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47节

  张廷玉觑见胤挨了踢,他原本悬在半空中的心房,反而稳稳的落回了肚内。

  好厉害的十五爷啊,简直摸透了今上的心思!

  这一刻,张廷玉对胤,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无以复加!

  今上要杀废太子,胤若不苦苦求情。将来,等今上后悔之时,必然会往歪处想:你是不是惦记着储君之位,这才盼着胤死啊?

  实话说,兴兵作乱的废太子,那是真该死!

  可是,赶上了康熙这个不杀亲儿子的皇帝,不管是张廷玉,还是胤,谁敢不替胤求情?

  若是老四当了皇帝之后,弘时胆敢兴兵作乱,早被砍死了!

  人和人,真的不同!

  晚年的康熙,逐渐走上了大兴土木、骄奢淫逸的道路。但是,不杀亲儿子,确实算是他的一个人性闪光点!

  胤酝酿了一下情绪,忽然大吼了一嗓子:“汗阿玛,你打死臣儿吧,打死了,臣儿就不劝了!”

  PS:又是凌晨三点,三更送上,感恩诸位爷们的支持,赏的月票居然爆了。月票超过8000张,今天继续三更。

第181章 二废太子(7)

  “乱臣贼子,若不杀了,焉能服众?”康熙差点气昏了,厉声喝道,“滚,都滚出去!”

  胤和张廷玉,不约而同的长舒了口气,滚得好,滚得妙啊!

  张廷玉多少有些沉不住气了,下意识的迈步想出殿。只是,腿刚动,他就意识到了失礼,赶紧又把腿收了回去,让胤先滚。

  胤倒是和平时一样,迈着几乎一样的沉稳步伐,率先滚了出去。

  此时不滚,更待何时?

  只要滚出去了,康熙就算是把胤碎尸万段了,也和胤没关系。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胤还是太子的时候,胤享受过他的半分关爱么?

  张廷玉其实也和胤一样的心思,天家骨肉相残的泼天大祸,借他八百个胆子,也不敢瞎掺和。

  保持中立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他被腰斩的罪名是: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任安本是卫青的门客,被卫青推荐给了刘彻,这才身居要职。

  只是,胤刚走出殿外,不足十步远,就被魏珠又叫了回去。

  “上次,托合齐居心叵测之时,朕念在旧情的份上,饶了梁九功那个狗奴才。谁料,他竟敢带人泼油纵火,唉,实在是不能再留了,扔去外头喂了野犬吧。”

  康熙没再提胤之事,胤的脑袋又没被门夹了,自然不可能主动往深渊里跳。

  “!”

  胤心里透亮,康熙让他亲自出面,送梁九功上路,显然是不放心别人。

  实话说,不可告人的宫闱之秘,一旦被泄露了出去,很可能影响康熙的声誉。

  年近花甲的康熙,图名之心,比任何时候都重,自然担心圣君变成了昏君。

  梁九功这小子,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数都数不清楚了!

  必须灭口!

  胤带着大批侍卫来到柴房门口,听见杂乱脚步声的梁九功,慌忙从柴堆里爬起,惊恐的望着房门。

  “开门!”

  胤的声音,就算是烧成了灰,梁九功也听得出来。

  很可惜,梁九功被反绑住了双臂,嘴也给堵上了,哪怕急得额上冒汗,也只能发出呜呜声。

  梁九功的身上,肯定藏了诸多秘密。而且,这些秘密,胤也很想知道。

  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胤别说问这些秘密了,和梁九功多说半个字,他都不敢。

  “来呀,送梁九功上梁!”

  胤就站在柴房的门口,故意没进去,径直下达了送梁九功归西的命令。

  “!”

  梁九功吓得魂不附体,屎尿横流,乱蹬着两腿,嘴里呜呜不断。

  胤负手立于门前,默默的看着,瘫软成泥的梁九功,在八个侍卫的挟持下,脖子被挂进了白绫活套之中。

  借助于明亮的阳光,胤看得还算清楚。

  此时此刻的梁九功,两眼都哭肿了,袍摆湿答答的沾在腿上,像水一样的稀屎,持续不断的滴落到地上,散发出难闻的臭骚气。

  唉,这便是站错了队的可悲下场!

  想当初,身为皇子的胤,就因为极不受宠,居然要尊梁九功为梁老爷,何其荒唐?

  胤故意没动地方,直到侍卫们一起松手,梁九功悬在半空中,杂乱无章的乱蹬双腿之时,他才缓步走了过去。

  由于自重的缘故,梁九功的脖子,被白绫活套越勒越紧,连呜呜声都发不出来了。

  视线偶尔相交之时,梁九功惊恐的发现,胤的嘴角居然噙着一丝胜利者的微笑。

  直到此时此刻,梁九功才恍然大悟,胤早有杀他之心!

  梁九功刚刚咽气不久,就见郭守义急匆匆的跑来,隔着老远喊道:“传万岁爷口谕,留梁九功一命!”

