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日常防御作战中。】
【李牧拆除高成本的防御地段。】
【在险要之地修筑堡垒、烽火台,构建起新的更高效、严密的预警体系。】
【每当匈奴来袭,烽火台便会燃起狼烟,士兵们迅速进入堡垒坚守,不与匈奴正面冲突。】
【匈奴多次挑衅,李牧都按兵不动。】
【这使得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怯懦,称其胆小,再加上李牧个人武力极低,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士兵。】
【这让匈奴人更加的轻视李牧。】
【连赵国的士兵们也对李牧的做法心生不满。】
【新赵王继位后,也曾换下没什么战功的李牧。】
【结果接替者一来就被暴揍,边境防御体系崩盘,匈奴肆意劫掠,百姓无法生产。】
【于是赵王又把李牧调了回来。】
【回归之后的李牧心中自有盘算。】
【他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给予匈奴致命一击。】
【就这样,李牧坚守了数年,虽然没有与匈奴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但边境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完成了赵国低成本抵御匈奴的大战略。】
【所以此阶段的李牧,虽然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但如果我是赵王的话。】
【我是会满意的。】
【经过长期的准备,李牧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挑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
【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
【这支大军,是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巅峰。】
【也是李牧多年来低成本防御战略下,所节省出来的精兵。】
【公元前234年寒冬,李牧突然打开城门!】
【随后,李牧故意让百姓驱赶大量牲畜到城外放牧,制造出赵国边境防守松懈的假象。】
【匈奴见状,果然出动大批骑兵前来抢掠。】
【李牧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诱使匈奴主力深入。】
【匈奴骑兵见赵军不堪一击,便放心大胆地追击。】
【当匈奴主力进入李牧预设的包围圈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从四面八方杀出。】
【一时间,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
【一千三百辆战车结成铁壁挡住前面,五万步兵手持长戟,如林推进!】
【十万弩手在两侧山崖张弓待发!】
【最后是赵国的骑兵,截断了匈奴的后路。】
【匈奴至死都不明白:那些曾望风而逃、不敢出战的赵军,为何突然化作地狱修罗?】
【赵军凭借着训练有素的骑兵和精心布置的阵型,对匈奴展开了巨大优势进攻。】
【匈奴骑兵陷入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纷纷溃败逃窜。】
【这一战,李牧指挥赵军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消灭了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
【匈奴单于落荒而逃。】
【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李牧一战定乾坤成功解除了匈奴对赵国北疆的威胁。】
【为赵国的稳定发展,有余力攻略燕国,抵御秦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李牧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防御反击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
【甚至成为了中原王朝步兵部队,对抗游牧骑兵大军的标准化模板。】
【步兵如何反杀骑兵?】
【答案就在李牧车骑弩三维绞杀的战术板上!】
【在后世数千年的战争中,只要是步兵伏击骑兵,几乎都能看出这场战役的影子。】
……
看到这场歼灭十万匈奴大军的史诗之战。
一向很严格的弹幕大神们,也都是纷纷的喝彩。
《首个步兵全歼骑兵大兵团,太牛了!》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车骑弓协同,这套打法用了2000年啊!》
《这个我熟,这不卫青将军打漠北也这么打的么。》
《蒙恬基本也是这打法。》
《李牧的诱敌深入设伏,看着简单,其实很难,刘邦和汉武帝有模仿过,想要伏击,可惜都没成功。》
《没想到那时李牧条件这么差,我还以为他有20万精兵,所以干爆了匈奴呢。》
《就是这种逆境战神,才更显实力啊。》
天幕外。
汉朝。
霍去病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赞道:“这李牧,当真厉害!隐忍多年,只为一击制胜!”
“以前只是听说过李牧是名将,但具体的事迹还真没学过。”
“今日一看,果然很厉害啊。”
“不过,若换作我霍去病,定不会等这么久。””
赵破奴凑过来,笑道:“将军,这李牧倒是和您一样,专治匈奴。”
霍去病嘴角微扬,但还是说道:
“他打的是防守反击,我打的是千里奔袭,不一样。”
“不过,十年隐忍,才换来一场大胜。”
“虽然我也知道李牧是没办法,只能前期隐忍,但要我的话,可真就忍不了。”
而在东晋。
同样利用战车结阵大破游牧骑兵军团的刘裕,也说道:
“确实厉害,虽然车骑弓协同作战,看似只是简单的基本常识。”
“但李牧作为先驱,已经站到了当时的最前列。”
“而且,即使知道该怎么打,可能顾创造出合适的战机,也是一种能力。”
“只是……”刘裕淡淡的说道:
“李牧太忠了。”
“忠到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第773章 高危岗位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五发力
天幕,在一阵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中继续讲述。
【在成功抵御匈奴之后,曾经不起眼的李牧,其军事才能终于得到了赵国上下的广泛认可。】
【然而,此时的赵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秦国的强大已经无可阻挡。】
【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之旅。】
【赵国作为秦国东进的重要障碍,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秦国的进攻目标。】
【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大将桓率领大军进攻赵国,在平阳大败赵军,斩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赵国上下震惊。】
【在这危急关头,赵王紧急召回李牧,任命他为大将军,抵御秦军的进攻。】
【当李牧被急调南下时,秦军已连破赵国三城。】
【李牧深知不能硬拼,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
【他分析了秦军的优势和劣势,发现秦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较长,且急于求胜。】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筑垒固守、避其锋的策略,等待秦军出现破绽。】
【桓多次挑战,李牧都坚守不出,秦军无可奈何。】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
【桓企图采取迂回战术,绕过李牧的防线,进攻赵国的后方。】
【李牧识破了桓的计谋,他留下少量部队继续坚守营垒,迷惑秦军。】
【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秘密转移,在秦军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当桓率领秦军进入埋伏圈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从两侧杀出,亲率三千死士直插中军大营!】
【此战生擒桓,斩首十万!】
【这场战役,史称“肥之战”,是李牧抗击秦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肥之战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士气。】
【也让秦国认识到了李牧的厉害,此后秦国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进攻赵国。】
【然而,秦国并未就此放弃消灭赵国的野心。】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调集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一路由邺地出兵,进攻邯郸的东北部;】
【另一路由太原出兵,进攻邯郸的西北部。】
【面对秦军的两路进攻,李牧冷静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认为秦军兵力分散,且劳师远征,士气有所低落。】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南守北攻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北路秦军。】
【李牧率领赵军主力迅速北上,与北路秦军在番吾一带展开激战。】
【在番吾之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