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四对年海棠的专情程度,年海棠之子,必是新君。
到时候,老四临终的托孤重臣之中,胤不领衔,谁有资格领衔?
历史上,老四驾崩前安排的总理王大臣之首,就是老十六,其次是老十七,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在后边。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老四到时候忌惮胤了,只要老十六待在顾命重臣的行列之中,照样是万事可为也!
苏培盛十分机灵的亲自进来上茶,免得被外人看见了,年海棠和老四并肩而坐,还手牵着手的没规没矩。
当着老四的面,年海棠纵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和胤说,却不能说出口。
没办法,只能等年观音来的时候,姐妹两个再说知心话了。
从老四那里回来,胤的马车刚在府门前的停稳,就见琴书陪着几位贵妇人,一起从角门里出来。
琴书见胤回来了,赶紧蹲身行礼,挨个介绍了她的手帕交。
“爷,这位是参领夫人,这位是佐领夫人,这位可了不得,她是一等海澄公夫人……”
胤微微一楞,他也没有想到,琴书的手帕交之中,居然有一位公爵夫人。
现任一等海澄公名叫黄应缵,他是初代海澄公黄梧的侄孙。
收台湾时,就是黄梧提出了臭名昭著的迁海令。
三藩之乱时,黄梧这一脉的子孙,全都被耿精忠杀光了。
为了体恤功臣,康熙不仅下特旨,许袭12次,还把一等海澄公,让黄梧的侄儿黄芳世袭了。
胤对朝中的重臣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黄应缵没啥本事,就守着爵位,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罢了。
阿瞒的坏毛病,不过是胤的伪装保护色罢了。
一旦,抢人家老婆的次数多了,京城里肯定是人人自危。
那个名声,就真的坏透了!
出于礼教大防,胤只是微微颔首,便迈着四方步,径直进了王府。
次日早上,胤进请溪书屋的时候,赫然发现,年羹尧就跪在康熙的身边。
以老四的脾气,如果年羹尧提前通知了消息,肯定会设宴款待他,并叫胤和老十三一起作陪。
胤暗暗一叹,唉,佛祖只渡有缘人!
类似年羹尧这种死不悔改的家伙,胤即使想拉他一把,也没有丝毫办法。
见胤进来了,康熙笑着说:“亮工有壮志,他只须五千兵马,便可灭了准噶尔汗国!”
胤撇了撇嘴,年羹尧为了讨康熙的欢心,还真敢吹牛!
这就像是五年平辽一样,皇帝听着很舒坦,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历史上,若不是准噶尔人内部爆发了大瘟疫,让乾隆抓住了天赐良机,西疆问题很可能一直拖到清末,都无法解决。
康熙正在兴头上,胤自然不可能说扫兴的真话,便附和道:“亮工有此志气,实乃朝廷之福,国家幸甚!”
康熙晚年,最大的心病,便是准噶尔人对大清的致命威胁。
“小十五,若要对西疆用兵,何人可为帅?”康熙兴致勃勃的问胤。
胤毫不迟疑的说:“回汗阿玛,亮工可也!”
平定西北,少说也需要十几万人!
这么大的兵权,以康熙的性子,怎么可能给年羹尧呢?
顺水人情,胤不做白不做,年羹尧肯定会领情!
第216章 不赌没前途
年羹尧是康熙亲手超擢的封疆大吏,康熙自然心里有数,年羹尧除了喜欢吹牛之外,他的带兵能力,完全没问题。
但是,年羹尧和老八亲近的事儿,康熙也早有耳闻。
甚至,康熙还知道,胤瞧不上年羹尧,曾经狠抽过他。
本质上,胤和年羹尧不是一伙的。
所以,胤举荐年羹尧为帅,康熙并不认为是,邀买人心,而是为国抡才。
老八的坏,就坏在,九成以上的旗主诸王和满洲勋贵们,都支持他当新君。
康熙在位长达五十余年,他培养的心腹重臣们,大多和八爷党重合。
偏偏这些人,还真是大清的脊梁!
康熙若是不用他们,必将无人可用!
“亮工还需要磨砺。”康熙毫不迟疑的否决了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的可能性。
年羹尧退下后,胤哈着腰,说:“臣儿想接二十妹去臣儿的府上,小住几天,请汗阿玛恩准。”
大清的公主们,除了抚蒙的作用之外,几乎没有别的用处。
康熙毫不在意的说:“我知道你疼妹妹,准了!”
疼妹妹嘛,随便胤怎么去疼,都无关大局,无伤大雅!
“十六阿哥的年纪也不小了,朕打算让他管理骁骑营,你看呢?”康熙看似很随意的问。
胤心头一凛,赶紧找借口推辞,小声说:“回汗阿玛,十六弟从未带过兵,而且,他的性子比较懒散,怕是受不住军营里的束缚。依臣儿之见,不如命其协助臣儿,一起管理崇文门。”
崇文门监督衙门,收的是京税,管的是钱。
在大清朝,凡是捞钱的差事,都不可能触动康熙那颗敏感的心!
