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0节

  因为站错了队,跟错了大阿哥,隆科多确实走了背运,从副都统被贬为一等侍卫。

  但是,只要隆科多还在御前当差,内务府里的事情,他都可以说得上话。

  在皇权砖制时代,距离皇帝越近,个人的影响力越大。

  比如说,曹丕篡汉之后,他的宠臣吴质,就曾经当众羞辱大将军曹真。

  曹真不仅是曹家的宗室,还是兵权在握的大将军,却敢怒不敢言。

  这年头,不管是皇帝,还是满洲重臣,都有软肋。

  隆科多的软肋,就是玉柱和李四儿。

  胤直接给内务府总管赫奕打个招呼,李四宝补马甲的事情,也肯定可以获得圆满的解决。

  但是,胤不想暴露了李四宝和他的亲密关系,通过隆科多在中间转个手,更方便掩人耳目。

  李姑姑异常欢喜的和李四宝跪了个并排,领着养子一起,重重的磕了好几个响头。

  “谢爷的抬举,奴婢正在犯愁四宝将来的出息呢。”李姑姑是从宫里出来的,她自然明白,在内务府护军营补个马甲的差事,绝对算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众所周知,上三旗护军营的待遇,无论地位还是收入,都远远高于下五旗的护军营。

  内务府的护军营,负责守卫紫禁城和畅春园。而下五旗的护军营,守卫的则是各大王公贝勒府。

  这能一样么?

  提前很多年,在关键的位置上,下闲棋,布冷子,胤也是跟着某位大宗师学的好手段。

  往往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以前看似不起眼的冷子,很可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胤是来施恩的,不是来添乱的,他坐了大约半盏的工夫,便起身离开了李家。

  李姑姑知道分寸,没敢张嘴请胤留下喝喜酒,只得陪着胤往外走。

  堂堂皇子,和三教九流的贩夫走卒们凑在一起喝酒,成何体统啊?

  从李姑姑那里出来后,李鼎提议说:“爷,时辰尚早,不如去天桥瞅瞅杂耍?”

  客观的说,胤身边的四个哈哈珠子,大家年纪相仿,正是爱玩,爱热闹的时候儿。

  “你们去吧,我乏了。”胤瞥了眼跃跃欲试的玉柱,不想扫了他们的兴致,很干脆的就地分道扬镳。

  照规矩,皇子们的哈哈珠子,可以凭腰牌直接进宫。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能在外朝部分行走,而无法进入内宫。

  紫禁城内的外朝部分,指的是,乾清门以南,包括三大殿在内的广大区域。

  以乾清宫的内右门和内左门为界,这二门以北,便是内廷。

  胤进了神武门后,刚要右转回乾西三所的住处,迎面撞见了黑铁塔似的老大。

  老大胤,生母惠妃乌拉纳喇氏,郭罗玛法(外祖父)是五品郎中索尔和。

  客观的说,老大的母族,也没啥势力,甚至还不如李煦那样的有钱有势有宠。

  但是,老大是诸皇子里边,最早暴露夺位野心的一个。

  乌拉纳喇氏,乌拉那拉氏,乌喇那拉氏,都是一个姓。因为,满语的不完整不成熟,在用汉文书写的时候,经常错漏百出。

  但是,乌拉纳喇氏和叶赫纳喇氏,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已经垮台的纳兰明珠,是叶赫部末代国主金台石(皇太极的亲舅舅)的孙子,姓叶赫那拉氏。惠妃则是乌拉部国主的后裔,姓乌拉纳喇氏。

  因此,惠妃与纳兰明珠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小弟胤,请直王安!”既然撞上了老大,胤就必须行礼问安。

  “小十五,你小子好大的胆子啊,居然敢当面顶撞老二?”老大史无前例的和颜悦色。

  以前,目中无人的老大,一直把胤当作是空气一般,永远都是爱搭不理。

  胤暗暗好笑,老大这个莽夫,他还真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第16章 你算个屁?

  老大是康熙诸子中,第一个封郡王的阿哥,他也一直引以为荣,时常夸耀他自己的显赫战功。

  然而,封直郡王,其实是康熙打倒了明珠后,给老大的补偿而已。

  胤不想招惹老大,采取的策略也是敬而远之。

  既然,老大不喜欢弟弟们唤他大哥,那就叫直王嘛。

  反正吧,嘴巴上说说而已,又不可能掉半两肉,胤何乐而不为?

  “回直王,是小弟做了错事,理应被太子殿下教训!”胤毫不含糊的反击了回去。

  老大的用心异常险恶,胤必须马上反击,否则,再不可能有好日子过了。

  太子先后两次被废,要熬到康熙五十一年,才正式歇菜。

  至于老大嘛,满打满算,顶多还有三年的时间,他就该被永远的圈禁于王府之中,再无出头之日了!

  在太子和老大之间,孰轻孰重,胤绝对拎得清!

  “你做错了何事?”老大不悦的反问胤。

  胤拱了拱手,说:“不瞒直王您说,小弟刚回宫,浑身都是臭汗,怕熏着您。”转身就走。

  呵呵,你老大算哪根葱啊,居然敢质问老子?

  人在宫里混,如果注定无法骑墙的话,胤宁愿得罪老大,也不乐意被太子盯上了。

  所谓的直郡王,看似异常风光,实际上,他见了太子,照样要跪下请安。

  “你……”老大气得脸色发青,却又无可奈何。

  再怎么说,康熙还活着呢,还轮不到老大出手教训胤。

  养不教,父之过,而不是兄之过!

  长兄如父,那也是父亲死了之后的事情了!

