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57节

  于志宁瞥了他一眼,道:“他觉得因你的缘故,导致世家派系走错了方向,这才遭到陛下打压。”

  长孙无忌嘴唇抿了抿,没有做声。

  于志宁接着道:“他临死前选了一个新的头羊,希望我帮他盯着此人,若是他与陛下相向而行,就全力辅佐,若他和你一样,就让他消失在朝堂。”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他倒是一番苦心,所以,他选中的人是谁呢?”

  于志宁叹道:“兵部尚书,萧嗣业。”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须,道:“你感到不安的,也是此人吧。”

  于志宁沉默了一会,道:“一开始,我以为崔公选对人了,然而最近一阵子,他的一些行为,令我有些不安。”

  长孙无忌道:“哦?”

  于志宁沉声道:“我一直暗中盯着他,他的很多隐秘行为,虽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我。”

  长孙无忌道:“比如?”

  于志宁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道:“他悄悄派了一名族人在东宫担任厩长,经常与四皇子来往。”

  长孙无忌目光闪了闪,表情认真了几分。

  于志宁接着道:“他最近与周道务、王福走的很近。王福的儿子与三皇子关系亲密。二皇子开府后,临川公主经常去许王府,看望二皇子。”

  周道务便是临川公主的丈夫,原本担任营州副都督。

  后来刘仁轨担任营州都督后,请旨让刘仁愿担任副都督,周道务便回到长安,在萧嗣业举荐下,升为右骁卫将军。

  这些消息似乎有些杂乱无章,然而长孙无忌很快便听明白了于志宁的用意。

  宫廷之中,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关系最好,这一点满朝文武都很清楚。

  萧嗣业暗中与四皇子联系,与他关系亲密的人,又分别与二皇子、三皇子走的很近。

  皇子们都已经长大,太子却依然还小,倘若三位皇子联手起来,未必不能撼动太子的位置。

  长孙无忌道:“你担心萧嗣业想扶持四皇子?”

  于志宁侧头凝视着他,道:“你应该也知道,陛下因头疾缘故,再过一年多,就有可能离开长安。到时候失去陛下震慑,难保东宫不会移位!”

  长孙无忌淡淡道:“他们斗不过皇后。”

  于志宁道:“如果陛下把皇后也带走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

  夕阳已完全沉入地平线以下,天地越来越昏暗,四周一片寂静。

  于志宁缓缓道:“我也不保证萧嗣业会不会这么做,但此人城府太深,我到现在也看不清,所以才来求教你。”

  长孙无忌摇头道:“我并不了解此人,你找错人了。”

  于志宁抬手道:“无妨,我相信跟你说了这些后,你以后会更加关注他,这就足够了。”

  站起身,朝长孙无忌一拱手,道:“拜托了。”转身离去。

  长孙无忌目视着他的背影缓缓远去,摇了摇头,感叹道:“看来想清闲下来,也不容易。”

第274章 打赢继续谈

  六月末旬,后宫已恢复了平静。

  这日清晨,李治迷迷糊糊睁开双眼,侧头一看,只见一双大眼睛正盯着自己,扑闪扑闪的。

  李治坐起身,笑道:“贞莲,你盯着朕做什么?”

  朱贞莲面色微红,道:“妾身只是在等着陛下醒过来。”起身开始伺候李治穿衣。

  李治在她帮助下,穿好衣服,问道:“最近在薰风殿,住的可还习惯吗?”

  朱贞莲笑道:“已经习惯了,贵妃姊姊对我很好。”

  李治道:“岳母可到了长安?”

  朱贞莲忙道:“前天上午就到了,皇后殿下派人跟我说了,昨天还下恩旨,让母亲进宫,与我和弟弟都见过面了。”

  李治点点头,道:“那就好,她住在哪,照顾的人手够吗?”

  “皇后殿下安排母亲住在永昌坊,距离很近,另外殿下派了四人照顾,妾身也派了两人。”

  李治见一切安顿妥当,心中也放了心,两人一起用过早膳,李治便离开了院子。

  出薰风殿之时,李治忽然瞥见高安公主站在一片山池前,怔怔出神,也不知在想什么。

  李治走到她身边,笑道:“安儿,你在做什么?”

