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6节

  画好之后,高安公主拿着画到处炫耀,见人就说是耶耶给她画的,好不得意。

  事情很快就在宫中传开。

  武媚娘听说后,找高安公主借了画像,研究许久,然后学李治一样,用炭笔画了一幅李治的素描。

  她虽然聪明,但不知诀窍,画的并不太好,把李治画得圆圆的。

  拿去给李治看后,李治忍俊不禁,于是便和她一起来到立政殿,手把手的教她素描。

  正当两人教学时,王伏胜忽然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奇异,似乎出什么事了。

  李治遂松开武媚娘的手,朝王伏胜问道:“伏胜,怎么了?”

  王伏胜低声道:“陛下,外面出现一个传闻,说……科举考题泄露了。”

  李治微微变色,道:“消息准确吗?”

  武媚娘也扬了扬眉,朝王伏胜看了过去。

  王伏胜道:“这消息与狄少卿有些关系,应该不会错。”

  李治眸光闪动了几下,脸上渐渐多了一些笑容。

  他就是要科举出问题,出的问题越大,他才越好整改。

  如今果然出了问题,还是考题泄露这种大事,怎不令他欢喜?

  “你且详细说说,到底怎么泄漏的,为何还跟狄仁杰有关?”他在椅子上坐下。

  王伏胜细声细气的说了。

  原来狄仁杰和高有道、杜易简、卢照邻几人,今天下午一起在酒楼喝酒,共祝前程。

  恰好隔壁一间包房,也有几名世家子在喝酒,声音非常大,吵吵嚷嚷,还带有女人娇笑的声音。

  卢照邻听不过去,便去提醒他们小点声。

  结果双方吵起嘴来,争吵之中,两帮人都知道对方是考生。

  高有道和杜易简都是吃过亏的人,本不想惹事。

  然而卢照邻却是世家子弟,还是五姓七望,家世在对方之上,自然不肯吃亏。

  文人吵架有文人的方式,卢照邻自恃才高,用诗文讥讽对面的世家子。

  那些世家子才华不及,就只能放下狠话,说他们定会金榜题名,至于卢照邻几人,才华再高,家世再厚,也上不了榜。

  狄仁杰原本坐在一边不吭声,听到此话后,忽然放声大笑,嗤笑对方痴人说梦,不自量力。

  他那张狂态度,连卢照邻都吃了一惊。

  对面的一名世家子受激不过,再加上喝多酒,一时冲动,就将自己知道考题的事说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虽然那世家子几名同伴极力挽回,说他只是喝醉酒,信口胡言。

  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已经来不及了。

  此事发生半个时辰后,便有一股力量,暗中封锁消息,甚至还有人因议论此事,被雍州府衙役带走。

  若不是狄仁杰、卢照邻几人身份特殊,只怕他们也会被雍州府请去喝茶。

  李治暗暗摇头,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是有人封锁消息,越说明此事是真的。

  李治想了想,问道:“那世家子叫什么名字?”

  王伏胜道:“京兆韦氏,韦待举。”

  李治道:“很好,你去吧。”

  武媚娘一直默默在旁听着,目光闪烁,却什么也没说。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在想什么?”

  武媚娘微笑道:“妾身其实一直在想,陛下为何不采纳妾身另外两个提议,直到此刻才想明白。”

  李治道:“哦,为什么?”

  武媚娘笑道:“陛下故意让崔文翰担任主考官,就是想让满朝文武看清科举弊病,到时再改进科举,便畅通无阻。”

  李治点点头,道:“崔文翰背后之人,应该也瞧出了。正因如此,朕倒有些奇怪,考题到底是怎么泄露出来的。”

第69章 圣人相召

  夜已浓。

  崔府,书房。

  崔文翰进入书房时,来济就站在窗边,背对着他,从背影之中,就能看出来济此刻的愤怒。

  崔文翰深吸一口气,道:“来相,您找下官有事吗?”

  来济冷冷道:“考题是你泄漏的?”

  崔文翰早知他会这么问,平静道:“不是。”

  来济猛地转过身,冷笑道:“除了陛下和我们几位宰相,就只有你知道考题,不是你泄漏的,还会是谁?”

  崔文翰道:“您一定是听说了韦待举的事吧?依下官之见,他酒后胡言,您何必当真?”

  来济厉声道:“那你为何去找雍州司马,让他暗中派人封锁消息?”

