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98节

  胤立场鲜明的说:“四哥,我带兵打仗还嫩了点,由你出任抚远大将军,才恰如其分。”

  不客气的说,就算是康熙真想让胤领兵出征,胤也会想方设法的推辞。

  大清的军事体制决定了,山陵崩时,谁在皇帝的身边,谁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当年,远在边境的扶苏,即使有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撑腰,不照样被赵高矫诏骗杀了么?

  大变将至之时,胤哪儿都不想去,只惦记着待在康熙的身旁!

  反正吧,这种很容易遭忌的所谓抚远大将军,谁爱当,谁去当,胤避之惟恐不及!

  康熙还能活几年?

  雍正朝的铁冒子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难道不比徒有虚名的抚远大将军,香出何止十倍?

  老四仔细的审视了胤的神态,发觉他是真心不想当这个大将军,不由暗暗长松了口气!

  胤一直是不改初心的好弟弟呐!

  但是,抚远大将军这么重要的职务,不推胤出来,难道要白送给老十四么?

  让老十四一下子掌握了这么大的兵权,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老四真不甘心!

第239章 气势不凡

  实际上,老四也有自知之明,就凭他的军事才能,真带了十几万精锐大军去作战,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令人纠结的是,若是老十四当了大将军王,老四实在是不甘心呐!

  在老四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选,其实是老十三!

  然而,康熙即使脑子抽风,选了老五或老七,也不可能搭理老十三!

  自从康熙四十八年开春之后,今上就再也没有单独见过老十三。

  老四心里门儿清,康熙若是一日杀三子的李隆基,以老十三当年的所作所为,他早就被赐死了!

  老十三彻底的出了局,胤贪图京城里的花花世界,不想领兵出征,老四自己又不是带兵打仗的那块料,这就很尴尬了!

  就在有些冷场之时,傅鼐忽然小声说:“爷,十三爷,十五爷,以奴才的一点浅见,这个大将军王,看似威风八面,像个香饽饽。实际上,考虑到皇上的年纪和身体,谁当了这个大将军王,也就意味着,已经无缘大位了!”

  老四有些诧异的看着傅鼐,虽然一时没想明白,却也知道,傅鼐绝非信口开河之徒!

  在老四的旗下,真有才干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除了年羹尧和傅鼐之外,其余的人,包括戴铎在内,都只能帮着跑腿,干点杂活!

  “爷,岂有圣躬时常违和,而把储君置于万里之外的道理?”傅鼐这么一解释,老四豁然开朗,呀,汗阿玛只怕是选定了他当继承人?

  老十三楞了一下,随即抬眼望向胤,两人的轻轻一碰,随即各自飘远了!

  “四哥,照我说啊,你早就简在帝心了。也只有你,才能撑得起大清的万钧重担!”胤毫不含糊的把老四捧到了天上,“除了四哥你之外,谁当皇帝,我都不服!”

  “四哥,十四弟太嫩了,居然被假相蒙蔽了双眼!”老十三没有直说,却间接的表露了这么一层意思:若是大位传给了老十四,就拼个鱼死网破!

  老四下意识的望向胤,胤冷冷的说:“四哥,你肯定没事,我和十三哥,就要大祸临头了!”

  言外之意是,你只要后退半步,我们两个就全完了!

  在任何一个小团体的内部,大佬天然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但是,大佬也不可能啥都说了算,必须参考骨干小弟们的意见。

  当年,袁项城被儿子用假报纸骗着称了帝。结果,因为北洋旧部们的集体反对,也只得被迫退位!

  因为,袁项城当了皇帝,北洋大佬们,就都没有当老大的机会了!

  放在当下,胤和老十三,一起坚持的事情,老四必须高度重视!

  在大家的一起劝说下,老四总算是打消了带兵打仗的念头!

  傅鼐说的很清楚,康熙的龙体不好,随时随地都可能驾崩。

  若是,老四领兵在外,等山陵崩时,谁来主持大局?

  与此相反,老十四带兵在外,看似很厉害。

  实际上,老十四手下官兵的家属,都捏在朝廷的手心里。

  只要老四当了皇帝,可以随意拿捏老十四!

  “四哥,若是十四弟当了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必须在他的身上,多花点心思。”老十三及时的提醒了老四。

  老四满是自信的笑着说:“我对你们的小嫂子是真爱,年亮工必不会负我!”

  说起年羹尧,就必须佩服老四的远见卓识了!

  早在很多年前,老四就因为年羹尧,而惦记上了年海棠。

  只是,事情出现了一点偏差,老四从利用年海棠的心态,变成了真爱她。

  换句话说,只要年羹尧不傻,一定会支持老四当皇帝!

  皇妃的亲哥哥,和老八的诸多小弟之一,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选!

  坦白说,老四越爱年海棠,年羹尧就越容易成为自己人!

