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78节

  康熙的用人特点是:重用哈哈珠子、老侍卫和自家兄弟,格外警惕亲儿子们。

  这日,胤下值后,刚回府,就听说琴书出门见闺蜜了。

  女人嘛,喜欢拉着闺蜜,一起逛街、购物和八卦,乃是天性。

  胤也没放在心上,沐浴更衣之后,径直回了内书房。

  别看胤的女人众多,可是,大多怀了身子,唯一可以亲热的,也就剩下了琴书和林浅浅。

  琴书既不在,胤便搂着林浅浅,让她跨坐到腿上,笑眯眯的问她:“连春姬都怀上了,你也得加把劲哦。”

  实际上,林浅浅承接雨露的次数并不少,可就是怀不上,她自己也急的不行。

  这年头的顶级豪门之中,女人若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要么母以子贵,要么子以母贵。

  总之,女人离不开生儿子的事。

  别人不清楚,胤可是心里透亮的,老十三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之中,混得最差的一个,也封了贝勒。

  胤刚把林浅浅的红肚兜,扯到背后,忽听乌林在窗外禀道:“爷,琴书领着客人们,一起回来了。”

  林浅浅毕竟出身于江南大户,她情不自禁的冷笑道:“胆子也太大了,居然不禀一声,就领着客人上登门,眼里还有没有您?”

  胤微微一笑,说:“你们家的爹娘兄弟和姐妹,可都在皇庄里头作威作福,无人敢管吧?”

  上次,胤下江南的时候,林浅浅的娘家,也就是无锡方家,也被抄了家。

  现在,她的娘家人,无一例外,都成了胤门下的包衣阿哈。

  把汉人变成满洲权贵的包衣,那才是抬旗,必须请旨才有可能。

  王府的包衣阿哈,可不是旗人,而是胤可以随意使唤的奴隶。

  不过,有林浅浅贴身伺候着胤,皇庄上的庄头和太监们,不仅没把方家人当奴隶使唤,反而当成了祖宗供着。

  这年头的大清朝,还有什么风,比枕边风更厉害?

  林浅浅自知理亏,不该吃琴书的醋,便搂住了胤的脖子,娇滴滴的撒娇,“爷……”故意拖出长音,嗲得骚媚入骨。

  胤还客气个啥,像是打斯诺克一样,故意拉出了一个超级长杆。

  王府的东院和西院,分归翠晴和惠香掌管,琴书的身份本就见不得光,自然只敢带着客人们,来正院作客了。

  不过,胤所住的院子属于禁区,客人们肯定进不去。

  受现代人灵魂的影响,胤对身边的女人,都格外的宽容,没拿她们当奴婢或是贱妾看待。

  不管是带人游园,还是摆席宴客,也都随琴书去折腾了!

  畅快的收拾了林浅浅后,苏培盛来了,说是老四请胤过去议事。

  于是,胤换上一身便装,乘坐马车,悄悄的出了门。

  胤赶到的时候,老十三还没到,老四气咻咻的说:“真气死我了,弘时居然把师傅打了!”

  弘时的问题,其实和当初老十八的问题,大致相仿。

  弘历和弘昼,还在吃奶,也不知道,会不会夭折。

  如今的老四,只有弘时这一个超过了十岁的儿子。

  不管怎么说,老四对弘时,那可是相当的溺爱,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更舍不得让他吃苦。

  结果是,溺爱之下,尽养畜牲。

  上次,康熙在畅春园召见诸皇孙的时候,十分嫌弃的吩咐老四,让他赶紧把弘时带回去,以后别来现眼了。

  可问题是,老四终究舍不得把弘时,吊到房梁上,狠狠的打。

  说实话,八岁以前打一打,很可能有用。

  但是,弘时都虚十二岁了,正是青春逆反期,再拿鞭子抽他,效果已经不大了。

  教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和训狗有点相似。

  狗第一次龇牙护食的时候,主人马上拿棍子打脑袋,多打几次,就不敢了。

  胤的儿子,当初第一次偷钱的时候,才九岁。胤硬是狠下心肠,拿着衣架,把亲儿子的小屁股股抽肿了,好多天只能趴着睡觉。

  不过,胤不可能插手老四的家务事,除非是年海棠的儿子。

  因为年观音的关系,年海棠的儿子和胤是双重关系,既是侄子,又是外甥。

  “四哥,我觉得吧,弘时还是太闲了,应该给他找点正经事情做。”既然老四问了,胤总要有个态度嘛,就建议说,“不如把他送去庙里,吃一段时间的素斋饭,尝点苦头。”

  所谓的太闲了,其实是生活条件太过优越了,换了个说法罢了。

  从胤到弘时,就一个问题,被父亲溺爱坏了!

  等到弘历懂事的时候,老四已经是雍正了!

  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不仅其丑无比,而且,一直无宠。

  而弘时的生母李氏呢,实际上,在年海棠进府之前,她也享受的是独宠的待遇。

  老四年轻的时候,宠着李氏,让李氏连生了三个儿子。只可惜,李氏福薄了,前两个好儿子,弘和弘昀在弘历出生前,就先后夭折了。

  进入中年之后,老四又对年海棠爱不释手,几乎夜夜睡在她的枕边。

  “四哥,我倒觉得十五弟的主意好,就是要让弘时多吃点苦。若是在庙里还不行,就让他跟着我去风餐露宿吧!”老十三进门的时候,正好听见了胤的建议。

  PS:喝过了量,吐了好几次,手一直发抖,还是保证不断更。各位爷先看着吧,想骂就骂,不删评。

第215章 至关重要的搭线

  胤和老十三,意见一致的情况下,老四大多听得进去。

  “好,就听你们的,把弘时送去戒台寺,先住半年再说!”老四也知道,不能继续溺爱下去了。

  在雍王府用罢晚膳后,胤本想告辞离开,却不料,年海棠派人来告诉老四,她想见见胤和老十三。

  实际上,胤早就想见年海棠了。只是,受限于男女大防,胤不能主动提出这种无礼的要求罢了。

  老四是真宠年海棠,他没有丝毫的迟疑,便吩咐了下去。

  “来人,请海棠出来,拜见两位亲叔叔。”

