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75节

  他再怎么说,也是堂堂一品提督衔的总兵,居然被年羹尧轻视至此?

  “哼!”施世骠狠狠的一跺脚,当场拂袖而去,再不想搭理年羹尧这个狂妄自大的二货。

  唉,这种完全无意义的梁子,结得真冤枉!

  但是,年羹尧却丝毫也不在乎,只要简在帝心,他怕个毛线啊?

  兄妹俩刚一见面,年羹尧就迫不及待的问年观音:“他待你如何?”

  这一问,对年家人至关重要,也是年遐龄最关心的问题。

  年遐龄不是年羹尧这种狂徒。

  就算是年羹尧被赐自尽了,年遐龄也仅被革去了太傅的虚衔而已,奇迹般的保住了一等公的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年遐龄病死后,雍正居然又把太傅的荣衔,赏还给了他。

  一言以蔽之,年遐龄是一只老谋深算的万年妖狐。

  年观音略带羞涩的说:“二哥,爷待小妹很好,贝子府里无人敢轻视小妹。”

  年羹尧随即放了心,又详细询问了,年观音和胤相处的细节。

  “二哥,差点忘了说,爷替小妹取了个小字,唤作观音。”

  兄妹至亲,年观音犹豫了一下,也就说了这事。

  年羹尧听了之后,用折扇轻轻的拍打着掌心,笑道:“照你这么说,愚兄真就放心了。”

  胤特意留了年羹尧,一起用晚膳,酒宴就设于后花园的假山亭上。

  年羹尧进亭一看,好家伙,石桌上,摆满了他爱吃的菜,尤其是那碟小炒肉格外的吸引他的眼球。

  按说,这小炒肉不过是家常猪肉罢了,平平无奇。

  但是,年府的厨子,却有一整套特殊处理的流程:先从猪群中选出体型肥硕、长相聪明的肥猪。饲养数月,喂食各类精细饲料,等其长得肥壮之后才宰杀。

  此时此刻,才是年羹尧品尝小炒肉的最佳时机。

  以年羹尧的精明程度,直到这一刻,他终于确信,年观音的确很受宠!

  其中的逻辑并不复杂,若是胤不喜欢年观音,既不可能知道年羹尧爱吃小炒肉,更不可能提前把猪养好。

  席间,年羹尧以为,胤会说许多笼络他的话,甚至是许愿的话。

  谁曾想,胤绝口不提笼络之事,仅仅是把年羹尧当作是宠妾之兄罢了。

  胤频频敬酒,年羹尧也是豪爽之辈,酒倒杯干,毫不含糊。

  酒过十几巡,菜过几十味,年羹尧喝的满面通红,多少有点上头,嘴巴就没个把门的了。

  “十五爷,不瞒您说,有不少名门望族,擎等我大妹被撂牌子呢……”

  胤暗觉好笑,年羹尧不仅没有酒品,而且,嘴巴极大。

  亲妹妹的闺誉,岂容丝毫损伤?

  哦,你妹妹跟爷之前,早就被好多人家看中了,难道不怕爷误会了她,以为她不守妇道么?

  在森严的礼教之下,女人的闺誉若是遭污,很多都被逼死了。

  唉,不是上吊自尽,就是被狠心的家长沉了塘。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对女子的贞节问题,异常之苛刻,很容易牵连到整个家族的女子,一起跟着名誉受损!

  未嫁的,难找好婆家。已嫁的,在婆家抬不起头。

  与其祸害了大家,不如死了干净!

  胤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年观音又是他亲手破的身,自然不会计较年羹尧的胡言乱语。

  换个土生土长的封建官僚,试试看?

  把年羹尧灌倒在石桌下后,胤早就安排好了外院的客房,便命人将他扶过去安歇。

  年羹尧被架着走出去几步后,忽然回头,舌头打着卷的说着醉话:“我……我……呃……从来就没醉过,这次居然栽到你小子的手里了,我不服,我真不服。”

  胤莞尔一笑,大兄弟,就凭你小子,还需要爷亲自出手么?

  嘿嘿,你四爷的迷魂汤,那才是销魂夺魄的秘制神仙汤啊!

  胤回房之后,搂着年观音,一起泡鸳鸯。

  “爷,我二哥那人,轻易喝不醉。但是,他只要喝多了黄汤,必胡言乱语。他若有得罪之处,还望爷多多海涵。”

  胤咬住年观音的精致耳垂,故意说:“还真被你说对了,他喝醉了之后,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妄语。”

  “啊……”年观音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女,知道大逆不道这四个字的分量,急得当场落了泪,“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胤露出邪魅的笑容,小声嘀咕说:“能不能封住悠悠之口,那就要看你的表现喽!”

  于是,胤精通的十八般招式之中,又教会了年观音一招:贵妃醉酒!

  次日早上,年羹尧酒醒之后,洗漱完毕,在他自己的客院中,独自用了早膳。

  而胤呢,并未露面。

  胤再怎么宠爱年观音,就礼法而言,年羹尧都不算是胤的大舅哥。

  只有,嫡福晋和侧福晋的父母兄弟姊妹,才是胤的正经亲戚。

  比如说,太子妃瓜尔佳氏,就是胤名正言顺的妻姐。

  四福晋,既是胤的嫂子,又是他的堂妻姐。

  实话说,年遐龄这只老狐狸,敢在胤下注,肯定看明白了不少大事。

  只不过,年遐龄一直憋在心里,没告诉年羹尧罢了。

  任何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若想传承百年,甚至是上千年,都不可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搁进同一只篮子里。

  只可惜,年羹尧不懂这个至理名言!