  高安公主吓了一跳,扭头看向李治,笑道:“父亲,我在喂鱼。”

  李治顺着她目光看过去,池子里果然有几条红色鲤鱼,正在吃食。

  李治接过一把鱼食,陪她喂了会鱼,随即朝着甘露殿返回。

  最近需要他操心的事不少。

  大食人赖在噶尔城不走,从时间来看,苏定方的军队走得快的话,很可能已经抵达噶尔城。

  与大食第一场冲突,马上就要开始了。

  虽然这场战争己方占据优势,又是苏定方亲自领兵,应该不会出问题。

  但毕竟是第一次与大食人开战。

  这是一个未知的敌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李治也不敢掉以轻心。

  另一边的契丹,同样是个麻烦。

  大贺阿卜固迟迟不来长安,再根据刘仁轨传回的消息,契丹人已在暗中与高句丽和百济眉来眼去。

  叛唐已经是时间上的事了。

  李治已经任命高侃为营州副都督,给刘仁轨再增加一名副手。

  另外也给了刘仁轨相机出战的权力,只要他觉得有机可趁,可先发制人,主动攻打契丹。

  李治很早就根据记忆,将自己记得的一些唐朝大事,都记在一本小册子上,防止自己将来遗忘。

  从小册子上来看,一年之内,百济就会攻打新罗,新罗又会向大唐求援。

  按照原史,大唐这一次不仅出兵救援,还消灭了百济。

  如今很多情况都变了,历史只怕也不会再按照原来轨迹进行。

  首先,消灭百济的苏定方还在吐蕃,再者,李治也没兴趣救新罗。

  不过有一点需要考虑。

  按照眼下情况,高句丽、新罗和契丹,很可能形成三家同盟,未必会再攻打新罗,可能直接来犯大唐。

  所以刘仁轨那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上午时分,他处理完政务,又去立政殿看望了一下武媚娘,到了正午,来到临湖殿午休。

  迷迷糊糊间,王伏胜把他喊醒了。

  “陛下,陛下?”

  李治睁开双眼,沉默了一会,方才坐起身,问:“怎么了?”

  王伏胜道:“萧嗣业求见,似乎有前方急报。”

  李治道:“哪个方向的?”

  王伏胜道:“听传话的内侍说,是昆藏都护府传来的消息。”

  李治道:“宣萧嗣业觐见。”

  不一会,萧嗣业来到临湖殿,叙礼毕,递上一份薛仁贵亲自送来的奏报。

  李治坐直身子,将奏报反反复复看了三遍。

  这是一份捷报,苏定方已经成功打下噶尔城,然而具体战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他皱了皱眉,问道:“这个苏奥曼是什么人?”

  萧嗣业道:“回陛下,此人似乎是波斯人,归附了大食,并且非常受大食人重用。”

  苏定方攻打噶尔城,战斗虽然赢了,但赢得并不轻松。

  一开始攻城时,还算顺利,然而攻破城门后,大食人竟与唐军打巷战。

  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将很多民居拆毁,在城中修建堡垒工事,导致巷战推进的颇为艰难。

  虽说最后攻下噶尔城,损伤却不小。

  因为巷战阻隔,大食军队也争取到撤退的时间,只有最后留下来拖住苏定方的三千人军队被歼灭。

  未能全歼所有大食军队。

  这也让李治对大食人的领兵将领,名为苏奥曼的将领,产生了深刻印象。

  李治听说对方是波斯人后,挥手道:“让卑路斯过来一趟。”

  没过多久,一身军装的卑路斯来到临湖殿,他已经被李治任命为内领卫中郎将,挂外职。

  “外臣拜见陛下。”卑路斯拱手道。

  李治目视着他,道:“卑将军,我军刚刚在吐蕃与大食人打了一仗,此战虽胜,但敌军主将不可小觑,听说还是个波斯人。”

  卑路斯听到大唐获胜时,先是一喜,听到后面的话后,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阴沉。

  “陛下,您说的是苏奥曼吧?”

  李治道:“正是此人,他果然是波斯人吗?”

  卑路斯沉声道:“陛下有所不知,他是我波斯第一将军,号称常胜将军,数次击败拜占庭军队和大食军队,一生之中,几乎没有打败仗。”

  李治动容道:“那就难怪他如此不好对付了。”

  卑路斯咬牙道:“此人虽有作战才能,却并无高尚人格,被大食将领哈立德二世击败后,竟抛弃荣耀,投靠了大食人!”

  李治目光一闪,道:“那个叫哈立德二世的大食将领,曾击败过苏奥曼吗?”

  卑路斯道:“是的。大食有两个最杰出的将领,一人便是哈立德二世,被大食人称为‘安拉之剑’,另一人便是波斯总督,穆阿维叶。被称为‘安拉之盾’。”

  李治朝萧嗣业道:“记住这两个名字,以后若是在战场遇到他们,切不可大意。”

  萧嗣业道:“是。”

  卑路斯忙道:“陛下,您只需要注意穆阿维叶就行了。”

  李治奇道:“为何?”

  卑路斯道:“哈立德二世是大食哈里发的人,与穆阿维叶是敌对关系。他们正在西边攻打拜占庭帝国,不会出现在东面。”

  “是这样。”李治点点头,转头道:“萧卿,既然战场上分出胜负,也可以继续谈判了。你去告诉大食人,让他们撤出康国,否则我们就会派兵前往康国,助其复国。”

  萧嗣业拱手道:“是!”

  ……

  数日后,鸿胪寺内,大食人也终于收到了吐蕃最新消息。

首节上一节25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