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便能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真乃王氏三珠树也。”高有道由衷称赞。
王福哈哈一笑,道:“高兄过誉了,小孩子胡乱吟几句罢了。”
宴后,王福向高有道讨要行卷,看完后,惊叹连连。
“高兄之才,令人佩服,我一定将此卷,亲自拿去给崔文翰。”
科举考试于二月十二开始,持续到二月十四,共考三天。
通榜则在二月初九揭晓。
按照规矩,应是正午时分挂榜,结果一大清早,便有无数书生,涌到吏部别院。
然而,主考官崔文翰此刻却并不在别院,而是在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府。
“卑职崔文翰,拜见长孙太尉、韩相、来相。”
国公府书房中,崔文翰躬身行礼。
长孙无忌坐在椅子上,抬手道:“崔郎中不必多礼,圣人钦点你为主考官,想必你也很忙碌,贸然叫你来,可别见怪。”
崔文翰道:“下官不敢。”
长孙无忌缓缓道:“通榜已经出来了吧。”
崔文翰道:“下官已经列好,您要加什么人,告诉下官一声便是。”
长孙无忌道:“能给老夫瞧瞧吗?”
崔文翰笑道:“自然。”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递了过去。
韩瑷和来济都凑到长孙无忌身边,一起观看。
榜单上已陈列五十人。
排名第一的是褚遂良的堂侄,第二的是京兆韦氏子弟,第三是京兆杜氏子弟。
前面十人之中,世家子弟占了八个。
长孙无忌面色微沉,道:“这名单不行。”
崔文翰忙道:“长孙公,下官本想把您一个表亲列上,只因驸马反对,才摘下来了。”
他说的驸马是长孙冲。
长孙无忌冷冷道:“是老夫让他反对的。”
此话一出,韩瑷和来济也吃了一惊,他们也是刚被叫来,并不清楚长孙无忌目的。
韩瑷道:“长孙公,您这是为何?”
长孙无忌道:“这几日,你们就不觉得不对劲吗?”
来济拱手道:“还请太尉指教。”
长孙无忌站起身,缓缓走到一幅山水画前。
“前几日,陛下改革科举,增加两个题目,你们可还记得。”
韩瑷道:“自然记得,把乙第的难度降低不少,我本想据理力争,却被来相拦住。”
长孙无忌道:“由此可见,陛下对此次科举,应非常重视。”
韩瑷与来济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道:“如此重要的一次科举,陛下应从清流之中,选一个铁面无私之人做考官,为何选崔郎中?”
崔文翰听完后,面色大变。
韩瑷道:“会不会是陛下见咱们最近没有跟他为难,主动示好?”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他是天子,近来顺风顺水,只会锐气更甚,何来示好之举?”
来济道:“那您的意思是……”
长孙无忌沉声道:“陛下故意让崔郎中当主考官,可能另有目的。”
韩瑷失声道:“什么目的?”
长孙无忌道:“你们想想,若这次科举,都是世家子进榜,朝堂官员必定对我等生出怨气,到时,必有人弹劾崔郎中,陛下就可借题发挥,进一步改革科举。”
韩瑷道:“主考官根据通榜,优先考虑通榜上的考生,这是祖制,他们用什么理由弹劾?”
长孙无忌看了崔文翰一眼,道:“崔郎中仔细想想,除通榜外,这次科举,可留下什么把柄?”
崔文翰陪笑道:“下官一向谨慎,绝不敢徇私舞弊,太尉尽可放心。”
长孙无忌观他表情,知他没有说老实话,淡淡道:“无论如何,通榜必须改。”
韩瑷和来济都问:“怎么改?”
长孙无忌朝三人招了招手,低声交代了几句。
第68章 李治的布局
这日上午,李治正在甘露殿处理政务,狄仁杰在殿外求见。
狄仁杰走进大殿时,手中捧着一份卷轴。
“陛下,通榜出来了。”
李治接过一看,细细看去,榜上刚好五十人,排名第一的是一个叫李云的人,排第二的是卢照邻,第三是柳逸飞。
李治全部看完后,并未瞧见高有道的名字,皱眉道:“高有道没有找人干谒吗?”
狄仁杰道:“回陛下,高有道在杜易简引荐下,找过太原王氏。”
李治道:“杜易简?”
