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八国联军都出来了!》
《楚国灭英国?闪击不列颠?》
《英国就是现在的黄冈英山县。》
《春申君黄歇的祖国是黄国,不过春申君的封号是楚国给的,封地就是上海。》
《当时的管仲也是幽默,率诸侯联军问罪楚国,竟然是问罪周昭王死在你楚地。》
《哈哈,这周昭王不是死了300多年了?》
《周天子:南境守护楚王,你都守护了些什么?》
《楚成王:把小国都吞进我肚子里,他们不就安全了吗?》
《怒撕反楚包围网,666!》
《楚国周边的小国是真的惨!》
《战争年代,哪儿的小国不惨?》
《好吧,现在我也看出来了,春秋的主线任务就是中原大国,当带头大哥抵抗楚国。》
《楚国是灭诸侯最多的国家了吧?》
天幕。
【宋襄公此时又站了出来,准备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位置,率领中原诸侯。】
【宋襄公召开盟会,自封为盟主。】
【这引起了楚成王的不满。】
【于是楚成王约宋襄公一起会盟。】
【结果在会盟现场,楚成王提前埋伏好刀斧手。】
【准备先商量看看,如果商量不好就直接动手。】
【结果在现场,双方果然吵了起来。】
【宋襄公怒斥楚成王,表示:】
【“你怎么敢大言不惭?自称盟主!”】
【“以你这一个假王压我这真公啊?”】
【“啊?你假王压真公啊!”】
第371章 仁义的宋襄公,帝辛看了很红温
天幕上,宋襄公是十分的生气。
或许许多现代的网友,不理解这种行为,觉得实力为王。
但不少对周礼颇有研究的古人,倒是十分明白宋襄公为何生气。
天幕也继续播放。
【毕竟在宋襄公看来。】
【自己可是正儿八经的殷商后裔,在周朝也是实打实的公爵。】
【而楚国本来就是蛮夷,他们的王又是自封的,根本没什么含金量。】
【纯属自嗨。】
【所以如果会盟,盟主只能是自己这个公爵来当才对。】
【但楚成王不多逼逼,直接命刀斧手上前,将宋襄公拿下。】
【把宋襄公押回去,羞辱一番之后。】
【关了几个月,将其释放。】
【第二年,宋襄公咽不下这口气,准备复仇。】
【于是先进攻楚国的小弟郑国。】
【楚成王也派兵杀过来。】
【双方在泓水一线展开战斗。】
【本来楚军主动进攻,正在渡河。】
【在此时趁着对方渡河,半渡而击,是一个好机会。】
【宋襄公的手下也建议抓住机会进攻,但宋襄公怒斥手下:】
【“呸!你只图一击之利,竟不顾万世之仁义!”】
【而等到楚军完全渡河,摆好阵型之后。】
【双方堂堂正正交战。】
【宋国大败。】
【宋襄公也在战争中受伤,不久就因伤而亡。】
在讲述这段楚国,和宋襄公之间的内容的时候。
天幕上扮演宋襄公的演员,演技十分出色。
在具有话剧舞台风格的同时,
也把整个宋襄公的人物表情,给表演的活灵活现。
所以天幕这段画面,讲述的时候。
是非常有画面感,有冲击力的。
古人们看到这一幕,
也都是纷纷的感慨。
商朝。
帝辛看到天幕上的宋国,
正是自己商朝的直系后裔。
自然内心,是偏向于他们的。
可惜,天幕上给出的画面。
先是宋国国君,被埋伏抓过去羞辱。
然后又在战争中惨败,最后身亡。
这让帝辛,看了是一肚子的火。
“哼!也不知道那宋襄公天天守着那周礼干嘛?”
“周礼能当饭吃吗?”
“周礼?远不如我商礼!”
“要我说,对付那楚人部落蛮夷,就要用更野蛮的方式!”
“要是让寡人去指挥宋襄公的军队,绝对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惨败!”
……
帝辛先说了几句气话,
但随后又叹了一口气。
“唉,不过细想一下,也能理解为什么宋襄公,死死的抓住周礼不放。”
“毕竟他宋国,是前朝的遗老。”
“虽然礼仪上的地位应该不低。”
“但实际上的处境,可能会有些尴尬吧?”
“终究宋国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大商灭亡了。”
“话说,大商为何而灭亡呢?”
“凭我帝辛的治国能力,虽然现在周人很强悍,但不可能在我手中把大商覆灭!”
“也不知道,最后大商灭亡时的国君,是哪一位呢?”
“趁着我还在,先为商朝打好基础吧。”
“说不定,能够避免被周人灭亡的命运呢。”
……
秦朝。
嬴政对宋襄公的故事,并不陌生。
而嬴政对宋襄公的所作所为。
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只可惜当年的春秋战国群雄,像宋襄公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否则的话,我大秦统一天下的时间,还能够再提前100年!”
“不过宋襄公也不亏。”
“他在楚国身上吃的亏,后世我大秦替他找回来了。”
“你说是吧?楚怀王。”
……
明朝。
朱元璋也是带着笑容,评价说道:
“这宋襄公的确是迂腐至极。”
“在以前咱还是义军的时候,听了宋襄公的故事。”
“我也觉得他只是徒增笑料。”
“但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在春秋时期,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总要有人坚守不是?”
“虽然那并不合时宜。”
“但却值得尊重。”
“当年的太史公,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抱着同样的肯定态度。”
……
而弹幕观众们对宋襄公的看法也是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