  在大清朝,叔叔,指的是丈夫的弟弟。叔父,才是侄儿对父亲之弟的尊称。

  室内都是比老十四亲得多的弟弟,老四也就没有命人架起屏风。

  不是老四说破,老十三根本就不知道,年侧福晋的小名是海棠。

  在礼教森严的大清,女人的小名,只有丈夫和年家至亲,才能知道。

  “请十三叔、十五叔大安。”年海棠进门后,很规矩的双脚平行,双手扶膝躬腰,膝盖略弯屈如半蹲状。

  胤久闻年海棠乃是祸国殃民的绝顶美人儿,今日一见,果是名不虚传。

  这么说吧,以胤的超高见识,也必须承认,年海棠的美貌程度,冠绝整个大清!

  老十三和胤,几乎同时侧身闪避,不敢受了年海棠的全礼。

  他们两个都是跟着老四混的,对于老四最宠的侧妻,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

  年海棠缠着老四,嘴上说是要见老十三和胤,心里真正想见的只能是胤。

  在年家三姐妹之中,年海棠的大姐是真没福气,嫁的是很没出息的胡凤。

  胡家和年家是旗下世交,年家大姐嫁入胡家,属于是指腹为婚的概念。

  如今的胡凤,都三十多岁了,依旧没有正经差事可做,只能跟着老四打杂。

  等雍正登基后,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皆非雍藩旧人,却都获得了破格重用。

  而胡凤这个王府旧人,明明有年贵妃和年羹尧的裙带可依,却仅仅从七品知县升任苏州织造而已。

  可想而知,胡凤的能力,根本不入老四的法眼。

  胡凤和胤,有如草鸡比凤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老四也知道年海棠的心思,便主动拉着她的小手,给胤介绍说:“你小嫂子天天盼着见你和十三弟,今儿个总算是见着了。”

  既然老四直接定了年海棠的身份,胤主动鞠躬说:“小弟胤,请小嫂子大安。”

  老十三和四福晋的感情极深,发自内心的不想认年海棠作小嫂子。

  可是,在老四的逼视下,老十三只得捏着鼻子,拱手说:“小弟胤祥,请小嫂子大安。”

  “十五叔,我二姐是个可怜人,还请您老多多怜惜。”年海棠再次蹲身行礼。

  胤心里有数,以年观音的封疆嫡女身份,被贬为连妾都不如的贝勒府格格,纯属是无妄之灾。

  谁叫年观音参加选秀的时候,因太过狐媚气,勾起了当今皇太后对董鄂妃的憎恨情绪呢?

  所以说,这人呐,运气也极其重要!

  不过,只要有年海棠撑腰,等雍正继位之后,年观音少不了一个亲王侧福晋的名分。

  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和硕亲王可以有四个侧福晋,而郡王只能有两个侧福晋。

  当今皇太后还活着时候,即使胤有心抬举年观音为侧福晋,也没胆子上折子。

  要知道,康熙对当今皇太后,那可是出了名的会装孝顺。

  “屋子里也没有外人,大家都坐下说话吧。”老四这么一说,老十三算是彻底明白了,四福晋在雍王府里,已经被边缘化了。

  不谈美貌,仅谈功利。

  四福晋的五个兄弟,全是提笼架鸟、眠花宿柳之辈,竟无一人成器。

  反观年海棠的母族之中,她亲二哥年羹尧,是青年骤贵的川陕总督。她亲大哥年希尧,喜欢西洋的玩意儿,尤其精通烧瓷器,也算是颇有所长了。

  这年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再有年海棠的盖世娇颜衬托着,原本就是中人之姿的四福晋,拿什么和她比?

  宾主落座之后,老十三赫然发现,年海棠不仅座位紧挨着老四,而且,两口子的手,居然紧紧的牵在一起。

  尼玛,太腻歪了,老十三不忍直视的扭过头去。

  胤笑眯眯的望着大秀恩爱的老四,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个经典朱批:朕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别人完全不清楚,胤却知道,老四现在的低调,算是彻头彻尾的伪装。

  老四的手,被年海棠轻轻的捏了一下,他随即会意,便笑着对胤说:“年家的二姐儿,待在你的后院里,也怪闷的,应该多出来走动走动。”

  实际上,胤早就想让年观音,经常过来陪着年海棠了。只是,苦于没有好借口罢了。

  既然老四主动发了话,胤很自然的顺水推舟,笑着说:“四哥所言甚是,回头啊,小弟我让她多来四哥你这里,陪着小嫂子说说话,聊聊天,逛逛街,听听戏!”

  顺着老四的兴头,胤故意扩展了年家姐妹两个的活动范围。

  年海棠之所以短命,其实和乾隆的白月光,那位富察皇后的早崩,有着大致相仿的原因:亲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夭折,太让人抑郁了。

  历史上的年海棠共出三子,这三子之中,但凡有一个活到成年,皇位就没有弘历什么事儿了!

  乾隆的富察皇后,也是一样的悲剧。她的两个儿子,只要有一个活下来,嘉庆就只能乐为贤王。

  胤的想法,也并不复杂,就是想借助于年观音随时进出雍王府的便利,暗中采取现代的各种手段,让年海棠的儿子们,不至于都夭折了。

  到了雍正晚年,因老十三的身体很不好,薨得早。新皇帝的事儿,和他完全无关。

首节上一节178/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