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06节

  至少武媚娘一路探访下来,百姓们似乎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

  李治感慨之余,也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幸福感,是需要一个参照物的。

  这个时期的百姓,因体验过战争的残酷,以此为参照,只要安宁的生活,就会感到满意。

  反之,若一个人的参照标准太高,纵然衣食无忧,出行自由,也会感到诸多不满。

  正当他思考人生时,不远处,武媚娘在一群人簇拥下走了过来,张多海在一旁帮她撑着伞。

  地面尽是淤泥水渍,武媚娘的裙摆尽是泥土,衣服上也有很多雨渍。

  “媚娘,辛苦你了。”李治伸手拉住她的手。

  武媚娘任由李治拉着自己进入帐内,笑道:“陛下,妾身这些日子寻访下来,倒觉得挺新鲜的,一点都不觉得累。”

  李治拉着她到帐内坐下,朝她问:“今日可有收获?”

  武媚娘脱下披风,递给张多海,笑道:“一半一半吧。”

  李治奇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根据妾身打探到的情况,鄯州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少,尤其是鄯州最西边,大部分田地,都被某个世族给买下了。”

  “哦,是哪个世族?”

  武媚娘微笑道:“是陛下很熟悉的一个姓氏。”

  李治捏了捏她的手,道:“别卖关子,说!”

  武媚娘道:“长孙家。”

  李治心中一凛。

  长孙无忌虽被削职为民,国公府也收回了,却并未抄家,依然有不少产业。

  如今长孙无忌被罚守昭陵,长孙冲被贬到地方,也不知他们家族的产业,由谁打理。

  “媚娘,长孙氏可配合田制改革?还是说,也和柳氏一样搞小动作?”

  武媚娘道:“所以妾身才说一半一半,他们之前确实在兼并田地,但陛下推行田制改革的最初几天,长孙一族,就将田产全部还给鄯州百姓了。”

  李治愣道:“归还?”

  “是的。”

  李治点了点头,道:“他们竟如此配合,如今长孙氏由谁当家,长孙冲吗?”

  武媚娘道:“长孙无忌去昭陵之前,召集长孙一族开了次族会,将族长之位,传给了长孙诠。”

  “那就难怪了。”李治先是点头,随意一愣,道:“等会,长孙诠不是在河北吗?怎么动作这么快?”

  武媚娘凝望着他,道:“陛下,长孙诠已经将族务,都交托给他的妻子了。”

  “那不就是新城吗?”李治讶道。

  武媚娘笑道:“正是新城,便是她做主,将长孙氏各地的田产,全部还给百姓的。”

  “长孙氏族人肯听她的?”

  “陛下,长孙一族的人可不傻,虽然眼下吃点亏,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可是划算的很。”武媚娘似笑非笑的道。

  李治稍一细想,便即明白了。

  自长孙无忌被贬之后,长孙一族的地位不断下跌。

  站得越高,摔得越疼。

  长孙无忌以前位高权重,不知得罪了多少人,而且得罪的都是些大人物,其中包括不少宗室亲王。

  如今长孙无忌垮台,长孙一族那些强大的对头,难道会放过他们?

  这就跟当初杜氏垮台一样,因得罪的人太多,导致短短数月时间,杜氏便被除名世族。

  长孙无忌的那些对头都位高权重,就连李治眼前的武媚娘,也是其中之一。

  他们甚至不需要亲自出马,只需一句话、或者一个态度,自有人帮他们报复长孙一族。

  长孙诠眼下也不过是个小县尉,自身难保,更保护不了族人。

  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新城公主。

  所以他将族务交给新城公主,是一步绝妙的棋。

  新城公主身为皇帝最喜欢的妹妹,由她管理长孙一族事务,那些想报复长孙一族的人,就得掂量掂量。

  可以说,正是因为新城公主的存在,再加上辛茂将等官员暗中保护,长孙一族才没有步杜氏后尘。

  之前新城公主只是受丈夫所托,名义上负责管理族务,并未直接管理。

  如今因田制改革,她亲自出面,这也对外宣告,长孙一族的事务,确由她管理,别人也只能打消幻想了。

  李治不知道长孙诠这个决定,是否是长孙无忌指点。

  对他来说,田制改革是否顺利,才是最重要的。

  长孙一族既然肯听从新城公主的安排,他也懒得去多想他们的动机。

  “罢了,既然他们肯让新城主事,也没什么不好。”李治摆了摆手。

  武媚娘也不纠缠此事,轻轻道:“陛下,是不是该返回长安了?”

  李治正要回话,门外忽然来了一名内侍,与王伏胜附耳说了几句话。

  “伏胜,怎么了?”李治抬头问。

  王伏胜快步过来,道:“陛下,灵州蝗灾的事查清楚了,是永徽二年的事,当时不止灵州蝗灾,关内道共有五州,都闹了蝗灾。”

  李治道:“其他四州情况如何?”

