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204节

  陛辞之后,离京之前,图里琛登门向胤请示抚川的方略。

  “瑶圃啊,你此去四川,别的事情犹在其次,抚标的四千绿营兵,一定要足粮足饷,器械精良,并勤加训练。”胤目光炯炯的盯在图里琛的脸上,叮嘱说,“练兵之事,绝对不容有失。另外,还要延请成都的秀才们,教丘八们识字,切莫忘了。”

  图里琛站起身子,哈着腰说:“主子,奴才虽然愚钝,却也明白一个道理:有兵就是草头王!”

  胤哑然一笑,图里琛果然是个精明透彻之人!

  有兵就是草头王的前半句,正是:时逢乱世。

  康熙若是不闭眼,哪来的乱世?

  在大清朝,道员以下的官员们,只须埋头做事即可,不需要太过考虑朝中的站队问题。

  自三品以上,只有明白朝中大势,并有扎实的靠山,仕途才可能通畅!

  众所周知,图里琛是脑门上刻了字的愉王门下。

  不夸张的说,离开了胤的力挺,图里琛啥也不是!

  在大清朝,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满大街都是。

  以前,仅仅是六品芝麻小官的图里琛,因为没有硬靠山撑腰的缘故,仅仅是丢了十几匹马而已,就被赶回家去,闲居了七年之久。

  “呐,这是我草拟的练兵方略,你去了四川,务必照此办理。”胤心里有数,图里琛从未带过兵,更不知道如何练出一支精兵。

  不过,图里琛的个人武力值肯定不差,否则,也不可能通过骑射考试,以笔贴式入仕。

  “请主子放心,奴才知道轻重。”图里琛刻意压低声音说,“不瞒主子您说,到了非常时期,奴才就怕远水救不了近渴。

  胤点点头,笑道:“你只管悉心练兵即可,别的事情勿须担心。”显得胸有成竹。

  图里琛马上意识到,胤必是另有安排,随即放了心!

  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

  项羽为何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不就是老部下们,都看出来了,项羽的船快要沉没了么?

  船都要沉了,还不跳船,那就要跟着陪葬了!

  尽管胤身居高位,且手握实权,却一直很低调,从不犯康熙的大忌。

  图里琛虽然没去过老四的雍亲王府,却因为是愉党心腹的缘故,隐约知道一个事实:老四、胤和老十三,就是坚不可摧的政治联盟铁三角。

  老四长期管着朝廷的钱袋子,胤一直手握侍卫和步军营的大权,真到了危急时刻,他们真有拼死一搏的实力。

  一个铁的事实是:胤若是垮了台,图里琛肯定会被政治清算!

  图里琛别无出路,只能跟着胤,一条道走到黑!

  因为关系不一般,胤就留了图里琛,一起用晚膳,并叫来何晋作陪。

  原为户部捐纳处员外郎,现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何晋,资历甚深,算是第一个投入胤门下的中层官员。

  在本朝,四品以上的京官,皆出自于圣裁。

  不过,吏部文选司的满汉郎中们,算是特例,都需要事先呈送康熙过目。

  胤既然管理吏部,他只要不是妄想完全控制文选司,仅仅是提拔了一个心腹担任郎中而已,康熙自无不允之理。

  因为,吏部文选司的郎中们,不是一个人,而是十余人。

  以前,胤担任市财政局长的时候,预算科长的任免,往往需要事先请示市政府的主要领导。

  因为,财政一支笔,预算是关键!

  开席后,胤居中而坐,图里琛在左侧,何晋居右。

  “瑶圃,这一杯酒,祝你万事顺遂。”胤举起手里的酒盏,和图里琛轻轻的碰了杯。

  “谢主子关怀!”图里琛仰起脖子,将杯中酒一口扪了。

  既是家宴,席面上的菜肴,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几乎都是家常小菜。

  胤比较注重养生,每天雷打不动的一条清蒸鱼,二两精瘦肉,一只鸡腿,绿叶青菜至少两斤。

  凡是升糖快的食物,胤几乎不碰。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整个皇族宗室的基因里,很可能自带三高的遗传。

  三高之中,尤以糖尿病最为凶险。所以,胤每天顶多只吃二两白米饭而已。

  据胤的私下观察,在所有皇族宗室里边,侥幸活过四十岁的,不足四分之一。

  就在上个月,年仅十八岁的昌贝勒,突然中风瘫痪在床,引起了胤的高度警觉。

  “你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千万要注意饮食,尽量少盐少油腻,不碰肥肉,多吃青菜!”胤善意的提醒了图里琛和何晋。

  “奴才谨遵主子的教诲!”图里琛心里有数,胤这是不点名的批评他。

  只因,图里琛的口味极重,还几乎不吃青菜!

