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节

  徐婕妤侧头看了他一眼,轻轻道:“阿姊去先帝身边侍奉去了,得偿所愿,妾身只羡慕她。”

  李治暗暗好笑,这多才的女子说话就是喜欢绕圈子。

  徐婕妤显然是在控诉,自己姊姊能够与先帝相知,死了也是满足的,而自己却无法被皇帝理解,活着也没什么意味。

  李治咳了一声,道:“朕能不能问你一件事?”

  徐婕妤道:“大家请问。”

  李治道:“贵妃告诉朕,她的病是她主动造成,目的是为了让朕知道她服过番红花。”

  徐婕妤轻轻道:“是的。”

  李治道:“朕想知道,这番红花可是萧氏给她服下?”

  徐婕妤摇了摇头:“不,是王皇后迫使郑姊姊服下。”

  李治诧异道:“王氏?可贵妃说她是为报复淑妃。”

  徐婕妤道:“番红花虽是王皇后给姊姊服下,始作俑者却是萧氏,所以姊姊把恨意都倾注在萧氏身上。”

  李治面色凝重了几分,道:“到底怎么回事,婕妤能否详细给朕说说?”

  徐婕妤点点头,道:“当初大家被封太子后,王皇后与萧氏便开始明争暗斗,郑姊姊与她二人关系都不错,便一直居中调和。”

  “后来萧淑妃和王皇后同时怀孕,没过多久,王皇后伤娠,被太医诊断出服过波斯草,大家还记得吗?”

  李治脑海中涌现一些模糊记忆。

  波斯草是胡商从波斯带来的一种花草,又名柳叶草,知道的人不多,既能入药,也有毒性,会让人头晕目眩,孕妇服用后会伤娠。

  原治派人调查,发现是王皇后身边一名侍女将波斯草粉末加入糕点中。

  那侍女见事情败露,投井自尽,原治当时忙着侍奉李世民,也没有再多调查。

  徐婕妤接着道:“王皇后自然不肯罢休,她调查后,发现那婢女曾与郑姊姊暗中来往,便认为是郑姊姊所为。一年后,郑姊姊怀孕时,她派人在郑姊姊饮食中放入大量番红花,郑姊姊因此伤娠。”

  李治冥思苦想了一会,皱眉道:“这件事,朕怎么不知道?”

  他只知道郑贵妃小产过,却并不知她服用过番红花。

  徐婕妤叹道:“王皇后事后找上郑姊姊,将一年前的事告诉她,命她不准声张,否则就将当年之事曝出。”

  “郑姊姊这才明白自己被人暗害。她暗中调查,发现害她的人正是萧氏,那可恶女子不仅害了王皇后,还嫁祸给郑姊姊,可谓一箭双雕,其心何其歹毒!”

  李治默然不语,难怪王皇后和郑贵妃都没有儿女。

  徐婕妤斜了李治一眼:“大家一直宠幸萧氏,郑姊姊深知无法报仇,只好将此事咽在肚里。”

  李治叹了口气,道:“婕妤,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才好?”

  徐婕妤低声道:“大家自己拿主意便是,只是郑姊姊是可怜人,望大家从轻处置。”

  李治忽然笑道:“是你劝贵妃向朕坦白的吧?”

  徐婕妤露出惊讶之色:“大家怎知?”

  李治笑道:“贵妃既然制定了这个计划,怎会轻易改变主意,在场之人除你外,也没人能劝她改变主意了。”

  徐婕妤低下头,腼腆道:“大家猜对了。”

  李治赞道:“你聪慧多才,又识大体,朕要奖你。伏胜,传旨中书,让他们拟一道册书,册封徐槿为充容。”

  唐朝圣旨有七个等级:册书、制书、诏书、敕书、诰命、御札、敕榜。

  其中册书等级最高,用来册封太后、皇后、嫔妃和亲王。

  这些旨意都被称为圣旨,需拿到两省盖章,才具法律效应。

  除圣旨外,皇帝还可以下达一种中旨,只需盖上玉玺就行,不需中书、门下两省印章,法律效力不如圣旨。

  充容是九嫔之一,也是徐槿姊姊徐惠曾经的嫔位。

  徐槿见李治如此贴心,心中一片温馨,退后几步,行了一个顿首大礼。

  “妾身多谢陛下封赏。”

  李治将她扶起,又朝王伏胜道:“再传一道旨意,将萧氏和王氏迁出皇宫,让她们各自归家吧。”

  王伏胜脸色大变,站在原地没有动弹,嘴巴微微蠕动。

  李治道:“伏胜?”

  王伏胜“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道:“大家,王庶人和萧庶人若离开皇宫,只怕无法被家族所容,难逃一死。”

  李治知道王伏胜曾是王皇后的人,故而为她求情,遂道:“那就在旨意里加一条,让王氏和萧氏两族,善待她二人。”

  “可、可是……”

  徐婕妤凛然道:“王侍监,陛下的旨意,你也敢违抗吗?”

  王伏胜叹了口气,低声道:“臣这就去中书省传旨。”

  郑贵妃服用孟诜配置的药剂后,病情稳定许多,李治陪她说了阵话后,离开薰风殿,返回甘露殿。

  御案之上,已多了几份等待他御批的诰书。

  李治翻了翻,在里面找到自己刚才下的两道旨意,上面已多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大印。

  如果在废王立武前,李治下旨晋升嫔妃位份,两省不会这么快通过,褚遂良还可能来劝他,收回成命。

  如今褚遂良被贬,长孙无忌抱病在家,他的旨意在两省畅通无阻。

  李治在两份诰书上写了两个“准”字,拿起玉玺,哈了口气,便准备盖章。

  便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和哭闹声。

  “我要见父亲,让我见父亲!”

