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25节

  佟家一门,有两个承恩公,其实都和皇后有关。

  康熙亲政之后,推恩追封亲妈佟妃的父亲佟图赖,为一等承恩公。后来,这个公爵被佟国纲和鄂伦岱父子二人,先后承袭。

  佟国维的一等承恩公,则是因为,他的女儿佟佳贵妃,在死前一天,被册为皇后。

  一门两后的老佟家,实为康熙朝的第一豪门。

  说句大实话,老四一直认隆科多为舅舅,肯定有看重老佟家的意思。

  只可惜,佟国维、鄂伦岱和隆科多,起初都看不上老四。

  尤其是隆科多,这家伙先跟着老大混,后跟着老八混,有段时间还和老三格外的亲近。

  也是巧了,胤的队伍经过佟国维的公爵府时,正好撞见了,准备出门去畅春园的佟国维。

  佟国维毕竟是康熙的亲舅舅,胤从轿内出来,主动给他请安。

  “请舅祖安。”

  佟国维不敢无礼,侧身闪避的同时,也扎下深千,恭敬的说:“请愉贝勒爷安!”

  繁琐的礼数折腾了半刻钟后,佟国维这才腾出空来,笑眯眯的问胤:“十五爷您,意欲何往?”

  胤心想,你们老佟家尽出妖蛾子,康熙总跟在后头擦屁股。

  “回舅祖大人,隔壁公府里的两位表叔,居然拔刀相向,汗阿玛命我过来劝慰一番。”

  尽管,胤说的很客气,但是,佟国维一听就知道,康熙必是命胤过来警告鄂伦岱和法海这一对兄弟冤家。

  “唉,老夫的这两个侄儿,简直是无法无天,也就是皇上才管得住了。”佟国维这话乍一听,也没啥,真要细想,明显偏向了鄂伦岱。

  鄂伦岱紧跟着佟国维,一起投靠了老八。

  法海呢,则是老四的诸多汉文师傅之一。

  不过,胤心里很有数,老四最尊敬的师傅,必是顾八代。

  只不过,老四只学到了顾八代的学问,却没学到顾八代可开十二力弓,一箭三星中靶心的骑射神技。

  出于尊重长辈之意,胤硬是等佟国维登轿走了,这才继续往里走。

  公爵府门前的护卫们,早就看见了胤的队伍,赶紧通禀了进去。

  落轿之后,胤的双脚刚落到地面上,就见鄂伦岱、法海和夸岱,这三兄弟一起站在大门前。

  只是,这三兄弟,都相距甚远,两两之间,至少隔出去三个身位。

  一看就知道,兄弟之间,大大的不和睦!

  “有旨!”胤负手而立,冷冷的宣布了来意。

  鄂伦岱赶紧吩咐人,摆设香案,准备接旨。

  在三兄弟的陪同下,胤被迎进了公爵府的正院正房。

  “上谕,尔鄂伦岱、法海,不过是朕之表亲而已,安敢拔刀相向……”胤板着脸,原汁原味的转述了康熙的原骂。

  康熙是出了名的大毒舌,他骂人的话,足以令人无地自容。

  别看鄂伦岱连康熙都不怕,却对胤极为忌惮!

  上次,鄂伦岱看不起胤,屡次抢先妄动。结果,在胤和太子的暗中交易之下,被抽得体无完肤,养了很久的伤,才敢公开露面。

  胤骂完之后,冷冷的说:“两位表叔都听好了,汗阿玛说了,再敢有下次,一律打发去替皇祖考守陵。”

  “!”鄂伦岱乖乖的低了头,法海依旧不服气,却也不敢炸刺。

  胤看出法海的愤愤不平,却故作不知的样子,语重心长的说:“家不和,外人欺,两位表叔还请自重自爱!”

  这也就是权势滔天的胤了,如果换成老四的话,鄂伦岱真敢当面怼他。

  实际上,老四真的很擅长伪装,他明明是一条铁汉子,在整个康熙晚年,却硬是装成了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绵羊。

  客观的说,老八、老九和老十,都被老四骗得很惨。

  其中,尤其是老九,被老四卖了,还要帮着数银子。

  毙鹰事件后,挨了狠骂的老八,被圈禁于宗人府。脑袋不清醒的老九,居然私下找老四商量,怎么营救老八?

  更有甚者,康熙驾崩之后,老四已经登上了大位,老九的亲妈宜妃,居然还和以前一样,异常放肆的跪在准太后德妃的前边。

  胤警告完毕之后,法海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急忙说出了心里话。

  “请十五爷转奏于皇上,奴才不想继续待在公爵府里,乐意自己出银子,新建宅第。”法海匍匐于地,哭着恳求胤。

  胤心里有数,佟国纲战死后,康熙曾经说过,等他万年之后,佟家兄弟才许分家。

  所以,法海即使再不乐意,也只得和可恶的鄂伦岱,共居于一宅。

  “早点滚,滚晚了,老子拿刀子砍死你个贱婢生的孽种!”鄂伦岱竖手指着法海,不顾体面的破口大骂。

  胤没说话,只是冷冷的盯着鄂伦岱。

  鄂伦岱本想继续骂下去,可是,终究还是心虚,骂声越变越小,终至没了声息。

  PS:抽空用手机码的,先凑合着看,差的1000字,一定会补上的。

第158章 管相

  老佟家的家务事,胤真心不想管。

  可是,胤既然在场,就由不得鄂伦岱太过张狂了!

