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95节

  【李牧充分发挥赵军骑兵的优势,灵活运用战术,对秦军进行了连续的攻击。】

  【秦军抵挡不住赵军的猛烈进攻,大败而逃。】

  【随后,李牧又迅速回师南下,与南路秦军对峙。】

  【南路秦军得知北路秦军战败的消息后,士气大挫,不敢恋战,只得退兵。】

  【此战李牧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敏锐的抓住战机,成功抵御了秦国的两路进攻,使赵国转危为安。】

  【李牧也因军功获封武安君,达到人生巅峰。】

  【此战后,秦国朝堂传出哀叹:李牧不死,赵难图也!】

  【至此,秦王嬴政亲政后,已连续四次攻赵。】

  【两胜两负,两负均是拜李牧所赐,嬴政的统一大业,已经被赵国拖住了快十年!】

  天幕外。

  秦朝。

  嬴政回想起那时候的战况。

  也是回忆着感慨道:

  “憋屈,那时候朕是真的深感憋屈。”

  “那时候朕已经亲政多年,扫除政敌,积攒国力,大秦精锐已经足以横扫天下!”

  “却打一个被先祖们打了半残的赵国,打了整整快十年!”

  “明明朕都感觉能横扫六合,却始终过不了赵国。”

  “那种明明满身是力,但每次发力都很别扭的感觉。”

  “让朕一度都心理极度低落。”

  “甚至开始怀疑,大秦是否真的比其他六国强的多?”

  “要知道,当时的赵国在关东六国之间,甚至都不能算是最强的国家。”

  “结果区区一个被打残了的赵国,快10年都拿不下的话,朕后面拿什么去灭楚国?”

  “还好……呵呵……”

  ……

  天幕继续。

  【李牧的存在,无疑是秦国统一六国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第五次攻赵。】

  【但只要李牧还在,秦国就很难再军事上击败赵国。】

  【秦国深知,要想消灭赵国,必须先除掉李牧。】

  【于是,秦国采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很快,邯郸街头流言四起:“李牧欲联秦自立!”】

  【郭开为了一己私利,在赵王面前编造了大量李牧谋反的证据。】

  【赵王昏庸无能,不辨是非,竟相信了郭开的谗言,下令解除李牧的兵权。】

  【并将其杀害。】

  【失去了李牧的赵国,犹如失去了主心骨,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

  【李牧死后,赵国再无长城。】

  【由于赵国无人能与王翦抗衡,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邯郸。】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而此时的李牧,才被害仅仅一年。】

  【那个曾让匈奴胆寒、秦军丧胆的名字,最终化作《史记》里冰冷的一行:“赵王斩李牧,秦遂灭赵。”】

  【有人说,李牧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

  【若在强秦,或为灭六国之帅;】

  【若在盛汉,或成卫霍之功。】

  【但历史没有如果。】

  【可即便作为失败者,李牧的军事成就和历史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战斗,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不仅保卫了赵国的领土和百姓的安宁。】

  【也为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看到,李牧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

  【他的作战风格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在抗击匈奴时,他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策略,成功地击败了匈奴骑兵。】

  【在抵御秦军时,他又能根据秦军的特点,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多次取得胜利。】

  【而后世的我们。】

  【在课本中依然可以读到: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其赫赫之战果,既没有被宋人遗忘。】

  【也没有被现代的我们所遗忘。】

  ……

  《这么看李牧水平很高啊,怕是最多略逊白起,战国四大将排第二吧?》

  《运动穿插,调动敌军,局部多打少,打歼灭骑兵战,微操很秀啊。》

  《此人是谋战派的先驱,韩信是他的学生。》

  《弹幕还说李牧抄袭卫青的打法,我笑死。》

  《战国四大名将,我只认可白起李牧!》

  《李牧再神,他背后的赵国也不行了,秦国制度领先了一个版本。》

  《但李牧不死,说不定能再拖十几年,要是真把牢政拖死了,那可就说不定了。》

  《郭开:四大名将?我一人干趴下俩!》

  《李牧最后真惨,手有先天残疾,想自刎都自刎不了,最后口衔宝剑,撞柱而死。》

  《秦国太依赖郭开的发挥了。》

  《看了李牧的故事,我越来越相信,古代想要灭国真的得靠对手拉跨……》

  《白起要是去赵国,能发挥吗?》

  《白起换去赵国也是被郭开杀了。》

  《真正的自毁长城的典型。》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叫“武安君”的就没一个善终的,这封号有毒。》

  《嬴政:全靠同行衬托!》

  《我现在信灭六国者六国也了。》

  《燕国背后捅刀子,齐国混吃等死,魏国老大忌惮信陵君,赵国君主昏庸,韩国直接不提了。》

  《信陵君五国攻秦那次,如果五国全力配合不内讧的话,完全可以让秦国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就又体现出政哥的牛B了。》

  ……

  而天幕外。

  秦朝。

  嬴政看完了整段天幕视频,心中感慨万千。

  即便是李牧这位曾与大秦为敌的将领,嬴政也是不得不由衷赞叹道:“李牧,的确堪称顶级帅才。”

  “只可惜,他未遇明主。”

  “他若是能为我大秦效力,所获成就必定远高于当下。”

  “朕甚至能让他获得更高的,与大秦武安君白起同等尊崇之地位!”

  ……

  嬴政说完了话,内心又想着:

  不过,身为顶级名将的李牧却无法得到合理的发挥舞台,甚至最后被构陷而死。

  这反而体现了朕作为一国之掌舵之人的重要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名将易得,而明君难求!

  如果把别人放到朕的这个位置上,就比如说那赵王迁,让他出生在大秦,成为秦王的话。

  他能够率领强悍的大秦,横扫关东六国,统一天下,完成华夏一统的伟业吗?

  恐怕是很难。

  心里这样想着,嬴政又顿时心生了一股优越感。

  之前因为看天幕视频而遭到的打击,都是瞬间消弭了不少。

第774章 “爹,你没死啊?”此刻,朱棣像个新兵蛋子

  新的天幕,在一阵悠扬的音乐中缓缓出现。

  在一阵音乐的伴奏中,一座宫殿的大门被猛地推开,冲进来一名穿着盔甲,手持利剑的中年男子。

  只见天幕上标注该男子名叫朱棣。

  朱棣他杀气腾腾的杀进来,持剑扫视四周。

  但几乎就是一瞬间,他感觉现场的氛围有些不对劲。

  本来杀气腾腾的脸也变得有些茫然和惶恐。

  朱棣在迷茫和震惊中,继续的向前走。

首节上一节895/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