  崔文翰心中一惊,暗道:“他怎么连这都知道了。”

  沉默半晌后,崔文翰说道:“无论真假,此事传出后,对科举都会有恶劣影响,下官这才拜托独孤司马,封锁消息。”

  来济凝视着他,道:“崔文翰,你知不知道你擅作主张,会把我和长孙太尉都给害了!”

  崔文翰低下头,没有吭声。

  来济深吸一口气,道:“我现在只有一个问题,你为何要泄露考题,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崔文翰嘴唇蠕动了一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来济冷冷道:“你现在不说,将来可不要后悔!”

  崔文翰依然沉默。

  来济不再多言,拂袖离开。

  崔文翰叹了口气,从书柜中取出一瓶酒,默默坐在椅子上,一个人自饮自酌。

  考题确实是他泄露,然而他也是无可奈何。

  长孙无忌找他之前,便已有很多世家大族找上他,希望利用通榜制度,让本族子弟通过科举。

  这些人送的厚礼,崔文翰不在乎,然而人脉却很关键。

  如今褚遂良外放,他在朝中的处境非常艰难,很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晋升了。

  所以每一份人脉,都有可能成为他将来升官的阶梯。

  长孙无忌却让他改了通榜,只有一小部分世族子弟上榜,还排名靠后。

  崔文翰再想利用主考官权利,让他们中举,已失去法理上的可能,也就只剩泄露考题一条路。

  世家派系与其他两派不同,虽以长孙无忌为首,其实更多的考虑自家利益。

  百年世族,见过太多风风雨雨,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盟友,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他们不会管是不是长孙无忌命令。

  倘若无法兑现诺言,他们只会报复他崔文翰。

  得罪这么多世族权贵,比得罪长孙无忌更加严重。

  长孙无忌还会顾忌些名声,顶多把他贬出长安。

  这些世族却不讲这些,只需一人踩一脚,他就将万劫不复。

  所以他别无选择。

  况且,此事虽有风险,却和这么多世族在一条船上

  长孙无忌虽不情愿,却因通榜之事,和他绑在一起。

  所以此事看似危险,却有这么多大人物为他保驾护航,他这才决定冒险一搏。

  二月十二,科举如期举行。

  唐朝时期,科举并无专门贡院,考试地点位于尚书省。

  吏部官员们,提前将一些官署空置出来,加以装修,当做考生们的考场。

  这个时期,考生们并非单独在狭小的空间考试,而是共坐在几间宽敞的大堂内。

  除了考官巡视,狄仁杰等督考官也在大堂内逡巡视察。

  狄仁杰巡视的屋子,是丙二考场。

  考场内,他认识的人只有杜易简一人,不过他却并未留意杜易简,只将目光放在几名世家子身上。

  当他瞧见这几人奋笔疾书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三场考试连着考,只有中间一天下了场小雨,其他一切顺遂。

  到了二月下旬,考官们已阅卷结束,众人一番商议后,定好中榜名单,交到崔文翰手中。

  因乙第难度降低,这次中举之人多了不少,进士科三十多人,明经科八十多人,超过一百。

  崔文翰见内定的世家子全在其中,便准备将考状拿去吏部。

  忽然间,他在名单中看到一个名字,高有道。

  这个人他记忆深刻,当年是他亲自阅的卷,亲自刷下去的。

  这样的人,绝不能上榜,否则会把当年之事抖出来。

  他没有半点迟疑,将高有道的名字划了个叉,命考官们重新找一人替代。

  等新的榜单列好之后,他这才将进士名单拿到吏部。

  到了下午,吏部将名单拟好奏章,由吏部尚书许圉师,亲自送到了甘露殿。

  李治拿起奏章仔细看完,不由愣住了。

  因先前通榜原因,他原以为世家派有所察觉,会收敛几分。

  却不想,进士名单中,大半都是世家子弟,且全部名列前茅。

  高有道则如他所想,不在名单之内。

  李治微微一笑,在奏章上写下一个“可”字,命许圉师直接送往中书省拟诰。

  数日之后,进士名单,在吏部别院南墙之上放榜。

  南墙周围,早已被考生们挤得水泄不通。

  卢照邻忽然大笑一声,道:“哈哈,我高中了!”

  转头一看,却见杜易简和高有道脸色苍白,急忙收了笑容,朝两人道:“两位仁兄,你们未上榜吗?”

首节上一节5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