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陵道:“唐军并非天神,先赞普就曾击败过他们,就算他们来了,我军以逸待劳,一样能击败他们!”
达延霍然起身:“那就听你的,不过消灭援军时,我要亲自上阵。”
钦陵微微躬身,行了一个吐蕃礼节。
“正要仪仗您的神勇。”
正如钦陵预测,白兰城被围后,党项羌顾不得再召集小部落,急忙带领军队驰援。
东女女王却不敢贸动,派人前往松州,将消息告诉了薛仁贵。
薛仁贵这几日都在练兵,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入东女羌部落,随同东女军和许多小羌族,一起北上援救白兰羌。
大道之上,烟尘滚滚,薛仁贵策马与宾就女王并行。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西境作战。
眼瞧周围到处都是大山,行军路线极为艰难,敌人若在峡谷设伏,后果不堪设想。
“女王殿下,道路艰险,恐受伏击,不如我军在前,你军在后,相距五里,前后策应。”
宾就女王笑道:“你是客军,我是主军,岂有让客军做先锋的道理?我东女军和其他诸羌在前,唐军在后。”
薛仁贵没有相争,拱手同意。
大军继续前行,没多久,就被吐蕃哨探发现,回报达延和钦陵。
达延此时态度与先前大为不同。
就在两日前,他亲率伏兵,在乌海附近大败党项诸羌,杀的血流成河,诸羌丧胆。
眼见东女诸羌终于来了,他哈哈一笑,道:“钦如本,那我按照计划,前往白兰山设伏。”
钦陵道:“您千万小心。”
达延和都布父子离开营帐后,钦陵表情凝重,沉声道:“传令全军,做好作战准备。”
一月下旬,春寒料峭,万物发芽。
只听一阵“扑哧”声,一群金丝燕从白兰山山谷腾空而起,随后,山谷之中传来阵阵厮杀声。
人在嘶吼、马在嘶鸣、兵器的撞击声,在山谷中回荡。
达延和都布父子率军突袭,东女羌和诸羌猝不及防,陷入险境。
都布带着几名亲卫,在混乱的战场中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收割着敌人性命。
这时,他忽然瞥见远处一名女子正在奋力厮杀,哈哈一笑,策马奔去。
“宾就女王,你我又见面了。”
宾就女王一言不发,手持两把银刀迎上,刀刀砍向都布要害。
宾就女王力量虽不及都布,身子却极为灵活,骑术也高明,两人斗了十来回合,竟不分胜负。
都布舔了舔弯刀上的血,冷笑道:“想不到女王武艺如此高强,看来活捉是不成了,就由我送你上路吧。”
便在这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没过一会,都布发现己方部队变得混乱不堪。
有人高喊:“唐军,是唐军来了!”声音惶急。
都布吃了一惊,急问:“哪里来的唐军?”
然而战场一片混乱,哪有人回答他,只听不断有人喊着“唐军来了”几个字,吐蕃大军越来越乱。
都布大为恼怒,手下再不容情,手中弯刀有如疾风骤雨般,朝宾就女王砍去。
宾就女王抵挡不住,手臂被砍中一刀,幸得身边护卫死救,方保住性命。
都布正要下杀手,忽听一阵嘶吼声,是他父亲达延的声音。
转头一看,只见达延正在与一名穿着白袍的唐军将领激斗,那唐将赫然是薛仁贵!
都布深知薛仁贵可怕,眼见父亲危急,撇下宾就女王,拍马过去援救。
还未奔近,一条握着弯刀的手臂飞到空中,却是薛仁贵一戟斩断达延手臂。
达延惨叫一声,摔落下马。
都布睚眦欲裂,大吼一声,取出弓箭,朝薛仁贵射了一箭。
薛仁贵听到破空声,低头躲过一箭。
眼见达延起身要逃,另一箭又射到,伸手抓住来箭,仰臂一投,箭矢射中达延右腿。
达延的两名亲兵趁机赶到,挡在达延前方,薛仁贵长戟一挥,横扫千军,将两人击飞。
薛仁贵拍马上前,俯身要活捉达延,都布终于赶到,一刀砍向他后背。
薛仁贵听到破空声,手中银剪戟勒回招架,两人瞬间斗了数合。
都布只觉对方长戟有如耀目银光,眼前尽是戟影,不到十合,后背一痛,摔落马下。
薛仁贵正要补上一戟,忽听宾就女王惊呼声。
转头一看,宾就女王身边护卫都被杀死,正在地上翻滚,躲避几名吐蕃人的攻击。
薛仁贵撇下都布父子,策马赶将过去,银戟挥处,吐蕃人尽皆丧命。
都布趁机救下达延逃跑,吐蕃军见主将逃跑,全部开始溃逃。
第57章 求娶公主?
今天是非朝日,李治昨夜宿在蓬莱殿,比平日起的稍晚一些。
回到甘露殿,正处理今日奏章时,李义府忽然求见。
“陛下,吐谷浑传来捷报!”李义府一进殿便欣喜的说道。
李治笑道:“可是薛仁贵打胜仗了?”
