暗暗叫苦。

  孔明你也是真会给我出难题。

  老刘那性格你还不了解么,在用人用兵上,自然是从谏如流,言听计从。

  可在这种涉及到声名毁誉的事上,老刘却有着自己近乎偏执的坚持。

  往好了说是有底线,往不好了说,便是太过于计较声名。

  老刘这种性格,总之就是把双刃剑吧。

  你明知老刘这般性情,还把这难题抛给我,多少有点不太厚道吧…

  “既然如此,和只能尽力而为吧…”

  抱怨归抱怨,萧和也不好负了众人所托,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差事。

  计议已定,众人便开始分头行事。

  做为文官谋臣之首,诸葛亮跟萧和自然是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向天子刘熙上表,加封刘备为国公,以彰其功。

  两人一带头,糜竺,简雍,赵云,黄忠,鲁肃,顾雍等京官们,迅速跟进上表。

  紧接着,关羽,张飞两位分都荆扬军事的大将,立刻也上表天子。

  随后荆州扬州交州,三州的刺史郡守们,亦随之上表。

  一时间,江南半壁,无数道上表,如雪片般送往了应天,皆奏请天子,加封大将军刘备为国公。

  天子年幼,诏令自然是出自于太后伏氏之手。

  伏太后遂顺应文武百官所请,以天子名义下诏,加封刘备为国公。

  不出所料,刘备毫不犹豫的辞拒了天子策封。

  两天后,萧和带着百官的委任,入大将军府来劝说刘备奉诏。

  “伯温啊,朝野的那些上表,都是你和孔明,还有云长他们搞出来的吧?”

  一见面,萧和汤茶还未喝一口,刘备便苦笑着问道。

  “这个嘛…”

  萧和认也不是,不认也不是,只得低头呷起了汤茶。

  “吾知你们是一番好意,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今曹操僭越称公,吾若也建国封公,岂非为天下人议论,说我刘备欲仿效曹操谋朝篡位?”

  “今吾迎奉天子,总揽百官朝政,吾若奉诏进位为公,世人必会认为是我逼迫天子下诏,封为我公!”

  “天下悠悠之口,我刘备岂能不顾?”

  “你们的这一番好意,却将备置于了炉火上烤啊!”

  刘备也是推心置腹,掏心掏肺的与萧和道出了心中顾虑。

  萧和轻叹一声,放下了茶碗。

  “大将军行事每每与曹操相反,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将军乃是奉天子以讨不大臣。”

  “大将军不欲效仿曹操,不愿给世人落下一个挟君的口实,这和等都明白大将军的苦衷。”

  萧和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可大将军有没有想过,曹操所以建国封公,正是为名正言顺给北方豪杰封官许爵,将天下汉臣都转变成他的魏臣。”

  “曹操是在以子孙世代公侯为饵,将整个北方的才俊猛士,跟他曹魏兴衰存亡,牢牢的绑在一起,好让这些豪杰为他曹氏赴汤蹈火。”

  “大将军若不能进位称公,若不能许麾下豪杰一个同样的前程,岂非寒了这些誓死追随大将军的豪杰之心,又如何与曹操争夺人心?”

  萧和声色肃厉的一番分析,说的已经再明白不过。

  大家伙跟着你,固然是为匡扶汉室的理想。

  可理想这玩意儿不能当饭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关羽张飞,大家追随你老刘,多数还是因为有个封侯拜爵,门荫子孙的盼头。

  你死不肯建国称帝,谁能猜到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或许会猜想,你刘备真就只想匡扶汉室,将来江山一统之后,真就把大权归还天子,自己拍拍屁股养老去了。

  那我们这些追随你打江山的老部下怎么办?

  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重新掌权之后,不承认你给我们请来的那些官爵怎么办?

  天子为稳固权力,对我们这些人发动清洗怎么办?

  一旦有了这样的猜测,人心自然就开始不安,人心不安,又焉能全力以赴为你赴汤蹈火,讨逆杀贼?

  若真如此,你何以匡扶汉室?