骁骑营管着城门,那个性质就迥然不同了。
“也不能太委屈了十六阿哥,就让他协助你,帮办镶白旗三旗事吧?”康熙说是商量,其实是决定。
到目前为止,胤身上的兼差确实很多了。比如说,管理内务府、管理步军衙门、管理镶白旗三旗事,都是真有实权的厉害差事。
让老十六从胤的锅里分食,既让老十六有事可干,又没有助长胤的权势,可谓是两全其美也!
由于胤的不结党,又多次立下护驾之功,康熙对他可谓是相当的信任。
“!”
既然康熙乐意提拔老十六,胤自然是乐见其成。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兼职太多,也非好事!
人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
管的太多,太杂,还不如专管一个领域。
“十六阿哥的年纪也不小了,该大婚了,呐,这是候选秀女的名单,你拿去看看吧!”康熙把一张纸片,顺着桌面,推到了胤的跟前。
胤拿起纸片一看,排第一位的候选女子,居然是满洲首相温达的第五女。
第二个也是出自名门望族,竟是礼部尚书赫硕色之女。
前四个备选女子,个个家世显赫,被胤很自然的忽略了。
第五名秀女,姓郭罗络氏,其父为三品官品级的能特。
所谓三品官品级,也就是享受三品官待遇的闲人罢了!
“回汗阿玛,十六弟并无雄厚的母族,理应低门娶妇,免得闹家务的时候,会吃大亏。臣儿以为,能特之女就挺般配。”
胤嘴上说的老十六,实际上,是在提醒康熙,他的嫡福晋翠晴,母族已经彻底垮了。
其实呢,根本不需要胤的提醒,康熙当然知道了,翠晴的娘家,也就是废太子妃的娘家,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到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勿使使一家独大。
在康熙朝,除了老十二之外,皇子的嫡福晋,大多家世很一般。
就算是废太子妃的母族石家,也不算是顶流的权贵世家。
废太子的母族,已经很强大了,再弄一个异常豪横的妻族,康熙即使躺在床上,也不敢合眼睡觉。
康熙很了解马齐,知道他是妥妥的八爷党,这才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老十二。
果然不出康熙所料,尽管女儿嫁给了老十二,马齐依旧支持老八。
家族的根本利益,怎么可能因为女婿而改变呢?
“俗话说的好,长兄如父。老十六的婚事,就由你这个哥哥做主。”康熙顺水推舟的认同了胤的提议。
胤觉得好笑,康熙若真想把温达之女,许配给老十六,直接指婚即可,又何必问他呢?
不过,康熙的既当且立,胤早就习惯了!
从清溪书屋出来之后,胤没去和张廷玉做伴,而是去老地方,拿起了钓鱼杆。
敢在畅春园内钓鱼,这是身份和权势的体现!
不大的工夫,一等侍卫纳喇善凑到了胤的身旁,小声说:“愉王爷,奴才遇见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只能求您老的援手了。”
胤心里明白,纳喇善其实是故意找个借口,目的是想和他套交情。
在大清朝的官场上,求人办事,其实蕴藏着几层意思。
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
你求人办成了事儿,并且重重的酬谢了,这就让上位者看到了你的价值,也就奠定了继续交往的坚实基础。
在京城里办事,即使是普通旗人,只要舍得砸钱,顶多绕三到五次关系,就可以找到有资格说了算的正主儿。
纳喇善,姓叶赫纳喇氏,其玛法非常有名,是顺治朝的重臣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很能生,共有八子。纳喇善的阿玛,就是其中的第八子绥和。
在满洲内部,因为总人数过少的缘故,一般情况下,斗争失败者的家属,顶多也就是流放宁古塔而已,并不会诛杀三族。
所以,鳌拜弄死了苏克萨哈之后,也没有继续整死他的八个儿子。
苏克萨哈,本是多尔衮的心腹,却在多尔衮摔死后,第一个站出来背叛多尔衮,实在是臭名远扬。
所以,康熙亲政之后,并未重用苏克萨哈的儿子们。
也是巧了,纳喇善也有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因为恩荫做了三等侍卫之外,其余的七个儿子都闲在家中,都指望着纳喇善的施舍。
隆科多担任一等侍卫的时候,短期内就发家致富了,除了他善于敲诈勒索之外,更因为他的亲爹是今上的亲舅舅佟国维。
纳喇善因为老祖宗有大污点,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出卖御前消息,以换取不菲的好处。
可是,大清的京城里,只要是靠俸禄过日子的官员,就没有不穷的。
客观的说,在老四没有搞出养廉银制度之前,官员们都被迫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大肆捞取好处。
当然了,养廉银并不是万能灵丹,大部分的官员们该贪还是贪。
其中的弊端是,老四只给了好处,却无法有效的监督官员们,迫使他们不敢贪污受贿。
在大清朝,即使是小小的知县,除了没有兵权之外,就是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土皇帝,其权力完全不受制约。
“你爽快点,径直说,要我做什么?”胤的手,并没有离开钓鱼杆。
“奴才厚着脸皮,想请愉王爷您给崇文门监督衙门的人打个招呼,让犬子补个监酒的差事。”纳喇善一点也没说错,他的脸皮比崇文门的城墙还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