  王伏胜道:“在朝廷赈济下,都挺过了蝗灾。”

  武媚娘讶道:“既是如此,为何灵州的赈济粮不够?”眸光一闪,道:“难道有人贪污了?”

  王伏胜道:“回殿下,当时负责赈灾的是灵州司户参军事,名叫李文琮,后来进入户部,担任仓部郎中。后来陛下整饬户部时,此人被问罪革职,流放岭表。”

  李治脑海中隐隐浮现出一张面孔,记得他当初询问长安仓情况时,召见过此人问对。

  “如此来看,是此人贪污了?”

  王伏胜低声道:“应该是的。”

  武媚娘道:“陛下,柳氏中人很可能是知道此事,才去购置灵州田产。”

  李治点了点头,道:“伏胜,派人去大理寺,给狄仁杰传旨,让他把此事调查清楚。”

  王伏胜应诺一声,转身正要出帐,刚到门口,王及善与他擦肩而过,进入帐内。

  “陛下,苏毗传来最新消息。”

  李治道:“情况如何?”

  王及善道:“禄东赞跑了,不过娘波部和达波部发现了吐蕃军队,正准备与他们交战!”

  李治道:“很好,把消息传给薛仁贵和苏定方,再传朕旨意,允许他们自行决定进攻吐蕃的时机。另外,以后有任何消息,先向他们汇报,再传消息回长安。”

  王及善提醒道:“陛下,还有六诏和天竺。”

  李治道:“六诏那边,让薛仁贵统一调度便可。天竺那边,派人给王玄策传话,只告诉他大唐即将攻打吐蕃,让他见机行事就行了。”

  王及善道:“臣领旨。”

  李治走到大帐门口,望着外面还在不停下着的小雨,悠悠道:“媚娘,咱们可以回长安了。”

第224章 帝后回宫 大战伊始

  车轮滚滚,穿过渭水中桥,远处已能隐隐看到禁苑的飞檐楼台。

  程知节直到此刻,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护卫皇帝出巡,他的心便一直提着,再不复当年护卫太宗皇帝出巡时的稳健。

  他此时才感受到自己真的老了,胸中那股热血,随着岁月的磨砺,已经沉寂下来。

  他驱马来到御辇旁,透过辇幔,朝着辇内的皇帝说道:“陛下,到长安了。”

  辇内却没有任何声响。

  程知节愣了一下,又说了句:“陛下?”

  便在这时,一只修长白皙的手掀开车幔,武皇后朝程知节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陛下睡着了。”

  程知节笑着一拱手。

  这也难怪,皇帝以前出巡都是住在行宫,这次出巡却都是住在野外,蚊虫鼠蚁、加上环境的不适,肯定一直没睡好吧。

  别说皇帝,他最近其实也没怎么睡好。

  倒是皇后,依然显得精神饱满,明艳动人,倒是一桩奇事。

  程知节驱马上前,朝传令官下达命令,让队伍行走速度放慢一些,也好让皇帝多睡一会。

  此时已过午时,艳阳高照。

  车队又缓缓行驶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进入禁苑。

  李治迷迷糊糊中,睁开双眼,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刚才只打算躺着休息一下。

  只不过,脑袋枕在武媚娘柔软的大腿上,太过舒适,鼻间萦绕着武皇后身上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他坐起身,捏了捏眉间,问道:“媚娘,到哪了?”

  武媚娘道:“已回到禁苑了,陛下若是没休息好,待会再去妾身的宫里躺一会吧。”

  李治摇了摇昏昏沉沉的脑袋,道:“不了,待会回宫后,只怕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武媚娘不再相劝,她一向很懂分寸,绝不会像长舌妇一样,在李治耳边叨唠些无用的废话。

  御辇很快来到玄武门,李治坐马车坐的厌烦了,便在玄武门下了车,和武媚娘一起步行至后宫。

  来到甘露殿后,武媚娘便告退返回立政殿了。

  李治回到熟悉的寝殿,盘腿坐在榻上,朝王伏胜吩咐道:“传高有道他们几个觐见。”

  李治离开长安时,便将政务完全交给了两省宰相。

  原本宰相们商议之后,诰书需要李治批复才能通过。

  李治离开后,便免去这个步骤,只要宰相们通过的诰书,可直接盖印。

  不过,李治也并非完全放权宰相。

  两省送来的诰书,高有道几人依然有权阅览,只不过他们只负责阅览,不再勾红。

  原本两省诰书,他们一起阅览,没有问题的通过,有问题的勾下记号,给李治裁决。

  如今他们只负责阅览,阅览之后便直接送到尚书省执行。

  换句话说,他们对两省通过的每一份奏章,都非常清楚,相当于监督着宰相们。

  不一会,高有道五人来到寝殿,一起见礼。

首节上一节20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