  刘备陷入了沉默。

  其实到了今天这般权位,萧和所说的这些道理,他又岂会不知。

  凭心而论,到了今天这般手握三州之地,雄霸江南半壁的地步,若说他对那个位子没有半点动心,那真就是虚伪了。

  刘备犹豫了。

  也仅仅只是犹豫,离思想转变,下定决心,还差一剂猛药。

  萧和眼珠转了一转,遂道:

  “大将军,和先前曾推演过,倘若大将军不能顺应天意进位为公,极有可能输掉了与曹操的人心之争。”

  “这匡扶汉室的伟业,也有功亏一篑的可能,大汉江山更有被曹操窃取的危险。”

  “大将军,此事关乎到兴复汉室的大业,还请大将军务必要以大局为重,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呀。”

  萧和一脸意味深长,在刘备面前故弄起了玄虚。

  你老刘此前不是一直猜测,我是师从于世外仙人,有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神仙手段么。

  反正我也没有否认过,那我就利用你们给我立的这个人设,“故弄玄虚”忽悠你老刘一回。

  果然。

  听得萧和这番推算,刘备身形一凛,原本犹豫的眼神,立时为紧张取代。

  “伯温师从世外仙人,有未卜先知之能,从预言刘景升惊惧而亡起,就未曾失算过一回。”

  “如他所言,若我辞拒进位为功,难不成真会令匡扶汉室的大业功亏一篑?”

  “若如此,我刘备岂非成了大汉的罪人?”

  刘备思绪澎湃,眼中犹豫一点点在瓦解。

  终于。

  权衡良久后,当刘备深吸一口气,抬头再看向萧和时,神情已然决毅如铁。

  “倘若我刘备,因个人荣辱,误了兴复汉室的大业,备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好,我答应你们,我奉诏进位为公便是!”

  萧和如释重负,长松了一口气。

  老刘终于被说服,最后的障碍就此搬除。

  接下来,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老刘的封号。

  选择不多,无非是吴楚二号而已。

  应天为京师,天子又身在吴地,自然不能以吴为国号。

  何况老刘起家于荆州,根基班底多以荆州人为主,国号若是选吴也不合适。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选择楚。

  于是天子刘熙二次下诏,诏令刘备建国号为楚公国,以南阳,南郡,江夏,长沙,豫章五郡为楚公国疆土,定都襄阳。

  时年春末,刘备正式进位楚公。

第211章 以弱灭强之策!萧和:若我拿出府兵制和均田制,你曹操如何应对?

  所谓水涨船高,刘备进位楚公当天,自然是大封众臣。

  武将方面,关羽授封楚国前将军。

  张飞授封左将军。

  赵云授封右将军,魏延授后将军。

  甘宁授征东将军,黄忠授征北将军…

  其余丁奉,陈到,陆逊,关平,霍峻,冯习,朱桓,及新降张辽,张燕等诸将,皆各依功劳,授予楚国官位。

  文臣方面的官名变化不大,基本上将原本朝廷的三公九卿等,皆原封不动的授予了楚国官职。

  诸葛亮依旧是尚书令,署理大将军府兼楚国诸事,萧和也依旧是楚国尚书仆射。

  其余糜竺,徐庶,法正,庞统,顾雍,孙乾等新旧文臣,皆授以楚国官位。

  但在爵位的授予上,刘备却给了萧和最高规格的封赐。

  唐乡侯,食邑两千户!

  楚国阵营中,除原先自带爵位者,其余爵位皆为亭侯。

  哪怕是武将之首关羽,爵位也仍为汉寿亭侯。

  萧和是谋臣武将中,现有唯一一位乡侯。

  且食邑近两千余户!

  今天下大乱多年,海内户口减半,两千余户已经是顶格的食邑封赏。

  这个户数,莫说是楚国,放在魏国之中,那也是屈指可数。

  刘备的这般重赏,自然是为彰显萧和无人可匹敌的功劳。

  这一道赏赐一出,楚国上下,无人不服。

  哪怕是关羽这个岳丈,兼创业集团二把手,也举双手赞成,认为萧和是当之无愧。

  无他,萧和的功劳摆在那里。

  若无萧和,刘备就不会奇袭襄阳,就不会有后来的收取荆州,平定江东,夺取淮南,乃至如今的雄霸三州,进位为公!

  萧和桩桩件件的功劳,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谁人敢不服?

  如今他获封乡侯,得两千食邑的顶封,自然也就是众望所归。

  刘备进位为公,众谋臣武将各得升官拜爵,三军将士皆得封赏,南方三州为之沸腾。

  这道消息,很快也由细作,传往了北方。

  …

首节上一节257/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