李义府道:“薛将军在白兰山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重伤吐蕃主将达延,斩首两千多。”
李治赶忙命王伏胜给李义府搬了张椅子,让他慢慢将情况说明。
李义府便将吐蕃人如何围城打援,如何击溃党项羌等北路军,又如何伏击薛仁贵等南路军的情况说了。
李治暗暗点头。
薛仁贵的计划果然成功,吐蕃这一战不是输在战力上,计划也很周详。
他们唯一失误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知道薛仁贵这一支唐军的存在,所以大败。
李治又问:“后来情况如何?”
李义府道:“根据程将军传来的消息,薛将军与达延的部队厮杀时,白兰城的守军也主动出击了……”
白兰城有吐谷浑和白兰羌一共五万多军队。
他们已得知党项羌被消灭的消息,正担心东女羌情况,见城外吐蕃军队调动,朝着南边而去,便猜到是要对付东女羌。
吐谷浑王、白兰王与程务挺一番商议后,都觉得再不出击,就是坐以待毙。
于是众人出城袭击了吐蕃营寨,程务挺也带着他手下的五十名千牛卫,随军参战。
然而,这一战极为惨烈,吐蕃人竟早有防备一般,设下陷进,将出城的守军团团包围。
白兰王战死,吐谷浑王受了伤,就连程务挺也中了一箭,跟随他的五十名千牛卫,死伤大半。
危急关头,薛仁贵率领五百骑兵驰援,人数虽少,却是大唐铁骑,大为鼓舞了被包围的守军。
钦陵没有纠缠,下令大军撤退。
因他撤军有序,且东女女王和唐军主力未到,薛仁贵便没有追击。
最终钦陵大军撤回巴隆河北岸,唐羌联军则守在巴隆河南岸,两军隔河对峙。
李治又问了些细节,并且将薛仁贵、程务挺两人的奏章看了,听完之后,微感失望。
薛仁贵战胜的只是达延的军队,钦陵的主力并未受创,还不能说这场战争已完全胜利。
便在这时,内侍通报,许敬宗求见。
李治命他进来。
许敬宗面色凝重,手中拿着份公文,金灿灿的,并非唐朝使用的奏章,更像是外交使用的牒书。
“陛下,吐蕃遣使送来外交文牒。”
李治眉头一皱,命王伏胜取来看了。
李义府忙问:“陛下,吐蕃人说什么了?”
李治将文牒甩在案上,沉声道:“钦陵派人来谢罪,又提出求亲,让咱们再嫁一个公主。”
李义府怒声道:“蛮夷打了败仗,竟还想娶公主,无礼至极!”
许敬宗忽然道:“陛下,臣能否问一下,本朝是否在暗中与吐蕃交战?”
如今已没有保密必要,李治便让李义府将情况与许敬宗说了。
许敬宗听完后,沉吟半晌,道:“陛下,既然我军小胜,何不从宗室挑选一个公主,嫁给吐蕃,效仿太宗皇帝之举?”
李治心中一沉。
许敬宗接着道:“眼下本朝大敌是西突厥,无暇顾及吐蕃,况且本朝是在打胜之后,下嫁公主,并不损本朝威严。”
李治见李义府也不说话了,缓缓道:“伏胜,传旨,召集两省和兵部四品以上官员,一个时辰后,在甘露殿召开临时朝议。”
王伏胜派人通知大臣们的时候,吐谷浑之战的消息也已传开。
群臣原以为大唐只派了程务挺过去,却不知皇帝暗中还派了支军队,还打胜了。
韩瑷来到中书省,与来济商议此事。
来济感叹道:“陛下的手段是越来越厉害了,竟瞒着我们干下这样一件大事。”
韩瑷道:“肯定是武氏撺掇,如今惹下大祸,才来找朝臣商议。”
来济皱眉道:“薛仁贵打了胜仗,将吐蕃人赶到巴隆河北岸,如何能称得上惹下大祸?”
韩瑷道:“那不过是小胜,并未伤到吐蕃主力。眼下已形成对峙局面,倘若吐蕃继续增兵,我们如何应付?”
来济点点头。
韩瑷接着道:“吐蕃人看似遣使请罪,其实是威胁咱们嫁公主,这和当年太宗皇帝时的情形,可完全不同。”
来济想了想,道:“如果陛下没有派出薛仁贵,白兰城也许就让吐蕃攻下了。”
韩瑷道:“那又如何?”
来济瞪眼道:“总不能眼睁睁让吐蕃吞并吐谷浑吧?”
韩瑷回瞪道:“吐蕃再强,难道能一口气就吞并吐谷浑?何不就让他们陷在吐谷浑,等咱们收拾西突厥,再调头打吐蕃,方为正策!”
“你错了,等咱们打败西突厥,就太晚了。”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
两人抬头看去,只见长孙无忌大步走了进来。
两人脸上都露出喜色,道:“太尉,您来了。”
来济起身把位置让给长孙无忌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