  回阿哥所的路上,乌林很有些担心的说:“爷,就这么得罪死了直王,怕是不妥吧?”

  胤瞥了眼惴惴不安的乌林,冷冷的一笑,说:“把你的心放回肚里,就凭区区直王,他压根就翻不了天!”

  回到阿哥所的住处,胤刚进大门,又听见老九那边传来了鬼哭狼嚎的叫声。

  唉,老九这家伙脾气很不好,总是拿身边人撒气。

  胤摇了摇头,背着手,缓步踱回了自己这边。

  过了两天,胤正在射殿练习骑射之时,毓庆宫的章佳嬷嬷笑吟吟的来找他。

  胤心里有数,章佳嬷嬷是太子妃瓜尔佳氏的保姆,算是心腹中的心腹。

  “奴婢章佳氏,请十五爷大安。”章佳嬷嬷一见了胤,赶紧蹲身行礼。

  胤亲手虚扶了一把,异常客气的说:“章佳嬷嬷,您太过客套了。”

  俗话说的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须看主人。

  章佳嬷嬷虽然是石家的包衣奴才,但是,太子妃身边的阿猫阿狗,胤都必须礼而敬之。不然的话,很容易落下藐视东宫的恶名。

  章佳嬷嬷笑着说:“十五爷,我们主子说了,您派人送的谢礼,很合她的心意。我们主子还说了,请您在方便的时候,去毓庆宫用顿便膳。”

  胤确实不想把太子得罪死了,这么好的下台阶机会,他怎么可能放过呢?

  “请嬷嬷转告太子妃娘娘,就说臣弟怎么好意思,轻易去讨扰呢?”

  对于太子妃递过来的橄榄枝,胤当然不可能满口答应,必须说几句谦逊的客气话。

  章佳嬷嬷再次蹲身,笑着说:“瞧您说的,我们主子说了,随时都欢迎您过去作客。”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胤就必须去东宫赴宴了。

  等回到住所后,胤

  张嬷嬷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大名鼎鼎的章佳嬷嬷,她怎么可能不认识呢?

  “爷,请您示下,奴婢带什么礼物去见章佳嬷嬷呢?”张嬷嬷惟恐胤轻视了章佳嬷嬷,特意强调说,“那位章佳嬷嬷在东宫里边,可以呼风唤雨,等闲不好慢待了她。”

  胤点了点头,说:“给她送什么礼物,我还真不知道里边有何窍门呢。这么着吧,嬷嬷您就看着办吧。”

  很早的时候,胤就懂得一个道理了,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能事半功倍!

  “爷,实不相瞒,那位章佳嬷嬷和奴婢算是远亲……”张嬷嬷详细的解释了她和章佳嬷嬷之间的亲戚关系。

  原来,张嬷嬷和章佳嬷嬷的曾祖父,是一对亲兄弟。

  按照封建礼法,张嬷嬷和章佳嬷嬷,算是未出五服的远房堂姊妹。

  胤一阵恍然,张嬷嬷原本也姓章佳。只是,张嬷嬷的玛法喜欢看三国演义,尤爱张飞的英雄气概,将章佳简称为姓张罢了。

  “嬷嬷,既是如此,那平日里,就更应该多多走动了。”胤这么一嘱咐,张嬷嬷立时就明白了,十五爷希望她和章佳嬷嬷重新搭上关系。

  不须多问,张嬷嬷也知道,通过章佳嬷嬷,请东宫的太子妃娘娘,帮着胤敲点枕边风,比啥都强!

  “爷,请恕老奴多嘴,和章佳嬷嬷走得太近了,合适么?”张嬷嬷这么一问,胤情不自禁的点头笑道,“嬷嬷您不愧是老成持重的好嬷嬷。”

  就文化水平而言,张嬷嬷肯定算是文盲了。

  但是,胤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张嬷嬷就在宫里混生活了,自有其过人的见识。

  宫里的人,说一千道一万,根子问题就是一个:必须跟对了好主子!

  身为今上的亲儿子,胤只要不惦记着皇位,惹怒了今上以及未来的皇上,哪怕他再没本事,也可以确保张嬷嬷的全家老小,过着很体面的生活。

  胤过得好,张嬷嬷肯定跟着享福。若是,胤倒了霉,张嬷嬷一准没有好日子过。

  在胤和张嬷嬷之间,天然就是祸福与共的紧密关系!

  这主要是从上到下的旗人们,都特别重视乳娘和保姆,始终把她们当作是异姓长辈看待。

  远的且不说了,单说李煦的小舅子曹寅,靠着继母孙氏是康熙童年保姆的特殊关系,占了多大的便宜?

  “嬷嬷,您只管放手去做,将来不碍事的!”胤满是自信的给张嬷嬷吃了颗定心丸。

  既然胤下了决心,张嬷嬷也就蹲身行礼,出去安排了。

  宫里下千两的时候,胤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绝大部分都已经出了宫。

  以前,胤一直误认为,宫女和太监们,也都住在紫禁城里。

  实际上,宫女和太监们,大多住在宫城外边的皇城里边。

第17章 偏向虎山行

  大清的皇宫建筑群,从外到里,共分为三层,依次是:皇城、内皇城和宫城(紫禁城)。

  从最外围的皇城开始,一直到宫城里边,都是皇家禁区,戒备异常森严。

  红楼梦里,贾府的下人们,也都住在贾府后边的胡同里。只有当差的时候,他们才凭腰牌入府。

  住在皇城里的宫女和太监们,禁止随意出入皇城。而贾家的下人,只要不当差,随时随地可以出门逛街购物。

  客观的说,宫女和太监们,并无活动的自由。

  宫里的下千两,也就是关宫门。

首节上一节10/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