  至于,年羹尧三心二意的不驯往事,暂时被大家集体遗忘了。

  大敌当前,怎么可以随便记仇呢?

  “十五弟说的对,不争即是争。只要不争,汗阿玛就不会防我!”老四的眼光,一向都很可以。

  用罢晚膳后,康熙再次翻了德妃的牌子!

  想当年,孝懿皇后佟佳氏安排德妃侍寝的想法,并不单纯!

  等老四出生之后,孝懿皇后完全禁止德妃见老四。

  为了活命,德妃只得忍气吞声的苟活着,只要有老四的地方,她一律绕着走。

  就算是孝懿皇后死了,德妃只要看见了老四,就抑制不住的想起了颤栗恐惧的往事!

  没办法,老四从小不在德妃的身边长大,即使是亲母子,感情也很淡!

  不爱,就不爱,德妃没办法强迫她自己!

  康熙喝了口茶,忽然问德妃:“我想派老四带兵出征,你别拖他的后腿!”

  德妃心里猛的一颤,却克制住情绪,小声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志在四方。请皇上放心,奴才绝不会拖他的后腿。”

  尽管德妃掩饰得很好,近在咫尺的康熙,依旧看出了她的情绪波动。

  德妃独宠老十四,和老四之间的母子感情很一般,康熙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康熙做梦也没有料到,德妃竟然偏心至此?

  不过,老十四终究还是走错了道,他一直和老八搅得很深。

  一旦,康熙传位给了老十四,以老八为首的旗主诸王,必定卷土重来!

  大一统的精髓是:朕躬一言九鼎!

  以老八的善于笼络人心,政治手腕很低的老十四,极容易被摆布成多尔衮没死之前的顺治。

  这是康熙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康熙奋斗了五十几年,一直孜孜不倦的削弱旗主诸王的势力。

  到头来,却被老十四折腾得一夜回到了进关前,叔叔可忍,婶子绝不可忍!

  康熙已经试探出了德妃的态度,就不再多说此事了。

  德妃极有宠,主要是,她不仅善解人意,还从不干政。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今上正式下旨,命皇十四子、贝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王,用正黄旗之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拉布坦。

  消息传出之后,八爷党的人,个个弹冠相庆!

  本朝入关以来,大将军王有且只有一个!

  即使是擅权乱政的多尔衮,也仅仅是奉命大将军而已。

  当然了,顺治为了麻痹住没儿子的多尔衮,故意尊他为: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没儿子,这真的是硬伤!

  因为顺治装得极其孝顺,多尔衮即使篡了位,也只能传位给嗣子多尔博了!

  论血缘关系的远近,多尔博和顺治,都是多尔衮的亲侄儿。

  所以,多尔衮冒着巨大的风险篡位,便宜的不过是另一个侄儿罢了,有啥意义呢?

  大将军王,虽然很厉害,却远不如康熙特许的正黄旗之纛的象征意义。

  因为,正黄旗大纛,乃天子之纛也!

  什么祭祖啊,拜庙啊,都不如正黄旗大纛的宣示意义!

  老十四毕竟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他克制住心里的狂喜,拱着手说:“八哥,小弟带兵离京之后,辎重诸事,就拜托您了!”

  老八表面上装作很开心的样子,心里其实苦涩难当。

  康熙暗示传位给老十四,就等于是的彻底掐断了老八上位的最后一丝希望!

  “十四弟,你就放心吧,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绝无二话!”老八当着所有人的面,郑重其事的表了态。

  老九最希望老八登基,但是,木已成舟,他也只得转而支持老十四了。

  “十四弟,我知道你的手头也不宽裕,这是十万两的会票,你先拿去零花!”老九从怀中摸出一张大额的会票,轻轻的推到了老十四的面前。

  老十四连连摆手说:“不能让九哥你太过破费了!”

  一贯不着调的老十,却笑着说:“十四弟,千万别嫌少,缺银子花了,我和九哥尽量帮你凑!”

  表面上,老九很会捞钱,也很有钱。实际上,老十也富得流油,家底子很是不薄。

  当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薨逝之后,康熙把她的遗物,全都赏给了老十。

  偏偏,老十很喜欢装守财奴,抠的出了名。

  十二月上旬,老十四带着出征的诸将,去太和殿领宴,受印。

  以老三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则眼巴巴的等在午门外。

  身穿蟒服的胤,位列郡王之首,恰好就站在老四的身后。

  胤正低头想事的时候,忽然听见了老四的声音。

  “十五弟,汗阿玛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也不怕捧杀了他?”话没说完,却余味无穷。

  嗯,老四多少有些沉不住气了!

  胤看了眼四周,见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这才小声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这时,大学士马齐,捧着旨意站到了午门前。

  “有旨……”

  以老三为首的所有人,全都跪了。

  “皇上谕和硕特部诸王贝勒台吉,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十四居然在午门外,骑上了骏马,径直出了天安门。

首节上一节198/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