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百福死了,我的心呐,被切了一半。”老四一边叹气,一边絮叨着百福的诸多可爱之处。
胤不禁长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啊!
老四这个人,以前的性子格外的跳脱,话特别多。
后来,多次挨训斥之后,老四变得沉默寡言了。
别人肯定不清楚,胤却知道,老四养成了一个习惯:室内无人的时候,喜欢把心里话,偷偷的告诉百福或造化。
在现代,很多人宁可养条狗陪在身边,也不想走亲戚或是交朋友。
喂熟了的狗,忠诚得很!
在收入不高的时候,无论是走亲戚,还是交朋友,很容易收获白眼或背叛。
实际上,就算是胤自己,升到了副总裁之后,以前的绝大部分朋友,都断了来往。
因为,胤走背运的时候,陡然醒悟了,交酒肉朋友,真不如养条好狗!
不大的工夫,老十三也来了。
听说百福死了,老十三叹息道:“一定要厚葬。”
老四频频点头,说:“十三弟,你真懂我的心思,不瞒你说,我正有此意!”
接下来一个多时辰里,老四和两个好弟弟一起,仔细认真的商量了百福的后事。
等把一切谈妥之后,老四的心里舒服多了,不再唉声叹气了。
既然三兄弟凑到了一起,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及西北的战事。
老四问老十三:“十三弟,你觉得胤祯能打赢么?要知道,他可是从来没有带过兵啊。”
胤听见胤祯二字,就暗暗叹息不已,谁叫龙椅只有一把呢?
老四对老十四,已经到了直呼其名的程度了。很显然,将来的手足相残,在所难免!
老十三也从来没有带过兵,但是,他和丘八们一起待的时间很长,他的军事常识肯定比老四强不少。
但是,老十三心里明白,一旦老十四打了胜仗,接位的声势必定大涨。
这才是老四最大的担忧!
“四哥,以小弟之见,十四弟不可能速胜。”老十三侃侃而谈,给老四总结了老十四用兵的五胜五败。
胤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茶汤,不动声色的看了眼老十三。
老十三就像是老四肚子里的蛔虫一般,西北胜负的各种可能性,都被他说到了,可谓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胤看得出来,老四的心态,异常之纠结。他既怕老十四立下盖世奇功,从而增加了夺位的机会,又担心老十四吃了大亏,败光了大清的家底子。
要知道,朝廷在陕甘的十几万八旗兵和绿营兵,都是能征善战的精锐。
这些人若是战死了,大清很可能要亡!
“十五弟,你和准噶尔交过手,比较熟悉他们的战法,你觉得西北那边能打赢么?”老四目光炯炯的盯在胤的脸上,显然很想听他的看法。
老十三瞥了眼胤,他虽然没在畅春园里,却知道一个铁的事实:康熙每天要找胤商量前方的战事。
“四哥,以小弟的浅见,只要粮饷充足,十四哥几乎必胜!”
老十三不在乎兵权,他分析的五胜五败,纯属安慰性质。
胤就不同了,他必须在老四的心目中,竖立起铁口直断的兵法大家形象。
自古以来,皇族掌军,自来刺眼的属性。
胤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一直都是掌握兵权。但是,拿到兵权的最佳时机,只可能是在和通泊惨败之后。
那个时候,年羹尧和老十三都不在了,岳钟祺被关在大牢里,老四只能依靠胤带兵出征,狠狠的替他出气了!
至于,京师八旗家家带孝,又与胤何干?
PS:四点才回,更晚了,抱歉哈!
第246章 四川是个宝地
中午,胤进门的时候,发现康熙的书房里,站满了洋人传教士。
胤十分熟悉的白晋、雷孝恩和杜德美,都是一副标准大清官员的服色,顶戴花翎,补服朝珠,一应俱全。
其中,法国人白晋不仅是废太子的家庭教师,还曾经作为康熙的特使,专程回法国,拜见了路易十四。
“臣儿胤,恭请圣安。”
“起吧。”
“谢汗阿玛恩典。”
“小十五,你去看看,那是什么?”康熙抬起左手,笑眯眯的指向一旁的长条桌。
胤走到长条桌旁,定神一看,好家伙,整张长条桌几乎被一幅硕大的地图铺满了,而地图的名字就叫作《皇舆全览图》。
别人不清楚,胤心里却明白,其中的政治、军事意义,非同凡响!
截止到如今的康熙五十八年二月,《皇舆全览图》其实是全球地理学的最高成就,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部,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行图都更好,更精确。
不夸张的说,有了《皇舆全览图》的辅助,不管是用兵西北,还是用兵东北,都起到了如虎添翼的奇效。
“啧啧啧,真乃神图啊!”胤装模作样的研究了一番全览图,不时发出“由衷”的惊叹声。
胤走回到康熙的身旁,果断跪下,满是欢喜的说:“圣君临朝,创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人奇迹,臣儿为汗阿玛贺!”