狄仁杰道:“杜易简也是臣当年同期考生,和高有道一样没有中榜,今年也来参加科举。”
李治点点头,又问:“李云和柳逸飞是谁?”
狄仁杰暗道:“陛下不问卢照邻,莫非已知道他了?”赶忙答道:“回陛下,李云是李义府侄子,柳逸飞是薛将军内弟。”
李治目光闪动,又向狄仁杰问起后面几人来历。
结果要么都是拥武派官员子弟、要么是清流派官员子弟。
李治奇道:“就没有世家子弟上榜吗?”
狄仁杰道:“回陛下,世家子弟都在二十五名之后。”
李治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狄卿,你怎么看待此事?”
狄仁杰道:“臣以为崔文翰可能察觉到什么,又或有人提醒过他,所以将世家子弟放于后,如此便不易引人注目。”
李治点点头。
世家派这是将拥武派和清流派放在前面当肉盾。
倘若出事,自然是这两派首当其冲,若无事,他们也照样能够获得利益。
李治道:“狄卿,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应对?”
狄仁杰道:“臣以为不必担心,崔文翰和他后面之人,只顾上面,却未注意到下面。”
李治微微一笑,道:“你是说高有道?”
“是的,臣料定高有道此次依然无法中榜,到时,便可利用他来破局。”
李治点点头,凝思片刻,命人把薛仁贵召了进来,朝他问道:“薛卿,你也去拜见过崔文翰?”
薛仁贵一脸错愕,道:“臣从未去找过崔文翰。”
李治又道:“你那内弟才学如何?”
薛仁贵略一迟疑,道:“只能算中下。”
李治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让两人告退。
薛仁贵出殿之后,追上狄仁杰,问道:“狄少卿,陛下刚才问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狄仁杰细细观察他表情,道:“薛将军当真不知?”
薛仁贵摇了摇头。
狄仁杰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薛将军,在下有一个小小建议。”
薛仁贵道:“狄少卿请讲。”
狄仁杰道:“让你家内弟,不要参加此次科举。”
薛仁贵隐隐明白了什么,拱手道:“多谢指教。”
两人离开甘露殿未久,李义府和刘仁轨都被李治召了过去。
李治向两人询问起族中子弟是否参加科举,又问起才学如何,还勉励嘉奖几句,便让两人离开。
李义府和刘仁轨都觉得皇帝态度有异,不过两人关系不好,并未商讨,各自归衙。
下衙后,刘仁轨回到家中。
他拜相后,李治赐了他一座三进宅院,不必再借住朋友家中。
他在家中坐了一会,命人把上官仪和徐孝德请过来,将白日里李治的一番话,转告两人。
徐孝德面色凝重,道:“我正要说这事呢,我女儿派人给送了封信,信中是一首诗,隐含警告之意。”
上官仪微微变色,道:“一定与科举有关,我有个表弟,今年也来参加科举,我并未帮他活动,可他却上了通榜。”
刘仁轨沉声道:“崔文翰是褚遂良门生,如今褚遂良不在京中,他一定是听长孙无忌吩咐行事。”
徐孝德一拍桌子,怒道:“长孙无忌是想毁你我名声!”
刘仁轨沉吟片刻,道:“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否则陛下不会把我喊过去警告。”
上官仪想了一会,道:“无论如何,咱们都不能趟浑水,我这就去找崔文翰,让他修改通榜。”
刘仁轨抬手道:“不可,如果此事真是陛下在谋划,贸然行动,可能破坏陛下计划。”
徐孝德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刘仁轨道:“先回去告诉族中参加科举的子弟,严令他们不得舞弊,剩下的静观其变就是。”
徐孝德道:“如果崔文翰故意弄鬼,让我们族中人挂榜,又该如何?”
上官仪冷笑道:“他敢这样做,咱们就弹劾他!”
三人商议已定,又于当晚召集清流所有官员,统一好战线,静待科举之日。
……
十一日晚,立政殿。
李治正拥着武媚娘,抓着她一只手,教她画画。
李治书法虽不行,却有一手素描绝活。
他这项本事,最先是高安公主发现。
她无意中见李治用炭笔画了一幅蹴鞠图,将里面几个皇子公主,都画的憨态可掬,便撒娇着让李治给她单独画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