  梁九功如果还活着,听了这话,肯定猜得到,胤就是故意想杀他。

  很可惜,胤动手太快,郭守义来得太晚了。

  此时,挂在梁上的梁九功,已经一动不动的死透了!

  宫里的潜规则,不怕皇帝想杀人,就怕皇帝要反悔!

  康熙想留梁九功一命,梁九功却被胤抢先杀了。

  这事吧,胤就是奉旨行事,乍一看,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

  偏偏,从此以后,宫里的太监们,包括魏珠在内,都怕极了胤。

  嗯哼,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将来,山陵崩之时,若无畅春园内的可靠内应,胤怎么可能知道,康熙的真实状况呢?

  胤回去复命之后,康熙听说,梁九功已经死了,不由长叹一声。

  都是天意,只能怪梁九功的运气,很不佳了!

  讨逆檄文明发天下之后,康熙并没有急着命胤率军去追击阿喇布坦,而是静静的等待着好消息传回来。

  这年头的蒙古王公们,几乎全是墙头草。

  康熙和胤,谁赢了,他们就跟谁卖命,此所谓西瓜偎大边。

  现在,局势已经彻底明朗了,康熙完胜!

  所以,檄文和赏格传到之时,整个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集体沸腾了。

  痛打落水狗而已,就可以每年多拿几千两银子的大实惠,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结果,在蒙古王公率军的持续围攻之下,阿喇布坦实在顶不住了,居然绑了胤,来向康熙请罪!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更何况,仅仅是翁婿呢?

  康熙早就料定,檄文传遍大草原之时,就是胤的脑袋或是他本人被带来见他之日。

  总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窝藏胤,可不是窝藏普通的杀人犯,那是要死全族的重罪,后果极其严重!

  只是,胤被抓回来后,康熙显得很为难。

  杀了吧,严重影响圣君临朝的好名声。

  不杀吧,万一,老八也跟着仿效呢?

  康熙思前想后,最终还是信任胤,便单独把他叫进了寝宫里。

  “小十五,此间只有朕和你,你说实话,二阿哥应如何处置?”

  连续几日,康熙只要眼睛一闭,就是钢刀砍掉胤脑袋的血腥场面,始终挥之不去!

  实际上,按照大清的惯例,即使是一般的旗臣犯了死罪,也都会赐一条白绫,赏个全尸,以成全大清的体面。

  更何况是,当了四十几年太子的胤呢?

  “汗阿玛,二哥纵有一千个不忠,一万个不孝,总还是臣儿的二哥!”

  胤清楚的知道,他今天不表明态度,肯定会把康熙得罪死。

  一直以来,胤都是利用,小错不断、大错绝对不犯的方式,敷衍应对康熙可能的猜忌之心。

  今天就不同了,室内就父子二人,还是康熙的寝宫,已是避无可避的必须表态了。

  “收起你奸滑的那一套,说重点!”康熙也很了解胤的脾气,这家伙啊,如不逼紧一点,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溜走。

  胤哈着腰,小声建议说:“汗阿玛,能不能这么着?对外头,就说赐了白绫,实际上,囚于宫中的绝对僻静之处。”

  “若是外头起疑了,怎么办?”康熙眼前猛的一亮,赶紧追问胤。

  “汗阿玛,若是派魏珠去送饭,消息应该不至于走漏出去吧?”

  胤比谁都清楚,梁九功死后,整个宫里,就数魏珠最有实权。

  话句话说,只有魏珠才有一手遮天的实力和影响力!

  若是不把魏珠牵连进去,谁负责看守胤,都肯定会走漏出消息。

  反正吧,哪怕惹怒了康熙,就此丢官罢爵,胤也不可能建议康熙,杀了二哥胤!

  老大被圈在郡王府里,一直当猪养呢,胤怎肯学他?

  “那么,派谁看守二阿哥最合适呢?”康熙目光炯炯的盯着胤,两眼一眨不眨。

  胤故作沉思状,斟酌了良久,这才建议说:“汗阿玛,以臣儿之见,郭守义和魏国柱,就挺合适的。”

  看守胤,和看守老大,性质迥然不同!

  老大是被公开圈禁的,看守他的人,该站岗站岗,该回家抱老婆就去抱老婆,日常生活丝毫也不耽误。

  看守胤就不同了,稍微有个不慎,若是走漏了消息,就很容易给老八一个错误的示范。

  哦,胤起兵谋反,居然没死,那我也可以学着干了?

  这不等于是鼓励老八搞玄武门继承法嘛?

  康熙仔细一想,胤的建议,显然十分周全。

  郭守义和魏国柱,都是梁九功的心腹干儿子,嘴巴也都很紧。

  派他们两个,贴身去照顾胤,确实是很合适的安排,泄密的风险,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等胤老死了,郭守义和魏国柱,一人赐一条白绫,扔去中官村的乱葬冈,连个替他们申冤的人都没有。

  因为,康熙很清楚郭守义和魏国柱的底细。他们都是直隶香河人,家里人都饿死干净了,逼得没办法了,这才净了身,进宫当太监混口饱饭吃。

首节上一节147/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