还没等康熙说话,胤又补充说:“李世民带兵出征,如同盲人骑瞎马,只能靠猜。汗阿玛安坐于京城,便可决胜于千里之外,臣儿感佩之极……”
胤的马屁话,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拍得康熙抑制不住的心花怒花,得意的笑容根本遮掩不住。
“小十五,白晋他们应如何赏赐?”康熙的心情甚好。
“回汗阿玛,加官晋爵,赏宅赐地,他们肯定会更加卖力的替我大清出力。”胤非常了解洋人,口头奖励肯定不管用,必须给实实在在的好处,洋人才开心。
“那好,每人加官三级,赐宅一座,田地嘛,就赏一千亩吧。”康熙显得异常之慷慨大方。
然而,白晋却没有马上谢恩,而是跪下说:“皇上,加官和赐宅,可否换成新建一座救世主堂?”
“救世主堂……”康熙知道宗教的厉害,显得有些犹豫。
不过,白晋他们刚刚立下了大功,康熙也不好意思直接否决,便扭头看向胤。
“小十五,你觉得呢?”康熙故意把球踢进了胤的怀中。
胤心领神会的说:“回汗阿玛,救世主堂里的神父比信徒还多,若是太过空旷了,颜面上很不好看。以臣儿之见,还是加官三级,各赐宅一座,良田千亩吧?”
不等白晋辩解,康熙断然作出了决定:“准了!”一锤定音。
白晋毕竟在大清待了很多年,深深的懂得金口玉言的厉害,便不敢再争了。
康熙心里很清楚,位于北城蚕池口的救世主堂,其实是罗马教廷京城教区的主教座堂。
即使康熙对洋人传教士颇有好感,也很忌讳他们广修教堂。
所以,整个京城地区,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救世主堂。
深受儒学影响的康熙,对洋人传教,天然有着高度的警惕心。
实话说,鸦片战争打开国内之前,大清各地的救世堂,经常被官府找借口强行拆除。
不过,洋人传教士们,还真有毅力。官府今天拆了旧堂,过些年,他们又想方设法的建起新堂,如此周而复始。
打发了白晋他们之后,康熙笑眯眯的问胤:“鹿血如何?”
胤露出男人都懂的贼笑,小声说:“臣儿的体质远不如您,哪敢天天喝鹿血啊?”
被胤暗捧了一把,康熙的心情更是无比的舒畅。
不管是哪个时代,只要夸男人很勇猛,不可能不开心。
下值之后,因明日休沐的缘故,胤乘马车,径直回了王府。
胤刚换好便衫,就见乌林进来小声禀道:“爷,图里琛来了。”
“请他去内书房用茶。”
“。”
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嫌,胤不可能在王府里接见朝廷重臣。
不过,图里琛是胤的人,康熙早就知道了。
如今,在胤的门下,红顶大员仅只图里琛一人而已。
“奴才图里琛,请主子大安。”
“坐吧。”
“谢主子。”
等图里琛坐定之后,胤又吩咐人上了茶。
“爷,奴才听说,王中堂的长子王奕清,正四处串连御史们,打算奏请复立咸安宫的那位为太子。”图里琛小声禀报了一个新情况。
胤端起茶盏,略饮了一口,淡淡的说:“甭管他们的闲事,只要你不参与进去即可。”
“主子,您早就吩咐过了,只许单独奏事,不与任何人联名。奴才一直牢记于心,从不敢或忘。”图里琛站起身子,一本正经的做了解释。
“嗯,实话告诉你吧,他们必不能成事。凡是参与的御史,都不可能有好下场。”
图里琛是妥妥的自己人,胤便语重心长的透了点口风。
“主子,奴才一向独来独往,连个门生都没有。”
胤点点头,微笑着说:“你的资历尚浅,掌管一部之事,还须假以时日,明白吧?”
图里琛笑着说:“奴才几年前还是个六品微末小吏,骤然身居高位,已是诚惶诚恐,安敢这山望着那山高?”
图里琛对胤,真正做到了一切行动听吩咐,这令胤大为满意。
“三年一度的京察,即将开始了,你有想去的地儿么?”胤管着吏部,想帮图里琛换个好缺,几乎没啥困难。
“奴才一切听凭主子的吩咐。”图里琛的态度极其端正,既为胤的门下忠犬,就须一切唯胤马首是瞻。
“去外任可好?”胤也知道图里琛的性子,他不说话,图里琛肯定不敢乱提要求。
图里琛现为二品的红顶大员,若是出外任,至少是个一省巡抚。
“奴才都听您的。”
“嗯,四川巡抚出了缺,我尽量帮你争取一把。”胤向来不可能把话说死,就算是已经定了的事,也习惯性留有腾挪的余地。
陕西和甘肃巡抚,都在最前线,位置属实太过敏感。
四川那边主打防御,暂时无战事,却是西北大军,最主要的粮食供给省分之一。
说白了,只要把四川控制在手,左手可以牵制老十四,右手也可以掣肘年羹尧,一举两得也!
PS:五点才醒酒,更晚了,抱歉哈。
第247章 抓兵权
很快,宫里下了旨,图里琛外放四川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