  鄂伦岱看不起法海,那是佟家的家务事,和胤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但是,当着胤的面,骂的很恶毒,这是看不起谁?

  俗话说的好,恶人自有恶人磨!

  不怕康熙的鄂伦岱,唯独忌惮胤一人尔!

  见鄂伦岱不敢骂人了,胤冷冷的说:“拔刀砍弟,即使是平民之家,亦为大忌,不可再有。”

  鄂伦岱犹豫了一下,“嗯。”声音极小,不仔细听,根本听不见。

  既然鄂伦岱变相的服了软,胤也没有继续逼他认错。

  只要重视亲情的康熙还活着,鄂伦岱就可以一直欢快的跳下去。直到,老四登基之后,鄂伦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从公爵府出来后,一直默不作声的梁九功,忽然说:“谁都不怕的鄂伦岱,居然也知道怕了?”

  梁九功这显然是拐着弯子的大拍胤的马屁,意思是说,鄂伦岱谁都不怕,就怕胤发威。

  胤淡然一笑,梁九功这个没蛋的家伙,不可能乱说半句话。

  最近,护军和大太监之间,在胤的调和鼎鼐之下,合作的十分愉快。

  太监们倒卖玉杵,护军们则暗中倒卖针线,互不干扰,各得其利。

  在宫里,绝大部分嬷嬷和姑姑,都是穷人。

  晚上,宫门一关,嬷嬷和姑姑们,除了和太监对食之外,也就是睡大觉了。

  护军们倒卖的针线,看似不起眼,实际上,解决了嬷嬷和姑姑们,长期的赚钱的问题。

  反正吧,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着空闲的时间,做点针线活,积攒一点出宫后的养老钱。

  这年头,宫里的嬷嬷和姑姑们,一旦放出宫去后,个个都面临重新谋生的大问题。

  擅长针线活,显然是门技术活,将来总有口饱饭吃。

  实际上,大部分护军,虽然领的是铁杆庄稼,但是,只要家里添丁进了口,就必然入不敷出。

  现在,护军倒卖一点针线,嬷嬷和姑姑做点针线活,积攒点养老本,正好两全其美,各有收获。

  不过,以胤对梁九功的了解,这个眼里只有银子的死太监,肯定想开拓新的垄断财源。

  有些事情,胤即使睁一眼闭一眼,也无关紧要。

  可是,有些犯忌讳的事情,胤不可能视而不见。

  回畅春园交旨之后,胤接着帮康熙处理大量的请安折。

  康熙每天需要处理的题本,混杂着大量的请安折,而正经的政务,多则一百多份,少则几十份。

  进入康熙五十年后,康熙逐渐怠政,不大乐意继续在请安折上浪费时间。

  说实话,每天处理大致差不多的事情,持续几十年之久,心态上就累得很。

  胤就给康熙提了个小建议,单独刻一个小印,印上就三个字:知道了。

  知道了的小印,用朱砂印泥,盖在请安折上,替康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如果是在位时间较短,威望不足的皇帝,这么干的后果,就是被清流言官们的口水,喷得体无完肤。

  可是,康熙现在举目望去,朝堂上,莫不是他亲手提拔的重臣。

  这就有了偷懒的基础!

  现在的清溪书屋里,首席秘书张廷玉负责替康熙整理重要题本的节略,方便康熙作出精准的批示。

  胤呢,就协助康熙,给请安折盖上“知道了”的小印。

  客观的说,有了胤和张廷玉的协助,猫在畅春园里的康熙,睡觉睡到自然醒,已是常态。

  时间一长,远在皇宫里的内阁,逐渐丧失了决策权,沦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

  真正的相权,则逐渐由胤和张廷玉,联合执掌。

  康熙肯定不傻,为了避免皇权旁落,张廷玉这个没有掌握兵权的汉臣,负责的多是军国大事。

  而所有内廷及皇族宗室的杂务,则都归胤打理。

  如今的康熙,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他有大把的时间,睡懒觉、听戏、赏景、抱美人、吟诗作词。

  怠政的问题,只要在位时间过久的皇帝,几乎普遍存在。

  没办法,偷懒才是天性,勤政其实是例外。

  前明的内阁草创之时,大学士仅为五品小官而已,却逐渐侵夺了外朝的实权,变成了掌握票拟权的阁臣。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相权机构从丞相府、尚书台、三省六部、都堂、内阁,呈现出逐渐走弱的大趋势。

  等老四发明了军机处之后,相权就彻底被皇权所驯服。

  到了乾隆晚年,所谓的中堂们,已经沦为跪述旨意的高级秘书。

  不过,清初时期的权力架构比较特殊,一直是皇帝和旗主共天下的大格局。

  在康熙朝,掌握了很多牛录的旗主王公们,始终都是皇权最大的敌人!

  没有兵权的汉臣们,都是皇帝的附庸。

  有些嘴贱的人,暗中给胤起了个很厉害的绰号:管相。

  说实话,管相这个绰号,十分中肯的诠释了,胤几乎无所不管的显赫地位。

  “小十五,显王府很不太平,你替朕瞧瞧去!”康熙使唤起胤,可谓是得心应手。

  举凡皇族宗室闹矛盾了,外戚动刀子了,满洲勋贵们又不老实了,康熙只要派出胤,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现任显亲王衍潢,是肃亲王豪格的曾孙,也就是胤的侄辈。

首节上一节125/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