  何晋笑着说:“爷,学生的口味,倒还算清淡,只是有些嗜甜。”

  他是苏州昆山人,日常的饮食习惯还算是比较健康。

  胤笑了笑,提醒说:“你的身体,我倒是不太担心。只是,饭后漱口刷牙,必须牢记。”

  吃甜食之后,如果及时不刷牙,很容易产生龋齿。

  和图里琛的走捷径入仕不同,何晋是正儿八经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学问底子异常扎实。

  只可惜,苦于没有硬靠山的何晋,在官场上熬了二十多年,也仅仅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而已。

  若不是投靠了胤,何晋的仕途前景必定黯淡无光,完全看不到青云直上的希望。

  朝里无人,真的很难往上爬!

  散席之后,略喝了半盏茶,因图里琛已是外任的封疆大吏,身份比较敏感,不宜久留,胤便让他先回去了。

  等图里琛走后,何晋小声说:“爷,门下查过旧档,也仔细打听过了,十四爷保举的人里边,大多和博启有旧。”

  胤不禁抿唇一笑,博启是德妃的亲弟弟,也就是老四和老十四的亲舅舅。

  照道理说,老四和老十四都是博启的亲外甥,不管私下里的关系如何,表面上也应该一碗水端平才是。

  可是,博启受了德妃的严重影响,对老十四比亲儿子还要亲,彻头彻尾的有求必应。

  老四曾经和胤私下抱怨过,他未封贝勒之前,不管手头多紧,博启一律视若不见。

  说实话,德妃带着她的母族亲戚们,心都偏到了月球上,连胤这个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PS:最近确实很忙,只能承诺,不断更。

第248章 落幕

  “四哥的家务事,咱们心里有数即可,千万别多嘴多舌。”胤很认真的叮嘱何晋。

  何晋赶紧起身,哈着腰,说:“门下明白。”

  老十四纵有千般不是,也只有老四可以折腾他,包括胤在内,都是外人,不能乱说话。

  “你在司里,也要广结善缘,不能仗着我的势,横行霸道。”胤有所耳闻,何晋倒是没捞钱,只是,他对同僚们的态度,越来越傲慢了。

  何晋心头猛的一凛然,赶紧表态:“门下晋遵爷的教诲,再不敢了。

  已经是康熙五十八年了,今上还能活几年?

  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能出岔子。所以,适时敲打一下手下,是胤应尽的义务。

  在庙堂之上,门下的骄娇二气,都是因为大佬的袒护,逐渐惯出来的。

  何晋占着吏部文选司的宝座,却没有受贿,胤也不可能亏待了他。

  “来呀,取一千两银子来,赠与顺卿。”胤的脾气向来是,只要听话,一定有厚赏。

  “爷……”何晋刚想推辞,就被胤摆手制止了,“我的银子干净的很,你只管拿去使

  胤的门下心腹,本就聊聊无几,再不对他们好一点,谁乐意跟你卖命?

  重赏重罚,且赏罚分明,才能服众。

  早上,胤接值之后,领着御前侍卫们,绕着清溪书屋,挨个检查了各个门户。

  和宫里不同,清溪书屋的四周,绿树成荫,花草众多,守卫环境十分复杂。

  胤只要当值,肯定会抽查清溪书屋附近的防务。只因,眼看就要康熙六十一年了,他的本职工作绝对不容有失。

  回到值庐后,胤喝了几口茶,继续盖“知道了”的小印。

  胤抱着请安的题本,去内奏事处的路上,却碰见了匆匆赶来的魏珠。

  “愉王爷,万岁爷请您过去。”

  等胤见到康熙后,却见康熙面色一片铁青,正坐在炕上生闷气。

  不用问,一定是王的儿子,纠集很多御史,建议复立胤为太子,惹火了康熙。

  “臣儿胤,恭请圣安!”

  “起吧。”

  “谢汗阿玛恩典。”

  “你去一趟咸安宫,替朕去看看二阿哥。”康熙喘了几口粗气,径直吩咐了下来。

  “。”

  晚年的康熙,变得格外的多疑善变。

  王奕清他们,提议复立废太子为储君,康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胤是不是又出妖蛾子了?

  上次,胤居然利用明矾写无字信,妄图染指兵权,康熙反手就把咸安宫的太监、宫女和侍卫们,彻底换了个遍。

  胤由西华门进了宫,穿过慈宁宫,来到了咸安宫门前。

  在宫里,别处的宫墙,高为10米。

  咸安宫就不同了,康熙特意下旨加高宫墙,如今的墙高为五丈,也就是超过了16米。

  在巍峨的宫墙环绕之下,宫里的气氛显得异常之沉闷,到了咸安宫后,就更觉压抑了。

  此前,咸安宫的守卫,都是侍卫处的侍卫。

  自从,明矾密信事件之后,咸安宫就改由御前侍卫负责把守。

  胤这个御前大臣,正好是所有御前侍卫们的顶头上司。

  “御前二等侍卫,奴才善成,请愉王爷大安。”

  “罢了。”

  “谢愉王爷恩典。”

  “有旨意。”

  善成一听这话,赶紧领着门前的十几名侍卫,一起跪了。

  “上谕,著皇十五子、愉郡王胤,察视咸安宫,钦此。”

  “。”

首节上一节204/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