  PS:第二更送上。正在努力码凌晨的加更,希望票票再冲一把,士气可鼓不可泄!

第105章 怼的康熙翻白眼

  康熙到了热河之后,整个大清的朝廷机构,也就跟着一分为二了。

  兵部的六位堂官之中,跟着来行宫的是,左侍郎孙朗。

  照朝廷的规矩,兵部左侍郎分管全国绿营武官的任免和考核。

  众所周知,管帽子的官,不分文武,都是实权的要缺。

  因胤是管部的阿哥,本人又在热河行宫,所以,孙朗便带着调整绿营武官的清单,来内务府的签押房,拜见胤。

  内务府的行在衙署,就位于德汇门的右侧。

  孙朗毕竟是二品侍郎,胤也没有让他在门外久等,很快就见了他。

  “兵部左侍郎,卑职孙朗,拜见十五爷。”孙朗是汉臣,长揖到地即可。

  “免礼。”胤起身相迎,十分客气的说,“少司马,请坐下叙话。来人,上茶。”

  宾主双方落座之后,孙朗直奔主题,把来意详细的说了。

  胤点点头,说:“想必少司马也是知道的,我刚接手兵部,很多情况并不熟悉。”

  孙朗当即听懂了胤的暗示,便拱手道:“那卑职便把清单给您,再等您的示下。”

  胤正有此意,便欣然答应了。

  谈完了公事之后,孙朗也没急着告辞,而是捡要紧的事儿,给胤说了几件。

  胤瞬间秒懂,孙朗这是在向他示好呢。

  在大清的六部衙门里边,兵部的清水程度,只比礼部略强一点点而已。

  不过,就算是再清水的衙门,也有不清水的要缺。比如说,孙朗本人就是兵部最有实权的堂官之一。

  说白了,只要传出风声,朝廷要动各地绿营的军官。孙朗即使坐在家里啥也不干,也是日进斗金的大发其财。

  实话说,在大清朝,绿营的军官普遍比八旗的军官,富裕十几倍以上。

  因为,八旗兵都是世袭的职位,人人都有的铁杆庄稼,每月必须发放到位。都统、参领和佐领们,即使想吃空饷,也没那个胆子。

  因为,人家就指望着这么点铁杆庄稼过日子呢,只要银子少发了,就会被捅上去,把事儿闹大。

  正因为如此,到了康熙四十年以后,因边境无大战的缘故,很多家境穷困的八旗军官,竟然主动申请调去绿营当差。

  只因,绿营的吃空饷,是从前明传下来的传家宝。

  胤也早有耳闻,只吃三成空饷的绿营军官,已经算是很良心的好官了。

  以前,有个讹传,说绿营兵的待遇,不如八旗兵。

  实际上,不管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对应级别的军饷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普通马甲,都是月银三两。

  从顺治到康熙,真没有那么蠢。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八十多万而已,其中,绿营兵占据了绝对多数。

  公然歧视汉人中,合法拿刀的这批人,这是惟恐滚回关外太慢啊!

  只不过,绿营军官们,有上头默许吃空饷这个大BUG的存在,反而,比八旗军官们的收入高出N倍了!

  孙朗的主动示好,胤自然是乐观其成。

  胤在兵部要做的大事,就一样:提前十年,不动声色的培植中低级绿营军官,宁可慢一点,也绝不能打草惊蛇。

  和孙朗闲聊了好一会之后,胤给足了面子,这才端茶送了客。

  等孙朗走后,胤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调动的清单,觉得运气不错,确实是大有可为。

  康熙毕竟没有三头六臂,他的目光所及,顶多也就是各省的绿营提督,及个别能力突出的重镇总兵。

  剩下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绿营军官们,就要靠胤和兵部的堂官们,负责把关了。

  以胤对康熙的了解,各省绿营提督这一级被盯得太紧,直接就PASS了。

  与其暗中拉拢这些实权派,还不如把目光转移到参将、游击和都司们的身上。

  首尔之春时,别看郑升和与张泰玩身居军方要职,却输得一塌糊涂,就因为,全小将掌握了一大批团营连长。

  到了真要拼命动刀子的时候,拿刀的丘八们,只听这些中低级军官们的指挥。

  不客气的说,倒转乾坤之时,带兵300的忠实游击,比瞻前顾后的提督和总兵,管用得多。

  武昌首义,班长张振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胤对照着孙朗给的清单,研究出了点眉目之时,内务府营造司郎中索和里,跑来找他。

  索和里进门后,奴颜婢膝的哈着腰说:“十五爷,上次走水的那几座宫殿,总这么残缺不权的戳在那里,这不是给皇上添堵么?”

  胤差点被索和里气笑了,这个狗奴才,自己又想发财了,居然敢打着康熙的幌子!

  不过,说最冠冕堂皇的话,办最龌龊的事,趁机捞黑心钱,早就是内务府的明规则了。

  胤到内务府的时间,也不短了,他自然明白索和里的意思。

  只要胤不拿,索和里即使敢捞钱,也没胆子捞太多。

  问题是,胤真不想拿。

首节上一节75/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