  李治皱了皱眉,道:“伏胜,出去瞧瞧。”

  王伏胜应诺一声,出了大殿,只见大殿外,义阳公主公主和高安公主手拉着手,要硬闯入殿。

  薛仁贵挡在两女面前,道:“两位小公主,陛下正在批阅奏表,不可打扰。”

  “你、你大胆,竟然挡本公主!”义阳公主奶凶奶凶地指着他。

  “薛将军,这事我来处理吧。”王伏胜朝薛仁贵斜了一眼,道:“两位贵主,你们且稍后,臣这就进去通报。”

  “不必了!”一道冷冷的声音从走廊传来。

  王伏胜抬头一看,心中一顿抽紧。

  黑夜之中,武皇后在一群提着灯笼的宫人簇拥下,慢慢走了过来。

  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似乎都有些怕她,高安公主原本呜呜哭着,顿时吓得大气也不敢喘。

  武皇后扫了两位公主身后的宫人一眼,冷冷道:“你们好大胆子,不好好服侍公主,却撺掇她们来找陛下,究竟是受何人指示?”

  几名宫人吓得跪倒在地,不住磕头求饶。

  义阳公主勇敢的道:“母亲,是我们要来见父亲,与她们无关。”

  武皇后并不看她,只凝视着那几名宫人,森然道:“还不把公主带走,想去掖庭司吗?”

  几名宫人连连应是,强行抱起两位公主,不顾她们踢打,逃也似的离开了。

  王伏胜脸色非常难看,咬牙道:“皇后殿下,大家还未决定要不要见两位公主,您擅作主张,只怕不妥吧?”

  武皇后整了整袖子,淡淡道:“吾自会向陛下解释。”

第7章 贤淑的徐嫔

  李治见外面安静下来,便不再迟疑,在两位诰书上盖上大印。

  接下来,只需命人把圣旨送到尚书省就行了。

  然而等了半天,王伏胜也未进来,李治出声喊道:“伏胜?”

  “吱呀”一声,殿门被人推开,走进来的却是武媚娘。

  烛光之下,她穿着一身淡黄色的宫装纱裙,脸上化了浓妆,嘴唇红润,凤目狭长,妖艳而武媚。

  李治定了定神,道:“皇后怎么来了,刚才外面的喧闹,是怎么回事?”

  武媚娘款款走到他身边,笑道:“两位小公主为母亲求情,被妾身打发回去了,大家不会怪妾身吧。”

  李治其实也猜到了,叹了口气,道:“定是萧氏让她们来的,朕该多谢皇后才是。”

  武媚娘柔声道:“九郎,我知你仁厚,不愿处死萧氏和王氏,可她们就算出宫,家人也难容她们!”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那你有什么建议吗?”

  武媚娘笑道:“不如让她们去感业寺出家,了却凡尘,也算是一种解脱。”

  李治头皮一麻。

  武媚娘这是想让她们体会一下自己的痛苦,二女确实会解脱,不过更可能是不堪受辱,自杀解脱。

  “无妨,朕会下一道旨意,让萧氏和王氏善待她们两人。”

  武媚娘面色不变,微笑道:“那也很好,只是两位小公主该如何安置呢?”

  李治皱眉道:“皇后这话是什么意思?”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妾身只是觉得,她们年纪幼小,最好能有人好好教导她们。”

  李治道:“你是说……”

  “郑贵妃和徐充容都没有子嗣,不如让她们一人领养一个,也好排遣寂寞。”武媚娘眨了眨眼。

  李治想了想,点头道:“不错,这主意倒还可行。”

  武媚娘微笑道:“那妾身明日就安排。对了,大家,妾身还有一事要和你说。”

  李治见她神色郑重了几分,奇道:“何事?”

  武媚娘从怀里取出一张纸,道:“这是妾身这几天排查出的眼睛,一共十四人,都在偷偷向宫外传递消息。”

  李治微微变色,脑海中又多了一段记忆。

  大约是在唐高宗登基后的第二年,王伏胜抓到一名准备出宫的宫人。

  那女子身上藏着一张纸条,详细记录了李治这几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又见了哪些人。

  唐高宗便是那时候,意识到自己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监视之中,生出了替换皇后的想法。

  等到武媚娘入宫,李治便给她下了一个任务,让她盯着后宫,看看有哪些人在监视自己,并且往宫外送消息。

  武媚娘果然不负所望,发现不少眼睛,大部分是萧淑妃的人,少部分是王皇后的人。

  等到武媚娘被册立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这些眼线都找出来,先前已经处理过一批,这次算得上是第二批。

  武媚娘的记载很详实,每个名字后面,都记录了对方如何偷听消息。

  比如第一个叫喜儿的宫女,她是四皇子李廉身边的侍女。

  李廉只有七岁,是萧淑妃的儿子,两日前,喜儿撺掇李廉去秋谧园玩耍。

  秋谧园是立政殿北面一座小花园,里面种着明墨菊、子母海棠等名贵品种,很多都是武媚娘升为皇后,从蓬莱殿搬挪过去。

  喜儿告诉李廉,秋谧园有五色菊花,小孩子喜欢新奇之物,李廉便跑到秋谧园寻找五色菊。

首节上一节5/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